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李將軍是何出身?世家子?將門?”
李玄貞:“並不是。”
張英:“那還是出身商戶?土豪?”
李玄貞繼續搖了搖頭:“緣何有此問?某無父無母,自幼便被家鄉某處道觀收養,自然也是窮苦出身。”
張英笑了笑:“你這還不如我呢,好歹我也是富戶出身。某且問你一句自從你近些日子可曾迴過新安州一帶?可曾了解你那故鄉平民百姓如今的日子過得如何?是水深火熱?還是倉稟實有錢糧?”
李玄貞想到自己上次尋找駱雅君之時,途徑數地皆未見漢國官吏兵卒欺壓百姓之舉,看到的是商戶遍地,百姓安居之景象,更是看到漢軍耗費財貨為兩軍戰死的軍卒修繕陵。一路上所見所聞更是比在樊大人治下更好一些。
見李玄貞久久不曾說話,張英以為李玄貞不曾了解百姓們如今的生活,便好心的說著:“看在今日你請我吃肉喝酒的份上,我便告訴你我這兩年見到漢國民間。
兩年前,我自河縣往北至虎頭所見皆是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過虎頭城後,越向安都城走,路上越是不一般啊。
這一路上所見到的是修路、興修水利,所過之地那城池越來越氣派,百姓臉上大多滿是紅潤。
安都城啊,更是輝煌無比,弘大、氣派,就那麽橫在關內平原上,難以描繪它的氣派。
說遠了,哈哈。
後來某收到家書一封言說故鄉如今吏治清明,漢國監察禦史等在那裏砍了數十名貪官汙吏的腦袋,更是取消了諸多雜七雜八的賦稅,重新丈量土地,分田免稅助農,更是趕上了好年景。如今家裏的糧食多的多吃不完。
原本我是不信的,一年多的時間,怎麽可能?
但當我數月前隨著車騎將軍從虎頭城再次南下之時,看到的確實整座虎頭城熱鬧非凡,絲毫不見往日戰火的痕跡,百姓們都在稱讚漢國官吏。
我以為隻是這虎頭城如此,豈料南下經過這數座州郡皆是煥然一新啊,往日那下過雨後泥濘不堪的道路大都被翻新、壓實、拓寬,遠非齊國可比。
某這一路上也帶著斥候借著巡視的由頭去往四周查看,所到之處,百姓皆是滿足如今,絲毫不見懷念往日在齊國治下。
你應該是不知道,那漢國每次征召民夫時,百姓們都是爭搶著去啊,待遇確實豐厚。至於齊國呢?你自然是知道。
你未曾見過這漢國君主可為了前尚書令張旭的一句‘要想富、先修路。’而數十年未曾停止,這從安都城通向漢國四周的直道從未停歇。如今從三關之地的直道都已經修至河縣附近,若是沒有此戰,怕是已經修到鄧州附近。
你說,北邊這數地的百姓們是要感激淩大將軍興兵北上?還是嫌棄?”
李玄貞聞言沉思良久,怪不得自己帶著大眼他們縱橫三郡之地時並沒有想象中的如魚得水。
軍帳內一時間陷入沉默,隻剩下張英吃肉喝酒的聲音。
片刻後,李玄貞出言質疑:“別的地方我信你所言,但這鄧州、河縣幾處地方,大將軍可是在此駐紮十餘年,可謂是根深蒂固。且大將軍治軍有方,百姓無不稱讚。這裏的百姓們怎麽會短短兩三年的時間便向徹底倒向漢國?!”
張英笑嗬嗬地說著:“你不信,我開始也不信。後來從百姓們口中才知道淩大將軍治理此地時站在的更多是世家、豪門階級,百姓們雖然有飯吃,也隻能算作吃飽。
大將軍隻管有兵有糧、百姓們吃飽不鬧事。但這漢國來了之後呢,鏟除數個侵占田地欺壓百姓的世家豪門,重新製定許多律法,並派人在各處巡視為百姓撐腰做主。
這叫做什麽?
不怪齊國給的少,而是大漢給的太多了。”
李玄貞聞言一時語塞,心中信念些許動搖。張英自顧自地說著:“你大可以派人悄悄去你故鄉或者他處看一看,便會知道某所言是否屬實。別的不說,你這壇子酒還是不錯的。”
李玄貞拱了拱手:“今日暫且作罷,你且放心在此休息。用不了多少時日你應該就可以迴到漢國。”
張英故作驚訝:“為何?我漢軍連斬你齊軍數人,主營那邊不應該有人吵吵著要殺我報仇麽?”
李玄貞擺擺手道:“少來這套,賈公爺麾下兩員上將徐縱、曹卿皆在必漢軍手上,且我西軍楊將軍素與賈公爺交好,定然會獅子大開口要些錢糧,而後將你在陣前換迴徐縱、曹卿二人。”
張英哈哈大笑:“那某便在此好好休息幾日,靜候佳音。”
……
果如張英所言,先前在齊軍主營中軍大帳內,已經有數位將軍前去施壓,要求將楊濟道軍營中關押的張英斬首。
而早早就與賈思明通好氣的楊濟道直接破口大罵:“直娘賊!這張英是老子西軍上將李玄貞擒來的,你們有本事就去抓一個!
什麽?沒本事,那就拜拜了您嘞!要不然就來我西軍劫營試試!”而後便大搖大擺的帶人迴到西軍營寨內飲酒慶功。
賈思明隨即帶人進入主營大帳,直接開罵:“你們是想老子麾下徐縱、曹卿也被漢軍砍了腦袋,掛在旗杆上吹風嗎!”
淩青見狀果斷安撫賈思明與眾將,將此事暫且擱置。並嚴令各部以禦敵為主,違者按軍法從事。並派人前去楊濟道營寨將其斥責一番。
做完諸多事情後,淩青頗感無奈:“齊梁啊,這全是烏合之眾,何談禦敵呢?”
齊梁:“大將軍,聯軍雖眾然精銳隻有咱們、西軍、李三信麾下部分軍馬。而南境三公麾下軍隊早就腐朽,不然那數年前堂堂京軍能和逐部刺史聯軍打的有來有迴?”
淩青長歎一聲:“此戰關鍵看來還得是用他們這些雜牌擋住正麵與漢軍相持,用西軍精銳尋找漢軍破綻,一擊而中。”
……
戌時處,漢軍中軍大帳
各營主將從聯營內各處先後趕來,靜等大將軍沐君封排兵布陣。
李玄貞:“並不是。”
張英:“那還是出身商戶?土豪?”
李玄貞繼續搖了搖頭:“緣何有此問?某無父無母,自幼便被家鄉某處道觀收養,自然也是窮苦出身。”
張英笑了笑:“你這還不如我呢,好歹我也是富戶出身。某且問你一句自從你近些日子可曾迴過新安州一帶?可曾了解你那故鄉平民百姓如今的日子過得如何?是水深火熱?還是倉稟實有錢糧?”
李玄貞想到自己上次尋找駱雅君之時,途徑數地皆未見漢國官吏兵卒欺壓百姓之舉,看到的是商戶遍地,百姓安居之景象,更是看到漢軍耗費財貨為兩軍戰死的軍卒修繕陵。一路上所見所聞更是比在樊大人治下更好一些。
見李玄貞久久不曾說話,張英以為李玄貞不曾了解百姓們如今的生活,便好心的說著:“看在今日你請我吃肉喝酒的份上,我便告訴你我這兩年見到漢國民間。
兩年前,我自河縣往北至虎頭所見皆是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過虎頭城後,越向安都城走,路上越是不一般啊。
這一路上所見到的是修路、興修水利,所過之地那城池越來越氣派,百姓臉上大多滿是紅潤。
安都城啊,更是輝煌無比,弘大、氣派,就那麽橫在關內平原上,難以描繪它的氣派。
說遠了,哈哈。
後來某收到家書一封言說故鄉如今吏治清明,漢國監察禦史等在那裏砍了數十名貪官汙吏的腦袋,更是取消了諸多雜七雜八的賦稅,重新丈量土地,分田免稅助農,更是趕上了好年景。如今家裏的糧食多的多吃不完。
原本我是不信的,一年多的時間,怎麽可能?
但當我數月前隨著車騎將軍從虎頭城再次南下之時,看到的確實整座虎頭城熱鬧非凡,絲毫不見往日戰火的痕跡,百姓們都在稱讚漢國官吏。
我以為隻是這虎頭城如此,豈料南下經過這數座州郡皆是煥然一新啊,往日那下過雨後泥濘不堪的道路大都被翻新、壓實、拓寬,遠非齊國可比。
某這一路上也帶著斥候借著巡視的由頭去往四周查看,所到之處,百姓皆是滿足如今,絲毫不見懷念往日在齊國治下。
你應該是不知道,那漢國每次征召民夫時,百姓們都是爭搶著去啊,待遇確實豐厚。至於齊國呢?你自然是知道。
你未曾見過這漢國君主可為了前尚書令張旭的一句‘要想富、先修路。’而數十年未曾停止,這從安都城通向漢國四周的直道從未停歇。如今從三關之地的直道都已經修至河縣附近,若是沒有此戰,怕是已經修到鄧州附近。
你說,北邊這數地的百姓們是要感激淩大將軍興兵北上?還是嫌棄?”
李玄貞聞言沉思良久,怪不得自己帶著大眼他們縱橫三郡之地時並沒有想象中的如魚得水。
軍帳內一時間陷入沉默,隻剩下張英吃肉喝酒的聲音。
片刻後,李玄貞出言質疑:“別的地方我信你所言,但這鄧州、河縣幾處地方,大將軍可是在此駐紮十餘年,可謂是根深蒂固。且大將軍治軍有方,百姓無不稱讚。這裏的百姓們怎麽會短短兩三年的時間便向徹底倒向漢國?!”
張英笑嗬嗬地說著:“你不信,我開始也不信。後來從百姓們口中才知道淩大將軍治理此地時站在的更多是世家、豪門階級,百姓們雖然有飯吃,也隻能算作吃飽。
大將軍隻管有兵有糧、百姓們吃飽不鬧事。但這漢國來了之後呢,鏟除數個侵占田地欺壓百姓的世家豪門,重新製定許多律法,並派人在各處巡視為百姓撐腰做主。
這叫做什麽?
不怪齊國給的少,而是大漢給的太多了。”
李玄貞聞言一時語塞,心中信念些許動搖。張英自顧自地說著:“你大可以派人悄悄去你故鄉或者他處看一看,便會知道某所言是否屬實。別的不說,你這壇子酒還是不錯的。”
李玄貞拱了拱手:“今日暫且作罷,你且放心在此休息。用不了多少時日你應該就可以迴到漢國。”
張英故作驚訝:“為何?我漢軍連斬你齊軍數人,主營那邊不應該有人吵吵著要殺我報仇麽?”
李玄貞擺擺手道:“少來這套,賈公爺麾下兩員上將徐縱、曹卿皆在必漢軍手上,且我西軍楊將軍素與賈公爺交好,定然會獅子大開口要些錢糧,而後將你在陣前換迴徐縱、曹卿二人。”
張英哈哈大笑:“那某便在此好好休息幾日,靜候佳音。”
……
果如張英所言,先前在齊軍主營中軍大帳內,已經有數位將軍前去施壓,要求將楊濟道軍營中關押的張英斬首。
而早早就與賈思明通好氣的楊濟道直接破口大罵:“直娘賊!這張英是老子西軍上將李玄貞擒來的,你們有本事就去抓一個!
什麽?沒本事,那就拜拜了您嘞!要不然就來我西軍劫營試試!”而後便大搖大擺的帶人迴到西軍營寨內飲酒慶功。
賈思明隨即帶人進入主營大帳,直接開罵:“你們是想老子麾下徐縱、曹卿也被漢軍砍了腦袋,掛在旗杆上吹風嗎!”
淩青見狀果斷安撫賈思明與眾將,將此事暫且擱置。並嚴令各部以禦敵為主,違者按軍法從事。並派人前去楊濟道營寨將其斥責一番。
做完諸多事情後,淩青頗感無奈:“齊梁啊,這全是烏合之眾,何談禦敵呢?”
齊梁:“大將軍,聯軍雖眾然精銳隻有咱們、西軍、李三信麾下部分軍馬。而南境三公麾下軍隊早就腐朽,不然那數年前堂堂京軍能和逐部刺史聯軍打的有來有迴?”
淩青長歎一聲:“此戰關鍵看來還得是用他們這些雜牌擋住正麵與漢軍相持,用西軍精銳尋找漢軍破綻,一擊而中。”
……
戌時處,漢軍中軍大帳
各營主將從聯營內各處先後趕來,靜等大將軍沐君封排兵布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