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朱棣麾下僅有五萬大軍,並沒有平壤城內的守軍的多。
可明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援軍眾多。平壤城的守軍不敢與明軍野戰,反倒被朱棣給包圍了。
平壤城外,一處山坡上,朱棣手拿一隻單桶望遠鏡,先看平壤城頭,旋即又看向遠處的牡丹峰。
卻說這平壤城,是朝鮮北部第一重鎮。東有大同、長慶二門,南有蘆門、含毯二門,西有普通、七星二門,北有密台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而遠處的牡丹峰高聳,峰頂駐守朝鮮軍隊三千人,與平壤城形成互守之勢。
想要拿下平壤,必先攻克牡丹峰。
“譚淵,末將在!”
“命你率五千兵馬,三日之內,拿下牡丹峰!”
“末將遵命!”
譚淵是朱棣麾下數一數二的猛將,他驍勇善戰,能拉開兩石的弓,百發百中。
可這個人性情極為好殺,靖難之役時,朱棣攻克滄州,俘獲朝廷士卒兩萬餘人。
朱棣一方麵招降這些南軍士卒,另外也表示,如果實在不願意投降的話,可以在第二天給他們發放文牒,讓他們出城迴家。
當時還剩不願投降的南軍士卒大概三千餘人,朱棣本打算履行承諾,第二天遣散他們。可半夜卻發生了變故,譚淵聽聞城中還有三千俘虜不願投降,便帶人一夜之間將這三千人都給殺了。
一時間,滄州城內血流成河,淒聲不絕。
要說兩國相爭,如此殺俘也就算了。
朱家叔侄爭天下,這樣殘殺朝廷的士卒,真的很失人心。
事情傳開後,很多已經投降的南軍士卒也開始逃跑。
朱棣對此火冒三丈,對這譚淵指著鼻子罵,卻也僅此而已。
用人之際,怎麽可能因殺俘之事斬殺大將。
或許是因為殺俘不祥,建文三年的夾河之戰時,在燕軍取得優勢的情況下,譚淵忽然戰馬失控,跌落馬下,被南軍將領莊得所殺。
但在此刻,勇猛嗜殺的譚淵,卻是進攻牡丹峰的最佳人選。
隻見他手提一把斬馬刀,高喊道:“兄弟們,隨老子先拿牡丹峰,再下平壤城,到時銀子隨便拿,娘們隨便搶啊!”
譚淵本部人馬聞聽,嗷嗷叫的跟著他走。
牡丹峰上,守備的將領見明軍來攻,也不慌張。
命人準備好滾木、壘石、熬幾大鍋“金汁”,山風一吹味道蔓延開來,熏得守山的朝鮮士卒都快吐了,心裏盤算這明軍怎麽還沒到,再不來就湖鍋了。
卻不想沒等來上山的明軍,卻等來了無數火炮。
好巧不巧一顆炮彈落在熬製“金汁”的鍋裏,瞬間“漫天飛翔”,炸的一眾朝鮮士卒哭爹喊娘。
炮擊持續了足足有半個時辰,震的朝鮮守軍耳朵都快聾了時才停下。
山底下,早就急不可耐的譚淵大吼一聲,“跟老子衝啊,頭功是咱們的!”
但見譚淵健步如飛,手中斬馬刀舞的如風車一般,不斷打落飛來的弩箭。遇到守山的朝鮮士卒,幾乎是一刀一個,很快從山腳殺上半山腰。
他身後的士卒見主將如此勇猛,也都跟打了雞血一般,嗷嗷叫的往上衝。
牡丹峰守將見狀驚駭萬分,不想大明的將領如此厲害,照這麽下去,根本守不住幾天啊!
“放滾木壘石,放滾木壘石!”守將大喊道。
被打蒙的朝鮮士卒,這才反應過來,不斷的拋下滾木壘石。
似譚淵這般勇猛的,遇到這等守城利器,也得拚命躲閃。
可他身後的兄弟們,便沒這般好運了。往往一塊大石頭滾下去,就是好幾條人命。
譚淵轉頭一瞧,牙都快咬碎了,選了一個能藏身的地方,將背上的弓箭摘下,探出身連發幾箭,將放滾木壘石的朝鮮士卒射殺。
“快,快,趕緊再去放,明軍殺上山,咱們都得死!”
牡丹峰守將大吼,然一眾士卒卻有些害怕了。
明軍上山,他們也不一定死。可這會站在頭裏,卻極有可能陣亡啊!
遠處的山坡上,朱棣手拿單桶望遠鏡,不斷的觀察牡丹峰的具體戰況。
平壤城頭,李芳遠手搭涼棚,也向牡丹峰眺望。
他雖看不清具體戰況,可從遠處傳來的聲音判斷,情況似乎不太妙。
“明軍攻勢兇猛,牡丹峰怕是守不住啊!”手下人憂慮道。
李芳遠深以為然,況且朱棣統帥的隻是一路人馬,其餘幾名藩王所帶的軍隊,正在趕來的途中。
若被幾十萬大軍合圍,平壤城陷落,隻是早晚的事。
想到此處,李芳遠忽然走下城池,尋來紙幣寫一封密信,命心腹出城,送到明軍大帳。
這封信很快道到朱棣手中,他拆開一瞧,卻是一些敘舊的話。
原來洪武二十七年,大明浙江敢浦守軍逮捕的海盜胡德等人供稱,是奉朝鮮將領的命令來劫掠明朝沿海、刺探消息。
朱元章遣使要求李成桂派長子或次子將胡德等人供出的名單上的人押解到明朝。
朝鮮方麵自然表示胡德的供詞誣告的,並派出靖安君李芳遠出使大明。
李芳遠到金陵後,朱元章派人多方偵察,發現李芳遠還真是個王子,也就消除了疑慮。
李芳遠路過北平時,與燕王朱棣曾私相會見,朱棣態度溫和,接待規格很高。
到南京後再遇朱棣,兩人停駕下馬,嘮的好一陣才分開,也算老熟人。
見李芳遠在信中言辭謙卑,且有投降之意,朱棣大笑:“遺德(李芳遠的字)若降,吾無憂矣!”
身邊人道:“不會是詐降吧!”
此刻的大明《三國演義》十分風行,是以朱棣身邊雖沒什麽文臣謀士,但武將們也略通一些“兵法”。
朱棣笑道:“是真是假,一探便知,走,隨我會一會故人!”
當即縱馬下了山坡,來到平壤城下一箭之地停住,衝身邊人道:“喊,就說大明燕王朱棣到此,還請遺德露麵,與本王敘敘舊!”
身旁的將士們齊聲道:“大明燕王朱棣到此,還請遺德露麵,與本王敘敘舊!”
“大明燕王朱棣到此,還請遺德露麵,與本王敘敘舊!”
朱棣麾下僅有五萬大軍,並沒有平壤城內的守軍的多。
可明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援軍眾多。平壤城的守軍不敢與明軍野戰,反倒被朱棣給包圍了。
平壤城外,一處山坡上,朱棣手拿一隻單桶望遠鏡,先看平壤城頭,旋即又看向遠處的牡丹峰。
卻說這平壤城,是朝鮮北部第一重鎮。東有大同、長慶二門,南有蘆門、含毯二門,西有普通、七星二門,北有密台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而遠處的牡丹峰高聳,峰頂駐守朝鮮軍隊三千人,與平壤城形成互守之勢。
想要拿下平壤,必先攻克牡丹峰。
“譚淵,末將在!”
“命你率五千兵馬,三日之內,拿下牡丹峰!”
“末將遵命!”
譚淵是朱棣麾下數一數二的猛將,他驍勇善戰,能拉開兩石的弓,百發百中。
可這個人性情極為好殺,靖難之役時,朱棣攻克滄州,俘獲朝廷士卒兩萬餘人。
朱棣一方麵招降這些南軍士卒,另外也表示,如果實在不願意投降的話,可以在第二天給他們發放文牒,讓他們出城迴家。
當時還剩不願投降的南軍士卒大概三千餘人,朱棣本打算履行承諾,第二天遣散他們。可半夜卻發生了變故,譚淵聽聞城中還有三千俘虜不願投降,便帶人一夜之間將這三千人都給殺了。
一時間,滄州城內血流成河,淒聲不絕。
要說兩國相爭,如此殺俘也就算了。
朱家叔侄爭天下,這樣殘殺朝廷的士卒,真的很失人心。
事情傳開後,很多已經投降的南軍士卒也開始逃跑。
朱棣對此火冒三丈,對這譚淵指著鼻子罵,卻也僅此而已。
用人之際,怎麽可能因殺俘之事斬殺大將。
或許是因為殺俘不祥,建文三年的夾河之戰時,在燕軍取得優勢的情況下,譚淵忽然戰馬失控,跌落馬下,被南軍將領莊得所殺。
但在此刻,勇猛嗜殺的譚淵,卻是進攻牡丹峰的最佳人選。
隻見他手提一把斬馬刀,高喊道:“兄弟們,隨老子先拿牡丹峰,再下平壤城,到時銀子隨便拿,娘們隨便搶啊!”
譚淵本部人馬聞聽,嗷嗷叫的跟著他走。
牡丹峰上,守備的將領見明軍來攻,也不慌張。
命人準備好滾木、壘石、熬幾大鍋“金汁”,山風一吹味道蔓延開來,熏得守山的朝鮮士卒都快吐了,心裏盤算這明軍怎麽還沒到,再不來就湖鍋了。
卻不想沒等來上山的明軍,卻等來了無數火炮。
好巧不巧一顆炮彈落在熬製“金汁”的鍋裏,瞬間“漫天飛翔”,炸的一眾朝鮮士卒哭爹喊娘。
炮擊持續了足足有半個時辰,震的朝鮮守軍耳朵都快聾了時才停下。
山底下,早就急不可耐的譚淵大吼一聲,“跟老子衝啊,頭功是咱們的!”
但見譚淵健步如飛,手中斬馬刀舞的如風車一般,不斷打落飛來的弩箭。遇到守山的朝鮮士卒,幾乎是一刀一個,很快從山腳殺上半山腰。
他身後的士卒見主將如此勇猛,也都跟打了雞血一般,嗷嗷叫的往上衝。
牡丹峰守將見狀驚駭萬分,不想大明的將領如此厲害,照這麽下去,根本守不住幾天啊!
“放滾木壘石,放滾木壘石!”守將大喊道。
被打蒙的朝鮮士卒,這才反應過來,不斷的拋下滾木壘石。
似譚淵這般勇猛的,遇到這等守城利器,也得拚命躲閃。
可他身後的兄弟們,便沒這般好運了。往往一塊大石頭滾下去,就是好幾條人命。
譚淵轉頭一瞧,牙都快咬碎了,選了一個能藏身的地方,將背上的弓箭摘下,探出身連發幾箭,將放滾木壘石的朝鮮士卒射殺。
“快,快,趕緊再去放,明軍殺上山,咱們都得死!”
牡丹峰守將大吼,然一眾士卒卻有些害怕了。
明軍上山,他們也不一定死。可這會站在頭裏,卻極有可能陣亡啊!
遠處的山坡上,朱棣手拿單桶望遠鏡,不斷的觀察牡丹峰的具體戰況。
平壤城頭,李芳遠手搭涼棚,也向牡丹峰眺望。
他雖看不清具體戰況,可從遠處傳來的聲音判斷,情況似乎不太妙。
“明軍攻勢兇猛,牡丹峰怕是守不住啊!”手下人憂慮道。
李芳遠深以為然,況且朱棣統帥的隻是一路人馬,其餘幾名藩王所帶的軍隊,正在趕來的途中。
若被幾十萬大軍合圍,平壤城陷落,隻是早晚的事。
想到此處,李芳遠忽然走下城池,尋來紙幣寫一封密信,命心腹出城,送到明軍大帳。
這封信很快道到朱棣手中,他拆開一瞧,卻是一些敘舊的話。
原來洪武二十七年,大明浙江敢浦守軍逮捕的海盜胡德等人供稱,是奉朝鮮將領的命令來劫掠明朝沿海、刺探消息。
朱元章遣使要求李成桂派長子或次子將胡德等人供出的名單上的人押解到明朝。
朝鮮方麵自然表示胡德的供詞誣告的,並派出靖安君李芳遠出使大明。
李芳遠到金陵後,朱元章派人多方偵察,發現李芳遠還真是個王子,也就消除了疑慮。
李芳遠路過北平時,與燕王朱棣曾私相會見,朱棣態度溫和,接待規格很高。
到南京後再遇朱棣,兩人停駕下馬,嘮的好一陣才分開,也算老熟人。
見李芳遠在信中言辭謙卑,且有投降之意,朱棣大笑:“遺德(李芳遠的字)若降,吾無憂矣!”
身邊人道:“不會是詐降吧!”
此刻的大明《三國演義》十分風行,是以朱棣身邊雖沒什麽文臣謀士,但武將們也略通一些“兵法”。
朱棣笑道:“是真是假,一探便知,走,隨我會一會故人!”
當即縱馬下了山坡,來到平壤城下一箭之地停住,衝身邊人道:“喊,就說大明燕王朱棣到此,還請遺德露麵,與本王敘敘舊!”
身旁的將士們齊聲道:“大明燕王朱棣到此,還請遺德露麵,與本王敘敘舊!”
“大明燕王朱棣到此,還請遺德露麵,與本王敘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