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兩依依不舍,家國有道,終有一別。姬弘對胡人的殺伐之道,注定在絕大多數世家閥門眼中,是不可接受的,儒家文化傳承千百載,自持“得道者”不在少數,但又真的得解儒家?


    青州,出過了文武兵三聖,文聖孔夫子,兵聖孫武和武聖薑公。


    樂安郡廣饒縣,緊鄰齊國,這裏是一望無際的沃土,寸不著山,城郊之外全是農桑田埂,幾座連接起來的茅草屋卻是方圓數百裏都遠近享有盛譽之地。青州的胡人不如涼並兩州那般,未形成統一,形成絕對的勢力,雖然胡人經常禍害百姓,但也絕對沒有到光天化日之下濫殺無辜的境地,可能中間還有冀州相隔,而青州的李氏和崔氏也絕對的厲害。


    說道廣饒縣城外的這幾間茅草屋為何會如此享有盛名,因為其內住著兵聖孫武的後人,彼孫武為孫武,當地的百信皆多受孫武照拂,這種照拂當然隻限於人生安全,免受胡人欺辱,而不是錢財上的,因為孫武自己也很窮,否則也不會住在那茅草屋中,十數年不曾有過變化,雖然屢有翻新,但翻新來翻新去,隻換下新舊,茅草屋永遠是茅草屋。倘若說隻有孫武一人,不論他多麽足智多謀,也架不住胡人人多勢眾對他行格殺令,因為他身邊有一員悍將,此人名叫羅士信,此人雖然有些呆傻,但卻是力大無窮之輩,隻學過一些粗淺的招式,因為孫武武藝也隻是一般,就憑借力大無窮這一極致力量,就不是未成勢的胡人敢惹。


    這一日,茅草屋前,聚集了上千的百姓,有的是為孫武送行而來,有的是要跟著孫武遠入長安。


    其實孫武的年歲並多漸長,也不過剛到而立之年,長相儒雅,樣貌也甚是端莊,一雙丹鳳眼並不是傳統意思上的倨傲淩厲,炯炯有神中全是親和。但他也有些不修邊幅,一身的棉布衣,並不顯得有多麽出眾,俗話說的好:人靠衣裝、馬靠鞍,這孫武對清貧也不放在心上,平日百姓會送上財物,但都會被孫武義正言辭的拒絕。


    孫武手中拿著一柄長劍,身旁站著一員彪形大漢,身高接近後世的一米九,身體比牛犢還要壯實,但莫要被他的外表欺騙,此人的身手比常人還要靈活。說他是大漢,卻也是根據身形,此人滿臉的稚氣未脫,樣子絕對不會超過十八歲,他隻有幾歲時,就被孫武收養。那雙大眼,加上憨憨的長相,不會讓害怕,反而是十足的呆萌。隻見他身上背著一個不小的包裹,顯然是裝著衣物,也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


    二人在茅草屋前被數千的百姓包圍著,很多的百姓都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出言道:“孫先生,求你不要拋棄咱們,你走了胡人再迴來可怎麽辦?”


    孫武做出雙手下壓的收拾,百姓們還是不見其聲音變小,因為後方呐喊的百姓,在人堆後根本瞧不見孫武,就在這時,羅士信唿的一聲大喝道:“你們都別說話,我家先生要說話。”人群頓時陷入安靜當中,真是有幾分張飛後吼斷當陽橋的氣勢。


    “鄉親們,我離開青州也是迫不得已,你們知道士信的肚量大,經常要受你們的接濟,可如今地力流失嚴重,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你們要還地主錢糧,自家孩子都還要經常挨餓,這不是長久之計,故幾日前我告訴大夥,實在過不下去的就跟我去長安,眼下長安可是天下百姓的唯一樂土了,天下群英就要薈萃於長安,我此番去投個功名,也能更好幫助大夥百姓。”孫武略微停頓,又繼續道:“留下的也不必害怕,這青州李氏雖然有與鮮卑人聯姻之誼,但卻對漢人也是極好的,他們很快就起兵占領這青州全境,所以你們從此也不用擔心害怕了,隻要不上戰場,就不會有兵禍。”孫武的這番話,讓躁動的百姓多有好轉。


    “孫先生,那李氏登門請您多次了,為何您總是拒絕,卻要遠投長安?那路途遙遠,大夥怕是走不到長安。”人群中突然有人擠開人群,邊走邊往裏擠著說道。顯然這人卻不是尋常的普通百姓,還是有幾分見識的。


    “為什麽要遠投長安,我說了鄉親們可能也不太能理解,這位兄弟說的對,大家其實等李家起兵就好,這光是到洛陽,就不下一千三四百裏,這一路艱險,大夥卻是要思量清楚。”孫武的話頓時讓現場的百姓有議論紛紛,本來準備好與孫武同行去長安的百姓,也紛紛遲疑起來,想來這也是孫武的謀策。


    孫武給羅士信使使眼色,常年生活在一起,就算羅士信再愚笨,也早有默契,羅士信擠開議論紛紛的人群,提著孫武就走出。


    這些百姓注意力突然都轉向與其他人交流中,人多就混亂,自然未有人注意到孫武和羅士信開溜了,花了小半天時日,兩人才趕到往洛陽之行的一座縣城。


    就在孫武和羅士信開溜不久,從廣饒縣縣城到孫武家的路途上,十餘匹快馬快速的奔行著,為首的一人長得甚是俊俏,也甚為年輕,不過鼻子高懸,皮膚異常白淨,眼眸深陷,有三分胡人的樣貌,與之並排的是一員年歲與羅士信相仿的少年,不過手中拿著一對黃銅大錘,比之姬弘的五龍錘還要大上兩圈,顯然黃銅的密度要比赤金要差一些。兩人身後,跟著八騎,馬上都掛著兩個不大不小的箱子,有些怪異。


    騎馬當然非是徒步可以比擬。


    孫武和羅士信開溜之後半柱香的時間,百姓們才發現兩人不見了,找遍了茅草屋周邊,就是未有尋見二人的蹤影,就在這時,這十餘騎才的馬蹄聲音由遠及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漢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沐江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沐江南並收藏晉末漢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