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
自上虞王朝在此地依托呂山、梁山、恆山等地修建而成,此地扼守南北交通,實為當年上虞王朝北伐的大本營。上虞王朝滅國之後,此地幾經戰亂、又遭突施洗劫兩次,早已不複往日雄關威勢。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山頭野火寒多燒,雨裏孤峰濕作煙。
崔姓詩人這寥寥幾句胡人歌,道盡此處風光。
然自漢國建立,太祖皇帝下列令二十萬大軍北上收複毫州等五州之地,當時僅弱冠之年的兵家天才句付在漢軍兵敗沱沱河時,毅然接過重任,挑選麾下精騎兩萬決定以快打快,一路疾馳。
在這五州之地縱橫千裏,七戰七捷,一舉擊潰突施王帳主力,俘獲數名王公。丟失一甲子歲月的雁門關終於再次迴到漢家懷抱,句付將軍在雁門關外將三萬突施士卒首級割下,選擇在城外一裏的高坡上築造京觀,震懾草原各部。
後句付將軍上書禦前,在雁門關後方左右八十裏新建紫荊關、倒馬關。經過五年時間,重新構築漢國對草原的防線。
故此漢國諸多職位均有更替,唯獨驃騎將軍一直是句付此人。
然而天妒英才,句付將軍自迴城受封之後便重病臥床,以至於年僅而立的句付將軍再未領兵出過安都城。
雁門關上巡邏的士卒突然大吼:“城關下的弟兄們快去接應,有咱們弟兄受傷了。”城關處的漢軍遊騎聞言立刻派出數人前往接應。
隻見遠處有兩騎疾馳而來,滿身血汙、身負重傷。漢軍遊騎立刻上前扶住,問道:“弟兄,你們為何傷的如此重?”漢軍傷兵滿口鮮血、含糊不清的說道:“草原,草原!突施南下!”隨後便昏迷不醒,漢軍遊騎聞言便知茲事體大,立刻下令迴城稟報將軍。
漢軍遊騎入城時剛好遇見巡城校尉,便將此事稟報。巡城校尉聞言立刻下令派出數十名遊騎斥候北上偵查,同時令城門處增派軍士仔細盤查過往行商。
兩日後,漢軍遊騎斥候歸來直入將軍府。城門處眼尖的老卒看到這隊斥候滿身血汙,人數折損近半,便知大戰將起。
將軍府內,漢軍邊將劉不屈眉頭緊皺,如今薛將軍所部主力不在淮左、鄧將軍所部半數都在前線,雁門關後隻有紫荊關、倒馬關之地的兩萬兵馬,加上我這兩萬邊軍也不過四萬。斥候來報這突施大軍足足有近十萬之眾,如何抵擋!
劉不屈思索再三後,下令:“緊閉城門,任何人不得外出。點燃烽火,向後方示警,八百裏加急立刻傳書朝廷,求援。”一旁的校尉進言:“將軍,雁門關關防堅固遠勝於紫荊、倒馬兩處關隘,不如令兩處關隘調撥麾下半數兵馬先行來援。”
“如此也好,本將既受皇恩,定不能在援軍到達之前丟了關隘。速去傳令,調撥援軍。”劉不屈眉頭舒展,繼續安排道:“再派遣兩支傳令兵,分別向宣城、淮左求援,哪怕先來一萬兵也行。”
“報,將軍。城外發現突施大軍蹤跡。”斥候稟報。
劉不屈聞言順手拿起寶劍,一抖披風:“諸位,既然這突施蠻夷來的這般快,我等同去觀其一觀。”
隻見城外三裏左右滾滾煙塵,人馬嘶吼之聲震驚關上眾軍士。待到近前,隻見數萬突施大軍身著皮毛衣,或持弓箭、或持彎刀、長矛。居中一夥數千騎兵身著皮衣鐵甲,皆是跨坐高頭大馬,威武雄壯。
見城外突施大軍越來越近,守將劉不屈下令麾下大軍立刻戒備,隨時準備作戰。
城外一箭之地,突施一夥精騎率先出陣:“城上的漢軍聽著,大相有話告訴你們,今日我軍前來隻為了將此京觀拆毀,帶迴我族兒郎遺骸。你們如果敢出城襲擾,那我大軍將立刻攻城,破城之時,城內雞犬不留!”
劉不屈氣的猛拍磚牆,一旁眾校尉紛紛請命出戰,要與突施大軍決一死戰,斷斷不可任由此京觀讓其拆毀。
但理智的劉不屈壓住眾人火氣,道:“不可擅自出戰,我軍兵力遠遜於突施蠻夷,何況各路援軍未到,不可白白折損兵力。”隨即大吼一聲:“記住了,崽子們,活著的你們遠比那座骸骨築成的京觀重要。”
見漢軍沒有出兵交戰的意思,烏蘭大相更加確信漢軍這是缺兵少將,便下令各軍準備後撤數裏,派遣一部兵馬及巫師準備將京觀內的骸骨收殮帶迴草原。
城頭上的漢軍疑惑道:“什長,這蠻夷在幹什麽?穿的破破爛爛的,還拿個破鼓又錘又哭的。”什長一巴掌打在這名兵卒腦殼上,道:“小崽子,這是祭天。要把亡靈帶迴家鄉。好好盯著下邊以防他們突襲。”
在京觀周圍,突施人在巫師的安排下,將剛剛宰殺的牛羊擺在一起,巫師們身著突施特有的花紋服飾,揮動手中法杖,眾人麵向天空,跪地祈禱。而後起身麵對京觀繼續祭拜,巫師大祭司嘴裏念誦古老的祭天。
當一桶鮮血澆灌在事先畫好的法陣中後,巫師們開始敲鼓跳躍,大聲哀嚎。隨著大祭司一聲古老的咒語喊出,儀式完畢。
緊接著一萬突施兵卒對著京觀大聲哀嚎、哭泣不止。這座矗立在此地近十年的京觀走到了盡頭,隨著此物倒塌,突施人心中那根刺也被拔出。
紫荊關、倒馬關見到雁門關上狼煙燃起,立刻全城戒備,遂繼續點燃狼煙傳信示警。
宣城
戍卒正百無聊賴的望著遠處,突然一股黑煙燃起,戍卒揉了揉眼睛:“我眼花了?這是哪裏著火了?好大的黑煙!”
一旁的老卒聞言起身一瞅,隨即一腳踹在戍卒屁股上,大罵一句:“蠢蛋,這是狼煙,邊境出事了。你們幾個快去稟報將軍!你們倆快去烽火台上點燃烽火示警!”
自雁門關開始數百座烽火台接連燃起示警狼煙,宛如一條黑龍騰飛。
漢國安都城
“急報,急報!東北方向烽火連天、狼煙萬裏。”一標精銳士卒從城外烽火台急忙奔向皇宮、尚書台等地。
自上虞王朝在此地依托呂山、梁山、恆山等地修建而成,此地扼守南北交通,實為當年上虞王朝北伐的大本營。上虞王朝滅國之後,此地幾經戰亂、又遭突施洗劫兩次,早已不複往日雄關威勢。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山頭野火寒多燒,雨裏孤峰濕作煙。
崔姓詩人這寥寥幾句胡人歌,道盡此處風光。
然自漢國建立,太祖皇帝下列令二十萬大軍北上收複毫州等五州之地,當時僅弱冠之年的兵家天才句付在漢軍兵敗沱沱河時,毅然接過重任,挑選麾下精騎兩萬決定以快打快,一路疾馳。
在這五州之地縱橫千裏,七戰七捷,一舉擊潰突施王帳主力,俘獲數名王公。丟失一甲子歲月的雁門關終於再次迴到漢家懷抱,句付將軍在雁門關外將三萬突施士卒首級割下,選擇在城外一裏的高坡上築造京觀,震懾草原各部。
後句付將軍上書禦前,在雁門關後方左右八十裏新建紫荊關、倒馬關。經過五年時間,重新構築漢國對草原的防線。
故此漢國諸多職位均有更替,唯獨驃騎將軍一直是句付此人。
然而天妒英才,句付將軍自迴城受封之後便重病臥床,以至於年僅而立的句付將軍再未領兵出過安都城。
雁門關上巡邏的士卒突然大吼:“城關下的弟兄們快去接應,有咱們弟兄受傷了。”城關處的漢軍遊騎聞言立刻派出數人前往接應。
隻見遠處有兩騎疾馳而來,滿身血汙、身負重傷。漢軍遊騎立刻上前扶住,問道:“弟兄,你們為何傷的如此重?”漢軍傷兵滿口鮮血、含糊不清的說道:“草原,草原!突施南下!”隨後便昏迷不醒,漢軍遊騎聞言便知茲事體大,立刻下令迴城稟報將軍。
漢軍遊騎入城時剛好遇見巡城校尉,便將此事稟報。巡城校尉聞言立刻下令派出數十名遊騎斥候北上偵查,同時令城門處增派軍士仔細盤查過往行商。
兩日後,漢軍遊騎斥候歸來直入將軍府。城門處眼尖的老卒看到這隊斥候滿身血汙,人數折損近半,便知大戰將起。
將軍府內,漢軍邊將劉不屈眉頭緊皺,如今薛將軍所部主力不在淮左、鄧將軍所部半數都在前線,雁門關後隻有紫荊關、倒馬關之地的兩萬兵馬,加上我這兩萬邊軍也不過四萬。斥候來報這突施大軍足足有近十萬之眾,如何抵擋!
劉不屈思索再三後,下令:“緊閉城門,任何人不得外出。點燃烽火,向後方示警,八百裏加急立刻傳書朝廷,求援。”一旁的校尉進言:“將軍,雁門關關防堅固遠勝於紫荊、倒馬兩處關隘,不如令兩處關隘調撥麾下半數兵馬先行來援。”
“如此也好,本將既受皇恩,定不能在援軍到達之前丟了關隘。速去傳令,調撥援軍。”劉不屈眉頭舒展,繼續安排道:“再派遣兩支傳令兵,分別向宣城、淮左求援,哪怕先來一萬兵也行。”
“報,將軍。城外發現突施大軍蹤跡。”斥候稟報。
劉不屈聞言順手拿起寶劍,一抖披風:“諸位,既然這突施蠻夷來的這般快,我等同去觀其一觀。”
隻見城外三裏左右滾滾煙塵,人馬嘶吼之聲震驚關上眾軍士。待到近前,隻見數萬突施大軍身著皮毛衣,或持弓箭、或持彎刀、長矛。居中一夥數千騎兵身著皮衣鐵甲,皆是跨坐高頭大馬,威武雄壯。
見城外突施大軍越來越近,守將劉不屈下令麾下大軍立刻戒備,隨時準備作戰。
城外一箭之地,突施一夥精騎率先出陣:“城上的漢軍聽著,大相有話告訴你們,今日我軍前來隻為了將此京觀拆毀,帶迴我族兒郎遺骸。你們如果敢出城襲擾,那我大軍將立刻攻城,破城之時,城內雞犬不留!”
劉不屈氣的猛拍磚牆,一旁眾校尉紛紛請命出戰,要與突施大軍決一死戰,斷斷不可任由此京觀讓其拆毀。
但理智的劉不屈壓住眾人火氣,道:“不可擅自出戰,我軍兵力遠遜於突施蠻夷,何況各路援軍未到,不可白白折損兵力。”隨即大吼一聲:“記住了,崽子們,活著的你們遠比那座骸骨築成的京觀重要。”
見漢軍沒有出兵交戰的意思,烏蘭大相更加確信漢軍這是缺兵少將,便下令各軍準備後撤數裏,派遣一部兵馬及巫師準備將京觀內的骸骨收殮帶迴草原。
城頭上的漢軍疑惑道:“什長,這蠻夷在幹什麽?穿的破破爛爛的,還拿個破鼓又錘又哭的。”什長一巴掌打在這名兵卒腦殼上,道:“小崽子,這是祭天。要把亡靈帶迴家鄉。好好盯著下邊以防他們突襲。”
在京觀周圍,突施人在巫師的安排下,將剛剛宰殺的牛羊擺在一起,巫師們身著突施特有的花紋服飾,揮動手中法杖,眾人麵向天空,跪地祈禱。而後起身麵對京觀繼續祭拜,巫師大祭司嘴裏念誦古老的祭天。
當一桶鮮血澆灌在事先畫好的法陣中後,巫師們開始敲鼓跳躍,大聲哀嚎。隨著大祭司一聲古老的咒語喊出,儀式完畢。
緊接著一萬突施兵卒對著京觀大聲哀嚎、哭泣不止。這座矗立在此地近十年的京觀走到了盡頭,隨著此物倒塌,突施人心中那根刺也被拔出。
紫荊關、倒馬關見到雁門關上狼煙燃起,立刻全城戒備,遂繼續點燃狼煙傳信示警。
宣城
戍卒正百無聊賴的望著遠處,突然一股黑煙燃起,戍卒揉了揉眼睛:“我眼花了?這是哪裏著火了?好大的黑煙!”
一旁的老卒聞言起身一瞅,隨即一腳踹在戍卒屁股上,大罵一句:“蠢蛋,這是狼煙,邊境出事了。你們幾個快去稟報將軍!你們倆快去烽火台上點燃烽火示警!”
自雁門關開始數百座烽火台接連燃起示警狼煙,宛如一條黑龍騰飛。
漢國安都城
“急報,急報!東北方向烽火連天、狼煙萬裏。”一標精銳士卒從城外烽火台急忙奔向皇宮、尚書台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