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眾將唉歎,新軍練成還要近三個月,而楚王所說的那種新式戰法的推行還不知道要多久,實在是讓人等的心焦啊!其中一些心思快捷的將領,卻在楚王的話中聽出了一些奧妙,再想起之前知道的事情,看來不是所有將領都能配發到這種手槍的,至於標準嘛,就要看是不是配合朝庭的軍製改革,能不能讓聖上和楚王殿下滿意了!
這樣一想,有不少將領心中更加懊悔了,本來楚王殿下已經給了大家機會,新軍組建就是一個信號,但大家都沒有做出正確選擇,之後再想彌補就麻煩多了!
不久後,因為天色已經不早,眾將領們戀戀不舍的放下了手中的步槍,騎馬跟著在太上皇和聖上迴京,一路上看著前麵的中巴車,更是驚訝,從禁衛們的口中得知,這也是楚王殿下送予太上皇的禮物,不禁更是羨慕。跟在中巴車後麵,行進中的眾將領互相聚成小團夥,交流著今天的見聞和經曆,議論不停。
迴到長安,眾將領紛紛散去;進入到皇城後,李淵指示開車的t-800終結者先把李世民送迴太極宮,然後才帶著護衛們興高采烈的迴自己的大安宮,對於五郞給他的這個“大玩具”,他可是太滿意了!而在太極宮前,李世民看著出宮遠去的中巴,心中著急,不知五郞答應給自己和觀音婢的兩輛車什麽送來啊!這等待真是讓人心焦。
藍田的新軍大營中,天近傍晚的時候,二十個連隊的近3000名新兵進行完了一輪實彈射擊,交迴了手中的槍支後,列隊帶迴營區。
一路上,因為不能講話,新兵們都弊得臉通紅,迴到營區後,教官們宣布解散,隊列中轟得就炸開了,大家都拉著身邊的同袍說個不停,傾訴著對今天射擊的感受。
對此,教官們並沒有阻止,長官李智雲曾經對他們說過,對新兵們的管理要張弛有度,完成訓練任務後,適當放鬆是必須的,有助於調節新兵們的情緒。對於終結者們來說,本來對上級的命令不需要思考的,但隨著與新兵們的相處,很多教官的智能都發生了進化,比如這時,他們就感覺到了新兵們的興奮,為此,自己的芯片運行都有了稍許的加快。
當其他的各連隊知道那些先進連隊今天是去試用新式兵器後,都是大感豔羨,接下來又聽說新兵器居然類似於楚王殿下之前在渭水大破突厥的“神器”,更是既振奮又後悔,振奮的是自己以後也能使用此類“神器”,後悔的則是之前的訓練中,自己連隊竟然落後,讓他們不得第一時間接觸新兵器,這豈可能忍?因為此事,從這天開始,整個新軍大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練兵,無人懈怠,很多士兵甚至主動要求自己的連隊進行加練,以期早日達標後,獲準使用新兵器。由此,新軍訓練進入了快速軌道。
第二天上午十時,楚王帶著兩輛改裝中巴車來到太極宮,一路上,引起百姓、群臣的圍觀。李智雲對此毫不在意,看吧看吧,看著看著,就都習慣了。
還沒到太極殿,內侍總管劉堅就急匆匆的迎上來,告知李智雲,聖上這時正在太極殿東南的弘文館,楚王可直接去見駕。
弘文館?李智雲知道這個地方。大唐建國之後,李淵依照曆朝慣例,在武德四年(621年)於門下省設立修文館,置學士,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
武德九年九月,李世民繼位,移修文館到弘文殿,改稱為弘文館,在其中匯聚四部圖書二十多萬卷,接續之前秦王府的文學館和宮中的修文館,精選全國文學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以本官兼任弘文館學士,令他們輪流在弘文館值宿。
李世民在理政的間隙來到殿內,談古論今,商量政事,有時到深夜才結束。
另外,還選取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充任弘文館學生,以作培養。
可以說,這個弘文館就是李世民的私人諮詢機構,也是後備的政務人才培訓人構。
李智雲一邊走向弘文殿,一邊想著:以往這個時間,李世民不是在上朝,就是在兩儀殿與重臣商議大事,今天竟然有暇在弘文館流連,看來,他之前提出的時間改革讓李世民有了更多的自我調配時間,又能和那些學士們談文論史了。對嗎,這才是有張有弛的工作生活態度,一個人大腦中的弦不能總是繃的太緊了,否則會出問題的。
不過,這個時候,李世民會和學士談什麽呢?根據自己知道的曆史知識,李智雲想到了了一點,立儲。這也是李世民登基皇第一時間就做的事,現在他很可能就已經心中定計了。
地球位麵上,李世民在登基後,確實是勤於政事,但因為他是弑兄殺弟、威逼父皇退位才得繼的皇位,所以並沒有得到世家大族們的支持,不少還在暗地裏故意掣肘於他,甚至李唐宗室和開國勳貴們也有很多暗地反對他!加之剛剛登基就遇到突厥大軍南迫長安,不得不親自出馬與頡利在渭水結下城下盟,並傾其府庫以酬之,直接造成了貞觀前期的朝庭經濟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采取的應對辦法隻能是要求自己勤勉、節儉、納諫、忍耐,用了數年才真正穩定了朝堂,但這些其實已經在他心裏種下了強烈不甘的種子。
因此,李世民的思想壓力非常大,在三十歲左右就患上了風疾(後世分析,應該是遺傳性的高血壓),時常感到劇烈的頭痛,脾氣也越來越壞,後來李淵故去、長孫皇後因病去世後,再沒有人能夠勸諫他,讓他在政務和家事上做了很多錯事,弄得太子李承乾被廢、嫡次子李泰被貶,最後不得不冊立性格懦弱的嫡三子李治為太子,這才引出了後麵武媚娘惑亂大唐,以周代唐的鬧劇,在這個過程中,李氏宗族被屠戮殆盡,可以說是慘烈之極。
追溯事件源頭,李世民在剛剛登基皇就立下太子,未嚐不是擔心自己得位不正,於是早定儲君以安宗室和朝堂,但其後朝局漸穩皇,他對太子采取的態度又陷入了曆朝皇帝的怪圈,既想培養太子,又對太子苛責完美,甚至又寵信嫡次子李泰以給太子以壓力,最後弄得不可收拾。這其種種,不得不說是製度缺陷,或者說是這個時代的人們,就算是皇家也勘不破曆史規律,最終使得皇朝衰落,天下動蕩。
現在李智雲來了,他對此是不會視而不見的!
這時的弘文館中,李世民正在與房喬、杜如晦、虞世南、姚思廉等人商議立儲之事,聽到內侍傳報楚王進宮,就命劉堅去接。
楚王進來後,眾學士都起身見禮,李智雲也微笑著迴了一禮,雖然他不喜酸腐的文人,但對於真有本事的這些學士還是心中敬佩的,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都不簡單。
自從八仙桌、太師椅等新式家具出現後,李世民把宮中能換的地方都換了,看到李智雲進來,坐在殿內上首八仙桌旁的他招手道:“五郞,這邊來。”
李智雲笑著與他見禮後,道:“二哥,你這是趁著閑暇在這裏談文論道嗎?”然後坐在了八仙桌的另一邊,一旁侍立的內侍立即奉上了新茶。
李世民一邊擺手示意其他人都坐下,一邊道:“適才我正在與眾位學士迴顧之前曆朝的立儲製度,分析其中的利弊……”
聽完這通話,李智雲忍不住笑道:“皇兄這是想要立太子了?”曆史上,李世民在十月初一的大朝會上就冊立了其長子、中山郡王李承乾為太子,現在都已經晚了兩天了。
李世民聞言點了點頭道:“是啊,我登基已近月,也是要冊立太子的時候了,我想立……”
李智雲攔了下他的話,道:“二哥,此事不急吧!臣弟覺得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商議過冬事宜,天氣不等人,百姓們更是等不了啊!眼見的天氣已進冬季,按照現在的情形,再過不久,長安城內外至少會有十數萬貧民百姓會遇到饑寒之迫,朝庭必須要提前做出應對舉措啊!”
聽到他這麽說,李世民和眾學士都是一愣,雖然楚王用過冬事宜作借口岔開話題,但其實是在阻止商議立儲之事,這是大家一聽就明的事,這讓他們感到非常奇怪,不明白楚王是是為什麽?難道是……有些學士已經心中猜疑了!
李世民眼神一凝,看到李智雲堅持的眼神,知道五郞說這話是認真的,就閉口不再談立儲之事,之後眾人商量了些冬季到來的應對舉措,就匆匆結束了這次小範圍會談,各自散去。
離開弘文館後,李世民與李智雲向兩儀殿走去,在眾學士告辭時,李智雲卻示意房喬、杜如晦兩人跟上,對此,李世民當然不會拒絕,現在他心中的疑慮也想問問這兩位心腹的意見呢!之前五郞的態度讓他非常疑惑,急需解惑。
這樣一想,有不少將領心中更加懊悔了,本來楚王殿下已經給了大家機會,新軍組建就是一個信號,但大家都沒有做出正確選擇,之後再想彌補就麻煩多了!
不久後,因為天色已經不早,眾將領們戀戀不舍的放下了手中的步槍,騎馬跟著在太上皇和聖上迴京,一路上看著前麵的中巴車,更是驚訝,從禁衛們的口中得知,這也是楚王殿下送予太上皇的禮物,不禁更是羨慕。跟在中巴車後麵,行進中的眾將領互相聚成小團夥,交流著今天的見聞和經曆,議論不停。
迴到長安,眾將領紛紛散去;進入到皇城後,李淵指示開車的t-800終結者先把李世民送迴太極宮,然後才帶著護衛們興高采烈的迴自己的大安宮,對於五郞給他的這個“大玩具”,他可是太滿意了!而在太極宮前,李世民看著出宮遠去的中巴,心中著急,不知五郞答應給自己和觀音婢的兩輛車什麽送來啊!這等待真是讓人心焦。
藍田的新軍大營中,天近傍晚的時候,二十個連隊的近3000名新兵進行完了一輪實彈射擊,交迴了手中的槍支後,列隊帶迴營區。
一路上,因為不能講話,新兵們都弊得臉通紅,迴到營區後,教官們宣布解散,隊列中轟得就炸開了,大家都拉著身邊的同袍說個不停,傾訴著對今天射擊的感受。
對此,教官們並沒有阻止,長官李智雲曾經對他們說過,對新兵們的管理要張弛有度,完成訓練任務後,適當放鬆是必須的,有助於調節新兵們的情緒。對於終結者們來說,本來對上級的命令不需要思考的,但隨著與新兵們的相處,很多教官的智能都發生了進化,比如這時,他們就感覺到了新兵們的興奮,為此,自己的芯片運行都有了稍許的加快。
當其他的各連隊知道那些先進連隊今天是去試用新式兵器後,都是大感豔羨,接下來又聽說新兵器居然類似於楚王殿下之前在渭水大破突厥的“神器”,更是既振奮又後悔,振奮的是自己以後也能使用此類“神器”,後悔的則是之前的訓練中,自己連隊竟然落後,讓他們不得第一時間接觸新兵器,這豈可能忍?因為此事,從這天開始,整個新軍大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練兵,無人懈怠,很多士兵甚至主動要求自己的連隊進行加練,以期早日達標後,獲準使用新兵器。由此,新軍訓練進入了快速軌道。
第二天上午十時,楚王帶著兩輛改裝中巴車來到太極宮,一路上,引起百姓、群臣的圍觀。李智雲對此毫不在意,看吧看吧,看著看著,就都習慣了。
還沒到太極殿,內侍總管劉堅就急匆匆的迎上來,告知李智雲,聖上這時正在太極殿東南的弘文館,楚王可直接去見駕。
弘文館?李智雲知道這個地方。大唐建國之後,李淵依照曆朝慣例,在武德四年(621年)於門下省設立修文館,置學士,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
武德九年九月,李世民繼位,移修文館到弘文殿,改稱為弘文館,在其中匯聚四部圖書二十多萬卷,接續之前秦王府的文學館和宮中的修文館,精選全國文學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以本官兼任弘文館學士,令他們輪流在弘文館值宿。
李世民在理政的間隙來到殿內,談古論今,商量政事,有時到深夜才結束。
另外,還選取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充任弘文館學生,以作培養。
可以說,這個弘文館就是李世民的私人諮詢機構,也是後備的政務人才培訓人構。
李智雲一邊走向弘文殿,一邊想著:以往這個時間,李世民不是在上朝,就是在兩儀殿與重臣商議大事,今天竟然有暇在弘文館流連,看來,他之前提出的時間改革讓李世民有了更多的自我調配時間,又能和那些學士們談文論史了。對嗎,這才是有張有弛的工作生活態度,一個人大腦中的弦不能總是繃的太緊了,否則會出問題的。
不過,這個時候,李世民會和學士談什麽呢?根據自己知道的曆史知識,李智雲想到了了一點,立儲。這也是李世民登基皇第一時間就做的事,現在他很可能就已經心中定計了。
地球位麵上,李世民在登基後,確實是勤於政事,但因為他是弑兄殺弟、威逼父皇退位才得繼的皇位,所以並沒有得到世家大族們的支持,不少還在暗地裏故意掣肘於他,甚至李唐宗室和開國勳貴們也有很多暗地反對他!加之剛剛登基就遇到突厥大軍南迫長安,不得不親自出馬與頡利在渭水結下城下盟,並傾其府庫以酬之,直接造成了貞觀前期的朝庭經濟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采取的應對辦法隻能是要求自己勤勉、節儉、納諫、忍耐,用了數年才真正穩定了朝堂,但這些其實已經在他心裏種下了強烈不甘的種子。
因此,李世民的思想壓力非常大,在三十歲左右就患上了風疾(後世分析,應該是遺傳性的高血壓),時常感到劇烈的頭痛,脾氣也越來越壞,後來李淵故去、長孫皇後因病去世後,再沒有人能夠勸諫他,讓他在政務和家事上做了很多錯事,弄得太子李承乾被廢、嫡次子李泰被貶,最後不得不冊立性格懦弱的嫡三子李治為太子,這才引出了後麵武媚娘惑亂大唐,以周代唐的鬧劇,在這個過程中,李氏宗族被屠戮殆盡,可以說是慘烈之極。
追溯事件源頭,李世民在剛剛登基皇就立下太子,未嚐不是擔心自己得位不正,於是早定儲君以安宗室和朝堂,但其後朝局漸穩皇,他對太子采取的態度又陷入了曆朝皇帝的怪圈,既想培養太子,又對太子苛責完美,甚至又寵信嫡次子李泰以給太子以壓力,最後弄得不可收拾。這其種種,不得不說是製度缺陷,或者說是這個時代的人們,就算是皇家也勘不破曆史規律,最終使得皇朝衰落,天下動蕩。
現在李智雲來了,他對此是不會視而不見的!
這時的弘文館中,李世民正在與房喬、杜如晦、虞世南、姚思廉等人商議立儲之事,聽到內侍傳報楚王進宮,就命劉堅去接。
楚王進來後,眾學士都起身見禮,李智雲也微笑著迴了一禮,雖然他不喜酸腐的文人,但對於真有本事的這些學士還是心中敬佩的,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都不簡單。
自從八仙桌、太師椅等新式家具出現後,李世民把宮中能換的地方都換了,看到李智雲進來,坐在殿內上首八仙桌旁的他招手道:“五郞,這邊來。”
李智雲笑著與他見禮後,道:“二哥,你這是趁著閑暇在這裏談文論道嗎?”然後坐在了八仙桌的另一邊,一旁侍立的內侍立即奉上了新茶。
李世民一邊擺手示意其他人都坐下,一邊道:“適才我正在與眾位學士迴顧之前曆朝的立儲製度,分析其中的利弊……”
聽完這通話,李智雲忍不住笑道:“皇兄這是想要立太子了?”曆史上,李世民在十月初一的大朝會上就冊立了其長子、中山郡王李承乾為太子,現在都已經晚了兩天了。
李世民聞言點了點頭道:“是啊,我登基已近月,也是要冊立太子的時候了,我想立……”
李智雲攔了下他的話,道:“二哥,此事不急吧!臣弟覺得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商議過冬事宜,天氣不等人,百姓們更是等不了啊!眼見的天氣已進冬季,按照現在的情形,再過不久,長安城內外至少會有十數萬貧民百姓會遇到饑寒之迫,朝庭必須要提前做出應對舉措啊!”
聽到他這麽說,李世民和眾學士都是一愣,雖然楚王用過冬事宜作借口岔開話題,但其實是在阻止商議立儲之事,這是大家一聽就明的事,這讓他們感到非常奇怪,不明白楚王是是為什麽?難道是……有些學士已經心中猜疑了!
李世民眼神一凝,看到李智雲堅持的眼神,知道五郞說這話是認真的,就閉口不再談立儲之事,之後眾人商量了些冬季到來的應對舉措,就匆匆結束了這次小範圍會談,各自散去。
離開弘文館後,李世民與李智雲向兩儀殿走去,在眾學士告辭時,李智雲卻示意房喬、杜如晦兩人跟上,對此,李世民當然不會拒絕,現在他心中的疑慮也想問問這兩位心腹的意見呢!之前五郞的態度讓他非常疑惑,急需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