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柳文菲仗劍入魏陣。


    護花心切的蕭紹瑜,急催戰馬,瘋狂追趕。


    烏眉如劍,明眸似電,赤色盔纓追紅巾,一身金甲慕銀甲。


    英華劍出鞘,不容魏軍傷佳人。


    下一瞬,雙劍交輝,一對璧人並肩奮戰,成萬軍一景。


    英華配秋水,君子合神女,劍光交錯斬魏軍,郎妾豪情無限美。


    “殿下,可願隨妾斬將奪旗?”


    萬軍叢中,柳文菲酣暢淋漓間,俏音之中蘊昂揚戰意,秋水劍遙指魏將。


    “正有此意!”


    一陣搏殺,蕭紹瑜亦是熱血沸騰。


    他骨子裏繼承於母妃範瑛的英豪之氣,已如夏花綻放。


    烏眉斜挑入鬢,利如鋒槊,明眸幾乎怒睜,犀利如刀。


    “駕!”


    一聲長嘯催烈馬,悄然間領先戀人一步。


    “殺!”


    英華劍舞摧魏軍,瑟瑟魏將無處躲。


    “死於本王劍下,汝之幸也!”


    電光火石間,君子劍法顯神威,一劍怒斬怯魏將,從此九王威名揚。


    隨行護駕的範伯勳,一槊挑起魏將人頭,奮力疾唿:


    “爾等將軍已斃於南康郡王劍下,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於內,將軍授首,袍澤喪膽;於外,三麵梁軍,虎視眈眈。


    已成孤軍、已處絕境的魏軍偏師眾將士,紛紛棄戈請降,再無戰鬥下去的勇氣。


    望著垂頭喪氣的魏軍將士,蕭紹瑜感覺他們多是漢人。


    北魏胡漢雜居,漢人多有鮮卑化,鮮卑人在習俗上亦有漢化。


    從服飾、相貌、語言、名字等中,很難分辨誰是鮮卑人,誰又是漢人。


    然蕭紹瑜亦非憑空臆測,而是觀身形得出的判斷。


    在北魏,鮮卑人享受的物質條件,要比普通漢人好很多。


    從營養學角度看,於身形鮮卑人要更強壯,普通漢人則要瘦弱很多。


    確如其想,實際上此魏軍偏師,皆是北魏州郡兵。


    除少數高級將領,基本都是漢人。


    北魏軍隊分為三部分,即京營台軍、鎮戍兵、州郡兵。


    京營台軍是魏軍的絕對主力,負有宿衛京師、出征作戰之責。


    建國初期,皆由鮮卑人組成,此際已有鮮卑化的漢人強宗子弟充於其間。


    鎮戍兵設置於南北邊界,戍邊守土為主要任務,戰時則配合京營台軍出擊。


    兵員組成上同台軍,戰力亦不容小覷。


    州郡兵的主要任務是維持地方治安,防範百姓反抗。


    顯而易見,無論戰力還是戰鬥意誌,他們都無法與台軍、鎮戍兵相比。


    這正是蕭紹瑜斬魏將,而魏軍偏師盡降,原因所在。


    同時,這也是元沐敢於兵行險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州郡兵皆漢人,即便盡殲於梁軍,元沐也不心疼。


    漢人數量遠多於鮮卑人,且人命如草芥,死了再招便是。


    然在蕭紹瑜的心中,卻無歧視之意。


    梁魏兩國的漢人,皆華夏血脈,同文同種。


    今日之南北之分,不是他們造成的。


    他們連自己的命運都不能掌控,又怎能左右國家民族之命運呢。


    歸根結底,他們也是無辜的苦命人。


    蕭紹瑜有心安置他們,除了道義,他還有其他考量。


    兩國相爭,實國力之爭。


    國力的構成,主要是軍事和經濟兩種硬實力。


    暫不提軟實力,單就硬實力而言,北魏強於軍事,南梁勝在經濟。


    此梁魏對峙,勢均力敵,原因所在。


    受過後世高等教育洗禮的蕭紹瑜,視野遠比時人開闊。


    他深知,不論個人的優秀,還是國家的富強,首先應著眼於傳統優勢,並將優勢做大做強。


    於南梁而言,經濟基礎取決於人口數量,畢竟仍是農業社會。


    受限於貨幣製度,商業的繁榮是有限的,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源於農業。


    在農業科技落後的情況下,農業的發展必依靠人力的充足。


    當然,自然條件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故蕭紹瑜欲安置降兵之舉,核心邏輯是增加人口。


    環顧降兵,他朗聲道:


    “眾位漢家兄弟,悠悠華夏衣冠,在梁不在魏,大梁歡迎你們迴家!


    凡入大梁者,家有耕田傳世,子孫香火不絕。”


    自五胡亂華以來,北方漢人為了生存,逐漸為胡虜所用。


    存亡斷續之際,漢家王朝南渡,棄之如敝履,此怨已有百餘年。


    蕭紹瑜的正朔之論、華夷之辯,能消弭此怨,喚迴百年遊子麽?


    他們自出生,便生活在外族統治之下。


    不像薛子都因有家族傳承,而有對漢家朝廷的懷念。


    然於他們,正朔、華夷之辯,不如一飯。


    所以,蕭紹瑜許諾以田,實利誘也。


    北魏鮮卑貴族大肆圈占土地,致流離失所者眾。


    為了滿足貴族的奢靡生活、戰爭所耗之巨資,北魏朝廷盤剝之重,百姓苦不堪言。


    降兵及其家人,亦不能幸免。


    如蕭紹瑜所料,真正打動他們的,正是那句:


    “家有耕田傳世,子孫香火不絕。”


    “殿下說的,可當真?”


    膽子壯些的降兵,問出了所有降兵的心聲。


    他們當兵不過是為了果腹,很多人已是家無至親,了無牽掛。


    可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若於南梁,能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他們不介意紮根南梁。


    須知漢人對土地的眷戀,是融於血脈的,是與生俱來的。


    所以,他們更關心的是:蕭紹瑜能否兌現承諾。


    “本王若不能兌現承諾,願傾囊相贈,放爾等北返。”


    蕭紹瑜當即作出迴應。


    他的意思很明確:有田可耕便留,無田可走,並贈路費。


    等一等,看一看,又不吃虧,何樂而不為呢?


    察言觀色,蕭紹瑜目力所及,降兵皆有喜色躍然於麵。


    “吾等願從殿下!”


    降兵皆拜服。


    蕭紹瑜的思想工作,成效斐然。


    然其滿麵春風之下,心中所想卻是另一番風景。


    “大梁之租、調、稅,也不輕呢,先穩住人心吧。


    若於戰後,父皇賞功授本王主政一方,或能有所作為。


    否則,破財承諾吧。”


    《梁書·武帝紀》載曰:


    帝臨陣,斬魏將,降魏眾,論正朔,辯華夷,許以田,收其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閑話風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閑話風塵並收藏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