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紫禁城。
朱樉於乾清宮內看到明軍前鋒占領喀布爾的消息,心中也是振奮至極。
這應該是漢人勢力自唐朝撤出中亞後,第一次到達此處。
不同於唐時的勢力控製,大明卻是要在這些地方建立穩固統治。
想到此處,命內閣寫一封詔書,嘉獎晉王朱柏和寧王朱權,建議他們先在那邊建立有效統治,再北上進攻撒馬爾罕。
畢竟自大明境內向中亞地區運送給養實在太過費錢,以大明此刻的國力,也有些難以支撐。
好在西征軍團開局順利,若能在喀布爾地區建立穩固統治,再從安西行省獲得一些給養,以朱棣等人的實力,有個幾年時間統一帖木兒帝國應該不難。
當然,若到統一那天,帖木兒帝國也就不複存在了。
就成了大明的藩屬,大英王國。
想到這些,朱樉還是很愉悅的。
然看向懸掛的帝國輿圖,又陷入沉思。
他今年已經四十六歲了,放在幾百年後還好,可在大明這個時代就真的老了。
屬於哪天突然駕崩,臣民們都不會太驚訝的那種。
畢竟皇帝這個職業,平均壽命向來不高。
他雖有“萬裏江山圖”,能在其中收集“願力”凝成丹藥,可這東西僅能振奮精神,對身體健康的改善效果是有限的,無法做到真正的延年益壽。
當然,也可通過“萬裏江山圖”,種一些“雪蓮”、“靈芝”之類的東西出來,但具體的效力就不好說了。
所以他有些急迫感,那便是在有生之年將大明向四方擴張到極致。
否則一旦他離世,朱尚炳及他的子孫怕是很難再維持帝國的擴張。
隻是如今藩王西征,餘下北、東、南三個方向哪邊打,就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朱樉略加思索,還是決定打日本。
原因嗎也簡單,主要是因為無論向北還是向南打都很費力。
譬如草原,派的兵少了是給人送菜。
真要再征發幾十萬,不說在茫茫草原上能不能找到敵人,光是物資消耗就吃不消啊!
往南打也是相同的道理,然攻打日本就是另外一種情形了。
此刻的大明,水師力量強大。
已經列裝最新出產的火繩槍與火炮,更猛火油、手銃、火銃等傳統火器,對還處於冷兵器時代的日本軍隊而言,已然形成代差碾壓。
其次是大明可憑船堅炮利,任選攻擊、登陸地點。日本卻隻能處處防守,疲於奔命。
而最主要的是打日本開銷小,有三萬陸軍足矣,十萬八萬也能支撐的起。
關鍵在於後勤補給方便,無論是從山東走海運,還是又半島運輸,價格都是極其低廉的。
沒準捎帶手還能跟一些“日奸”搞搞貿易,把軍費再賺迴來也說不定啊!
想到此處,朱樉越發覺得打日本可行。
旋即命人招來徐輝祖和李景隆。
前者有不小心敗於倭寇之恥,後者熟悉日本情形,算是統領大軍的好人選。
“臣徐輝祖,李景隆,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平身!”
“陛下,卻不知喚臣前來,所謂何事?”李景隆問。
說實話,他對朱樉是有一些小怨氣的。
因為他早前與朱允炆走的特別近,卻早早投靠過來。雖說經濟上得了諸多好處,卻一直不受重用。
在他看來,是不受重用的。
不是管這個都督府,就是派往某地練兵,上陣殺敵立功的好事,卻輪不到他。
雖說他已經是國公,到了封無可封的程度,但也不能不受重用啊?怎麽說也是心腹呢!
朱樉道:“朕,有意攻打日本,兩位愛卿,有何見教?”
那兩位都愣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朝廷此刻正在攻打帖木兒帝國,征發的部隊與民夫快到六十萬了。
消耗的物資、軍械更是天文數字,皇上居然覺得打一個西域不過癮,還要再開一個東線戰場?
好在這倆人不是正經官僚,不會像文官那般,想也不想便反對。
朱樉能把他倆叫來,顯然不是征求他們的意見,而應該是看誰的答桉更合聖意,便命誰出任統帥啊!
徐輝祖與李景隆對視一眼,顯然是想到一起了。
然徐輝祖謹慎,沒第一時間開口。
李景隆則當即道:“好事,好事啊陛下,我早就想打他們了,就說石見山那邊,咱們去開出了銀礦,可那幫小鬼子卻屢屢派人搗亂,想要提高分成比例,就該教訓一頓啊!”
徐輝祖則道:“不知陛下,打算派多少部隊出征,打到什麽程度?”
朱樉聞言一喜,這徐輝祖確實強過李景隆很多,一句話便問到點上了。
“朝廷在西方打大仗,東邊就得控製下規模,朕思來想去,三五萬人為宜!”
李景隆聞言皺眉,“三五萬人,怕有些不夠用啊!日本國雖小,然人口眾多,軍隊數量不小,三五萬人,怕難獲大勝。”
話外之意則是,一不小心敗了也說不定啊!
徐輝祖則道:“陛下,臣以為,人多有多的打法,人少有少的打法。”
朱樉笑了,“哦,允恭有何妙計,細細講來!”
徐輝祖道:“就如前幾年肆虐的倭寇,若論列大陣廝殺,倭寇差我大明將士遠矣!可他們小股出擊,上岸地點不定,專攻我大明防線薄弱處,調動地方衛所部隊,再偷襲反殺,以致我軍潰敗。”
朱樉笑著道:“允恭的意思是,我大明亦可用此戰法在他們身上,這便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啊!”
徐輝祖驚喜道:“對,臣就是這個意思!”
李景隆聞言越發皺眉,他的理念向來是以堂堂之師正麵對決。徐輝祖的說的打法,他可完全不適應啊!
見此情形,心中暗暗歎了口氣,已然決定退出主帥爭奪了。
聽朱樉說道:“朕的想法是,從山東、淮安一帶抽調衛所士兵,乘船到釜山,在那邊集訓一兩個月。然後由船隊沿日本海岸線遊弋,尋找防線薄弱的地方,上岸進攻。
這一戰,攻城略地為下,攻心為上,務必一戰打破日本國門。”
李景隆道:“自古以來,講究個師出有名,是不是尋個錯處,下詔申斥一番?”
因為足利義滿遞交過國書,所以此時的日本是大明名義上的藩屬,朝廷是有權申斥的。
朱樉卻哼了一聲道:“不必玩那些虛的,命人在那邊製造些衝突出來,然後鬧大,朝廷便以此為借口,兵發日本!”
徐輝祖與李景隆聞言,俱是一愣,感覺朱樉跟以往不太相同,卻也沒敢問太多。
朱樉隨即口頭表示,會任命徐輝祖為主帥,李景隆為副帥,命這二人統領大軍,征討日本。
因為“借口”還沒誕生,朱樉命兩人保守秘密,同時派二人分別前往淮安、山東練兵,為後續事宜做準備。
於此同時,命大明水師都督俞靖更換軍械,修補船隻,加緊操練,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
日本,島根縣,石見銀山所在的地方,是日本大名尼子家的勢力範圍。
可他們的家主這幾年,過的卻極不順心。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大明的貴族鄧鐸,居然在石見山挖出了銀礦。
要說銀子上繳比例也不算低,已經由開礦前約好的二十分之一,漲到十分之一了。
可即便如此,尼子幸之助依舊不開心。
據說今年礦山的總產量,能達到一百萬兩,他才得十萬兩,不甘心啊!
幾次三番找鄧家的管事談判,對方都不理他這茬,叫他無比憤怒。
“父親大人,動手吧,不能再猶豫了!”
尼子幸之助的兒子,尼子龍戒勸道:“足利將軍已經答應,收迴銀礦,我尼子家可得三成,一年便有三十萬兩白銀啊!”
尼子幸之助道:“我還不知三十萬兩銀子好,可就怕出事之後,幕府借機與大明談判,提高了礦山分成,最後卻拿我們當替罪羊!”
尼子龍戒道:“不會的,因為將軍已經想好了,要將礦山徹底收迴,不讓大明占我們的便宜。再說,大明與我們遠隔重洋,有什麽好怕的?”
話雖如此,尼子幸之助依舊下不了決心。
偏在此時,有家臣來報,說礦山護衛隊與尼子家的武士在城內起了衝突,已經死了不少人。
尼子幸之助聞言大驚,“怎會如此?”
卻說自石見山開出銀礦,產銀量暴漲之後,大明為了防範可能發生的襲擊事件,先後派出大量中下級將校到礦場,以護衛隊的名義暗中訓練三千礦工。
這些人,都用國內特製的合金寶刀,亦有部分火器,令周邊的大名雖有侵吞礦山之心,卻不敢輕動。
不成想,這些人居然跟尼子家的武士打了起來,到底什麽情況?
尼子幸之助忙派兒子前去查看情況,結果差點被人砍死。
怒不可遏的尼子幸之助當即派人進攻礦山,卻是無功而返。
一來礦山裏麵道路崎區險要,本就易守難攻。
其次是大明這邊從開礦第一天就防著這事,物資充足,火力強大,豈是一個大名能攻下來的。
“消息”很快傳遍日本各地,更經由“商人”傳到大明在半島上的幾家藩王處,紛紛派出使節前往日本京都,嚴重警告室町幕府,必須立刻停止攻擊石見銀山礦場的行為,交出尼子家。
京都,室町幕府大將軍的府邸。
足利義持的腳下,滿是青花瓷碎片。
打從收到大明幾個藩國的警告後,他便抑製不住心中的怒火,將往日裏最喜歡的青花瓷,統統摔個粉碎。
“明人狡詐,欺我日本太甚!”
足利義持用口音很怪的漢語說道,其實自打石見銀山產銀後,他便覺明人當初提的要求就是陷阱,分明是有備而來,要坑幕府的銀子啊!
一座年產超過百萬兩的銀礦,開產所得卻被明人拿去,以致全日本的大名,都笑話他父子倆是傻瓜。
這期間,因為種種顧慮未能第一時間奪取礦山,如今卻越來越難辦了。
可一眾大臣聽到尼子家與大明的礦山護衛隊發生巨大的衝突,都興奮異常,建議足利義持立刻發兵,先把礦山占了再說。
大明那邊,迴頭再給解釋,他們若不愛聽,那兩國不來往就是。
之前那麽多年不建交,不也活的好好的嗎?
足利義持考慮半晌,終於狠下心做決定,拿下石見銀山,與大明斷交。
旋即征發大軍五萬,準備一舉攻下石見銀山礦場。
然行軍走了一半,島根縣那邊傳來消息,說尼子家的部隊在山中大敗,損失慘重。
足利義持冷哼:“尼子無能,正好連他的地盤,也一並奪了吧!”
可還不等他走到島根縣時,長崎那邊忽傳來消息,說遭受到明軍水師的猛烈進攻,燒毀房屋無數,軍民傷亡過千。
足利義持得到消息,立刻有種很不好的預感。
手下大臣卻道:“衝突發生在島根縣,在石見銀山,他打長崎幹嘛!”
足利義持冷笑:“幾艘小船便想讓我退兵,哪有那麽容易?繼續前進!”
然等他的大軍行至島根縣時,又傳來消息說,福岡也被襲擊了,好在損失不大。
足利義持得意洋洋,“我就說,明軍沒什麽可怕的!”
可手下大臣卻說,發動襲擊的,隻是明軍水師的一隻小船隊,沿海各處尚且能抵擋。
一旦明軍水師大隊來襲,四處出擊可就防不勝防了。
足利義持聞言,才發覺事情不妥。
可大軍已經帶到這了,這會撤走,對他的聲望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不過是燒毀一些木頭房子,死一些人罷了,不礙事,傳我命令,後天攻山,務必一舉拿下礦場。”
再說大明這邊,早就在衝突發生前,就已經做好各項準備了。
攻擊長崎、福岡的水師小船隊,也在奉徐輝祖的將令,自釜山港出發的。
而他此刻,則帶領大明水師的主力部隊,繞過九州島,直奔神戶、大阪而去。
他要率船隊在那邊找地方登陸,伺機進攻京都。
無論能否拿下京都,都會對日本造成極大的震動。
至少足利義持就不敢冒著京都被攻破的風險,繼續去攻打石見銀山。
朱樉於乾清宮內看到明軍前鋒占領喀布爾的消息,心中也是振奮至極。
這應該是漢人勢力自唐朝撤出中亞後,第一次到達此處。
不同於唐時的勢力控製,大明卻是要在這些地方建立穩固統治。
想到此處,命內閣寫一封詔書,嘉獎晉王朱柏和寧王朱權,建議他們先在那邊建立有效統治,再北上進攻撒馬爾罕。
畢竟自大明境內向中亞地區運送給養實在太過費錢,以大明此刻的國力,也有些難以支撐。
好在西征軍團開局順利,若能在喀布爾地區建立穩固統治,再從安西行省獲得一些給養,以朱棣等人的實力,有個幾年時間統一帖木兒帝國應該不難。
當然,若到統一那天,帖木兒帝國也就不複存在了。
就成了大明的藩屬,大英王國。
想到這些,朱樉還是很愉悅的。
然看向懸掛的帝國輿圖,又陷入沉思。
他今年已經四十六歲了,放在幾百年後還好,可在大明這個時代就真的老了。
屬於哪天突然駕崩,臣民們都不會太驚訝的那種。
畢竟皇帝這個職業,平均壽命向來不高。
他雖有“萬裏江山圖”,能在其中收集“願力”凝成丹藥,可這東西僅能振奮精神,對身體健康的改善效果是有限的,無法做到真正的延年益壽。
當然,也可通過“萬裏江山圖”,種一些“雪蓮”、“靈芝”之類的東西出來,但具體的效力就不好說了。
所以他有些急迫感,那便是在有生之年將大明向四方擴張到極致。
否則一旦他離世,朱尚炳及他的子孫怕是很難再維持帝國的擴張。
隻是如今藩王西征,餘下北、東、南三個方向哪邊打,就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朱樉略加思索,還是決定打日本。
原因嗎也簡單,主要是因為無論向北還是向南打都很費力。
譬如草原,派的兵少了是給人送菜。
真要再征發幾十萬,不說在茫茫草原上能不能找到敵人,光是物資消耗就吃不消啊!
往南打也是相同的道理,然攻打日本就是另外一種情形了。
此刻的大明,水師力量強大。
已經列裝最新出產的火繩槍與火炮,更猛火油、手銃、火銃等傳統火器,對還處於冷兵器時代的日本軍隊而言,已然形成代差碾壓。
其次是大明可憑船堅炮利,任選攻擊、登陸地點。日本卻隻能處處防守,疲於奔命。
而最主要的是打日本開銷小,有三萬陸軍足矣,十萬八萬也能支撐的起。
關鍵在於後勤補給方便,無論是從山東走海運,還是又半島運輸,價格都是極其低廉的。
沒準捎帶手還能跟一些“日奸”搞搞貿易,把軍費再賺迴來也說不定啊!
想到此處,朱樉越發覺得打日本可行。
旋即命人招來徐輝祖和李景隆。
前者有不小心敗於倭寇之恥,後者熟悉日本情形,算是統領大軍的好人選。
“臣徐輝祖,李景隆,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平身!”
“陛下,卻不知喚臣前來,所謂何事?”李景隆問。
說實話,他對朱樉是有一些小怨氣的。
因為他早前與朱允炆走的特別近,卻早早投靠過來。雖說經濟上得了諸多好處,卻一直不受重用。
在他看來,是不受重用的。
不是管這個都督府,就是派往某地練兵,上陣殺敵立功的好事,卻輪不到他。
雖說他已經是國公,到了封無可封的程度,但也不能不受重用啊?怎麽說也是心腹呢!
朱樉道:“朕,有意攻打日本,兩位愛卿,有何見教?”
那兩位都愣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朝廷此刻正在攻打帖木兒帝國,征發的部隊與民夫快到六十萬了。
消耗的物資、軍械更是天文數字,皇上居然覺得打一個西域不過癮,還要再開一個東線戰場?
好在這倆人不是正經官僚,不會像文官那般,想也不想便反對。
朱樉能把他倆叫來,顯然不是征求他們的意見,而應該是看誰的答桉更合聖意,便命誰出任統帥啊!
徐輝祖與李景隆對視一眼,顯然是想到一起了。
然徐輝祖謹慎,沒第一時間開口。
李景隆則當即道:“好事,好事啊陛下,我早就想打他們了,就說石見山那邊,咱們去開出了銀礦,可那幫小鬼子卻屢屢派人搗亂,想要提高分成比例,就該教訓一頓啊!”
徐輝祖則道:“不知陛下,打算派多少部隊出征,打到什麽程度?”
朱樉聞言一喜,這徐輝祖確實強過李景隆很多,一句話便問到點上了。
“朝廷在西方打大仗,東邊就得控製下規模,朕思來想去,三五萬人為宜!”
李景隆聞言皺眉,“三五萬人,怕有些不夠用啊!日本國雖小,然人口眾多,軍隊數量不小,三五萬人,怕難獲大勝。”
話外之意則是,一不小心敗了也說不定啊!
徐輝祖則道:“陛下,臣以為,人多有多的打法,人少有少的打法。”
朱樉笑了,“哦,允恭有何妙計,細細講來!”
徐輝祖道:“就如前幾年肆虐的倭寇,若論列大陣廝殺,倭寇差我大明將士遠矣!可他們小股出擊,上岸地點不定,專攻我大明防線薄弱處,調動地方衛所部隊,再偷襲反殺,以致我軍潰敗。”
朱樉笑著道:“允恭的意思是,我大明亦可用此戰法在他們身上,這便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啊!”
徐輝祖驚喜道:“對,臣就是這個意思!”
李景隆聞言越發皺眉,他的理念向來是以堂堂之師正麵對決。徐輝祖的說的打法,他可完全不適應啊!
見此情形,心中暗暗歎了口氣,已然決定退出主帥爭奪了。
聽朱樉說道:“朕的想法是,從山東、淮安一帶抽調衛所士兵,乘船到釜山,在那邊集訓一兩個月。然後由船隊沿日本海岸線遊弋,尋找防線薄弱的地方,上岸進攻。
這一戰,攻城略地為下,攻心為上,務必一戰打破日本國門。”
李景隆道:“自古以來,講究個師出有名,是不是尋個錯處,下詔申斥一番?”
因為足利義滿遞交過國書,所以此時的日本是大明名義上的藩屬,朝廷是有權申斥的。
朱樉卻哼了一聲道:“不必玩那些虛的,命人在那邊製造些衝突出來,然後鬧大,朝廷便以此為借口,兵發日本!”
徐輝祖與李景隆聞言,俱是一愣,感覺朱樉跟以往不太相同,卻也沒敢問太多。
朱樉隨即口頭表示,會任命徐輝祖為主帥,李景隆為副帥,命這二人統領大軍,征討日本。
因為“借口”還沒誕生,朱樉命兩人保守秘密,同時派二人分別前往淮安、山東練兵,為後續事宜做準備。
於此同時,命大明水師都督俞靖更換軍械,修補船隻,加緊操練,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
日本,島根縣,石見銀山所在的地方,是日本大名尼子家的勢力範圍。
可他們的家主這幾年,過的卻極不順心。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大明的貴族鄧鐸,居然在石見山挖出了銀礦。
要說銀子上繳比例也不算低,已經由開礦前約好的二十分之一,漲到十分之一了。
可即便如此,尼子幸之助依舊不開心。
據說今年礦山的總產量,能達到一百萬兩,他才得十萬兩,不甘心啊!
幾次三番找鄧家的管事談判,對方都不理他這茬,叫他無比憤怒。
“父親大人,動手吧,不能再猶豫了!”
尼子幸之助的兒子,尼子龍戒勸道:“足利將軍已經答應,收迴銀礦,我尼子家可得三成,一年便有三十萬兩白銀啊!”
尼子幸之助道:“我還不知三十萬兩銀子好,可就怕出事之後,幕府借機與大明談判,提高了礦山分成,最後卻拿我們當替罪羊!”
尼子龍戒道:“不會的,因為將軍已經想好了,要將礦山徹底收迴,不讓大明占我們的便宜。再說,大明與我們遠隔重洋,有什麽好怕的?”
話雖如此,尼子幸之助依舊下不了決心。
偏在此時,有家臣來報,說礦山護衛隊與尼子家的武士在城內起了衝突,已經死了不少人。
尼子幸之助聞言大驚,“怎會如此?”
卻說自石見山開出銀礦,產銀量暴漲之後,大明為了防範可能發生的襲擊事件,先後派出大量中下級將校到礦場,以護衛隊的名義暗中訓練三千礦工。
這些人,都用國內特製的合金寶刀,亦有部分火器,令周邊的大名雖有侵吞礦山之心,卻不敢輕動。
不成想,這些人居然跟尼子家的武士打了起來,到底什麽情況?
尼子幸之助忙派兒子前去查看情況,結果差點被人砍死。
怒不可遏的尼子幸之助當即派人進攻礦山,卻是無功而返。
一來礦山裏麵道路崎區險要,本就易守難攻。
其次是大明這邊從開礦第一天就防著這事,物資充足,火力強大,豈是一個大名能攻下來的。
“消息”很快傳遍日本各地,更經由“商人”傳到大明在半島上的幾家藩王處,紛紛派出使節前往日本京都,嚴重警告室町幕府,必須立刻停止攻擊石見銀山礦場的行為,交出尼子家。
京都,室町幕府大將軍的府邸。
足利義持的腳下,滿是青花瓷碎片。
打從收到大明幾個藩國的警告後,他便抑製不住心中的怒火,將往日裏最喜歡的青花瓷,統統摔個粉碎。
“明人狡詐,欺我日本太甚!”
足利義持用口音很怪的漢語說道,其實自打石見銀山產銀後,他便覺明人當初提的要求就是陷阱,分明是有備而來,要坑幕府的銀子啊!
一座年產超過百萬兩的銀礦,開產所得卻被明人拿去,以致全日本的大名,都笑話他父子倆是傻瓜。
這期間,因為種種顧慮未能第一時間奪取礦山,如今卻越來越難辦了。
可一眾大臣聽到尼子家與大明的礦山護衛隊發生巨大的衝突,都興奮異常,建議足利義持立刻發兵,先把礦山占了再說。
大明那邊,迴頭再給解釋,他們若不愛聽,那兩國不來往就是。
之前那麽多年不建交,不也活的好好的嗎?
足利義持考慮半晌,終於狠下心做決定,拿下石見銀山,與大明斷交。
旋即征發大軍五萬,準備一舉攻下石見銀山礦場。
然行軍走了一半,島根縣那邊傳來消息,說尼子家的部隊在山中大敗,損失慘重。
足利義持冷哼:“尼子無能,正好連他的地盤,也一並奪了吧!”
可還不等他走到島根縣時,長崎那邊忽傳來消息,說遭受到明軍水師的猛烈進攻,燒毀房屋無數,軍民傷亡過千。
足利義持得到消息,立刻有種很不好的預感。
手下大臣卻道:“衝突發生在島根縣,在石見銀山,他打長崎幹嘛!”
足利義持冷笑:“幾艘小船便想讓我退兵,哪有那麽容易?繼續前進!”
然等他的大軍行至島根縣時,又傳來消息說,福岡也被襲擊了,好在損失不大。
足利義持得意洋洋,“我就說,明軍沒什麽可怕的!”
可手下大臣卻說,發動襲擊的,隻是明軍水師的一隻小船隊,沿海各處尚且能抵擋。
一旦明軍水師大隊來襲,四處出擊可就防不勝防了。
足利義持聞言,才發覺事情不妥。
可大軍已經帶到這了,這會撤走,對他的聲望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不過是燒毀一些木頭房子,死一些人罷了,不礙事,傳我命令,後天攻山,務必一舉拿下礦場。”
再說大明這邊,早就在衝突發生前,就已經做好各項準備了。
攻擊長崎、福岡的水師小船隊,也在奉徐輝祖的將令,自釜山港出發的。
而他此刻,則帶領大明水師的主力部隊,繞過九州島,直奔神戶、大阪而去。
他要率船隊在那邊找地方登陸,伺機進攻京都。
無論能否拿下京都,都會對日本造成極大的震動。
至少足利義持就不敢冒著京都被攻破的風險,繼續去攻打石見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