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1年12月20日,是大姬檄文天下號召群英薈萃的日子,巳時,當從長安城出發的天下仕子來到周陵十裏範圍時,五萬長安新軍,加上一萬八千重騎,已然嚴陣以待。


    整個軍容整齊劃一,四色軍容涇渭分明,一萬八千重騎,火紅的鎧甲,火紅的披風,重裝雖然卸下,但那種明顯厚重的鎧甲,大整塊狀的結構,流線一般的視覺感官,可以說,是完全超越數個時代的,進入周陵的仕子都不由的交頭接耳,議論紛飛,這就是明傳九州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姬家軍重騎。


    而另外的三色軍容,分別是綠色的輕型步軍,天藍的輕型騎兵,深棕的重型機械軍,雖然重型軍械並未展現,但全軍種的氣質,與其他軍種截然不同,重型軍械軍的將士並未身著鎧甲,而是立體感十足的深棕勁裝,沒有鋼片的鎧甲,也未有一體的漢代長衫,上衣是上衣,褲子是褲子,尖尖修長的馬靴,完全異於整個時代,這些將士還透著文弱的書生氣,說的沒錯,這就是大姬的技術兵種,一旦武動,那就是驚天之勢,《晉末漢魂》中的三十多種大型戰場裝備,姬弘都如數搬遷到了新華夏,秦國時代的箭雨在這些重型裝備麵前,簡直是小兒科,這是真正的戰場殺戮機器。


    這就是姬弘的強軍道,體係強軍。戰術、裝備、軍士素質、協同指揮等,這是軍隊的硬實力,姬弘要改變華夏兵法上的思維局限,就算在這個冷兵器時代,大兵團作戰的勝利,也不是用軍士性命換迴來的,姬弘要將以一敵百變為姬家軍的常態,隻要戰略和戰役層麵不出現失誤,姬家軍在正麵戰場上,就是無敵於天下的,而這一天,將是整個華夏曆史值的銘記的一天,因為這一天,大姬的軍事板塊就第一次揭開他神秘的麵紗,第一次出現在曆史的記錄中,它代表炎黃思想底蘊的光芒,產生最巔峰的升華,更是華夏軍事史上一個偉大的裏程碑。


    英雄會的第一個流程,是祭奠姬氏先祖,西周締造者,周文王和周武王。


    周陵,早已不複公元311年七月前的景象,那時的周陵是極度破敗的,不說那紮草叢生,根本不會有人發現這裏是座陵墓,而且是埋葬者華夏的先賢。


    此時的周陵就是一座五邊形的金字塔,文王和武王的陵寢在漢代時,就多次被盜墓賊關顧,到了三國時代,更是猖獗,如今屍骨早已無存,剩下的隻是黃土,陵寢也隻能成為一座象征。


    這座四麵斜坡的周陵,已然莊重而堪稱奢華,九百九十步的台階,直通周陵頂祭台,東西北三麵,全是一色的花崗石流線一般的往上,光滑無足可攀,而南麵就是通往祭奠場的台階,直通周陵頂前的華夏九鼎,沒錯,華夏九鼎被搬遷到了周陵,荊州鼎居於最前,其他八鼎錯開一個身位依次往後。


    周陵頂上,與九鼎落差九米的距離上,是三十二根九龍柱一字排開,如永壽宮那般,九龍柱身高不低於三丈,九龍與特殊的華夏古文交錯,如同白玉的柱表,盡顯肅穆與神聖,而三十二根九龍柱前下的五米前,是一排東西長達六十四米,高九米的白色石碑,石碑上已經鐫刻了數十個名字,都是鎏金色,顯然這都是姬氏祖先。剩餘之用,溢於言表,那就是姬弘希望凝聚九州之運的華夏九鼎,以及炎黃先祖,能夠保佑大姬傳承萬萬載而不衰,也是鼓勵有功之臣,隻要功大於天下黎民與江山社稷,便可被賜姓和姬氏曆代皇帝一般,進入這座萬盛碑,享受曆代朝拜。


    周陵的九百九十九步台階旁,是四季蔥鬱的常青樹,而台階下,便是祭奠廣場,青石地板鋪設的不下五裏,光著周陵的工程,都耗費十數萬人工,而且是在姬弘製造的簡易工程機械下,才能完成的,這也得益於姬弘的“全民計劃配需”策略,將最初的百餘萬到後來的五百餘萬人口,全部統籌起來,創造關中和洛陽兩地的城建。


    國祭開始前,重騎作為周陵內的儀仗軍,分居台下左右兩邊。而姬氏朝臣居中,天下仕子也作為一個方隊,最外圍自然就是五萬新軍了。


    國祭開始,由魯班和宋應星在姬弘的思維提示下,一個特殊的聲樂傳播器登場了,那是一個可以容納百人的大木盒,其上數十個圓形的網狀孔,它傳出了響徹整個周陵的激情音樂。


    激烈的音符流動,這也是異於整個時代的,但卻像病毒一般,迅速的調動著現場每一位參與者的情緒,這就是姬弘將後世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樂-命運交響曲》與歐洲教會時期的多手音樂重新編譯,加入強烈的華夏文化,通過一百餘人的演奏,誕生的《命運的決戰》。


    姬弘牽著姬母的手出場,現場頓時出現了叩拜禮,那怕姬弘還未登基稱帝,但在姬家軍眼中,姬弘就是他們心中唯一的皇帝,那是一種失去自我的崇拜,不問緣由,就如同後世中被不斷神話的某些領袖一般,那怕是一個讓炎黃九州倒退十年的決定,都會被人瘋狂的執行,這種崇拜是極其可怕的。


    全場單膝跪地,齊聲參拜,那些文人都是這般行武將禮,那些九州匯聚而來的仕子都不自覺的有模學樣。


    現場沒有主持,姬弘點頭抬手示意眾生平生後,姬母在前,姬弘落後半個身位,兩人開始攀登這九十步台。


    姬母雖是第一次出現在天下人麵前,但絲毫未有慌張,依然保持的如同及笄少女的容顏下,是妘氏底蘊的彰顯,更是寡身不知何數月的、獨掌一大族的氣勢與幹練,滿身黃紅相陪的大漢妝,與全身赤炎鎧的姬弘顯得協調,一個整體,雖未為太後,卻已盡顯太後的威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漢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沐江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沐江南並收藏晉末漢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