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番外 生如芥子塵,娣心藏須彌48
春花老太迴七零,養雞賣菜我最牛 作者:賺錢養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51年進行了土改。
四河村由於最早的地主們早就跑完了,留下來的都是八代貧農,沒啥好鬥的。林家也是人口簡單,分到的地還是跟原來差不多,章小女和林文軒兩人累點但還是能幹一幹。
林玉蘭被送去了新建的村小裏讀書,雖然穿的衣服滿是補丁,但是頭繩是新的,章小女給她紮了兩個直衝雲霄的羊角辮,邊綁紅頭繩邊說。
“我家玉蘭要好好讀書,以後得要比你姆媽和奶奶有出息,學了文化可別像你姆媽那樣懶……”
梁生娣捧著臉坐在邊上,也不出聲打斷婆婆說自己壞話,就是想著自己得少吃多少,才能補上玉蘭的學費。
兩歲不到的林國慶也乖乖坐在邊上,小臉紅撲撲的,還不住的問奶奶,他什麽時候也能和姐姐一樣去讀書?
章小女瞥了眼梁生娣,沒好氣的迴道,
“等你姆媽賺錢攢夠你的學費你就能去讀書了!”
天真的小國慶立刻扭頭看向梁生娣,“姆媽……”
擺爛的時間久了,臉皮也會變厚,梁生娣一點都沒有被點名不幹活的羞愧感,而是笑眯眯的厚臉皮說少吃一口就行了。
“我每天少吃半兩飯,就當攢你和你姐的學費了。”
小國慶“嗷”了一聲,然後轉頭拍著胸脯找奶奶,“嬢嬢……寶寶……少吃……”
意思是他也少吃一口,就當攢學費了。氣的章小女忍不住伸手就在梁生娣肩上拍了一巴掌,“你給我少帶壞我大孫!”
55年,國家號召組織合作社,說人多力量大。從一開始的各家擁有自己的土地,又變成了後來的互助組。
這個形式一開始還是挺好的,互幫互助,互惠互利嘛。但前提是大家都努力幹活了,不然年底分賬的時候就會顯得不公平了。
梁生娣因此也還是幹了一年的活,就是幹著幹著發現,有人比她還磨洋工。雖然有問題找林有糧舉報,林有糧肯定是“秉公斷案”,但是架不住人當麵一套背麵一套的,屢教不改。
然後梁生娣也開始磨洋工了,每天蹲在地裏跟兒子一起數螞蟻,她還說,要是每家都得有人占到這個便宜,那他們家肯定是她了。
章小女自己是勞碌命,能幹活根本舍不得擺爛,但也是破天荒的認同了梁生娣,不然她都覺得自家虧了。林文軒隻能哭笑不得的把她那份活也盡量包進去。
但估計也是磨洋工的人日益變多,村裏的糧食產量還不如前幾年自家幹自家的。村裏每家每戶都是一天吃的比一天稀。
58年,又開始了人民公社化。林有糧直接被推上了大隊長的位置上。
由於那會兒都要捐出自家的鍋碗瓢盆,村裏還辦了一個月的大鍋飯,那絕對是梁生娣吃的最飽的一個月,可惜,由於大家拖家帶口的,老老小小都去吃,村裏食堂很快就“破產”了。
林有糧說不幹活的就能去村裏食堂吃了,夥食也沒有最開始那麽好了,也就是比家裏方便了一點,不用開火而已。
梁生娣除了吃大鍋飯那個月積極的下了地,此後依舊不太樂意幹活,她覺得這玩意兒都是虛的,像在給她婆婆幹活一樣,出了力也沒不一定能讓自己想吃什麽吃什麽。
事實證明,她雖然沒啥文化,但是對勞動報酬的敏銳度天生就比較高,評價的大差不差。
那會兒盛行“浮誇風”。千奇百怪的口號層出不窮。隔壁下河村為了體現他們村的勞動積極性,還搞了所謂的“挑燈夜戰”,半夜組織村民勞動去稻田割稻,好像割稻有保質期一樣,非得要在幾天內割完。
結果大晚上黑漆漆的, 哪怕點了燈效率都極低,還影響了白天的生產效率。四河村裏也有人想去攀比,跟林有糧提議這麽幹,結果被他罵了一頓,最後該幹嘛幹嘛。
這還是他能管住的事,有些則是他管不住的。
比如上麵下來的公社幹部,那年輕幹部讀過書,卻沒下過田,但硬要指揮大家下種子。下種子的時候,就在地上挖溝,然後用筐子一籮一籮往地裏倒上。
人簡單的以為,一粒種子發一顆芽,種植多了產量就會高,到最後種子都擠在一起,後來反而沒糧食可收。
林有糧不想被上麵罵不聽指揮,也不想丟了他家幹了幾代村長,現在是生產大隊長的位置。隻能歎著氣蹲在樹底下抽煙看他們瞎搞。
偶爾梁生娣過來大樹邊乘涼,兩人還能扯上兩句。
“文軒媳婦兒,你怎麽不去賺工分啊?”
“村長,你看那地裏的糧,我去幹活了是能分到多少?”
“……你不幹活不更加分不到?”
“分到的那點也不值得我幹那麽多活啊!還不和去河裏摸兩條魚來的省事呢!”
林有糧愁得嘴裏直冒煙。
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不管是村裏還是整個縣市的糧食產量直線下降,後麵一年比一年低,社員們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就像梁生娣說的那樣,幹活的沒飯吃,不幹活的還是沒飯吃,那還不如不幹呢!
再加上還有放衛星虛報產量,加重了糧食征購任務,糧食基本上都被上頭征去了。
林有糧倒是不虛報,村裏產了多少糧就報多少糧。按他說的,麵子哪有肚子重要?
可是去縣裏開會匯報的時候,不虛報產量低的生產隊隊長和大隊幹部就會被扣在那裏,直到報高了為止。產量報的高,需要繳納的糧食就多,第二年糧食就不夠吃。
林有糧每次從縣裏迴來腦門上就要多一道溝。
再往大樹底下路過的時候,碰到梁生娣帶著林國慶又在那裏看螞蟻搬家,梁生娣就會揮揮手和他打招唿說,“村長,海報入賬會迴來了?”
“海”就是“海馬屁打仗的意思”,報是報告的意思,也就是吹牛皮報產量會議。
林有糧:“……對七對八的少說兩句,你就不能去地裏幹點活,提高點產量?你六穀糊還沒吃夠呢?”
“我家今天吃浮萍。”梁生娣一攤手,“你的意思是,幹了就不用吃這玩意兒了嗎?”
林有糧反駁不出來,隻能掉頭走人。
四河村由於最早的地主們早就跑完了,留下來的都是八代貧農,沒啥好鬥的。林家也是人口簡單,分到的地還是跟原來差不多,章小女和林文軒兩人累點但還是能幹一幹。
林玉蘭被送去了新建的村小裏讀書,雖然穿的衣服滿是補丁,但是頭繩是新的,章小女給她紮了兩個直衝雲霄的羊角辮,邊綁紅頭繩邊說。
“我家玉蘭要好好讀書,以後得要比你姆媽和奶奶有出息,學了文化可別像你姆媽那樣懶……”
梁生娣捧著臉坐在邊上,也不出聲打斷婆婆說自己壞話,就是想著自己得少吃多少,才能補上玉蘭的學費。
兩歲不到的林國慶也乖乖坐在邊上,小臉紅撲撲的,還不住的問奶奶,他什麽時候也能和姐姐一樣去讀書?
章小女瞥了眼梁生娣,沒好氣的迴道,
“等你姆媽賺錢攢夠你的學費你就能去讀書了!”
天真的小國慶立刻扭頭看向梁生娣,“姆媽……”
擺爛的時間久了,臉皮也會變厚,梁生娣一點都沒有被點名不幹活的羞愧感,而是笑眯眯的厚臉皮說少吃一口就行了。
“我每天少吃半兩飯,就當攢你和你姐的學費了。”
小國慶“嗷”了一聲,然後轉頭拍著胸脯找奶奶,“嬢嬢……寶寶……少吃……”
意思是他也少吃一口,就當攢學費了。氣的章小女忍不住伸手就在梁生娣肩上拍了一巴掌,“你給我少帶壞我大孫!”
55年,國家號召組織合作社,說人多力量大。從一開始的各家擁有自己的土地,又變成了後來的互助組。
這個形式一開始還是挺好的,互幫互助,互惠互利嘛。但前提是大家都努力幹活了,不然年底分賬的時候就會顯得不公平了。
梁生娣因此也還是幹了一年的活,就是幹著幹著發現,有人比她還磨洋工。雖然有問題找林有糧舉報,林有糧肯定是“秉公斷案”,但是架不住人當麵一套背麵一套的,屢教不改。
然後梁生娣也開始磨洋工了,每天蹲在地裏跟兒子一起數螞蟻,她還說,要是每家都得有人占到這個便宜,那他們家肯定是她了。
章小女自己是勞碌命,能幹活根本舍不得擺爛,但也是破天荒的認同了梁生娣,不然她都覺得自家虧了。林文軒隻能哭笑不得的把她那份活也盡量包進去。
但估計也是磨洋工的人日益變多,村裏的糧食產量還不如前幾年自家幹自家的。村裏每家每戶都是一天吃的比一天稀。
58年,又開始了人民公社化。林有糧直接被推上了大隊長的位置上。
由於那會兒都要捐出自家的鍋碗瓢盆,村裏還辦了一個月的大鍋飯,那絕對是梁生娣吃的最飽的一個月,可惜,由於大家拖家帶口的,老老小小都去吃,村裏食堂很快就“破產”了。
林有糧說不幹活的就能去村裏食堂吃了,夥食也沒有最開始那麽好了,也就是比家裏方便了一點,不用開火而已。
梁生娣除了吃大鍋飯那個月積極的下了地,此後依舊不太樂意幹活,她覺得這玩意兒都是虛的,像在給她婆婆幹活一樣,出了力也沒不一定能讓自己想吃什麽吃什麽。
事實證明,她雖然沒啥文化,但是對勞動報酬的敏銳度天生就比較高,評價的大差不差。
那會兒盛行“浮誇風”。千奇百怪的口號層出不窮。隔壁下河村為了體現他們村的勞動積極性,還搞了所謂的“挑燈夜戰”,半夜組織村民勞動去稻田割稻,好像割稻有保質期一樣,非得要在幾天內割完。
結果大晚上黑漆漆的, 哪怕點了燈效率都極低,還影響了白天的生產效率。四河村裏也有人想去攀比,跟林有糧提議這麽幹,結果被他罵了一頓,最後該幹嘛幹嘛。
這還是他能管住的事,有些則是他管不住的。
比如上麵下來的公社幹部,那年輕幹部讀過書,卻沒下過田,但硬要指揮大家下種子。下種子的時候,就在地上挖溝,然後用筐子一籮一籮往地裏倒上。
人簡單的以為,一粒種子發一顆芽,種植多了產量就會高,到最後種子都擠在一起,後來反而沒糧食可收。
林有糧不想被上麵罵不聽指揮,也不想丟了他家幹了幾代村長,現在是生產大隊長的位置。隻能歎著氣蹲在樹底下抽煙看他們瞎搞。
偶爾梁生娣過來大樹邊乘涼,兩人還能扯上兩句。
“文軒媳婦兒,你怎麽不去賺工分啊?”
“村長,你看那地裏的糧,我去幹活了是能分到多少?”
“……你不幹活不更加分不到?”
“分到的那點也不值得我幹那麽多活啊!還不和去河裏摸兩條魚來的省事呢!”
林有糧愁得嘴裏直冒煙。
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不管是村裏還是整個縣市的糧食產量直線下降,後麵一年比一年低,社員們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就像梁生娣說的那樣,幹活的沒飯吃,不幹活的還是沒飯吃,那還不如不幹呢!
再加上還有放衛星虛報產量,加重了糧食征購任務,糧食基本上都被上頭征去了。
林有糧倒是不虛報,村裏產了多少糧就報多少糧。按他說的,麵子哪有肚子重要?
可是去縣裏開會匯報的時候,不虛報產量低的生產隊隊長和大隊幹部就會被扣在那裏,直到報高了為止。產量報的高,需要繳納的糧食就多,第二年糧食就不夠吃。
林有糧每次從縣裏迴來腦門上就要多一道溝。
再往大樹底下路過的時候,碰到梁生娣帶著林國慶又在那裏看螞蟻搬家,梁生娣就會揮揮手和他打招唿說,“村長,海報入賬會迴來了?”
“海”就是“海馬屁打仗的意思”,報是報告的意思,也就是吹牛皮報產量會議。
林有糧:“……對七對八的少說兩句,你就不能去地裏幹點活,提高點產量?你六穀糊還沒吃夠呢?”
“我家今天吃浮萍。”梁生娣一攤手,“你的意思是,幹了就不用吃這玩意兒了嗎?”
林有糧反駁不出來,隻能掉頭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