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等動筆,有門子來報,說陝西布政使楊靖求見。
朱爽隻能先到大殿門口迎接,笑著道:“楊大人,今日怎有空來我王府?”
楊靖快步上前,施禮道:“特來向王爺求援!”
朱爽一愣,“發生什麽事?”
楊靖上前解釋,原來是陝北一帶發生了嚴重的幹旱,導致糧食減產乃至絕產。他已向朝廷上書,請求減免稅賦。
可受災的百姓依舊缺糧,若不及時賑災,就算不發生叛亂,也會餓死無數百姓。
朱爽聞言一怔,喃喃道:“陝北啊!”
話說明朝的陝北,實在是太過多災多難了!
明初及中期還好,到了明末那真是各種自然災害輪番上陣,加上朝廷拖欠餉銀,邊鎮的將士好幾年拿不到軍餉,又有貪官汙吏橫行,生生要逼死人的節奏。
此刻的陝北雖好過明末,依舊是陝西境內自然災害最多的區域。
朱爽管不了兩百年後,卻能為此刻的陝北百姓做一些事。
當即道:“我準備先撥糧草十萬石,運往陝北,救濟災民!”
楊靖聞言大喜,施大禮道:“如此,陝北百姓活矣,王爺宅心仁厚,實乃萬民之福啊!”
卻說此刻的陝北地廣人稀,攏共也隻有八萬餘戶,六十多萬的人口。
此次受災的麵積約占陝北四分之一,人口兩萬餘戶,十多萬人。
有十萬石糧食送過去,均分到每戶災民手中有好幾石,省一點吃足夠渡過災年。
就是秦王損失多一些,這十萬石糧草就要八萬多兩白銀,還沒算運往陝北的各種費用。
朱爽這一次,開銷起碼十幾萬兩,也就是秦王府家大業大,換做誰都要肉疼好一陣。
就說這陝西布政使司衙門,有藍田銀礦兩成產銀的進項,也算收入頗豐,依舊不敢獨自承擔陝北賑災。
無他,真的是太燒錢了!
可朱爽還真沒把十萬石糧草放在眼裏,各種礦山、作坊裏的收入不算,他本身還是陝西行省境內最大的地主老財,有王府田莊三十萬畝,倉庫裏的糧食堆積如山,不是一般的有錢。
“楊大人過譽了,我身為大明藩王,與國同休,自然不能坐看百姓忍饑挨餓。我準備親自押送糧草去陝北賑災,若有其他法子幫他們渡過難關,就再好不過了!”
楊靖聽這話,便覺太陽穴突突直跳,心裏道:“你不會要把那幫災民,都變成秦王府的礦工吧?十幾萬災民,去了老弱病殘,頂多三分之一的輕壯,也就是四五萬人。真要讓他開一個大礦,全都雇了也說不定。”
楊靖想到這,忽覺那災情似乎也沒那麽緊急了。
秦王府的未來礦工及家屬受災,他急個什麽勁?
當即道:“料想王爺,是一定有法子的!”
朱爽哈哈一笑,“那便到時再說了,請!”
二人進了殿內,令一直等候的陳文鏞頗為不安,兩個大佬談話,實在沒他旁聽的餘地啊!
隻能拱手見禮,隨即道:“王爺,卑職先行迴去,明日再來,找小春子公公取您的手稿如何?”
楊靖好奇道:“哦,王爺的手稿,卻不知要寫什麽?”
掃視一眼見筆墨都已準備,料想他晚來一會,人都寫完了。
笑著道:“最為難的事都被王爺解決了,就讓下官也跟著瞧瞧,王爺的墨寶如何?”
朱爽哈哈一笑,“那本王,便獻醜了!”
起身到書案前,提筆蘸墨,揮毫寫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寫完將筆一扔,哈哈大笑!
一旁的楊靖都看傻了,望著白紙上的字,怎麽也不敢信這是朱樉能寫出來的。
要說秦王寫個邊塞詩,寫個宮廷豔詩楊靖能理解,畢竟秦王有這個生活體驗。
這首臨江仙大氣磅礴,慷慨悲壯,讀來隻覺蕩氣迴腸、迴味無窮,平添萬千感慨在心頭,怎麽可能是朱樉寫出來的。
楊靖身後的陳文鏞也是一臉懵的狀態,他做好打油詩也刊印的心裏建設了,哪成想朱樉拋出這麽一首絕妙好詞。
更要命的是,這首詞跟《三國演義》實在是太配了,有一種提綱挈領的藝術契合感,仿佛這首詞就是為這本書寫的。
倆人一時間思緒萬千,都看著墨寶不說話。
朱爽則坐迴原位,繼續烤串就啤酒。
話說買下酒坊後,他就命釀酒師傅同時用多套設備釀造實驗,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炎炎夏日裏釀出口味近似於現代的啤酒。
放到冰窖裏鎮過後,就更分辨不出細微的差別了。
能在大明的炎炎夏日裏,喝上冰鎮的啤酒,還真是愜意啊!
朱爽自斟自飲,楊靖懵逼茫然,好半天才迴過神,衝朱爽道:“未料王爺竟有如此才情,令下官敬佩不已!”
朱爽嗬嗬一笑:“詩詞小道,當不得大人謬讚!”
陳文鏞卻抓住機會,吹捧道:“非也,非也,詩詞流傳甚廣,影響巨大。王爺這首臨江仙,更是光耀千古,力壓唐詩宋詞,可為我朝第一。以卑職看,這大明第一才子,非王爺莫屬啊!”
楊靖白了一眼,不屑與陳文鏞對話。
朱爽則哭笑不得,擺擺手道:“行了,我知道,你且將這首詞拿去,加在《三國演義》開篇。另外,按我說的價格付稿費,就令那人去賬房取錢。小春子,你記得知會賬房一聲。”
“奴婢遵旨!”
小春子說罷,同陳文鏞一起出門不提。
卻說楊靖聞聽“三國演義”四個字,驚喜道:“可是那個叫羅本羅貫中的人,所著的《三國演義》?”
朱爽點頭,“正是此人!”
楊靖驚喜道:“早聽說有這麽一本書,可惜一直無緣得見,王爺既收了他的手稿,可否借下官一看。”
朱爽聞言哭笑不得,“不是,楊大人,還有看小說的習慣?”
楊靖舉杯訕笑:“就是閑暇無聊時,翻著解悶,卻不知王爺多少錢,收的書稿?”
“也沒花太多,就用了三千兩!”
“噗!”
朱爽隻能先到大殿門口迎接,笑著道:“楊大人,今日怎有空來我王府?”
楊靖快步上前,施禮道:“特來向王爺求援!”
朱爽一愣,“發生什麽事?”
楊靖上前解釋,原來是陝北一帶發生了嚴重的幹旱,導致糧食減產乃至絕產。他已向朝廷上書,請求減免稅賦。
可受災的百姓依舊缺糧,若不及時賑災,就算不發生叛亂,也會餓死無數百姓。
朱爽聞言一怔,喃喃道:“陝北啊!”
話說明朝的陝北,實在是太過多災多難了!
明初及中期還好,到了明末那真是各種自然災害輪番上陣,加上朝廷拖欠餉銀,邊鎮的將士好幾年拿不到軍餉,又有貪官汙吏橫行,生生要逼死人的節奏。
此刻的陝北雖好過明末,依舊是陝西境內自然災害最多的區域。
朱爽管不了兩百年後,卻能為此刻的陝北百姓做一些事。
當即道:“我準備先撥糧草十萬石,運往陝北,救濟災民!”
楊靖聞言大喜,施大禮道:“如此,陝北百姓活矣,王爺宅心仁厚,實乃萬民之福啊!”
卻說此刻的陝北地廣人稀,攏共也隻有八萬餘戶,六十多萬的人口。
此次受災的麵積約占陝北四分之一,人口兩萬餘戶,十多萬人。
有十萬石糧食送過去,均分到每戶災民手中有好幾石,省一點吃足夠渡過災年。
就是秦王損失多一些,這十萬石糧草就要八萬多兩白銀,還沒算運往陝北的各種費用。
朱爽這一次,開銷起碼十幾萬兩,也就是秦王府家大業大,換做誰都要肉疼好一陣。
就說這陝西布政使司衙門,有藍田銀礦兩成產銀的進項,也算收入頗豐,依舊不敢獨自承擔陝北賑災。
無他,真的是太燒錢了!
可朱爽還真沒把十萬石糧草放在眼裏,各種礦山、作坊裏的收入不算,他本身還是陝西行省境內最大的地主老財,有王府田莊三十萬畝,倉庫裏的糧食堆積如山,不是一般的有錢。
“楊大人過譽了,我身為大明藩王,與國同休,自然不能坐看百姓忍饑挨餓。我準備親自押送糧草去陝北賑災,若有其他法子幫他們渡過難關,就再好不過了!”
楊靖聽這話,便覺太陽穴突突直跳,心裏道:“你不會要把那幫災民,都變成秦王府的礦工吧?十幾萬災民,去了老弱病殘,頂多三分之一的輕壯,也就是四五萬人。真要讓他開一個大礦,全都雇了也說不定。”
楊靖想到這,忽覺那災情似乎也沒那麽緊急了。
秦王府的未來礦工及家屬受災,他急個什麽勁?
當即道:“料想王爺,是一定有法子的!”
朱爽哈哈一笑,“那便到時再說了,請!”
二人進了殿內,令一直等候的陳文鏞頗為不安,兩個大佬談話,實在沒他旁聽的餘地啊!
隻能拱手見禮,隨即道:“王爺,卑職先行迴去,明日再來,找小春子公公取您的手稿如何?”
楊靖好奇道:“哦,王爺的手稿,卻不知要寫什麽?”
掃視一眼見筆墨都已準備,料想他晚來一會,人都寫完了。
笑著道:“最為難的事都被王爺解決了,就讓下官也跟著瞧瞧,王爺的墨寶如何?”
朱爽哈哈一笑,“那本王,便獻醜了!”
起身到書案前,提筆蘸墨,揮毫寫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寫完將筆一扔,哈哈大笑!
一旁的楊靖都看傻了,望著白紙上的字,怎麽也不敢信這是朱樉能寫出來的。
要說秦王寫個邊塞詩,寫個宮廷豔詩楊靖能理解,畢竟秦王有這個生活體驗。
這首臨江仙大氣磅礴,慷慨悲壯,讀來隻覺蕩氣迴腸、迴味無窮,平添萬千感慨在心頭,怎麽可能是朱樉寫出來的。
楊靖身後的陳文鏞也是一臉懵的狀態,他做好打油詩也刊印的心裏建設了,哪成想朱樉拋出這麽一首絕妙好詞。
更要命的是,這首詞跟《三國演義》實在是太配了,有一種提綱挈領的藝術契合感,仿佛這首詞就是為這本書寫的。
倆人一時間思緒萬千,都看著墨寶不說話。
朱爽則坐迴原位,繼續烤串就啤酒。
話說買下酒坊後,他就命釀酒師傅同時用多套設備釀造實驗,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炎炎夏日裏釀出口味近似於現代的啤酒。
放到冰窖裏鎮過後,就更分辨不出細微的差別了。
能在大明的炎炎夏日裏,喝上冰鎮的啤酒,還真是愜意啊!
朱爽自斟自飲,楊靖懵逼茫然,好半天才迴過神,衝朱爽道:“未料王爺竟有如此才情,令下官敬佩不已!”
朱爽嗬嗬一笑:“詩詞小道,當不得大人謬讚!”
陳文鏞卻抓住機會,吹捧道:“非也,非也,詩詞流傳甚廣,影響巨大。王爺這首臨江仙,更是光耀千古,力壓唐詩宋詞,可為我朝第一。以卑職看,這大明第一才子,非王爺莫屬啊!”
楊靖白了一眼,不屑與陳文鏞對話。
朱爽則哭笑不得,擺擺手道:“行了,我知道,你且將這首詞拿去,加在《三國演義》開篇。另外,按我說的價格付稿費,就令那人去賬房取錢。小春子,你記得知會賬房一聲。”
“奴婢遵旨!”
小春子說罷,同陳文鏞一起出門不提。
卻說楊靖聞聽“三國演義”四個字,驚喜道:“可是那個叫羅本羅貫中的人,所著的《三國演義》?”
朱爽點頭,“正是此人!”
楊靖驚喜道:“早聽說有這麽一本書,可惜一直無緣得見,王爺既收了他的手稿,可否借下官一看。”
朱爽聞言哭笑不得,“不是,楊大人,還有看小說的習慣?”
楊靖舉杯訕笑:“就是閑暇無聊時,翻著解悶,卻不知王爺多少錢,收的書稿?”
“也沒花太多,就用了三千兩!”
“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