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冷不丁聽見王妃的具體死亡日期,幾乎在這一瞬間就恨上了那7月4號。他暗忖:這可不是什麽好日子。迴頭,這日子該不該多做點法事?雖說唯物….


    但必要時刻,還是要做法事的。


    鬱新本來是想要為江南文人辯解一番的,比如什麽正統,什麽忠奸,但是,聽完了全部的他,左找右找,還是沒有找到那個恰當的切入點.…


    他也暗暗埋怨同鄉:就算你們維護正統,有些也不能說得太離譜呀,咱們還是要根據切實的情況來呀。再想想燕王之前麵對《女仙傳奇》時那淡然的模樣,便悚然一驚。不會在他缺課的很多很多次裏,江南文人,還有很多很多離譜的故事吧?


    【迴到靖難,現在是建文3年7月10日,公元1401年8月19,過30餘日就到秋分了,農民們往往在這時節秋收。朱棣散出去的探子發現德州附近沒有大的調兵動靜,就對手下說:“他們要來擾北平耕收”。作戰打的就是後勤,為了保證大後方的安全,他派都指揮劉江領1000+騎兵迴北平。】耿炳文正想開口。


    #34;劉江!”李景隆迫不及待的說話,#34;這不就是東昌之戰時,夜領3000騎兵,與內官狗兒、朱榮一起吃掉了滑口5000朝廷先鋒軍的那個將領嗎?#34;


    他已經不能再低調了!先從表現自己記憶裏良好開始。他怕再低調下去,不用等到永樂朝,現在就要壞事了。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在搶答的時候,保持自己風度翩翩的儀態。【同時,朱棣也給劉江喂好了作戰策略:


    要廣散間諜,多設疑兵,白天多扛旗幟,晚上多舉火把+敲鼓,務必要把大張旗鼓落實,讓1000人的部隊走出幾萬人的氣勢,好讓朝廷方的將領以為我們大軍將至。


    如此,那幫被咱們打怕的小赤佬就畏畏縮縮,不敢前來打你。你趁此機會直插北京,和守城兵馬一起收割侵略的兵馬。劉江到達北京,果然發現平安帶著1w+兵馬想偷雞,都潛行到了離北京僅50裏地的平村,正在搜刮人口。劉江不負朱棣之厚望,斷然出兵,斬首數千,俘虜1000+,獲馬600+,平安等數人灰溜溜的跑路。】


    郭英正想開口。


    r/gt;


    朱允炆嗬嗬:#34;怎麽就活閻王了?隻是遷徙人口而已。如四叔在德州所做而已。#34;


    李景隆立刻反駁:“那平安,區區孤軍,能帶什麽人迴來?肯定是就地格殺,害我大明百姓!燕王就不一樣了,燕王勢力弱小,每個人口都要精打細算,燕王把百姓帶著,肯定是為了讓他們到北邊去種糧,給他們更廣的土地,更好的生活,讓他們重新迴到安穩的日常中去。#34;


    這下不止朱允炆,老朱也對李景隆側目了。


    接著他掐指一算:


    “實錄一般讓聲望地位高的人來領銜。輝祖已經沒戲了,而你還開城門了。朱棣多少得供你兩年,我的實錄不會是你來修的吧?#34;


    他麵色一變:


    “咱以後的實錄可不能讓你來寫。不然咱不就變成明明幹了壞事,還要在實錄上瘋狂粉飾的那個人嗎?況且也沒幹什麽壞事,被你一寫,沒有的都變成有了……#34;


    本來因為李景隆的話而暗暗開心的朱棣突然清醒。


    突然痛失重要且榮譽工作的李景隆:#34;……#34;


    【7月11日,方孝孺為自己此前的求和緩兵+追尾計策找補,都怪袁宇等將領戰機把握不準,追的太早了,此計不成,再來一計,我們上反間計吧!


    朱允炆比ok。


    遂讓錦衣衛千戶張安等,帶著方孝孺寫的間諜書,送至北京朱高熾手裏。


    朱高熾“見書怒曰”,狠狠斥責了一番朱允炆,抓了使者,派人快馬加鞭上交老爹。朱棣對這種鬼蜮伎倆嗤之以鼻。】別說朱高熾了,現場大家也不相信呀!這方孝孺,可是給朱棣寫信都傲得很,不願委曲求全,放低朝廷身段,他能給朱高熾這死硬派寫出什麽東西?


    現在都已經造反三年了!


    這三年中,你把顧成的兒子給嘎了,李讓一家也嘎了。


    這……造反的頭頭的兒子,你能給他寫什麽?


    赦免他無罪嗎?


    總結:信你就有鬼了。


    【太宗實錄、仁宗實錄對此記載有所不同,多了一個角色——宦官黃儼。


    黃儼,一位因卷入了奪嫡糾紛而被史書留名的人物。】


    #34;好哇!”老朱又大喝一聲,“咱原本以為,你對那宦官還算控製得住,沒有想到,這宦官在你手下,都敢參與奪嫡了,你有什麽話好說!#34;


    朱棣:#34;.…#34;


    朱棣正蒙圈呢


    這黃儼,倒是他府中的,隻是平日看起來還是個規矩的,他也不知道對方為什麽有這樣的膽子……他連忙對老朱表態:“區區一個宦官,雖有此賊心,我又能焉能被他迷惑?不過是他自己心懷狂妄罷了!#34;


    【我們國家對他的記錄比較少,更多的出現在隔壁李朝實錄,他總共11次出使朝鮮,非常傲慢,棒子對他意見很大。】


    哈?


    大家都不知道,這一段是怎麽轉到了棒子那邊的。剛才,我們在說的應該是奪嫡吧?


    朱樉撇撇嘴:#34;傲慢就傲慢唄,那幫高麗人,還殺我們使臣呢!#34;


    【咳,怎麽說呢……


    朱棣本人官方態度很爹,棒子民族性放在那兒,又很諂媚+首鼠兩端。


    黃儼的表現是有點列強竟是我自己hhh,相對來說,士大夫態度會比宦官好一點。比如,棒子國王送禮,文臣趙居任會推辭不收,而是要了紙筆,以詩詞相和。


    而黃儼呢,收了李芳遠給的衣服和靴子,嫌棄那東西不好看,又少,讓送馬,國王送一兩匹,老國王和病國王也送,加在一起4匹。


    馬也不都收,馬質量不好退貨讓選好馬。


    朱棣淚流,帖木兒汗國的垃圾馬馬我含淚收了還被顛下去了!要是我可以和你一樣無視外交禮節,質檢就好了(x】這,沒有對比,沒有凸顯。


    原本還沒覺得朱棣這麽慘呢,咋一個太監混得都比你好點?


    老朱咦了一聲:#34;這趙居任,我知道啊,耆老嘛(德高望重的老人),我授予了他通政司左參議。倒挺老成持重的。#34;【大家吃飯,夥食不咋地,另一個宦官曹天寶吐槽過,滿桌72碟菜,無一可入口】


    “畢竟是高麗,一介化外之地,懂什麽美食?”


    老朱還嫌棄道:“既不懂得美食,還要做72碟,真是又麻煩又浪費食物。”


    【李芳遠讓□□作陪,邊吃邊玩拋繡球遊戲,黃儼那邊屢中,他樂得找人向李芳遠遞話:“我們


    全中,國王你這邊怎麽不中呀?”……e,□□作陪這件事本身很荒唐了,估計全中的事也是李芳遠安排的,還要故意損人家,黃儼嘴巴是真毒。


    李芳遠笑笑。】


    鬱新當場怒斥:“有辱斯文!在場的文臣怎麽也不喝止這些荒唐的東西!”


    他轉頭又對老朱說:“高麗使臣若至,我們必得將其訓斥一番。國王飲宴招待我們,都叫來□□,那他們私底下該當如何?這真是有失體統,難看至極。#34;


    老朱嗯嗯做聲,認為自己很應該教教他們什麽叫做上國風範。【黃儼他們來勸酒,每迴都讓李芳遠把酒喝下去。旁邊的文臣趙居任,對李芳遠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你可以不用喝了。


    李芳遠說:“阿西吧,聖天子剛登基,就不遠萬裏賜我誥命印章,我的子孫當和陛下的子孫,共享富貴萬萬年!我啊,雖不勸酒,也不敢辭啊。#34;


    趙居任很欣慰的說:“希望你常常懷有此心。”——文臣的良心也比較有限。】鬱新又不滿了:#34;這話也沒有錯啊。那高麗,本就該對我們大明常懷敬畏之心。#34;在場的所有人,齊齊點頭,深以為然。


    唯一令老朱失落的就是:“唉,咱們也並沒有萬萬年……而那棒子,隻知道和咱們共富貴,卻不知道和咱們共患難,未來,據那後輩說,更是早早就抱上了別人的大腿!#34;


    這樣一想,老朱便又怒火中燒。


    “哼,這棒子的不臣之心,從這句共富貴卻沒有共患難中,就已經說個清楚明白了!訓斥,狠狠的訓斥他們,他們才知道,究竟要跟著誰走!#34;


    朱允炆心想,這個……無論如何,當此之時,他們也不敢說什麽共患難吧?然而除了這個小小的問題之外,他也覺得老朱說得很對。


    訓斥,狠狠的訓斥!


    【這個趙居任哈哈哈,應天府溧陽縣人,雖然什麽出使日本不肯收禮,朱棣嘉獎之,讓他去蘇、鬆地區負責賑災與修築防洪建築物,但這人啊,根本隻是個以清廉自許,卻不懂得體恤民力的壞種。】


    老朱:#34;???#34;


    鬱新:#34;???#34;


    他怎麽感覺,從自己進來之後,這福澤,就沒有說過什麽文人的好話?


    他擦了擦汗。


    是不是自己進來的時機不太對,沒挑中那些說文人好話的時間進來……


    【下雨淹田,雨沒停,就組織平民男女腳踏水車排水,排一點、溢一點。地勢低窪的田全都沒救,高一點的田呢,農民又全都去排水了,壓根沒法好好耕作。


    這貨數了烏程縣的熟田,數出了稻穗繁密的一株,一顆有300粒,就對上麵報告,這是豐收之兆啊!


    事情被巡按直隸監察禦史劉煥發現了,立馬上報彈劾,要求重重處罰,那時是永樂8年,朱棣在外打仗,朱高熾留守。麵對這麽離譜的狀況,朱高熾感覺,這官是他爹派出去的,那還是別動吧,把彈劾的奏章封奏,隻讓趙居任自省。】


    老朱:#34;啊這……#34;


    朱棣:#34;啊這……#34;


    老朱深感自己剛才說的那句“耆老”,就是自己看走了眼的實證。


    朱棣呢,對自己的胖大兒,也是恨鐵不成鋼。這種事情既然發生了,自省什麽的,都是其次,你賑災沒賑災?【朱棣打仗迴家以後,在永樂8年12月,給趙居任去敕令,讓他修理坍塌橋梁時不要太勞民力。永樂10年6月,浙江按察司上奏,今年因為水災,浙西百姓欠收,趙居任居然不上報,還逼百姓納稅。朱棣就問大管家夏原吉:咋迴事?


    夏原吉答:趙居任上奏,百姓多以熟田作荒田,不可以全信按察司的話。由此可見,這個趙居任挺能詭辯的,永樂8年不在家的朱棣沒了解清楚情況,不太好事後追責。


    但永樂10年的朱棣,麵對這種互相矛盾的證詞,斷然道:“水災是不會說謊的。雖然有愚民想騙朕,占小便宜。豈能因為一二刁民禍及到其餘廣大無辜百姓?立刻遣人去視察,如果看到苗苗遭到破壞的,全都免稅。受災很嚴重的,全都發糧賑濟。#34;


    他真的,我哭死。】


    朱棣生氣:“竟引得維喆都相信了,這趙居任,別的不行,嘴皮子筆杆子倒是利索!還好我明見萬裏,沒有被他蒙蔽。”


    【後來但凡趙居任的上奏,朱棣在實錄裏的迴答都是:這人有撒謊前科,不可全信,找人去看看。


    實錄強調,等到趙居任死了,他治下的百姓全都很開心。


    由此可見,清廉根本不代表什麽,仍然可以是酷吏。雖然很可惜,朱棣最後


    也沒能把這個壞蛋給拿下,讓他自然死掉。但畢竟朱棣最初派趙居任去幹賑災,倒也算是利用了“清廉”屬性,後來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完全監察了這位“清廉者”,沒讓人為非作歹。】


    朱棣:#34;……#34;


    這一次我被劇透,我能不再捏著鼻子用他嗎?就像,我能不再捏著鼻子接受那匹壞馬馬嗎?他無助的眼神,投向他的老爹,朱元璋。


    老朱嫌棄又縱容看了朱棣一眼:“算了,算了,迴頭咱幫你把把關。”【咳,說迴黃儼,不同於李朝大魔王,他在我朝實錄的形象是這樣的。


    留守北京的黃儼認為朱高燧年幼,很得朱棣喜愛,便想籌劃奪嫡,讓朱高燧上位,自己就能因此得利,so常常誇讚朱高燧,又嘴朱高熾是為朝廷守北京、拒絕老父親。


    朱棣問身邊的二兒子朱高煦,你咋看?


    朱高煦:“我哥是孝順,可爺爺在時,他和朱允炆玩得好耶。”】


    朱棣並沒有忘記:“之前,我還是靠裝病才把我那三個兒子從你的魔爪中救迴來的!你怎麽和他關係好,扣押他的關係嗎?”朱允炆徐徐:#34;?#34;


    “可是,”朱允炆指出,“四叔,這個實錄,是你兒子編的吧。他說和我關係好,我還納悶呢,我們的感情有這麽好嗎?這隻是您大兒子和二兒子在那奪嫡罵戰,禍及我這早該死去的人罷了。#34;


    聽朱允炆這麽一說。


    本來對朱允炆很生氣的老朱,似乎又有所動容了。


    【恰好此時,方孝孺的間諜書又到了,


    在仁宗實錄裏,朱高熾是壓根沒打開書信,連信使和書信送到朱棣跟前自白。比他更快的是,黃儼的小報告已經在朱棣跟前開口叨了。


    兩方快遞員前後腳,朱棣最後信了朱高熾。


    額……總感覺奪嫡段落是三人失勢後硬加的。朱棣這大名府還沒占得安穩,黃儼就已經考慮上了不存在的江山繼承問題了?你比朱棣還自信呐。】


    老朱一以貫之地宦官報以最大的惡意:“也不能這麽說,宦官本就眼皮子淺,妄自揣度上意也是極正常的一件事情。何況那時候,也不早了。如果劃江而治的話,確實可以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了。#34;


    【這時期的黃儼更像是朱棣留在朱高熾身邊的間諜or監視人員吧


    ,他超級有監控欲,輪番的派各種文官監控、試探自己大兒子。


    像朱棣心腹胡淡,雖然民間廣為流傳他四處走訪是以借找張三豐之名尋建文帝,亦有觀點認為他實際上是在朱棣北上期間監控朱高熾。


    與胡淡同時代的李賢為他作墓誌銘,寫:“仁宗皇帝為太子監國時,有飛語上聞,文廟屬公往察之。公至,以所見七事皆誠敬孝謹,密疏以聞。上覽之大悅,自是不複疑。#34;


    永遠不要小看朱棣能有多折騰他兒子。現在網絡上的常見梗,說永樂盛世是仁宗和他的征北大將軍。


    這話要是被朱棣聽到,嘩啦啦滿朝文官集體進監獄工作妥妥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會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織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織歲並收藏開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會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