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運動從建安十四年七月進行至九月時,全體縣民終於看到了會長楊錫發表於辰河十日報的文章。


    楊錫的文章標題為:我正致力於探求的。


    開頭,楊錫先向全體縣民致敬,感謝全體縣民在過去的二十六年中,對於辰河商會的支持與奉獻。


    你們中間曾經一些人為此付出了生命,不管剩下的辰河人將來如何,你們都將永垂不朽!


    接下來,楊錫分析了自己關於民主、人權、民生、自由、平等、民族等等的一些美好構想,並聲明自己正在致力於探求以此構建一個美好和諧之社會。


    整篇文章,洋洋灑灑三千餘字,這些,將會成為許多學者,思想家的指導思想,並引導他們去努力探求另一種新型的思想境界。


    整個辰河區,大大小小算起來,應該有兩百多萬學子,接下來的半個月,竟然不約而同的全部自發學習這篇文章。


    兩百多萬人的思考,總會有不同的路線和角度,於是也就產生了不同的流派。


    於是真的就百花齊放起來,多年來被動接受知識時代似乎悄然就要發生變化,楊錫知道,這是蛻變。


    人類思想的蛻變,無異於給一個充滿知識的學者,再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也就是把一個普通物理學博士,變成了愛因斯坦,這得是質的變化。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


    九月,馬超攻破烏孫國,統一西域,將西域三十六國劃為其下縣治,將西域王庭移至烏壘城,為整個西域中心,並將原本的土城,修建成一座正式的城池,準備以此為根基,坐領西域。


    烏壘城西漢為輪台國,後為西域都護府所在地,今又變成了西域國國都。


    劉備與孫權二人苟且於益州,結為姻親,暫時無事。


    公孫康終於認清了形勢,自己要與辰河商會叫板,還差點實力。


    曹操致力於修建鐵軌,他幾乎都上癮了,鄴城往雲中郡的鐵軌就要修建成功,那時候,他就可以連通步度根的部落與冀州,雖然翻山越嶺,非常辛苦,但也算是大功一件。


    還有便是,許都往涼州的鐵軌,也已經開始修建,這條鐵軌,估計也要個好幾年,但曹操願意等。


    時間很快進入十月,各路諸侯都在默默較勁發展,隻有楊錫在辰河城心神不寧。


    以辰河區這種發展速度,幾年一個大變化,若是因為自然災害阻礙發展速度,那就不美了。


    十月初四,家家張燈結彩,感恩節啊。


    無事。


    楊錫放心了,隻要不在自己定的感恩節飛鴿傳書,說地震了就好,要不然還得被一些無恥的腐儒抨擊一番。


    至十月初十,楊錫終於收到消息,果然是荊州地震了。


    這地震卻在武陵郡,大概在孱陵往西。


    武陵總督石韜石廣元發迴的消息,武陵郡北長江沿岸地震,死者初步統計有數百人,毀房屋數十座。


    楊錫鬆口氣,還好屬於不毛之地,沒有多少人口。


    但楊錫剛鬆口氣,石韜第三日又飛鴿傳書迴。


    原來武陵郡北,隻是地震邊緣,真正的地震,在長江以北的枝江縣。


    枝江位於夷陵和江陵之間,縣不大,三四萬人,據說死者近半。


    楊錫趕緊將此事報於辰河十日報,並號召捐錢捐物。


    雖說枝江屬於曹操地盤,但楊錫也是不忍,於是辰河區沿江的幾個大縣,捐獻了許多物資,由辰河船隊,送往枝江。


    時南郡郡守為張郃,曹操命其守南郡,領太守事,張郃對於辰河船隊的到來,表示意外,但也接受了捐贈。


    張郃沒想到的是,據說楊錫竟然親自來了,就在船上,且以辰河商會名義,捐糧五萬石,並親自寫信給張郃,言錢糧無憂,請將軍隻管做好災後救援與重建工作。


    張郃此時在夷陵與江陵各有兵馬兩萬,四萬大軍至,救援工作也是容易。


    此時的南郡,不像後世,四處都是茅草房,要從中扒拉出個人來,容易許多,隻是因為山體滑坡等掩埋者,便無能為力了,此時可沒有生命探測器。


    不得不說張郃統兵能力當世一流,就算是救災,也是有板有眼,十日之內,基本穩定,得到的捐贈之物,也沒有人克扣一分。


    楊錫約見張郃,張郃卻沒有答應,估計怕是楊錫所施反間計,意在離間自己與曹操關係。


    楊錫也未在意,如此想很正常。


    一時間,辰河商會極力幫助救災,成為美談,各方皆讚揚,連劉備都稱道幾句。


    唯有一人口中稱好,實則心中不快,這人便是曹操。


    憑什麽我的南郡,你楊錫來收買人心。


    想到收買人心四字,曹操更加肯定楊錫用意,心中還暗暗將張郃也過了一遍。


    曹操暗想,得找個機會將張郃調離南郡。


    --


    益州南部,孫權自命周瑜拿下牂牁郡,犍為屬國之後,一直想著要將南部剩下三郡全部拿下。


    於是周瑜領軍西擊,擊敗了越巂郡夷王高定,斬首兩千,又南下益州郡,擊敗益州太守魏之煦。


    益州太守魏之煦領殘兵數百出逃,至永昌郡,投入永昌太守雍闓府,雍闓擔心周瑜來討永昌,便趕緊聯係蠻族首領之一的孟獲。


    孟獲又聯係附近各部落首領,其中便有烏戈國的兀突骨。


    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漢尺約合2.77米),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兀突骨乘騎巨象,頭戴日月狼須帽,身披金珠纓絡,兩肋下露出生鱗甲,眼目中微有光芒。


    兀突骨手下有等軍蠻兵皆使利刀鋼叉,謂之“藤甲軍”。


    藤甲軍士兵前胸並後背各用藤甲一片,兩臂兩片,又做成大裙五片,共為一副,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濕,甚是輕巧。


    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於地,刀砍槍刺,亦不能入。


    聽說周瑜領兵來犯,孟獲、兀突骨等皆響應雍闓,出山來援,雙方於山林大戰。


    周瑜得飛天球之便,雍闓則得南蠻兵之狠,兩者戰於山間,三月不分勝負。


    周瑜知如此耗下去吃虧,於是暫時退兵,命人駐守越巂郡與益州郡,先行鞏固實力。


    與此同時,楊錫收到澳洲飛鴿迴來的訊息,訊息上隻說了“失敗”兩個字。


    楊錫知道,這是悉尼國換成了資本民主製度,但還是沒有成功激活科技樹中層。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楊錫遙望西方,不知道那邊發展如何了。


    按照道理來說,那邊人多,會更加混亂才對。


    但混亂中,也經常出奇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演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分音符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分音符2並收藏三國演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