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馬鐵這樣說,我不由想起後世看過的諸多反應中世紀騎士作戰情形的影視作品,裏麵的騎士衝鋒,還真的是排成一列呈線狀衝鋒的,而不是聚成一團的。


    這或許真的是重騎兵作戰與輕騎兵作戰的不同之處了,要知道全套裝甲的重騎兵,隻要克服了恐懼心理的話,大概率是可以衝破步兵長槍陣的,而輕騎兵的話,理論上是不能衝破步兵長槍陣的,就算是拚死一擊,迫於無奈以血肉之軀硬衝步兵長槍陣,基本上頭排的輕騎兵是不能存活的,然後就是後麵緊隨的騎兵利用前麵騎兵造成的混亂,趁機破開長槍陣而已。


    故此輕騎兵衝擊敵陣,隻能采取鋒矢陣這種密集陣型,為的就是不讓敵陣有恢複的時間,接二連三用戰馬龐大的身軀衝破敵陣,不然的話,就會變成添油戰術,一批批騎兵都變成地方長槍之下的亡魂。


    不過就算輕騎兵這樣衝陣成功,死傷率也絕對不低,大概是兩到三成左右,所以一般輕騎兵,是不會主動衝擊敵軍布置嚴密的陣型的。


    而換成重騎兵的話,本來衝陣踏營就是重騎兵的職能之一,破開敵方陣型前麵的長槍陣基本上是沒問題的,問題隻是破開敵方陣型外圍之外,由於被長槍陣抵消了大半衝擊力,自然會陷入敵陣之中。


    這個時候就是重騎兵最危險的時候,畢竟失去了衝擊力,又被包圍,如果沒有己方的支援,肯定會戰死的。


    如果是中世紀歐洲的戰爭,因為常規戰鬥的規模有限,一般是數千人互相對戰,上萬人之間的戰鬥就算是大戰了,傾國之戰雙方加起來也就十萬人左右而已。


    故此這種常規戰爭規模,單排重騎兵衝鋒一般就能解決戰鬥了,因為雙方兵力不多,隻要衝破第一排的長槍兵,後麵的敵軍就不會太多了。


    但是放在華夏這邊的話,戰鬥規模就遠不是這樣了,不拉起一萬人以上的隊伍,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去打仗,戰鬥規模少於十萬人的話,基本上史書都不會有什麽記載,國家級戰爭的話,就是數十萬起步到百萬這個級別的了。


    放到這種戰爭規模裏麵來說,單排重騎兵衝鋒,就算是能衝進敵陣,也猶如自投羅網一樣,難以掀起多大水花。


    而馬鐵這樣安排的話,胸甲騎兵分成三個波次進攻,分別是二千人、二千人、一千人,隻要訓練純熟之後,前後三個波次自然能夠相互唿應,在前一個波次攻進敵軍陣型後,趁著敵軍還沒消滅己方衝陣騎兵的時候,就再次組織下一波次的進攻。


    按馬鐵所言,隻要這三個波次的胸甲騎兵能夠如訓練時候一樣,掌握好衝進敵軍陣容的時間,那麽要衝塌敵軍的防禦陣線,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加上胸甲騎兵刻意擺出有點鬆散的雁翼陣,後來衝擊敵陣的騎兵,就有足夠的空間避開前陣陷入敵陣的騎兵,這樣既減少了對己方騎兵的誤傷,也能擴大敵方陣型的混亂,正是充分利用了胸甲騎兵的優勢。


    而且五千名胸甲騎兵可不是孤軍奮戰的,其身後還有另外五千名新式騎兵呢,隻要這五千名胸甲騎兵能夠將地方的防禦陣型攪得大亂,那麽跟在五千名胸甲騎兵身後衝鋒的這些新式騎兵,就能夠給敵軍一個好看了。


    畢竟騎兵雖然衝擊布陣嚴密的步兵槍陣,損失會有點慘重,就算攻破敵陣,估計傷亡也不少,真正損失計算起來,頂多就與敵軍相若而已。


    但是如果有胸甲騎兵這種重騎兵先行衝陣,將敵軍變成沒有陣型的軍隊之後,那麽輕騎兵就自然能發揮騎兵克製步兵的戰鬥力,將敵軍削成土豆泥了,加上輕騎兵的機動能力,殲滅敵軍也隻是平常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坐看閑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坐看閑花並收藏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