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爽對於開海禁一事謀劃多時,自然不會被這樣的聲勢嚇著,站出來朗聲道:“啟稟父皇,兒臣卻有話要說!”
“講!”
“海禁一策,非我大明獨有,早在宋太宗時,便開始‘禁海賈’。仁宗時更明確規定,‘客旅於海陸商販者,不得往高麗、新羅及登來州界’。神宗時,再一次加大了對海禁的懲罰力度,‘自海道入界河,及往北界高麗、新羅並登、來界商販者,各徒二年’。
何故?商賈重利輕義,怕他們成為遼、金的海上向導!”
朱元章聞言微微點頭,他自然不怕海商成為北元的海上向導,可一想到這些人可能私通草原勢力,便有些不爽。
大臣們聞聽,則覺得朱樉是在幫自己找理由。
有言官出列道:“啟稟萬歲,太子所言不假,一旦開了海禁,會有無數海商向草原走私物資,更有可能成為他們的海上向導,襲擾大明海疆啊!”
朱爽嗬嗬一笑,“此言大謬,兩宋積貧積弱,未能全取中原之地,豈可與今日相比?我大明水師無敵於天下,又豈是躲到草原上的北元所能比?他們連海都瞧不見,更不用說什麽蒙古國海軍了!是以,兩宋禁海緣由,我大明勿慮也!
至於大元朝海禁,先後共有四次。一是為了征服爪哇,嚴防海商泄露機密,出售軍械。二為了壟斷貿易,打擊走私海商,三是為了約束違禁品外流。
在兒臣看來,我大明暫無征伐海外諸國的意圖,無須禁海。亦無壟斷的必要與可能,更不怕金銀銅鐵、絲綢、布匹流入海外,亦無禁海之由!”
聽朱樉細細道來宋、元兩朝的禁海緣由,不少大臣陷入沉思,顯然從前從未聽過這些。
對於他們而言,管什麽從前,之前皇上說要防備倭寇,打擊張士誠、方國珍殘餘勢力便足夠了。
於是,幾名言官站出來,重申了一下朱元章當初禁海時的理由。一副不管你怎麽說,我都是這些理由的架勢。
朱爽嗬嗬一笑,看了眼禦座上的朱元章,道:“至於本朝,主要是為了防備張士誠、方國珍殘餘勢力和倭寇的滋擾。
然此刻,已經是洪武二十七年了。我大明的開國勳貴安享富貴,尚且垂垂老矣,何況逃到海上的殘餘反抗勢力?隻怕都快死絕了,縱有餘孽尚存,亦不過盜匪而已。隻要我大明水師能發現其巢穴,便能就地剿滅。”
大臣們聞聽,覺得有些道理,可當中好多人是不願開海的。
有人道:“太子所言不假,然此刻閩浙一帶倭寇泛濫,為了防止沿海刁民與倭寇勾結,還是禁海比較好!”
朱爽哈哈一笑,“此言大謬,我大明自洪武三年禁海開始,至今已有二十餘年。然倭寇非但沒有減少,反倒在閩浙一帶,呈泛濫之勢,可見禁海並非良策。”
禦座上的朱元章聞言臉色一黑,顯然不太滿意朱樉的說法。
然既選定了朱樉做太子,卻也不能輕易折損其威嚴,還要助其提升威望,使權力順利交接,心中暗歎:“隻要理由差不多,還是要支持啊!”
可台階下站的大臣們,卻如被踩了貓尾巴一般,一個個跳出來支持朱元章的海禁政策。表示當初若無此策,大明今日的海疆不定被襲擾成什麽樣子。
朱爽看一眾文官聲淚俱下般的表演,心中暗暗冷笑。
似朱元章這樣的古人,不知這些大臣們的心思也就算了。
朱爽可是看過無數明朝史料,如何不知這些官員的算計。
朝廷施行海禁,相當於極大提高了大明海貿行業的門檻,一下篩出絕大多數人。唯有閩浙一帶的豪商巨賈,士紳官僚家庭的人,才能順利進行走私,取得巨額的暴利。
這些人已經成了既得利益集團,自然希望大明能永遠施行海禁,他們能永遠富貴下去啊!
待這些人說的差不多,朱爽才繼續道:“所謂,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我大明,被倭寇襲擾沿海二十餘年,何也?治標不治本啊!不明白倭寇的產生根源,才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感啊!”
朱元章忽然道:“且說說,那倭寇,到底如何來的?”
朱爽便給眾人解釋日本的南北朝之爭,以及洪武二十五年北朝統一日本後,南朝的武士、浪人失去了依托,流落海上盤踞海島,不時侵擾大明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漸熾盛的倭患。
“據兒臣所知,統一日本的足利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希望能肅清南朝的殘餘勢力,與大明開展貿易,所以兩國可以合作,共同打擊消滅倭寇!”
朱元章聞言,“有這等事?”
他其實一直傾向於跟日本合作,能讓日本方麵主動清剿倭寇是最好的,否則也不會兩次派出使者,
朱爽道:“卻有此事!”
朱元章道:“不錯,還有別的理由嗎?”一副準備總結陳詞的架勢。
朱爽卻道:“有!”
朱元章及殿內眾臣都是一愣,聽朱樉道:“兒臣聽張真人有言,海外有仙山,山有奇珍,有良種,有金銀,有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海外有大陸,麵積比大明還遼闊,土地比江南還肥沃,一旦取之,我大明再無缺糧之虞。”
眾人聞之,驚歎不已。
戶部尚書趙勉忍不住,站出來道:“子不語怪力亂神,太子所言,未免太過於虛無縹緲。”
朱爽嗬嗬一笑:“張真人是父皇降旨敕封的真人,你是不相信父皇,還是不相信本宮,亦或者不相信張真人?”
趙勉聽得一愣,心裏道:“你這,不講道理嘛!”
隻能跪下來施大禮道:“臣不敢質疑,隻是不敢相信!”
朱元章道:“又沒怪你,不用行此大禮,就是咱也不敢信啊!”
旋即衝朱爽道:“海外真有那樣的地方,能無大國乎?”
朱爽笑了,“張真人說,蠻夷愚昧,坐擁寶山而不知,與華夏相比,皆為部落。”
此話一出,勳貴武將們都有些心潮澎湃。
有的琢磨道:“那豈不是說,隨便帶點人,就能行滅國之戰?滅國啊!”
“講!”
“海禁一策,非我大明獨有,早在宋太宗時,便開始‘禁海賈’。仁宗時更明確規定,‘客旅於海陸商販者,不得往高麗、新羅及登來州界’。神宗時,再一次加大了對海禁的懲罰力度,‘自海道入界河,及往北界高麗、新羅並登、來界商販者,各徒二年’。
何故?商賈重利輕義,怕他們成為遼、金的海上向導!”
朱元章聞言微微點頭,他自然不怕海商成為北元的海上向導,可一想到這些人可能私通草原勢力,便有些不爽。
大臣們聞聽,則覺得朱樉是在幫自己找理由。
有言官出列道:“啟稟萬歲,太子所言不假,一旦開了海禁,會有無數海商向草原走私物資,更有可能成為他們的海上向導,襲擾大明海疆啊!”
朱爽嗬嗬一笑,“此言大謬,兩宋積貧積弱,未能全取中原之地,豈可與今日相比?我大明水師無敵於天下,又豈是躲到草原上的北元所能比?他們連海都瞧不見,更不用說什麽蒙古國海軍了!是以,兩宋禁海緣由,我大明勿慮也!
至於大元朝海禁,先後共有四次。一是為了征服爪哇,嚴防海商泄露機密,出售軍械。二為了壟斷貿易,打擊走私海商,三是為了約束違禁品外流。
在兒臣看來,我大明暫無征伐海外諸國的意圖,無須禁海。亦無壟斷的必要與可能,更不怕金銀銅鐵、絲綢、布匹流入海外,亦無禁海之由!”
聽朱樉細細道來宋、元兩朝的禁海緣由,不少大臣陷入沉思,顯然從前從未聽過這些。
對於他們而言,管什麽從前,之前皇上說要防備倭寇,打擊張士誠、方國珍殘餘勢力便足夠了。
於是,幾名言官站出來,重申了一下朱元章當初禁海時的理由。一副不管你怎麽說,我都是這些理由的架勢。
朱爽嗬嗬一笑,看了眼禦座上的朱元章,道:“至於本朝,主要是為了防備張士誠、方國珍殘餘勢力和倭寇的滋擾。
然此刻,已經是洪武二十七年了。我大明的開國勳貴安享富貴,尚且垂垂老矣,何況逃到海上的殘餘反抗勢力?隻怕都快死絕了,縱有餘孽尚存,亦不過盜匪而已。隻要我大明水師能發現其巢穴,便能就地剿滅。”
大臣們聞聽,覺得有些道理,可當中好多人是不願開海的。
有人道:“太子所言不假,然此刻閩浙一帶倭寇泛濫,為了防止沿海刁民與倭寇勾結,還是禁海比較好!”
朱爽哈哈一笑,“此言大謬,我大明自洪武三年禁海開始,至今已有二十餘年。然倭寇非但沒有減少,反倒在閩浙一帶,呈泛濫之勢,可見禁海並非良策。”
禦座上的朱元章聞言臉色一黑,顯然不太滿意朱樉的說法。
然既選定了朱樉做太子,卻也不能輕易折損其威嚴,還要助其提升威望,使權力順利交接,心中暗歎:“隻要理由差不多,還是要支持啊!”
可台階下站的大臣們,卻如被踩了貓尾巴一般,一個個跳出來支持朱元章的海禁政策。表示當初若無此策,大明今日的海疆不定被襲擾成什麽樣子。
朱爽看一眾文官聲淚俱下般的表演,心中暗暗冷笑。
似朱元章這樣的古人,不知這些大臣們的心思也就算了。
朱爽可是看過無數明朝史料,如何不知這些官員的算計。
朝廷施行海禁,相當於極大提高了大明海貿行業的門檻,一下篩出絕大多數人。唯有閩浙一帶的豪商巨賈,士紳官僚家庭的人,才能順利進行走私,取得巨額的暴利。
這些人已經成了既得利益集團,自然希望大明能永遠施行海禁,他們能永遠富貴下去啊!
待這些人說的差不多,朱爽才繼續道:“所謂,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我大明,被倭寇襲擾沿海二十餘年,何也?治標不治本啊!不明白倭寇的產生根源,才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感啊!”
朱元章忽然道:“且說說,那倭寇,到底如何來的?”
朱爽便給眾人解釋日本的南北朝之爭,以及洪武二十五年北朝統一日本後,南朝的武士、浪人失去了依托,流落海上盤踞海島,不時侵擾大明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漸熾盛的倭患。
“據兒臣所知,統一日本的足利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希望能肅清南朝的殘餘勢力,與大明開展貿易,所以兩國可以合作,共同打擊消滅倭寇!”
朱元章聞言,“有這等事?”
他其實一直傾向於跟日本合作,能讓日本方麵主動清剿倭寇是最好的,否則也不會兩次派出使者,
朱爽道:“卻有此事!”
朱元章道:“不錯,還有別的理由嗎?”一副準備總結陳詞的架勢。
朱爽卻道:“有!”
朱元章及殿內眾臣都是一愣,聽朱樉道:“兒臣聽張真人有言,海外有仙山,山有奇珍,有良種,有金銀,有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海外有大陸,麵積比大明還遼闊,土地比江南還肥沃,一旦取之,我大明再無缺糧之虞。”
眾人聞之,驚歎不已。
戶部尚書趙勉忍不住,站出來道:“子不語怪力亂神,太子所言,未免太過於虛無縹緲。”
朱爽嗬嗬一笑:“張真人是父皇降旨敕封的真人,你是不相信父皇,還是不相信本宮,亦或者不相信張真人?”
趙勉聽得一愣,心裏道:“你這,不講道理嘛!”
隻能跪下來施大禮道:“臣不敢質疑,隻是不敢相信!”
朱元章道:“又沒怪你,不用行此大禮,就是咱也不敢信啊!”
旋即衝朱爽道:“海外真有那樣的地方,能無大國乎?”
朱爽笑了,“張真人說,蠻夷愚昧,坐擁寶山而不知,與華夏相比,皆為部落。”
此話一出,勳貴武將們都有些心潮澎湃。
有的琢磨道:“那豈不是說,隨便帶點人,就能行滅國之戰?滅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