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正名
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作者:坐看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選好午宴菜式,我就讓夏侯濟下去操辦了,自己則迴到廳中,與趙雲等人繼續閑聊起來,而我也從中聽到了不少要聞。
譬如趙雲就和董允談及到了一個《三國演義》裏麵沒有,但是一些三國時期的史料都有記載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大漢征西將軍陳到了。
陳到此人,史料甚少,到時記載其官位卻不低,要知道,魏武帝曹操當年對自己的最大期望也就是“征西將軍”這個職位了,就算曹操死後,也隻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了“漢故征西將軍曹侯”八個大字而已。
但是陳到此人的記載極少,《三國誌》中並沒有他的獨傳,隻在《三國誌·蜀書·楊戲傳》中引用的《季漢輔臣讚》後附有陳到的記載,知陳到是豫州汝南人,很早就開始追隨劉備,在劉禪繼位初期,被任命為永安都督,又根據《華陽國誌》的記載,陳到擔任永安都督的時間是在建興四年(即公元226年)。
隻是後世各種三國類型的遊戲、影視、動漫太多,大眾熟悉的人物已經是使人審美疲勞,所以陳到、方悅等這些《三國誌》或《三國演義》著墨甚少的人物,才逐漸被人發掘出來,演繹出各種各樣的故事。
陳到是如此,其麾下的白毦兵就更是如此,雖然後世不少三國遊戲或是設計三國兵種的遊戲裏麵,都有白毦兵這個兵種作為蜀漢的終極兵種,但是其實曆史上對白毦兵的記載卻是幾近於無,連參與過那些戰爭都沒人說得清。
甚至因為名聲不顯,後世以訛傳訛,竟然將白毦兵說成了“白耳兵”或是“白眊兵”了,要知道,“白耳兵”這個稱謂還算可以,畢竟形似音同,但是“白眊兵”這個稱謂就有點問題了。
因為“眊”這個字,雖然與“毦”有點形似,不過發音和字義卻是完全不搭邊的,“眊”字讀“mao”,“毦”字讀“er”,“毦”字的意思乃是“用鳥羽獸毛做的裝飾品、氈類毛織品、用羽毛編織的衣服、草花”,實是一個中性字。
但是“眊”字的意思卻是“眼睛看不清楚(引申為糊塗:眊聵就是眼昏耳聾、糊塗的意思)、失意、煩惱、年老”,基本上都是貶義的。
所以其實後世不少影視、遊戲裏麵,將“白毦兵”的形象設定為頭盔兩邊的耳朵上有一團白色棉花或是布團,那是相當不合理的,按照字義推測,“白毦兵”應該是一班用身上帶有白色羽毛或獸毛編織的配飾的士卒。
至於為什麽“白毦兵”有這麽特殊的造型,按照《三國誌》引注的《魏略》的說法,這卻是與“白毦兵”的頂頭上司劉備有關的。
《魏略》中記載“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也就是說劉備有將一些獸毛織成物品的愛好,這可能與劉備早年時間“織席販履”以糊口的職業習慣有關係。
而“白毦兵”其實是屬於劉備的禁衛部隊,一直充當劉備近衛的角色,故此可以推想,劉備製造了一些毛織品之後,有可能將這些東西送給自己的近衛軍作為獎賞,久而久之,“白毦兵”這班士卒也會以此為榮,時常佩戴這些裝飾了。
至於“白毦兵”的構成,後世有些研究者認為,主要有三種方向,一種是當年劉備在徐州收編的丹陽精兵,一種是當年馬超投劉備之後其麾下的西涼鐵騎(馬超當年麾下的部隊不少,投劉備之後,為了避嫌,解散不部分人員讓劉備收編到麾下亦屬正常。),還有一種就是益州西北方的少數民族(估計是與王平差不多同一地方的人。)。
譬如趙雲就和董允談及到了一個《三國演義》裏麵沒有,但是一些三國時期的史料都有記載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大漢征西將軍陳到了。
陳到此人,史料甚少,到時記載其官位卻不低,要知道,魏武帝曹操當年對自己的最大期望也就是“征西將軍”這個職位了,就算曹操死後,也隻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了“漢故征西將軍曹侯”八個大字而已。
但是陳到此人的記載極少,《三國誌》中並沒有他的獨傳,隻在《三國誌·蜀書·楊戲傳》中引用的《季漢輔臣讚》後附有陳到的記載,知陳到是豫州汝南人,很早就開始追隨劉備,在劉禪繼位初期,被任命為永安都督,又根據《華陽國誌》的記載,陳到擔任永安都督的時間是在建興四年(即公元226年)。
隻是後世各種三國類型的遊戲、影視、動漫太多,大眾熟悉的人物已經是使人審美疲勞,所以陳到、方悅等這些《三國誌》或《三國演義》著墨甚少的人物,才逐漸被人發掘出來,演繹出各種各樣的故事。
陳到是如此,其麾下的白毦兵就更是如此,雖然後世不少三國遊戲或是設計三國兵種的遊戲裏麵,都有白毦兵這個兵種作為蜀漢的終極兵種,但是其實曆史上對白毦兵的記載卻是幾近於無,連參與過那些戰爭都沒人說得清。
甚至因為名聲不顯,後世以訛傳訛,竟然將白毦兵說成了“白耳兵”或是“白眊兵”了,要知道,“白耳兵”這個稱謂還算可以,畢竟形似音同,但是“白眊兵”這個稱謂就有點問題了。
因為“眊”這個字,雖然與“毦”有點形似,不過發音和字義卻是完全不搭邊的,“眊”字讀“mao”,“毦”字讀“er”,“毦”字的意思乃是“用鳥羽獸毛做的裝飾品、氈類毛織品、用羽毛編織的衣服、草花”,實是一個中性字。
但是“眊”字的意思卻是“眼睛看不清楚(引申為糊塗:眊聵就是眼昏耳聾、糊塗的意思)、失意、煩惱、年老”,基本上都是貶義的。
所以其實後世不少影視、遊戲裏麵,將“白毦兵”的形象設定為頭盔兩邊的耳朵上有一團白色棉花或是布團,那是相當不合理的,按照字義推測,“白毦兵”應該是一班用身上帶有白色羽毛或獸毛編織的配飾的士卒。
至於為什麽“白毦兵”有這麽特殊的造型,按照《三國誌》引注的《魏略》的說法,這卻是與“白毦兵”的頂頭上司劉備有關的。
《魏略》中記載“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也就是說劉備有將一些獸毛織成物品的愛好,這可能與劉備早年時間“織席販履”以糊口的職業習慣有關係。
而“白毦兵”其實是屬於劉備的禁衛部隊,一直充當劉備近衛的角色,故此可以推想,劉備製造了一些毛織品之後,有可能將這些東西送給自己的近衛軍作為獎賞,久而久之,“白毦兵”這班士卒也會以此為榮,時常佩戴這些裝飾了。
至於“白毦兵”的構成,後世有些研究者認為,主要有三種方向,一種是當年劉備在徐州收編的丹陽精兵,一種是當年馬超投劉備之後其麾下的西涼鐵騎(馬超當年麾下的部隊不少,投劉備之後,為了避嫌,解散不部分人員讓劉備收編到麾下亦屬正常。),還有一種就是益州西北方的少數民族(估計是與王平差不多同一地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