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羊之交
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作者:坐看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羊祜受西陵大戰之敗,認為東吳急切難下,加上東吳有陸抗這樣的優秀將領主持荊州之事,正麵攻擊並無多大勝算,故此決定采用軍事蠶食和提倡信義的雙重策略,以積蓄實力,瓦解對方,尋找滅吳的合適時機。
首先,羊祜揮兵挺進,占據了荊州以東的戰略要地,先後建立五座城池,並以此為依托,占據肥沃土地,奪取吳人資財。
於是,石城以西均被晉國占有,吳人來降者源源不絕,之後羊祜便實施懷柔、攻心之計,在荊州邊界,羊祜對吳國的百姓與軍隊講究信義,每次和吳人交戰,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對於主張偷襲的部將,羊祜用酒將他們灌醉,不許他們再說。
有一次部下在邊界抓到吳軍兩位將領的孩子,羊祜知道後,馬上命令將孩子送迴,後來,吳將夏詳、邵頡等前來歸降,那兩位少年的父親也率其部屬一起來降。
吳將陳尚、潘景進犯,羊祜將二人追殺,然後,嘉賞他們死節而厚禮殯殮,兩家子弟前來迎喪,羊祜以禮送還。
吳將鄧香進犯夏口,羊祜懸賞將他活捉,抓來後,又把他放迴,鄧香感恩,率其部屬歸降。
羊祜的部隊行軍路過吳國邊境,收割田裏稻穀以充軍糧,但每次都要根據收割數量用絹償還,打獵的時候,羊祜約束部下,不許超越邊界線,如有禽獸先被吳國人所傷而後被晉兵獲得,他都送還對方。
羊祜如此種種做法,短短時日已經收到奇效,使得吳人心悅誠服,十分尊重他,不稱唿他的名字,隻稱“羊公“。
而眼見羊祜在東吳國人之中聲望日隆,任陸抗再是能戰,也毫無辦法,隻能告誡部下眾將道:“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無求細利。”
意思就是羊祜專以德感人,如果陸抗一方隻用暴力對抗,那就會不戰而被征服的,故此陸抗一方隻能內修德政,以保住邊界為要,不能為了小利而爭奪侵擾魏境。
故此,在陸抗和羊祜兩個眼光高遠的明白人手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晉、吳兩國的荊州邊線處於和平狀態,羊祜與陸抗對壘,雙方常有使者往還,陸抗稱讚羊祜的德行度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
有一次陸抗生病了,羊祜派人送藥給他,並說:“這是我最近自己配製的藥,還未服,聽說您病了,就先送給您吃。“吳將怕其中有詐,勸陸抗勿服,陸抗不疑,並說:“羊祜豈鴆人者!“,仰而服下。
如此佳話,自是流芳後世,當代人都認為陸抗和羊祜雖然為敵,但是卻有古人之仁風,都是一時之翹楚。
不過陸抗雖然是明白人,但是遠在建業的吳主孫皓卻不是很明白陸抗在邊境的做法,認為他這樣做是對敵怯弱,便派人來斥責陸抗。
但是陸抗卻是振振有詞,對來使說道:“一邑一鄉,不可以無信義,況大國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於祜無傷也。”
意思就是,一鄉一鎮之間,不能不講信義,何況一個大國呢?如陸抗不講信義,正是宣揚了羊祜的德威,對羊祜並無絲毫損傷。
陸抗如此迴應,盡顯泱泱大國風範,正是後世各國政治人物值得參考借鑒的地方,故此吳主孫皓自是對陸抗此迴應再無異議。
陸抗可謂是東吳滅亡之前的頂梁柱,自陸抗死後(公元274年),東吳再無良將,四年後(公元279年)就被晉國攻滅了。
而陸抗和羊祜雖然各為其主,一生為敵,但是雙方並沒有因為這種關係被後世人一褒一貶,兩人在後世諸多朝代都得到了相當高的評價,二人也是同時躋身進武廟七十二將的行列裏麵。
首先,羊祜揮兵挺進,占據了荊州以東的戰略要地,先後建立五座城池,並以此為依托,占據肥沃土地,奪取吳人資財。
於是,石城以西均被晉國占有,吳人來降者源源不絕,之後羊祜便實施懷柔、攻心之計,在荊州邊界,羊祜對吳國的百姓與軍隊講究信義,每次和吳人交戰,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對於主張偷襲的部將,羊祜用酒將他們灌醉,不許他們再說。
有一次部下在邊界抓到吳軍兩位將領的孩子,羊祜知道後,馬上命令將孩子送迴,後來,吳將夏詳、邵頡等前來歸降,那兩位少年的父親也率其部屬一起來降。
吳將陳尚、潘景進犯,羊祜將二人追殺,然後,嘉賞他們死節而厚禮殯殮,兩家子弟前來迎喪,羊祜以禮送還。
吳將鄧香進犯夏口,羊祜懸賞將他活捉,抓來後,又把他放迴,鄧香感恩,率其部屬歸降。
羊祜的部隊行軍路過吳國邊境,收割田裏稻穀以充軍糧,但每次都要根據收割數量用絹償還,打獵的時候,羊祜約束部下,不許超越邊界線,如有禽獸先被吳國人所傷而後被晉兵獲得,他都送還對方。
羊祜如此種種做法,短短時日已經收到奇效,使得吳人心悅誠服,十分尊重他,不稱唿他的名字,隻稱“羊公“。
而眼見羊祜在東吳國人之中聲望日隆,任陸抗再是能戰,也毫無辦法,隻能告誡部下眾將道:“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無求細利。”
意思就是羊祜專以德感人,如果陸抗一方隻用暴力對抗,那就會不戰而被征服的,故此陸抗一方隻能內修德政,以保住邊界為要,不能為了小利而爭奪侵擾魏境。
故此,在陸抗和羊祜兩個眼光高遠的明白人手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晉、吳兩國的荊州邊線處於和平狀態,羊祜與陸抗對壘,雙方常有使者往還,陸抗稱讚羊祜的德行度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
有一次陸抗生病了,羊祜派人送藥給他,並說:“這是我最近自己配製的藥,還未服,聽說您病了,就先送給您吃。“吳將怕其中有詐,勸陸抗勿服,陸抗不疑,並說:“羊祜豈鴆人者!“,仰而服下。
如此佳話,自是流芳後世,當代人都認為陸抗和羊祜雖然為敵,但是卻有古人之仁風,都是一時之翹楚。
不過陸抗雖然是明白人,但是遠在建業的吳主孫皓卻不是很明白陸抗在邊境的做法,認為他這樣做是對敵怯弱,便派人來斥責陸抗。
但是陸抗卻是振振有詞,對來使說道:“一邑一鄉,不可以無信義,況大國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於祜無傷也。”
意思就是,一鄉一鎮之間,不能不講信義,何況一個大國呢?如陸抗不講信義,正是宣揚了羊祜的德威,對羊祜並無絲毫損傷。
陸抗如此迴應,盡顯泱泱大國風範,正是後世各國政治人物值得參考借鑒的地方,故此吳主孫皓自是對陸抗此迴應再無異議。
陸抗可謂是東吳滅亡之前的頂梁柱,自陸抗死後(公元274年),東吳再無良將,四年後(公元279年)就被晉國攻滅了。
而陸抗和羊祜雖然各為其主,一生為敵,但是雙方並沒有因為這種關係被後世人一褒一貶,兩人在後世諸多朝代都得到了相當高的評價,二人也是同時躋身進武廟七十二將的行列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