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尚炳畢竟年紀尚淺,臉皮還沒厚到一定程度,見此情形自然不能強留朱高熾兄弟為朱元章守陵。
“高熾、高燧兄弟,你二人不需爭了,本宮要盡孝心,無須旁人替代。”
朱高熾與朱高燧聞言瞬間閉嘴,如老僧入定一般。
其餘的皇孫,怕真的守陵,也都不敢亂說話。
一時間,大殿之內,寂靜的仿佛連根針掉下來,都能聽見一般。
朱尚炳微微一笑,“眾位兄弟,吃啊,雖說是素齋,卻是命雞鳴寺的和尚做的,味道很不一般,都吃啊!”一眾皇孫這才繼續夾菜。
可這場宴會,既不能飲酒,又不能欣賞舞蹈,還不能吃肉,更不能大聲說笑,可以說是相當乏味,沒過多久也就散了。
待一眾皇孫離開,朱尚炳前往武英殿麵見朱樉,說了剛才的經過。
朱樉笑了:“我早說過,你四叔家那三個,沒一個省油的燈。”
朱尚炳道:“正因如此,兒臣才想找個理由,將他倆留在京城。如此,四叔身旁,一個兒子都沒有。就算他想起兵造反,將士們都要猶豫啊!”
道理很簡單,朱棣若孤身起兵,三個兒子都有可能遭遇不測。
身處金陵的朱高熾、朱高燧就不用說了。遠在半島上的朱高煦,雖說有兩道之地,實封的國王。
卻已被團團包圍,更不用說大明水師還能自海上攻擊,幾乎是戰略死地。
而朱棣若沒了兒子,誰還敢跟他造反啊,誰能保證將來的富貴延續啊!
朱樉也懂這個道理,身為建文帝的朱允炆若能明白,未必會被朱棣靖難成功啊!
“其實,想要留他們兄弟在京城,也簡單,等明日,朕下道詔令,命天下各藩,遣十二歲以上的王子入京,集中培訓學習,也就是了!
哪個若不派,或是偷偷跑了,便是圖謀不軌,意圖謀反!”
朱尚炳眼睛一亮,笑著道:“還是父皇的主意好,這下,他們當無理由了!”
朱樉笑著道:“談不上什麽主意好壞,無非以勢壓人而已!我跟你,這天底下,再精妙的計謀,也敵不過以勢壓人,實力碾壓。諸葛孔明多謀,卻始終拿不下司馬懿,落得個客死五丈原,何也?”
朱尚炳道:“蜀漢國力,不如魏國?”
“不錯,就是這個道理,等你將來執政,一定要記住一點,發展才是硬道理!”
“發展才是硬道理?”
朱尚炳喃喃說了句,總覺如今的父皇,跟從前不太一樣了。
……
古代很多帝王死後,一般都是隔兩三個月甚至更久才下葬的。
而原本曆史上的朱元章,死後僅僅七天就被朱允炆下葬了。
原因嗎,無非就是朱元章怕一眾藩王進了京城借機鬧事,在遺詔寫了,要從速從簡。
這時空的朱元章走的急,不曾留下旨意。
朱樉卻不怕一眾藩王,下葬禮儀流程都是按製度來的。
然而這樣做的話,朝政方麵就有些忙不過來了。
朱樉思索再三,決定建立內閣製度。
他不是年輕時的朱元章,諸多政務壓在身上,那是真忙不過來。
況且,若每日處理日常政務,很多改革之類的工作,便沒有思考、施行的時間了。
至於內閣人選,則挑中翰林學士解縉,兵部尚書茹瑺和工部尚書楊靖。
這一日,朝會過後,朱樉先迴武英殿處理奏本,忙活到下午,才將一堆奏本批複完,累的是腰酸背痛。
也算明白,為何曆朝曆代的皇帝,往往短命的居多。
原因嘛,不是縱欲過度,酒色傷身,就是被朝政累死的,工作量堪比九九六啊!
太監總管曹錦,在旁道:“皇爺,您這也太辛勞!”
朱樉感慨,“旁人都以為,做皇帝是件享受至極的事,卻不知其中不易啊!”
曹錦心說:“想知道,那也得有機會啊!”
朱樉道:“對了,去把解學士宣來了!”
曹錦忙派一名小太監,將解縉喊來。
話說解縉此刻,依舊是翰林學士,就在武英殿旁的房子內辦公,以備隨時為朱樉提供諮詢。
聞聽皇上相招,解縉匆忙趕來,叩頭後說:“不知陛下喚臣前來,有何要事!”
朱樉道:“我準備挑一些大臣,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
解縉聞言,激動的心怦怦直跳。
他雖是才子,卻也是個非常熱衷仕途的人。
原本曆史中,金陵被攻陷前,解縉、胡廣和王艮三人在老鄉吳溥家裏聚會,商量何去何從。
解縉口若懸河,康慨激昂,陳說君臣大義,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
胡廣也不差,表現的大義凜然,聲稱決不妥協,甘願以身殉國。
唯獨王艮一言不發,隻是默默獨自流淚。
三人散去後,吳溥的兒子被解縉、胡廣的話所感動,說解、胡二位伯叔果然有操守,千古後必成佳話!。
但吳溥隻是微微一笑,說不然,解、胡二人死不了,肯死的隻有你王叔叔!
結果就是,解縉當夜就出城向朱棣投降了,且留下“縉馳謁”的不光彩記錄。
而胡廣也不甘於人後,第二天投降,留下“召至,叩頭謝”的記錄。
唯有王艮,從容赴死,以身殉國。
從道德的角度講,解縉、胡廣這倆人都不怎麽樣。
好在朱樉也不需要他們的道德,隻要能為大明效力,一展才學便可。
“入值文淵閣的,稱內閣學士,便封你為華蓋殿大學士!”
解縉聞言,激動的身子哆嗦,慌忙叩頭道:“臣,謝陛下洪恩,臣必定為大明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朱樉嗬嗬一笑,“起來吧,好好做事,將來自有封賞!”
解縉這才起身,然這顆心卻怎麽都安穩不下來。
此刻距朱元章廢除丞相製度,還不足二十年。
況且先帝的靈柩,還在宮內停著,料想這內閣大學士,不比過去的丞相。
“卻不知,陛下還準備命誰入值文淵閣?我等又具體負責哪些?”
朱樉道:“內閣初立,好多規章製度,還在摸索當中。至於人選,除了你,便隻有吏部尚書詹徽和兵部尚書茹瑺。”
解縉聽得一愣,旋即道:“卻不知他二人擔任閣臣後,尚書的官職?”
朱樉笑道:“自然是由旁人擔任了!”
“高熾、高燧兄弟,你二人不需爭了,本宮要盡孝心,無須旁人替代。”
朱高熾與朱高燧聞言瞬間閉嘴,如老僧入定一般。
其餘的皇孫,怕真的守陵,也都不敢亂說話。
一時間,大殿之內,寂靜的仿佛連根針掉下來,都能聽見一般。
朱尚炳微微一笑,“眾位兄弟,吃啊,雖說是素齋,卻是命雞鳴寺的和尚做的,味道很不一般,都吃啊!”一眾皇孫這才繼續夾菜。
可這場宴會,既不能飲酒,又不能欣賞舞蹈,還不能吃肉,更不能大聲說笑,可以說是相當乏味,沒過多久也就散了。
待一眾皇孫離開,朱尚炳前往武英殿麵見朱樉,說了剛才的經過。
朱樉笑了:“我早說過,你四叔家那三個,沒一個省油的燈。”
朱尚炳道:“正因如此,兒臣才想找個理由,將他倆留在京城。如此,四叔身旁,一個兒子都沒有。就算他想起兵造反,將士們都要猶豫啊!”
道理很簡單,朱棣若孤身起兵,三個兒子都有可能遭遇不測。
身處金陵的朱高熾、朱高燧就不用說了。遠在半島上的朱高煦,雖說有兩道之地,實封的國王。
卻已被團團包圍,更不用說大明水師還能自海上攻擊,幾乎是戰略死地。
而朱棣若沒了兒子,誰還敢跟他造反啊,誰能保證將來的富貴延續啊!
朱樉也懂這個道理,身為建文帝的朱允炆若能明白,未必會被朱棣靖難成功啊!
“其實,想要留他們兄弟在京城,也簡單,等明日,朕下道詔令,命天下各藩,遣十二歲以上的王子入京,集中培訓學習,也就是了!
哪個若不派,或是偷偷跑了,便是圖謀不軌,意圖謀反!”
朱尚炳眼睛一亮,笑著道:“還是父皇的主意好,這下,他們當無理由了!”
朱樉笑著道:“談不上什麽主意好壞,無非以勢壓人而已!我跟你,這天底下,再精妙的計謀,也敵不過以勢壓人,實力碾壓。諸葛孔明多謀,卻始終拿不下司馬懿,落得個客死五丈原,何也?”
朱尚炳道:“蜀漢國力,不如魏國?”
“不錯,就是這個道理,等你將來執政,一定要記住一點,發展才是硬道理!”
“發展才是硬道理?”
朱尚炳喃喃說了句,總覺如今的父皇,跟從前不太一樣了。
……
古代很多帝王死後,一般都是隔兩三個月甚至更久才下葬的。
而原本曆史上的朱元章,死後僅僅七天就被朱允炆下葬了。
原因嗎,無非就是朱元章怕一眾藩王進了京城借機鬧事,在遺詔寫了,要從速從簡。
這時空的朱元章走的急,不曾留下旨意。
朱樉卻不怕一眾藩王,下葬禮儀流程都是按製度來的。
然而這樣做的話,朝政方麵就有些忙不過來了。
朱樉思索再三,決定建立內閣製度。
他不是年輕時的朱元章,諸多政務壓在身上,那是真忙不過來。
況且,若每日處理日常政務,很多改革之類的工作,便沒有思考、施行的時間了。
至於內閣人選,則挑中翰林學士解縉,兵部尚書茹瑺和工部尚書楊靖。
這一日,朝會過後,朱樉先迴武英殿處理奏本,忙活到下午,才將一堆奏本批複完,累的是腰酸背痛。
也算明白,為何曆朝曆代的皇帝,往往短命的居多。
原因嘛,不是縱欲過度,酒色傷身,就是被朝政累死的,工作量堪比九九六啊!
太監總管曹錦,在旁道:“皇爺,您這也太辛勞!”
朱樉感慨,“旁人都以為,做皇帝是件享受至極的事,卻不知其中不易啊!”
曹錦心說:“想知道,那也得有機會啊!”
朱樉道:“對了,去把解學士宣來了!”
曹錦忙派一名小太監,將解縉喊來。
話說解縉此刻,依舊是翰林學士,就在武英殿旁的房子內辦公,以備隨時為朱樉提供諮詢。
聞聽皇上相招,解縉匆忙趕來,叩頭後說:“不知陛下喚臣前來,有何要事!”
朱樉道:“我準備挑一些大臣,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
解縉聞言,激動的心怦怦直跳。
他雖是才子,卻也是個非常熱衷仕途的人。
原本曆史中,金陵被攻陷前,解縉、胡廣和王艮三人在老鄉吳溥家裏聚會,商量何去何從。
解縉口若懸河,康慨激昂,陳說君臣大義,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
胡廣也不差,表現的大義凜然,聲稱決不妥協,甘願以身殉國。
唯獨王艮一言不發,隻是默默獨自流淚。
三人散去後,吳溥的兒子被解縉、胡廣的話所感動,說解、胡二位伯叔果然有操守,千古後必成佳話!。
但吳溥隻是微微一笑,說不然,解、胡二人死不了,肯死的隻有你王叔叔!
結果就是,解縉當夜就出城向朱棣投降了,且留下“縉馳謁”的不光彩記錄。
而胡廣也不甘於人後,第二天投降,留下“召至,叩頭謝”的記錄。
唯有王艮,從容赴死,以身殉國。
從道德的角度講,解縉、胡廣這倆人都不怎麽樣。
好在朱樉也不需要他們的道德,隻要能為大明效力,一展才學便可。
“入值文淵閣的,稱內閣學士,便封你為華蓋殿大學士!”
解縉聞言,激動的身子哆嗦,慌忙叩頭道:“臣,謝陛下洪恩,臣必定為大明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朱樉嗬嗬一笑,“起來吧,好好做事,將來自有封賞!”
解縉這才起身,然這顆心卻怎麽都安穩不下來。
此刻距朱元章廢除丞相製度,還不足二十年。
況且先帝的靈柩,還在宮內停著,料想這內閣大學士,不比過去的丞相。
“卻不知,陛下還準備命誰入值文淵閣?我等又具體負責哪些?”
朱樉道:“內閣初立,好多規章製度,還在摸索當中。至於人選,除了你,便隻有吏部尚書詹徽和兵部尚書茹瑺。”
解縉聽得一愣,旋即道:“卻不知他二人擔任閣臣後,尚書的官職?”
朱樉笑道:“自然是由旁人擔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