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的病況,讓他聯想起更加病重的工部尚書、蔡國公杜如晦,而這兩個人都是他比較看重的,如果就這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病重而去,可不是他的風格。因此,李智雲幹脆直接向李世民討要這兩個人入職王府,杜如晦兼任王府長史,秦瓊兼任王府司馬,一文一武正好!


    聽到李智雲的這個要求,初始時,李世民還沒明白這是為什麽,之前五郞根本不要朝中大臣參與到他的王府事務中啊?看到他的神情,李智雲解釋說,這杜如晦和秦瓊兩人的身體疾病已經到了極限,再這樣操勞下去就會有生命之危了,放到楚王府來,他可以就近給他們診治一下,估計一兩年後就會恢複健康了。


    聞言,李世民自是大喜過望,立即照準此事,同時要求秦瓊和杜如晦立即向楚王報到。


    按照聖上的要求,杜如晦和秦瓊兩人將本職工作大部安排給了手下佐官,每日午時前到楚王府報到視事,中午、晚上都在王府用餐,期間還要服用楚王給安排的藥物,每隔三天都有一名生化人醫生給他們檢查身體,以調整藥物和飲食。這讓兩人明白,楚王把他二人要到王府,其實是在給他們治病的,楚王府內部自有一套運行規則,他們也根本插不上手。


    從前幾日始,位於藍田縣治與新軍大營之間的大元帥府開始營建,這兩人覺得自己應該為王府幹點正事,就基本上都紮在了工地上,但初次過去就被施工的情景震住了,急切的想要了解更多,杜如晦想的是如何把王府的新生事物用在民事上,秦瓊則想的是諸多新生事務如何應用在軍事上。後來,兩人索性連長安也不迴了,原來的本職工作也不管了,在向李世民告假後,白天泡在工地上,晚上迴軍營休息。


    這樣一來,飲食正常,作息有規律,加上有適應的藥物治療,杜如晦的消渴症(糖尿病)和秦瓊的失血症(嚴重缺鐵性貧血兼傷後愈合不良)都大大緩解了,兩人的氣色和身體狀況都大大好轉,肉眼可見的健旺起來,這讓他們萬分感激楚王的恩情,從而更加對王府事務關心和盡責。並且,他們兩人也在新軍大營和藍田建設過程中嚐到許多新東西,興趣盎然。


    十月初,負責大元帥府工程的生化人工程師帶著五十台各式工程機械進場時,原來被調來施工的農牧基建兵團基建第八師,一眾突厥奴兵看到這些“鋼鐵怪物”嚇得大驚失色,他們想起了一個多月前的渭水之畔,俱都拜服在地,大唿“神跡”!負責監管他們的王府衛隊喝令他們起來,說這些都是楚王的機械工具,就是幹基建工程的,不是什麽怪物。


    這些工程機械有挖掘機、推土機、起重機、混凝土攪拌機、水泥製磚機和用於運輸的大功率拖拉機等,用來建設規劃高度不超過15米、最高四層樓房的大元帥府,已經足夠用了。


    這次,李智雲沒打算采用這個時代常用的木製結構,而是直接用鋼筋混凝土澆注主牆、水泥空心磚做隔牆和非承重結構;本來,他連門窗都想采用鋼製或者塑鋼結構的,但想到在這個時代還是要偏古風一些,就決定除了部分有安全要求的房屋采用鋼製門窗加防彈玻璃外,其他門窗就采用唐代木製加彩色玻璃的方案,想來,一旦建成,會再次震驚世人。


    在工程師的安排下,數十位生化人技術員開動了這些工程機械,開始按照規劃好的施工區域開始施工,之前在基建師裏表現最好的二百餘位突厥奴兵被挑出來,跟著學習使用工程機械,讓其他奴兵羨慕不已。


    推土機的轟鳴聲,一片片荒地被推平,其後,挖掘機跟上,一爪下去,就挖出一個長寬深一米左右的大坑,抓鬥一翻,一方土就卸在了一旁的拖拉機車鬥裏,七八下就裝滿了一輛拖拉機,突突的開到千米之外的堆土場,然後拖拉機手一拉操縱杆,車鬥向後立起,一車土就被卸了下來,拖拉機一邊收著車鬥一邊突突的又開了迴來。


    就這樣,一台挖掘機配上三台拖拉機,正好組成一個平衡,實用效率讓人滿意。而這個情景讓唐人和突厥奴兵們都看得目瞪口呆,心中對大唐楚王的手段更加敬畏。


    由突厥奴兵組成的基建第八師,足有近萬人,除了那二百餘跟著生化人學習工程機械操作的,其他有一技之長的突厥奴兵被組織起來,分成鐵工隊、木工隊、手工隊、物料隊、衛生隊、炊事隊等後勤單位,為突厥奴兵們提供工具維護、物料配給、身體健康、飲食保障等工作。其他無特別能力的奴兵則被分配從事一些體力活,並按照工作流程流轉,初步形成了一個相對固定的基建流水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工地上,可以看到:挖掘機挖完建築地基後,突厥奴兵用鐵鍬、木鍁進行平整工作;


    平整完後的地基裏,突厥奴兵按照技術人員的教授,用細鐵絲把小指粗細的鋼筋紮成地籠,作為房屋的基礎;


    另外一邊,突厥奴兵揮舞著料鍁,把水泥粉、碎石子、細砂和骨料膠按照規定的比例加到混凝土攪拌機裏,另一些人則負責把攪拌好的混凝土漿料一桶桶運到紮好地籠的地基處,按照技術人員的要求進行澆注;


    一部分突厥奴兵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負責為水泥磚機上料、下料,把製造出來的水泥空心磚送至空場處晾曬,因為采用的是速幹水泥,四五個小時後,胚料就會完成速幹凝結,變成一塊塊結實、美觀、強度大、並且保暖的空心磚。


    堆土場上,大量的突厥奴兵在進行篩土工作,把拖拉機送來的挖土都過一遍篩子,從其中篩出石塊雜物,石塊會被砸碎後成為製造混凝土的原料。如果是土塊,要挑出來一一砸碎,過篩後歸於細土堆中。這些篩出來的細土,會被運往土層稀薄的下田或山地,在水肥的作用下,不用一年就能再造出成百上千畝的新田;


    部分懂一些手工技能的突厥奴兵則被培訓成了建築大工,拿著分配到的瓦刀,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始砌壘早就規劃好的大元帥府圍牆,十九八七六列空心磚從挖掘好的地基處上壘,其間用水泥砂漿抹縫,壘至五米高後,會用混凝土進行外澆注,最終形成高六米、擁有垛台、底寬五米、上寬三米的堅固府牆,或者說是城牆;


    總結起來,整個基建師,在王府衛隊的監管、技術人員的培訓指導下,正在慢慢形成一支真正的建築施工隊伍。


    在生命安全有保障、生活後勤有保障的情況下,這些突厥奴兵漸漸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貧苦牧民出身的奴兵們,甚至感覺現在的生活比之在西北草原上還要愜意,最起碼不用為餓肚子發愁、不用為了生病無治而擔憂。這種情況下,許多突厥奴兵的心態開始發生了轉變。


    其實,李智雲對於農牧基建兵團的管理從來沒有想過高壓統治,在他看來,這些已經被貶為奴兵的突厥人隻是這個時代特有環境下的犧牲品,他們出身在相對貧瘠的西北草原、甚至是戈壁地域,隻是平時放牧、戰時被部落首領或貴族們當成炮灰的存在,根本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如果這次不是因為他的出現,這些基層的突厥牧民就算是安全返迴到了草原之上,以頡利為首的突厥王族和貴族們的收獲能夠分給他們多少呢?少得可憐就不用說了,當來年部落首領再次征召時,他們還要從軍,再當炮灰!而他們的子孫也同樣擺脫不了這樣的命運。


    所以,李智雲提議建立的農牧基建兵團,名義上是要懲罰這些突厥牧民,實質上是想要用紀律、規矩、安全、溫飽、文明等手段來馴服、同化他們,他相信,用不了二十年,頂多五到十年,這些突厥牧民,你趕都趕不走,他們會被同化為強盛大唐的基石!


    在這樣的考慮下,一開始,李智雲就沒打算苛待他們,這些留下的俘虜兵絕大多數都最底層的貧苦牧民,被突厥貴族組織起來後,的確可以騎馬擎弓,組成原始軍隊,而一旦放下武器後,他們和大唐的普通百姓並無太大不同,其所欠缺就是種地、經商、做工的技能和大唐文化的熏陶,隻要補上這些,都是優秀的壯勞力。


    為此,農牧基建兵團雖然從事的都是辛苦勞累的艱苦工作,但在楚王的交待下,基本待遇卻是不差的——平時無任務時,學習漢族文化和禮儀,每日上下午兩餐,飲食是粗糧、野菜、少量肉食;有任務時,早中晚三餐,飲食是米麵、蔬菜、頓頓有肉,表現較好的還能獲得額外獎勵,不光能吃飽,還能吃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楚王之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重裝悍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重裝悍將並收藏大唐之楚王之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