世人常常會羨慕這樣的場景。
孟秋時節,和風輕吹,蛙鳴四野,促織鳴音。
月光如水,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坐在樹下,坐在樹上,坐在山腰裏,坐在大山的腎上腺上。談理想,談未來,談文學,談所謂的小資產階級情調。
青春的荷爾蒙如同池水般蕩漾,池水中蕩漾著一輪雲淡風輕的月亮。
不知月亮裏是否也會有那嬋娟起舞弄清影,但隻必有才子佳人共千裏、話清宵。
然而,七月十二的宵月,終歸有些殘缺。
趙六和白姑娘坐在一起,無須相隔千山萬水,卻似乎有層紗。
他有些臉紅,十五六歲的年齡,情竇初開的年紀。
趙六訕訕地問道:“你平常在這山裏,都幹點什麽呀?”
白姑娘想了想,說:“采藥,跟師父學醫。”
趙六問道:“我是說當你不采藥學醫的時候,會找些什麽樂子呢?比如會鬥蛐蛐、看螞蟻嗎?”
“看書,”白姑娘不假思索地迴答,“也會看看蛐蛐什麽的。”
趙六連連稱讚“高雅”:“那你都看些什麽書啊?”
“我比較喜歡小說。”
趙六難掩興奮:“太巧了,我也喜歡小說。說書先生講得最紅、最受男女老少喜愛的那四本,你都看過嗎?”
白姑娘很少下山,對於坊間的事並不清楚,她問道:“哪四本?”
趙六板著指頭數:“三國、西遊、水滸,對了,還有《金瓶梅》。”
“最後那本沒看過,《水滸傳》也不是太熟。師父說女不讀水滸,男不讀西廂,所以知道的不多。”
“那我給你講講吧,就先說你沒看過的《金瓶梅》好了,”趙六正準備要講,卻感到有些不妥,“呃,這個《金瓶梅》我看的不是很全,以後再說吧。”
“嗯,《金瓶梅》這個名字聽起來怪怪的,我隻聽說過金湯草木。”
“金湯……草木,那是什麽,是藥嗎?”趙六從沒聽說過這種東西。
白姑娘耐心地答道:“金湯草木是一本書的作者,他寫過那個《迴到明朝做欽差》,你看過嗎?”
“我聽都沒聽過,”趙六的頭搖得像個撥浪鼓,“我隻知道固若金湯——嘿,我居然還蹦出來個四字成語。對了!”
趙六一驚一乍的弄得白姑娘有些發愣:“什麽?”
“這麽長時間了,你都沒誇過我誒。”
“沒感覺啊。”白姑娘不知道趙六為什突然這麽問。
“好吧——那我是不是特聰明?”
白姑娘毫不猶豫地說道:“對啊。”
聽到白姑娘的迴答,趙六心滿意足地應了一聲,低下了頭。
白姑娘看著趙六,歎道:“缺愛的娃。”
趙六抬起頭來:“對了,我說了要給你講水滸的。我們開始吧。”
白姑娘卻叫停了他,她低聲說道:“我聽師父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咱們這個年紀,水滸可以看嗎?”
趙六不以為然:“哪有這麽個說法?我比你還小呢。”
“倒也是,”白姑娘還是有些猶豫,“那三國和水滸哪個好看點?”
“我喜歡水滸。”
白姑娘說道:“其實我對這兩本都不感冒,不過我師父喜歡看三國,所以我也看過。”
趙六若有所思:“我喜歡水滸可能是因為我接觸的水滸早,七八歲的時候我就看過了幾個版本,後來又聽說書先生講了不少版本。”
“啊,流傳版本不一嗎?”白姑娘有些吃驚,她長期在這個地方生活,師父言傳身教,猶如再生父母。師父好像是這座大山的主人,說一不二,她也對師父唯命是從。
從外麵到這裏來的人屈指可數,她在這個山上所見過的書籍,也都隻有一個版本。
趙六年幼時家破人亡,後來被一沒有子嗣的大戶人家收去,也曾經過過一段衣食無憂的少爺生活,甚至於那家很小的時候就雇了教書先生教他學習句讀,將其視如己出。
後來那個大戶人家老來得子,才冷落了趙六,最終他被趕出了家門,顛沛流離。
年僅十五六歲的趙六經曆了太多的人情世故,看過了《水滸傳》的n個版本。
記憶裏,曾經有過一段和一個老叫花子在一起飄零的日子。
那個老叫花子好像讀過書,卻隻聽他講過《水滸傳》中武鬆打虎的故事,而且每天講出來的武鬆打虎都是新的。
趙六嘲笑老叫花子:“你是不是根本沒看過《水滸傳》原文啊,每一次都和上一次講得不一樣,現編的吧。”
老叫花子很不高興趙六這個小屁孩子質疑他的尊嚴,他吹胡子瞪眼,顫顫巍巍地說道:“你懂什麽?《水滸傳》,那可是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迴小說。自我大明王朝開國之初,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寫出來這本書之後,在市麵上流傳甚廣。到了如今都有兩百五十年了,現在,你去看一看,什麽《水滸》、《水滸全傳》、《忠義水滸傳》,市麵上流傳的版本多了去了。”
趙六聽得一愣一愣的,問道:“有這麽多,那你看過哪一本啊?”
老叫花子自豪地拍著胸脯:“我,我都看過。所以嘛,我才能一天一個版本地講,而且人品保證,一個月不重樣。”
“在這麽一個光怪陸離、關係複雜的人情社會裏,”老叫花子意味深長地說道,“你必須要多聽多看,這樣的話才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什麽樣的人,就說什麽樣的《水滸傳》,講他喜歡聽的‘武鬆打虎’版本。比如說,見到了小孩子,你該怎麽講啊?”
趙六想了想,問道:“怎麽講?”
“不懂了吧,對待小孩子,你就得抓住他的獵奇心理,凸顯白額吊晶大蟲的虎虎威風。”
老叫花子邊說邊做了個老虎的樣子,逗得趙六哈哈大笑。
老叫花子又說道:“但是你要是見到了十四五歲的半大小夥子,你就得明白,他最不願意聽父母叨叨了,你就得講武鬆不聽他人勸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
孟秋時節,和風輕吹,蛙鳴四野,促織鳴音。
月光如水,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坐在樹下,坐在樹上,坐在山腰裏,坐在大山的腎上腺上。談理想,談未來,談文學,談所謂的小資產階級情調。
青春的荷爾蒙如同池水般蕩漾,池水中蕩漾著一輪雲淡風輕的月亮。
不知月亮裏是否也會有那嬋娟起舞弄清影,但隻必有才子佳人共千裏、話清宵。
然而,七月十二的宵月,終歸有些殘缺。
趙六和白姑娘坐在一起,無須相隔千山萬水,卻似乎有層紗。
他有些臉紅,十五六歲的年齡,情竇初開的年紀。
趙六訕訕地問道:“你平常在這山裏,都幹點什麽呀?”
白姑娘想了想,說:“采藥,跟師父學醫。”
趙六問道:“我是說當你不采藥學醫的時候,會找些什麽樂子呢?比如會鬥蛐蛐、看螞蟻嗎?”
“看書,”白姑娘不假思索地迴答,“也會看看蛐蛐什麽的。”
趙六連連稱讚“高雅”:“那你都看些什麽書啊?”
“我比較喜歡小說。”
趙六難掩興奮:“太巧了,我也喜歡小說。說書先生講得最紅、最受男女老少喜愛的那四本,你都看過嗎?”
白姑娘很少下山,對於坊間的事並不清楚,她問道:“哪四本?”
趙六板著指頭數:“三國、西遊、水滸,對了,還有《金瓶梅》。”
“最後那本沒看過,《水滸傳》也不是太熟。師父說女不讀水滸,男不讀西廂,所以知道的不多。”
“那我給你講講吧,就先說你沒看過的《金瓶梅》好了,”趙六正準備要講,卻感到有些不妥,“呃,這個《金瓶梅》我看的不是很全,以後再說吧。”
“嗯,《金瓶梅》這個名字聽起來怪怪的,我隻聽說過金湯草木。”
“金湯……草木,那是什麽,是藥嗎?”趙六從沒聽說過這種東西。
白姑娘耐心地答道:“金湯草木是一本書的作者,他寫過那個《迴到明朝做欽差》,你看過嗎?”
“我聽都沒聽過,”趙六的頭搖得像個撥浪鼓,“我隻知道固若金湯——嘿,我居然還蹦出來個四字成語。對了!”
趙六一驚一乍的弄得白姑娘有些發愣:“什麽?”
“這麽長時間了,你都沒誇過我誒。”
“沒感覺啊。”白姑娘不知道趙六為什突然這麽問。
“好吧——那我是不是特聰明?”
白姑娘毫不猶豫地說道:“對啊。”
聽到白姑娘的迴答,趙六心滿意足地應了一聲,低下了頭。
白姑娘看著趙六,歎道:“缺愛的娃。”
趙六抬起頭來:“對了,我說了要給你講水滸的。我們開始吧。”
白姑娘卻叫停了他,她低聲說道:“我聽師父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咱們這個年紀,水滸可以看嗎?”
趙六不以為然:“哪有這麽個說法?我比你還小呢。”
“倒也是,”白姑娘還是有些猶豫,“那三國和水滸哪個好看點?”
“我喜歡水滸。”
白姑娘說道:“其實我對這兩本都不感冒,不過我師父喜歡看三國,所以我也看過。”
趙六若有所思:“我喜歡水滸可能是因為我接觸的水滸早,七八歲的時候我就看過了幾個版本,後來又聽說書先生講了不少版本。”
“啊,流傳版本不一嗎?”白姑娘有些吃驚,她長期在這個地方生活,師父言傳身教,猶如再生父母。師父好像是這座大山的主人,說一不二,她也對師父唯命是從。
從外麵到這裏來的人屈指可數,她在這個山上所見過的書籍,也都隻有一個版本。
趙六年幼時家破人亡,後來被一沒有子嗣的大戶人家收去,也曾經過過一段衣食無憂的少爺生活,甚至於那家很小的時候就雇了教書先生教他學習句讀,將其視如己出。
後來那個大戶人家老來得子,才冷落了趙六,最終他被趕出了家門,顛沛流離。
年僅十五六歲的趙六經曆了太多的人情世故,看過了《水滸傳》的n個版本。
記憶裏,曾經有過一段和一個老叫花子在一起飄零的日子。
那個老叫花子好像讀過書,卻隻聽他講過《水滸傳》中武鬆打虎的故事,而且每天講出來的武鬆打虎都是新的。
趙六嘲笑老叫花子:“你是不是根本沒看過《水滸傳》原文啊,每一次都和上一次講得不一樣,現編的吧。”
老叫花子很不高興趙六這個小屁孩子質疑他的尊嚴,他吹胡子瞪眼,顫顫巍巍地說道:“你懂什麽?《水滸傳》,那可是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迴小說。自我大明王朝開國之初,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寫出來這本書之後,在市麵上流傳甚廣。到了如今都有兩百五十年了,現在,你去看一看,什麽《水滸》、《水滸全傳》、《忠義水滸傳》,市麵上流傳的版本多了去了。”
趙六聽得一愣一愣的,問道:“有這麽多,那你看過哪一本啊?”
老叫花子自豪地拍著胸脯:“我,我都看過。所以嘛,我才能一天一個版本地講,而且人品保證,一個月不重樣。”
“在這麽一個光怪陸離、關係複雜的人情社會裏,”老叫花子意味深長地說道,“你必須要多聽多看,這樣的話才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什麽樣的人,就說什麽樣的《水滸傳》,講他喜歡聽的‘武鬆打虎’版本。比如說,見到了小孩子,你該怎麽講啊?”
趙六想了想,問道:“怎麽講?”
“不懂了吧,對待小孩子,你就得抓住他的獵奇心理,凸顯白額吊晶大蟲的虎虎威風。”
老叫花子邊說邊做了個老虎的樣子,逗得趙六哈哈大笑。
老叫花子又說道:“但是你要是見到了十四五歲的半大小夥子,你就得明白,他最不願意聽父母叨叨了,你就得講武鬆不聽他人勸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