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典簽府探知的情報,當時的北朝已經財政崩潰,處境之艱難遠甚於南梁。


    處於統治階級的鮮卑貴族,已是怨聲載道。


    屢加賦稅的民間,更是苦不堪言。


    範隆之據此判斷,隻要將北朝大軍牽製於江淮,其國內必然大亂。


    屆時,統一南北,還都關中,從而徹底弭兵的千載難逢之良機,便將出現。


    退一步說,待到彼時,南梁便掌握了和議的主動權。


    南北罷兵,各自休養生息,符合兩朝統治階級和民間百姓的雙重訴求。


    可以預見,和議達成必然水到渠成。


    為此,範隆之苦口婆心地遊說士族。


    他希望大家,為了南渡數代的還都祖願,再咬牙堅持一下。


    支持他的人不在少數,梁帝亦在其中。


    因為梁帝也看透了戰和之本質。


    不管後續是發起統一之戰,還是南北和議,當下都必須堅持抗戰。


    他更清楚,天下二分,統一是必然趨勢。


    無論南北哪朝占據了絕對優勢,都是會發起統一之戰的。


    這就是一個有我無他之局。


    和議不過是權宜之計,理由隻能有一個:大家都打不動了。


    西晉滅東吳,不過二百餘年。


    梁帝可不想自己的歸宿,如吳末帝孫皓。


    天紀四年(280年)降晉,太康五年(284年)歿於洛陽,時年四十有二。


    他不相信,亡國之君孫皓是自然死亡的。


    天無二日也,亡國之君必須死。


    然有亡國之君,卻無亡國之臣。


    臣子投降後,照樣可以高官厚祿,無非就是換個主子嘛。


    故梁帝清楚得很,範隆之乃忠純之臣,實南梁之擎天一柱。


    有了他的支持,蕭氏皇族自然站在了主戰一方,比如蕭鋒。


    那些依附於範氏的主戰家族,抗戰的積極性絲毫不弱於蕭氏皇族。


    因為他們的心中,有著北伐中原,還都關中的夙願。


    據族譜記載,他們中的有些人乃是秦人的後代。


    當年,大秦二世而亡,猶如曇花一現。


    南下征越的大軍中,很多人從此紮根閩粵,避禍江南。


    他們應屬這一支大秦血脈。


    據說,漢末江東士民桀驁而不服漢廷,正是此因。


    試想,大秦遺民豈能俯首亡秦之漢?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則是隨晉室南渡而來。


    克複中原,還居故土的祖願,同樣強烈。


    然而目光短淺者眾,主和派遍布朝野,聲勢之浩大遠勝於主戰派。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乃出身於江南本土之士族。


    故並無北伐中原之訴求,反而樂見偏安江南。


    主和派的領袖,正是時任兵部尚書的謝宣懷。


    他的背後,則是南梁四大門閥之一的蘭陵劉氏。


    蘭陵劉氏,正是土生土長的江南士族,根本就不希望還都關中。


    若擊敗北朝,還都關中。


    蘭陵劉氏擔心家族從此遠離中樞,淪落為二流的地方望族。


    畢竟其家族勢力遍布江南,而於中原、關中,卻是毫無根基可言。


    故他們一味主和,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謝宣懷的出身,卻與大多數主和者不同。


    其祖籍陳郡,乃陳郡謝氏之後,妥妥的北方望族。


    他的主和,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謝宣懷的心中,統一南北、還都關中,根本無法與重振謝氏相提並論。


    而若要重振謝氏,他就必須緊緊的依附於蘭陵劉氏。


    在政見上,他必須與蘭陵劉氏保持一致。


    從而借其勢力,於南梁朝堂展露頭角,謀得高位,以圖複興謝氏。


    所以,作為蘭陵劉氏代言人的他,自然要走到前台,充當主和派之領袖。


    在他看來,若要盡快促成和議,南梁就必須滿足北朝之條件,甚至是苛刻的條件。


    他甚至不惜諫言梁帝,以割地換和平。


    此外,借機除掉範隆之,是他與蘭陵劉氏的共同訴求。


    打擊主戰派,必使他於主和派中人望倍增。


    再加上蘭陵劉氏的鼎力相助,他位極人臣的願望,有望提前實現。


    其實,他覬覦範隆之的尚書令之位,久矣。


    一旦登上南梁首臣之位,複興謝氏的日子也就近了。


    欲除範隆之,擺在他麵前的最大阻力,便是梁帝對範隆之的信任與支持。


    為達目的,他必須割斷這對翁婿君臣之間的信任紐帶,否則一切免談。


    而能令梁帝動搖信任的事由,並不多。


    其中,希望最大的,便是誣陷範隆之謀反。


    謀反絕對是梁帝的逆鱗,或者說,任何皇帝必除謀反者。


    一旦疑心產生,是否誣陷便不再重要了。


    前提是,他須拿出足以令梁帝疑心的證據。


    相對的,困擾於他的最大問題是:


    範隆之根本就沒有反心,毫無跡象可尋。


    相反,他一心為國,甚至不惜犧牲本族利益,可謂簡在帝心。


    當此之時,謝宣懷正苦於無計可施。


    一個範氏族人,意外來訪,並透露驚天之秘。


    “賢妃範瑛乃前朝末帝之妹,這是證明她身份的玉牒。”


    “範兄之情,本官日後必報!”


    謝宣懷看過玉牒,忙興奮許酬。


    有此玉牒在手,他堅信範隆之父女必難逃一死。


    此刻的梁帝,為了表明自己支持主戰的決心,正欲冊封心愛的賢妃範瑛為後,以正朝野視聽。


    封後大典,如期而至。


    文德殿內,梁帝服袞冕,端坐龍椅,滿麵歡喜。


    殿下百官,皆著禮服,神情或歡喜,或耐人尋味,惟獨謝宣懷缺席。


    尚書令範隆之,居百官之首,他為女兒封後而喜。


    鳳冠霞披的範瑛,身姿端莊,正於殿下恭聽封後詔書。


    “朕惟德協黃裳,王化必原於宮壺。芳流彤史,母儀用式於家邦。秉令範以承庥,錫鴻名而正位。


    諮爾賢妃範氏,乃尚書令範隆之之女也,係出高閎,祥鍾戚裏,矢勤儉於蘭掖,展誠孝於椒闈。


    ......茲仰遵慈諭,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後。”


    “且慢!”


    謝宣懷入殿,公然喝止。


    聞言,百官變色,範隆之父女皆有怒容。


    梁帝大發雷霆,直接怒斥:


    “來人!將其押赴詔獄,容後議罪!”


    “陛下容稟,賢妃實乃前朝末帝之妹,與其養父範隆之妄圖複國!”


    謝宣懷麵不改色,當庭誣告。


    《梁書·武帝紀》載曰:


    太祖建元十年,太後範瑛封後大典,時任兵部尚書謝宣懷揭其身份,誣告其與養父時任尚書令範公隆之,妄圖複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閑話風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閑話風塵並收藏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