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岸堤,姬弘突然停下腳步,駐足轉身眺望腳下的黃河之水出神。妘淑和妘玥一左一右的攙這姬弘的手臂。
“你是想家了麽?”妘玥問道。
姬弘抬起手,指著黃河水和兩岸的山巒道:“你看這裏像不像夷陵峽口?”
“夷陵峽口比這漂亮,記得我前年隨你迴家,兩岸的楓葉林,就像遍地的黃金,而那長江之水,也是碧綠碧綠的,你還說清江畫廊更美如詩畫了。”妘玥跟這姬弘一起迴憶。
“你還說要跟我去哪裏隱居,遠離紅塵。”姬弘也笑著迴憶道:“其實我說的這山水的結構很像家鄉。”
“你說我們還迴得去麽?”妘玥反問。
“迴不去了,就算能迴去,那也物是人非,眷念之人,也隻能等來世了。”
妘玥流出兩行熱淚,挽著姬弘的手更緊了,“所以說,你要對我好,我們是相依為命。”
姬弘順著妘玥那如同弱骨的手臂而上,摟著妘玥的肩膀,一切盡在不言中,妘淑反倒成了若有若無,姬弘不由的作詞道:
“臨黃河作想江山如畫,擁嬌仙坐望天下妖嬈。
斷名利漁樵煙外瀟灑,倚樓聽世間煙火紅塵。
書郎籬茅舍下言花月,娘子嶼荻花中戲澀情。
雲帆碧水鴛鴦世外天,九州興廢沉浮如煙雲。”
“寫的好,不過你真的這麽想?”妘玥問道。
“你說了?”姬弘笑笑反問,然後側頭對妘淑說道:“淑兒,給我這首九言句題個名。”
“嗬嗬,我給你做個題。”妘玥突然笑的花枝亂顫,“做夢。”妘玥說完,妘淑也掩嘴一笑。
“淑兒可想好了?”
“弘哥哥,叫《世外望江山》如何?”妘淑迴道。
“我突然發現,還是淑兒懂我。”姬弘的這句話,自然換迴了妘玥的白眼。
姬弘三人吟弄風月後,就一行走向向著蘇家堡邁進,蘇家堡離河岸灘也有不下五裏的路程,彎彎曲曲,但是道路倒是寬敞。
在姬弘等登上岸堤時,就被巡邏的守衛看見,城樓上的一位堡丁就急忙下了城樓向著堡內而去。等姬弘到時,城門自動打開,門口矗立著一位公子在等候。
“在下蘇武,堡中貴客降臨,特意在此相候。”
“哦,原來是蘇武公子,聞名不如一見,就是不知這蘇公子如果判斷在下是貴客?”姬弘在說話間,就觀察起了這蘇武。
蘇武看年歲應不足三十,相貌說不上有多帥氣,但卻是標準的五官模板,正義和剛正不阿之氣濃厚,相由心生,姬弘就算沒有熟知的曆史,對此人的第一印象就知道是可以委以重任之人。
“公子說聞名不如一見,子卿也是這般,如果說公子不是貴客,那天下還有何人能稱貴客?”這蘇武也不直接點破身份,不過這言外之意就明顯了,我知道你身份,咱們不必客氣。
姬弘做客,也就不在謙讓,在蘇武的側引下,前往堡內,妘淑和妘玥跟在姬弘身後,兩侍衛也緊隨其後。姬弘在和蘇武敘話時,也不忘觀察著蘇家堡的一草一木時。
堡內並沒有像軍事堡壘中那般的守衛,而是一般鄉村的情景,村民在田頭繁忙的勞作,各種形式的古代農村場景,有架著水牛在耕地之人,有背著背簍在田間拾著野草,也有拿著鋤頭在田間刨著的,總之是後世難得一見的場景。妘淑和妘玥自然也是十分好奇,妘淑作為大小姐,平日是家門不邁的,又是處於這天下亂世,自然也是沒見過這些田間的勞作景象,就像遊山玩水一般的閑情逸致。
“蘇先生身體可好?”姬弘關心的問道。
“多謝公子關心,父親一直身體甚好,知道公子要來,特意吩咐我在堡門等候。”
“哦,原來如此,多謝蘇先生和公子了。”
又是一番客套,“我記得蘇家的祖籍贏該不是在這新長安郡吧?”姬弘問道。
“看來公子對蘇家知之甚多,蘇家原本是在洛陽河東的,自從十數年前,胡人開始逐漸脫離仆從之身,父親就看出日後禍亂的大勢,便選擇了這武關之北,築城防,望在這亂世之中,保住蘇家的香火,也能救下一些百姓,卻不曾料到,晉廷失勢太大,對整個天下失去掌控不過是在幾年之間,天下漢人就如同草狗一般被胡人任意施為,哎,大姬的討罪文書寫的好,不過我看所言還是太輕,這司馬家一死都難辭其咎,就應該如先賢伍子胥楚城鞭屍平王一般。”
蘇武的話,讓姬弘感同身受,不過言外之中,姬弘也感受到了此次之行的順利,很明顯蘇武跟姬弘是同道者,一樣的熱愛這個民族,可以說是激烈滿懷,也是嫉惡如仇之人,既然如此,此番的請蘇忿生出山,定然異常順利。
常言道,看一人性情如何,看其父母就知道,人本身生物基因占據了百分之五十,家庭教育和環境的成長占據了剩下的百分之五十,所以姬弘常想,後世那些婚姻不幸福之人,是沒有看對方的祖孫三代,這是為最根本的原因。
“蘇先生之人品和才華,當為華夏曆史忠義賢德之楷模,為何不出山挽救江山?”姬弘問道。
“司馬家子孫迴饋,同而是善陰謀之輩,如何能夠讓忠德之輩進賢於天下,入晉庭,重者牢獄性命之危,輕者家中抑鬱而亡,還不如不問世事,就算心中同樣憂懷,但起碼眼不見心不煩,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蘇先生真是看的透徹,我想姬公子也是這般,才舉杆而起,不為梟雄之心,不為九尊之位,更不為大姬九龍正統之裔,隻為天下炎黃黎民,免堯舜之後在此絕代。”姬弘聽著蘇武此番言論,定不是違心做假,這就是遇到了知己。不虛此行,高處本就不勝寒,為人主能得遇知己,夫複何求?
“你是想家了麽?”妘玥問道。
姬弘抬起手,指著黃河水和兩岸的山巒道:“你看這裏像不像夷陵峽口?”
“夷陵峽口比這漂亮,記得我前年隨你迴家,兩岸的楓葉林,就像遍地的黃金,而那長江之水,也是碧綠碧綠的,你還說清江畫廊更美如詩畫了。”妘玥跟這姬弘一起迴憶。
“你還說要跟我去哪裏隱居,遠離紅塵。”姬弘也笑著迴憶道:“其實我說的這山水的結構很像家鄉。”
“你說我們還迴得去麽?”妘玥反問。
“迴不去了,就算能迴去,那也物是人非,眷念之人,也隻能等來世了。”
妘玥流出兩行熱淚,挽著姬弘的手更緊了,“所以說,你要對我好,我們是相依為命。”
姬弘順著妘玥那如同弱骨的手臂而上,摟著妘玥的肩膀,一切盡在不言中,妘淑反倒成了若有若無,姬弘不由的作詞道:
“臨黃河作想江山如畫,擁嬌仙坐望天下妖嬈。
斷名利漁樵煙外瀟灑,倚樓聽世間煙火紅塵。
書郎籬茅舍下言花月,娘子嶼荻花中戲澀情。
雲帆碧水鴛鴦世外天,九州興廢沉浮如煙雲。”
“寫的好,不過你真的這麽想?”妘玥問道。
“你說了?”姬弘笑笑反問,然後側頭對妘淑說道:“淑兒,給我這首九言句題個名。”
“嗬嗬,我給你做個題。”妘玥突然笑的花枝亂顫,“做夢。”妘玥說完,妘淑也掩嘴一笑。
“淑兒可想好了?”
“弘哥哥,叫《世外望江山》如何?”妘淑迴道。
“我突然發現,還是淑兒懂我。”姬弘的這句話,自然換迴了妘玥的白眼。
姬弘三人吟弄風月後,就一行走向向著蘇家堡邁進,蘇家堡離河岸灘也有不下五裏的路程,彎彎曲曲,但是道路倒是寬敞。
在姬弘等登上岸堤時,就被巡邏的守衛看見,城樓上的一位堡丁就急忙下了城樓向著堡內而去。等姬弘到時,城門自動打開,門口矗立著一位公子在等候。
“在下蘇武,堡中貴客降臨,特意在此相候。”
“哦,原來是蘇武公子,聞名不如一見,就是不知這蘇公子如果判斷在下是貴客?”姬弘在說話間,就觀察起了這蘇武。
蘇武看年歲應不足三十,相貌說不上有多帥氣,但卻是標準的五官模板,正義和剛正不阿之氣濃厚,相由心生,姬弘就算沒有熟知的曆史,對此人的第一印象就知道是可以委以重任之人。
“公子說聞名不如一見,子卿也是這般,如果說公子不是貴客,那天下還有何人能稱貴客?”這蘇武也不直接點破身份,不過這言外之意就明顯了,我知道你身份,咱們不必客氣。
姬弘做客,也就不在謙讓,在蘇武的側引下,前往堡內,妘淑和妘玥跟在姬弘身後,兩侍衛也緊隨其後。姬弘在和蘇武敘話時,也不忘觀察著蘇家堡的一草一木時。
堡內並沒有像軍事堡壘中那般的守衛,而是一般鄉村的情景,村民在田頭繁忙的勞作,各種形式的古代農村場景,有架著水牛在耕地之人,有背著背簍在田間拾著野草,也有拿著鋤頭在田間刨著的,總之是後世難得一見的場景。妘淑和妘玥自然也是十分好奇,妘淑作為大小姐,平日是家門不邁的,又是處於這天下亂世,自然也是沒見過這些田間的勞作景象,就像遊山玩水一般的閑情逸致。
“蘇先生身體可好?”姬弘關心的問道。
“多謝公子關心,父親一直身體甚好,知道公子要來,特意吩咐我在堡門等候。”
“哦,原來如此,多謝蘇先生和公子了。”
又是一番客套,“我記得蘇家的祖籍贏該不是在這新長安郡吧?”姬弘問道。
“看來公子對蘇家知之甚多,蘇家原本是在洛陽河東的,自從十數年前,胡人開始逐漸脫離仆從之身,父親就看出日後禍亂的大勢,便選擇了這武關之北,築城防,望在這亂世之中,保住蘇家的香火,也能救下一些百姓,卻不曾料到,晉廷失勢太大,對整個天下失去掌控不過是在幾年之間,天下漢人就如同草狗一般被胡人任意施為,哎,大姬的討罪文書寫的好,不過我看所言還是太輕,這司馬家一死都難辭其咎,就應該如先賢伍子胥楚城鞭屍平王一般。”
蘇武的話,讓姬弘感同身受,不過言外之中,姬弘也感受到了此次之行的順利,很明顯蘇武跟姬弘是同道者,一樣的熱愛這個民族,可以說是激烈滿懷,也是嫉惡如仇之人,既然如此,此番的請蘇忿生出山,定然異常順利。
常言道,看一人性情如何,看其父母就知道,人本身生物基因占據了百分之五十,家庭教育和環境的成長占據了剩下的百分之五十,所以姬弘常想,後世那些婚姻不幸福之人,是沒有看對方的祖孫三代,這是為最根本的原因。
“蘇先生之人品和才華,當為華夏曆史忠義賢德之楷模,為何不出山挽救江山?”姬弘問道。
“司馬家子孫迴饋,同而是善陰謀之輩,如何能夠讓忠德之輩進賢於天下,入晉庭,重者牢獄性命之危,輕者家中抑鬱而亡,還不如不問世事,就算心中同樣憂懷,但起碼眼不見心不煩,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蘇先生真是看的透徹,我想姬公子也是這般,才舉杆而起,不為梟雄之心,不為九尊之位,更不為大姬九龍正統之裔,隻為天下炎黃黎民,免堯舜之後在此絕代。”姬弘聽著蘇武此番言論,定不是違心做假,這就是遇到了知己。不虛此行,高處本就不勝寒,為人主能得遇知己,夫複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