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冬,馬超領軍擊破樓蘭。


    樓蘭人口極少,隻有不足兩千戶,總人口不足一萬五。


    馬超以柳中城為王庭,自稱西域王,戰後剩下樓蘭戰士兩千人,取半數並入西域王府。


    至建安十四年五月,馬超越發壯大,以柳中城為中心,西域北部諸國皆誠服,兵馬至三萬人。


    馬超兼領西域王府大將軍職,自領中軍一萬,其下分馬休、馬鐵、馬岱、龐德四人為大將,各領軍五千,於建安十四年六月,殺至龜茲國、烏壘國、所向披靡,定西域中部。


    本來馬超擔心自己坐大,會引起涼州夏侯淵兵出玉門關,不想楊錫擊破軻比能消息傳遍天下,曹操急令夏侯淵領軍迴鄴城,部署塞邊防禦。


    於是馬超馬不停蹄,繼續征討,南下取精絕、小宛等國,一直殺至昆侖山腳下,又命龐德為前將軍,領馬岱、馬鐵共一萬五千人馬,西擊至蔥嶺。


    馬超沒有見過楊錫,隻聞其名,但這次他還真得感謝楊錫。


    不是楊錫及時攻破軻比能,鬧出大動靜,哪裏會有他再次崛起的機會。


    六月,步度根聞軻比能被滅,懼怕楊錫來攻,隻得南遷至雲中郡內部地域,尋求曹操庇護。


    曹操命曹仁領軍五萬,與步度根互為犄角,有命夏侯淵領兵五萬,出漁陽郡。


    自此,北方邊塞曹操竟然由西至東,雲中郡、漁陽郡、遼西郡各屯兵五萬,加步度根兵馬,達二十萬大軍。


    除了荊州十萬大軍,這些幾乎是曹操老底了。


    但曹操還是不敢進攻。


    因傳言又起,楊錫竟然自阿米爾帝國奪得一種火藥槍槍,為轟天炮縮小版。


    經過探子描述,此種火藥槍槍步兵兵團在其麵前沒有任何用處,就算是軻比能的五萬騎兵,竟然都沒有在兩萬火槍兵麵前翻出浪花。


    曹操對於火藥的研發,更為迫切,將賈詡也逼得更緊。


    再說大鮮卑城,滅了軻比能,趕走步度根,基本就定鼎塞外霸主地位。


    於是楊錫命甘寧領本部三萬人馬,另撥六千火槍兵,兩個營的兵力歸其統轄,讓其繼續在漠南草原,擊破各個鮮卑、東胡部落,盡遷其人口王大鮮卑郡。


    楊錫並不想浪費人力物力在漠南廣袤地區了,現在人口還不夠,能將遼西草原這南北各兩百公裏土地開發好,至少可以成就一個三百萬人口的大郡。


    經此一戰,俘虜十餘萬,加陸續來投奔的其他東胡部族,大鮮卑郡人口突破了百萬,這便是資糧。


    大鮮卑城大勝,無疑給扶餘國的戰爭帶來了一劑興奮劑。


    扶餘國人都知道,隻要大鮮卑城不倒下,扶餘國就算安全。


    就算公孫康打敗了扶餘國軍馬,辰河商會也必然插手。


    公孫康也看到了此點,曹操的軍馬也之間調動,不見出塞,公孫康自然知道,曹操不欲與楊錫開戰。


    沒辦法,公孫康隻得收起野心,再次約大鮮卑城談判。


    大鮮卑城卻不給機會,沒有任何迴音,這把公孫康急了,以為楊錫接下來要揮兵攻打遼東。


    其實楊錫不給答複,其一是想再消耗雙方實力,其二是要在談判時多獲得一些好處。


    果然,扶餘王遣使來與楊錫談了,來者正是馬加。


    再次見到楊錫,這位老者先感概了一番。


    在楊錫的扶持下,大王子尉戈遲果然蒸蒸日上,如今如日中天。


    寒暄過後,馬加提到了來意。


    無非便是扶餘國如今國庫已空,無力再戰,請求大鮮卑城給予支持或者幹脆揮兵擊退遼東公孫康。


    楊錫道:“我辰河商會既然為商會,自然是以利益為先,貴國讓我支援糧草用度,也不是不行,但這每一斤糧食,皆為我辰河人之血汗結晶,並未有天上掉下來之物,是以每一斤糧食,都需要按價或者按物交換,當然貴國也可於我辰河商會扶餘分會銀行進行貸款,這利息照算便是。至於出兵攻打遼東軍馬,我辰河商會卻一直在做,但遺憾的是,我辰河商會扶餘駐軍隻有一萬,也隻能算是略盡綿薄之力了。”


    馬加知道,沒有一點付出,估計事情難辦,於是考慮到貸款上麵來。


    這貸款卻有利息,且利息不低,但最後馬加還是決定先解燃眉之急。


    至於增加駐兵數量之事,扶餘國便是不能答應的,此一條卻隻能作罷。


    六月,扶餘分會銀行接到老大一單貸款。


    扶餘國向辰河商會貸款白銀十萬兩,利息兩分,那每月利息便需要兩千兩。


    搞定扶餘國,楊錫又做出向遼東大舉調兵之態,並與書公孫康,責問此前封鎖遼水與遼河港之事。


    公孫康沒辦法,隻得向楊錫服軟,楊錫便提出自己條件。


    楊錫提出條款很簡單,第一,遼東從扶餘國撤軍。第二,取消對辰河商會遼河港的封鎖。第三,將十稅一的關稅改為三十稅一。第四,將遼水口,遼河港方圓二十公裏,割讓給辰河商會,作為遼水之戰辰河商會損失賠償。


    楊錫的條款實在過於苛刻,公孫康本想拒絕,但一眾謀士認為,遼東尚未穩定,待一兩年穩定之後,再舉兵北上,可血今日之恥。


    於是公孫康暫時答應了楊錫的條款。


    公孫康派其弟公孫恭,抵達遼河港,與辰河商會代表董丸簽訂了戰後四條,史稱《遼河協定》。


    四條的具體細節,皆由董丸、徐庶等擬出詳細,七月初七公孫恭正式在協定簽字。


    協議簽訂,楊錫集結於扶餘國境的兵馬,遂撤迴大鮮卑城。


    公孫康與扶餘國兵馬也各自撤退。


    遼河港經營十餘年,這是辰河商會在遼東的唯一基地,左右為遼西、遼東二郡,根基極其厚重,今駐港水軍達二萬人,渤海艦隊百分之八十的實力都屯駐於此。


    所有辰河商會在遼水水域的行商,皆由此集散,可見遼河港地理位置之重要。


    如今遼河港人口也有三萬餘人,以商業集散為主,楊錫要二十平方公裏土地,便是用於建城。


    城池的名字,楊錫早以擬定,便稱遼河城。


    遼河城的位置,隻有楊錫知道,後世稱為營口。


    為防萬一,楊錫規劃遼河城時,便直接從辰河群島調兵馬一萬,入駐遼河城。


    原辰河群島少將蔣欽,調至遼河城,統領這一萬兵馬,為遼河城獨立團。


    公孫康將一應官員撤出了此地,留下萬餘人口,皆不願隨他搬離。


    細節上早有約定,不可強迫原住民搬離,公孫康無奈,又丟給了辰河商會人口一萬多。


    但按照他的想法,一兩年內,就會再將此地取迴,那時候,辰河商會將是為自己做嫁衣裳。


    但他們萬萬想不到,就是這麽一個遼河城,將來會發展成遼東軍事、政治、經濟重鎮,航空母艦一般的都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演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分音符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分音符2並收藏三國演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