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靜靜地坐在客座上,看著不遠處分坐在兩邊正在不斷商討和爭吵著的執政官們,也逐漸習慣了這種氛圍。


    這已經不是博士第一次旁聽兩派內閣會議了,這種級別的會議隻有內閣執政官最信任的幕僚才有可能參與旁聽,且基本不會有發言權,換做是在貝蘿度格達談判開始之前,博士甚至不奢望自己能有機會參與會議,最多隻是希望能夠從一些內閣執政官的口中聽到一些消息。


    然後現在博士的重要性早就已經不可同當時相提並論,毫不誇張的說,當博士在金色大廳麵對上百執政官的質詢還能不落下風的時候,博士就已經成為了阿戈爾幾乎所有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阿戈爾想要在博士麵前隱瞞些什麽都必須要多加考慮是否能夠承擔得起這個風險。


    也因此,即便是最涉及到利益問題的兩派內閣會議如今也對博士敞開大門,雖然博士對會議中很多東西並不敢興趣,他現在才發現,到現在這些執政官們依舊還在為一些簡單的利益分配問題斤斤計較,但他似乎也早已習慣了這些人對待這些問題的作風。


    已經不再是失望,而是無所謂了。


    不過聽了這麽久,博士也多少聽出了一些重點,也就是兩派為何至今還在爭論不休,他們在糾結的其實是時間點問題,也就是大群的進化時間點。


    建構派希望的是能夠尋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點對大群進行一次傾盡全力的致命打擊,以求暫時削弱大群的威脅,為阿戈爾爭取更多的時間,現在來看地幔層探測計劃可能是一個機會,對生代蔓延的枝條發起一次毀滅性打擊是可以考慮的,但是這需要一個前提,即保證“樂土”空間的完工,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在打擊失敗後有生存的機會。


    老實說,博士對建構派的打擊計劃並不抱有希望,他不止一次提出過整個阿戈爾的軍力,即便透支上未來的火力,也不可能對生代造成什麽威脅。


    除此之外,目前建構派還有一個擔憂,那就是目前的時間到底還有多少,根據初步計算,現在至少還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樂土城才能徹底滿足阿戈爾的需求,且僅能容納約40萬人左右,一旦時間提前,那麽這個數字必然會大幅度跳水,而根據原初派的時間規劃,地幔層探測計劃估計還有三個月就可以正式啟動,這根本不可能滿足樂土城的建設要求。


    現在建構派要求原初派延後地幔層探測計劃,但原初派也對此表示反對,因為現在的客觀事實是蔓延的枝條已經蘇醒,這是無法改變的,不是哪一個派別就能忽視的細枝末節。


    而因為蔓延的枝條的蘇醒,現在地幔層探測計劃的時間掌控早已不在原初派的手裏,主動權是在生代蔓延的枝條那邊,阿戈爾根本就沒辦法說是有什麽延後時間的資格,而一旦蔓延的枝條在之前提前爆發,那麽現有無論是探測深藍之樹實驗室還是打擊生代的任何計劃,都將是無從談起,也因此,原初派的目的與建構派完全相反,他們想要盡快推進地幔層探測計劃。


    然而建構派則是認為原初派是故意提前時間,因為原初派打算避難的異維空間基本都是方舟型小空間,建設難度大大低於樂土空間,雖然方舟空間未來的文明發展上限大大低於樂土空間,且風險承受能力極低,但是由於空間數量眾多,蒲公英式的空間散布類型能夠增加人類這個種群整體的生存概率,避免被一網打盡,原初派就是抓準了這點才想要讓建構派在樂土城建設完之前就啟動計劃,好讓建構派全軍覆沒,而自己則能夠依靠方舟空間活下去。


    當然,原初派也有話說,現有打擊大群的成功率都已經是非常小了,若拖延的時間太久,大群可能會進化到人類無法麵對的程度,真到了那個時候,樂土城還不是需要提前封閉,不如提前發動打擊延緩大群的進化速度。


    蔓延的枝條屬於是較容易打擊的生代,畢竟位置明確,擴張性較弱,單次大當量打擊成功率相對更高,對其進行打擊是完全值得一賭的,雖然建構派也讚成這個觀點,但他們希望這個時間能推遲,原初派直接表示不可能。


    在湮滅打擊時間點無法達成共識之後,建構派也提出降低單次打擊力度,增加打擊次數,這種低烈度的湮滅打擊與直接尋求殺死生代的毀滅性打擊不同,屬於姑息性打擊,不尋求殺死生代,隻求遏製生代的進化,同時讓阿戈爾能夠在湮滅打擊中存活下來,進而有更多的時間建設樂土城。


    然而,多次姑息性打擊一旦失敗,生代對湮滅打擊的適應性進化速度也會加快,從長遠來看,這會讓湮滅打擊失效的時間點大大提前。


    還沒等原初派提出異議,建構派首席執政官托勒密就對此表示反對,同時反對的還有安東尼,其餘執政官雖沒有表示明確反對,但也沒有做出讚成的表態。


    而一旦阿戈爾最後沒有在蔓延的枝條進化完全爆發之前進行湮滅打擊,再進行湮滅打擊已經基本不可能再有機會了,也就是說,如果要采取湮滅打擊,必須在其徹底爆發之前發動。


    結果到最後,兩派也沒能就打擊的力度和時間點達成一致,也不免讓在場的眾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


    然後就是克洛維斯問題,即克洛維斯後撤問題。


    由於大群威脅日益加劇,阿戈爾一眾城邦都已經開始大幅度後撤,首都福雷斯耶目前已經後撤到距離伊比利亞海岸不到一百公裏的位置了,其餘核心城也都已經後撤到了不到三百公裏的位置。


    包括核心城赫佛琳,也已經留下赫佛琳井口大幅度後撤,赫佛琳井口附近已經完全沒有了能夠駐守的根據地。


    隻有克洛維斯城,因為城邦規模遠大於其他城邦,且能源係統落後,導致後撤速度極其緩慢,距離其餘城邦太遠,難以接應,放眼望去,克洛維斯已經成為了阿戈爾遺留在前方的一座孤島。


    無論是考慮到大群的襲擊還是湮滅打擊的波及,克洛維斯的這個位置實在是太過危險,尤其是根據目前克洛維斯的後撤路線,如果要以距離最短的撤退設計路線,那麽必然會有一個距離赫佛琳井口最短隻有不到二十公裏的位置,並且會有很長一段路線距離赫佛琳井口不到一百公裏的位置。


    兩派目前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克洛維斯城必須保,因為未來的計劃還需要這座城邦,絕對不能放棄,即便是放棄核心城乃至首都福雷斯耶也不能放棄克洛維斯城。


    再三考慮過後,後撤路線隻能以直線後撤,轉向耗費的時間太長了,但必須保證對赫佛琳井口發起湮滅打擊的時候與克洛維斯城的距離保持至少兩百公裏以上,且優先為克洛維斯城配備最先進的源石技藝穹頂,以當遭到湮滅打擊的破壞。


    兩百公裏這個距離,其實是非常兇險的,即便是源石技藝穹頂也很可能抵擋不住戰略級湮滅彈的衝擊波破壞力,但考慮到克洛維斯城現在的位置,大概會在三到四個月左右的時間點到達距離赫佛琳井口一百公裏範圍內,而這個時間點,正好是原初派計劃的湮滅打擊時間點。


    在考慮到這個問題過後,原初派終於做出了妥協,將地幔層探測計劃最後的湮滅打擊時間規劃推遲到五個月後,這就是底線了,而且這會讓蔓延的枝條獲得更多進化的時間,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蔓延的枝條爆發從而使阿戈爾失去打擊的機會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博士:“怎麽樣,一下聽到了這麽多的絕密情報,是不是有很不一樣的感覺。”


    坐在博士旁邊的喬絲琳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作為代表阿戈爾與博士的直接對接人,喬絲琳獲準了參與旁聽內閣會議的機會,由他負責隨時向博士解答一些疑惑,同時向兩派內閣傳達博士的觀點。


    博士:“如果他們再不達成一些協議,恐怕也不太好過了,最近各個城邦都出現了示威遊行,對貝蘿度格達談判的進度表達不滿,科學院內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他們再怎麽扯皮現在也得表態了。”


    喬絲琳:“你覺得他們能達成什麽協議嗎?”


    博士:“我至今都還覺得他們一定有事在瞞著我,但我也不去過問,他們有他們的想法,隻是單從今天的談判氛圍,我有一個不太成熟的觀點,你聽聽就好,我隨便說的。”


    喬絲琳:“什麽觀點?”


    博士:“這次談判,可能會破裂。”


    喬絲琳:“……”


    博士:“你別往心裏去啊,我也沒有證據,除非他們還有什麽其他計劃,不然以目前的局麵,我看不出來有一個能夠讓兩派都能接受的結果。”


    喬絲琳:“連你都這麽悲觀嗎?”


    博士:“畢竟有些事物,可能是永遠也無法改變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日方舟之深海的唿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往何處z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往何處zy並收藏明日方舟之深海的唿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