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第七十八章 量子靖難(修女諸生、調查……
開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會造反 作者:織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這漢王朱高煦的囚禁問題,老朱不做評價。
隨便吧,都可以,愛咋咋地。
他精準提煉出自己關心的內容:“這黎利,不就是後麵把宣宗打到議和的人嗎?原來永樂16年就在搞事了?咋滴,這件事你沒有解決掉?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朱棣千言萬語,隻有一聲歎息。
誰能知道,在自己朝廷的跳梁小醜,到了後來,竟成了氣候了呢?
便如那瓦剌一般啊。
【靖難起兵的那幫功臣將軍裏,是有不少人,想讓朱高煦當皇帝,淇國公丘福甚至直接進言過。
一起扛過刀、一起挨過槍。朱高煦神勇、朱棣自己又是不正常即位,打破宗法製,唿籲非嫡長子繼承,軍人要求一個偏向武功的皇帝的想法,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丘福。
老朱在迴憶這個人:“那不是朱棣你的前軍主帥嗎?”
他冷哼一聲:“飄了吧,國本之事,也是一介將軍敢於摻合的嗎?”
說話之間門,老朱的目光,不禁掃向在場的四個將軍。
四個將軍連忙用最誠懇最忠厚的目光,迴看老朱,齊聲說:
“國本之事,咱們這些武夫懂得什麽,自然是陛下一言決之!”
老朱滿意了,又轉出一個笑臉來,親熱熱說:“咱自然是知道,你們都是識大體的!”
將軍們唯唯笑著,心中想道:
這不是廢話嗎,不識大體的,不都被你送下去了嗎。
但他們還是有一丁點的羨慕的。
這丘福,也不知道在那永樂朝,是多麽的快活安全,竟敢就此掉全家腦袋的事情暢所欲言,真是……真是物以稀為貴啊!
【朱棣自己也猶豫,登基了也不立刻立太子。
有則廣為流傳的名言,說朱棣後來和何福對峙時,鼓勵朱高煦:“勉之,世子多疾”。
它最早出自《薑氏秘史》,朱棣摸著兒子背說:“兒當再戰,吾力疲矣,世子多疾,天下若定,以爾為太子。”於是高煦殊死戰,竟敗諸軍。】
朱棣和朱元璋聽到這裏,不禁目瞪口呆。
朱元璋脫口而出:“怪不得丘福如此膽大妄為,原來,是你帶的好頭,你不會還當眾說了這句話吧!”
【可信度是需要打問號的,作者正德朝進士,江西人,裏麵也是偏向建文帝的記載。
其塑造的朱棣,是一個窮途末路需要賣太子之位來收買兒子的形象。而盛庸(這裏的功勞也給了他),則是吃虧在這種不擇手段下才敗的。
別的不說,這朱高煦救朱棣又不止這一迴,前麵危險的事情也多了去,何必到了靖難都快結束,南京近在眼前,勝利在望時再打這種雞血?】
朱棣鬆了一口氣,暗暗擦擦自己的冷汗。
還好,還好。
“既然是可能,那就不存在!”他理直氣壯,“兒子怎麽可能說這種話!
【較為客觀的朱棣考量是出自他本人的實錄這兩段。
1、永樂元年4月,周王上表請封太子。朱棣迴答他,弟啊,之前朝臣們也提議了,我沒應。太子雖仁厚,智識未充,“行業未廣”。還得再教教,學有所成再立也不晚啦。
2、永樂元年10月,朱棣說:舜長於民間門,躬親稼穡,堯都要test之。我現在命朱高熾在北平親自處理庶務,就是想讓他知道你們當臣子的有多難。
我以前在鳳陽民間門事無所不知,後來又去塞外和士兵同甘共苦。不親身經曆,隻從書上吸取前人教訓,終歸隔了一層紗。
再一年,永樂2年4月,冊立皇太子。】
朱棣聽到這裏,不禁拍案:“這就是我的想法!這和我現在的想法,也完全不謀而合啊!爸爸,你看,這就是對的,你教育我們的方式,就是對的!”
老朱被這麽一說,也是臉露欣容:“自然,咱的教育方式,還有什麽可挑剔之處嗎?”
他說完之後,本是誌得意滿地掃視周圍一圈。
而後——
燒紙的朱允炆。
癱坐在椅子上的朱棡。
就等著他誇的朱樉。
老朱:“……”
【總體來看,這波屬於雞娃觀念有差。朱高熾以前是按著燕王世子的規格培養的,和未來的一國皇帝肯定不能同日而語。
且靖難期間門守北平,身旁一直有“女諸生”之稱的徐皇後看護,事事可以請教之,朱棣現在想讓他學會獨立行走。
給他一年,先在北平試試看吧!
就,以我們現代人的觀念,這做法不要太正確。古人雲,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
隻有深入基層,才會貼近最廣大的群眾。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執掌一國最高權柄的人,若是連群眾心裏想什麽都不知道,就無法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也是不可能治得好國家的。】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朱元璋不禁念出了這句話,“不錯,不錯!”
他說完不錯,卻覺得,這個“不錯”,竟無法妥帖地形容這句話。
於是,立刻又改為:
“好哇,好哇,說出了很好的道理!”
他說完這句話,便立刻看向楊士奇與蹇義。
希望這兩個文人,能用些文采斐然的詩句文章,來讚美讚美這句如同聖人言語般動聽的句子。
然而兩位文人,卻一副極其嚴肅的樣子。
楊士奇沒有注意到老朱的視線便罷,他到底剛剛從德安過來,還沒有在朝堂上學會“伴君如伴虎”。但一向沉穩謹慎的蹇義,竟也沒有收到老朱的信號。
他們都在研究那句:
“無法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他們聽得恍惚,也說得恍惚。
“為何皇帝,竟要代表最廣大人群眾的利益?”
“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另一種說法嗎?”
“不,不是,這兩句怎可混為一談?”
“皇帝、人民、人民、皇帝……”
老朱發現了,這兩個文臣,是指望不上了!
他的注意力,也勉強從調查發言那句挪開,轉而來到下一句。
如果說,調查發言那句話,是讓朱元璋一聽,便感覺“大道至簡”的話,那麽這下一句,也是讓朱元璋一聽,便感覺五髒六腑,齊齊一震。
身為封建皇帝,他比誰都敏感。
敏感到一聽這句,便迴憶起了,他們曾在這後輩的視頻裏,從蛛絲馬跡之中,解讀出來的一些訊息……
未來,君權沒落。
人民,才是最重要的……嗎?
【btw,朱棣等統治階級不具備這樣的政治覺悟,他隻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淺層的領會到,成功是他行萬裏路勝過讀萬卷書。
嗯,他也不喜歡朱高熾胖。這個心態,每個老爸老媽都是相似的,你胖你媽也要嘴你。】
“統治階級。”朱棣也呢喃。
剛才的那一段話,何止對老朱產生了衝擊啊!
“前麵說過,”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就算是麵對這樣顛覆性的語句,他也能夠在短短時間門內,從震撼中走出來,轉而冷靜分析,“人無法背叛自己的階級。如果我們被歸位統治階級,那百姓就是被統治階級,那麽我們這個統治階級,怎麽可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父親。”朱棣說,“那兔朝的名字……”
隻用這麽說半句話,就夠了。
老朱、朱棣、乃至當時在場的一些皇子,都想起來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
老朱的舌頭,都打起了顫來:“難、難道,那所謂的共和,甚至不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是與百姓……共治天下?”
“世界人民大團結,”朱棣口舌幹燥,“天下大同,是這麽個大同法嗎?”
“哐當”一聲響。
是楊士奇與蹇義,正踉蹌退步,撞到了那靈堂供桌,叫上麵供著的瓜果,齊齊一跳。
這分析。
這言語。
便是最激進的文人,也無法接受啊!
“可是百姓,”楊士奇,“百姓又知道些什麽呢!”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蹇義也激動地重複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時兩個文人的眼珠,竟有些轉不動了,一根根血絲,唿吸之間門,便自眼上浮現出來。
【並不是所有人能理解這份考量的。
國本,一國之本,不立太子就容易黨爭,二兒子就有機會上位,大家就會想要政治投機。
誰讓你也是篡位得來的?上行下效,機會更大了。
朱高煦本人就是這麽想的。
朱棣冊立太子後,給朱高煦規劃的是就封雲南。
雲南很妙啊,新平定不久,雖有黔國公常年鎮守,但沐英沐春挺厲害,沐晟實在有點拉。
旁邊麓川王朝虎視眈眈,它還沒被王驥打怕,沒被指著金沙江上的石表威脅“石爛江枯,你才能渡過來”。
分配一個武力強悍的親王去,有利於明朝西南邊疆的穩定。】
一直沒有戲份的朱樉寂寞了。
他說到底,懶得管什麽人民,什麽皇帝,反正不是說了嗎?人是不能背叛自己階級的,老爹和老四又不是瘋了,還能讓他不當親王咋滴?
嗯,老四是有可能的!
不過更有可能的是,他在那之前就被人毒死了。
他覺得,大家還是關心關心眼下的事情吧,那霸氣豪言的王驥,雖然挺威風,但關他什麽事呢:“爹,後輩說沐晟有點拉,這沐晟,你不是挺喜歡的嗎?”
沐晟是沐英的次子。
正沉浸在“人民”中的老朱一個激靈:“這小子,怎麽,竟敢不上進?”
朱棣大半心神也飄忽著,勉強解釋了句:“他畢竟隻是次子,也不知道自己大哥沐春,會那麽早死啊,還需要他來扛起雲南。”
【奈何父親的苦心,朱高煦不想懂。
為國守疆辛勞多年,就算功高又如何?他父親燕王功勞不高嗎?老爸一死,人走茶涼,都tm是虛的。
隻有父愛才是真的。
我不去就藩,老爸你愛我,你舍不得我的,我要呆在你身邊,你眼前,刷親子互動愛心值。
愛溢出了,我就上位了。計劃通】
老朱和朱棣,一時之間門,都感到十分尷尬。
最後,老朱評價:“他果然類你。”
朱棣慌忙解釋:“此子不類我啊!我的愛,是通過我幫爹您守邊疆,靠武功換來的啊!真正對父母的愛,是為父母分憂,才不是天天跟在爹你身前討好賣乖啊!”
朱允炆友善建議:“那四叔,您再去邊疆守守?”
朱棣:“……”
大侄兒,你真是我兩輩子的對頭啊!
他微微一笑:“可我現在替爸爸批奏折,也是替爸爸分憂。侄兒,沒有批過奏折,這裏頭的礙難,你是很難理解的。”
朱允炆:“……”
四叔,你真是侄兒的好四叔啊!
【這波撒嬌行為,讓他親媽,徐皇後都為之側目,爹媽兩個有點糊塗啊,就讓大兒子朱高熾問問弟弟到底咋想的啊。
朱高煦嚶嚶嚶,我犯了什麽錯啦,你們要把我打發到那麽遠的地方去。
撒嬌算成功,留下了。
據宣宗實錄,他向老爹索取天策衛當護衛,開始自比天策上將李世民。
草,生了出來。李世民的老爹可不是什麽好職業。
隻能說這要是真的,朱棣是蠻寬容大度愛他了……】
別說文臣了,就算是將軍們,也深感大為震撼,不能理解。
連朱元璋都看了朱棣一眼:“溺愛是病,得治治。”
【就是這愛來的洶湧,去的也快。君不見永樂名臣各個都要獄中龍場悟道?
朱棣一直知道朱高煦性格有缺陷,他給朱允炆寫的陰陽怪氣奏折裏,承認了二兒子鞭打驛站官員一事。(順便認為這口小鍋,爹給兒背,惹來殺身之禍很離譜)】
老朱沉默半天:“嗯……”
朱棣:“……我這叫實事求是,不會遮掩任何人的任何小錯誤!”
蹇義和楊士奇:“……”
我們算永樂名臣嗎?
隻要不算,就沒有牢獄之災了吧?
可是……
那是永樂名臣誒!
兩位文臣真的很難決斷。
【當他開始動手剪除漢王羽翼時,極為迅速。
什麽賴在身邊?我真的讓你滾,你就得滾。朱高煦灰頭土臉的去了樂安州(山東),就近看管,大軍朝發夕至。不像雲南還存在割據一方的可能性。
下定決心要掃除漢王影響,那就掃個徹底。
張輔兄弟三人從小和朱高煦就是一起踢足球的好玩伴,關係“相厚”。交趾那麽遠,張輔又已經前後十年征戰,威勢甚高。
這種重臣是不能給他一點錯覺的,必須斬釘截鐵,清晰明了的傳達我不打算立朱高煦,你不要給我搞事,我搞你很簡單。
把根都挖掉的雷霆挪地調換,確保了張輔不會生出政治投機之心。宣府、大同靠近北京,朱棣鞭長所及。
練兵又是變相安撫,告訴他,看,我以後還是會用你噠,處置不可謂妥帖。
因此,up比較認同,對張輔的些許冷落是朱棣對他的敲打。】
這段處置,朱元璋是認同的。
他點點頭:“不錯,既然你下了決心,又不想殺人,就該告訴他們,什麽事情可以伸手,什麽事情,不能伸手,別說伸手,最好連想都不敢去想。”
甚至武將們也覺得,這確實挺好的,隻是換了個地方練兵而已,本質上是殺雞儆猴的舉動,這雞甚至都沒殺呢!還有什麽好不滿的?
燕王,也是不錯的,是個有香火情的厚道人!
【這種敲打決不是杞人憂天。
後來朱高煦叛亂,第一個聯係的人,就是張輔。
不過那個時候,張輔早就選好了站位,反手舉報了朱高煦。
張輔真正崛起,並走向權利顛覆,是在榆木川事變。
朱棣猝死在北伐途中,又沒留下繼位遺詔,為了防止軍隊嘩變。他的貼身太監馬雲叫來隨軍的楊榮、金幼孜,提議秘不發喪。】
朱樉雙目一亮。
“宦官、文臣,下一步,是不是就該上臭魚了?”
朱棣臉一黑。
而朱允炆則有點點失望。
都姓楊,則麽是楊榮,而不是楊士奇呢?
如果是楊士奇的話,就可以現場看看四叔會怎麽辦了呢……
他悄悄地看了看朱棣和楊士奇。
也許,永樂三楊,便變成二楊了。
【在這實際上很驚險的轉折點上,楊榮等文官腦子轉的非常快,立刻完善了提議,要求遵循古禮,沐浴、襲奠、飯含(嘴巴含住珠寶)、衣衾等牢牢裹住朱棣的屍身,防止屍臭外泄,放入棺材。
然後每日送飯菜,假裝他還活著,同時八百裏加急去告知仁宗,確保皇權平穩交接。
此記載出自楊士奇寫的楊榮墓誌銘,而明史楊榮傳又補了一段,說這個棺材是錫熔鑄的,靠密閉來隔絕氣味。
總的而言,比起秦始皇的臭魚,待遇是好多了,楊榮還是愛他皇帝的,沒咋虧待,死得很體麵。】
老朱鬆了口氣。
朱棣也鬆了口氣。
然後他們心情複雜的看向楊士奇:好多事情,都是從你那墓誌銘上流傳出來的呢……
朱樉又開始逼逼賴賴了:“楊士奇和楊榮是同僚,關係也許很好,萬一他是為了楊榮遮掩呢?畢竟他一直以來,寫你的時候都很陰陽怪氣呢。”
楊士奇:“?!”
楊士奇奮聲道:“臣——”
朱樉打斷他:“你知道你寫了《和朱棣祖孫對話的日子》嗎?”
楊士奇:“臣……臣倒是不知道。”
朱樉輕描淡寫揮揮手:“那就得了,歇著吧。這夜深人靜寫下的私密之語,會寫到什麽程度,又有誰能知道呢?畢竟當時的你,也沒想過後來會有人逐字分析你的日記吧。”
楊士奇:“……”
楊士奇確實難以反駁,但他很迷惑,為什麽我會取如此……直(文)白(盲)的書名呢?
旁邊的蹇義悄悄鬆了一口氣。
還好我不愛寫日記。
【文臣的處理很關鍵,隨軍的武將也很重要。
因為朱棣是猝死,可能是沒有遺詔的,但明史記載:上大漸,召英國公張輔受遺命,傳立皇太子。
這份存在偽造可能的遺詔裏,張輔是那個皇權交接的紐帶。
即是說,此時軍隊裏,聲望最高,公侯等級也最高的武將第一人,旗幟鮮明的站在了仁宗一側。
仁宗擁有了武將ap;ap;ap;文臣的共同支持。
絕對的從龍之功啊,朱高熾立刻投桃報李,追封他父親為王,改諡號一事。
張輔也因此真正意義上的走向了權力的巔峰。】
大家眉頭一皺,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如果沒有遺詔的話,你是什麽時候喊的夏原吉愛我?”
楊士奇:“……”
蹇義:“……”
夏原吉!他們牢牢記住了這個名字!
“難道你垂死之際,甚至沒有提到自己的兒子,而是喊了夏原吉?”
朱棣:“……都說了,是不確定的事情!我怎麽可能沒有說傳位我兒子!”
大家鄙視朱棣:“你之前還說過,‘既然是可能,那就不存在’,現在隻是可能傳位給你兒子,那就是不存在傳位給你兒子這件事了。”
【沒料到,朱高熾不過短短十個月就死了。】
朱樉笑出聲來了,沒關係,他不要功德:“哎呀,這個胖小子啊,甚至沒有活到一年嗎?哈哈哈哈哈哈。”
“老四啊!”朱棡也說,他假惺惺地掬一把鱷魚的眼淚,“除了開疆擴土之外,你也要惦記惦記自己兒子的身體啊。”
【本來安分的朱高煦看大哥死了,心又動了。
哇……這場麵好t熟悉。
我爹幹過,隔壁帖木兒國有人幹過,旁邊朝鮮有人幹過,甚至,就在國內,老爹的弟弟蜀王一脈也在複刻叔侄相爭呢!大家都在幹欸……我是不是也可以趕一波15世紀東亞叔侄劇本大流行的潮流呢?
搞吧搞吧,經典永不過時!
他叛亂了。
我的童年玩伴張輔……你……我……那個……大家一起搞搞吧?】
蜀王朱椿:“?”
原本他安分守己地在靈堂裏,當自己的小透明,聽大家的笑話。
這還真挺好聽的。
外頭的說書、相聲,比起這個,可差遠了。
就是沒有想到,聽了半天,終於也要別人來聽他的笑話了嗎……
他戰戰兢兢地看向周圍,但,他突然發現,現場之中,似乎並沒有人注意到這句話……
搞半天,隻有他一個人在意嗎?
他突然悲傷了起來。
大家此刻正在迴憶。
現在的帖木兒國和高麗,還沒有人搞叔侄。
也就是說,那是在後麵的這二十年間門,搞出來的嘍?
他們心情複雜。
燕王,您真的帶了個好頭。
不但子孫爭相模仿,連番邦,都有樣學樣了啊!
【張輔無情的反彈了他的造反邀請。
永樂時期的敲打,讓他早就已經看明白了,瞬息被拿下的朱高煦和能夠完全掌控軍隊的朱棣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造反是技術活,朱高煦贏不了的。
於是,他又在宣宗繼位、朱高煦叛亂時機裏,押對了寶。
也因此,再次吃到了政治紅利。
不過,輝煌隻持續了短暫的4年——也許4年也沒有到,就棄置安南一事,他奮力爭取,懇求朝廷不要放棄。
這沒能扭過宣宗的個人意誌。(是宣宗提出,楊士奇、楊榮附和,蹇義、夏原吉都反對,夏原吉因財政問題反對過五征漠北但沒反對征安南,財政問題不會是決定性因素。)
並在宣德4年,被徹底坐穩江山的宣宗以高官厚祿交換,收迴了手裏的兵權,隻掛了一個皇帝身邊軍事參謀的虛職,不再允許處理具體事物。
這對張輔絕對是有打擊的。那時他才54歲,怎麽也沒到完全退休的程度。
不過宣宗到底是朱棣帶出來的,跟過北伐,自己也巡過邊,張輔和他處得還算不錯。
隻是心氣沒了,苟著。】
老朱聽到這裏,說:“既然財政不是主要原因,那之前,戰事屢敗,怎麽不派張輔去看看呢?到底之前也是他打下來的。”
“父皇,這有什麽不好理解的?”朱棣淡淡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罷了。不過,他到底是給了張輔高官厚祿,也算沒有薄待張家。”
【到了堡宗時期,初時是三楊的天下,後來又是宦官擅權。
張輔因為和文官係統走得近,沒有如朱能的後代選擇親近宦官,家裏人就三番五次的被皇帝找茬,隻得越發小心起來。
堡宗14年,朱祁鎮在宦官的攛掇下興致勃勃的禦駕親征,74歲高齡的張輔隨軍,他無法製止任性的堡宗,習慣性的默默不得語罷了。
最後,也因這默默不得語,死在了土木堡。】
隨便吧,都可以,愛咋咋地。
他精準提煉出自己關心的內容:“這黎利,不就是後麵把宣宗打到議和的人嗎?原來永樂16年就在搞事了?咋滴,這件事你沒有解決掉?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朱棣千言萬語,隻有一聲歎息。
誰能知道,在自己朝廷的跳梁小醜,到了後來,竟成了氣候了呢?
便如那瓦剌一般啊。
【靖難起兵的那幫功臣將軍裏,是有不少人,想讓朱高煦當皇帝,淇國公丘福甚至直接進言過。
一起扛過刀、一起挨過槍。朱高煦神勇、朱棣自己又是不正常即位,打破宗法製,唿籲非嫡長子繼承,軍人要求一個偏向武功的皇帝的想法,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丘福。
老朱在迴憶這個人:“那不是朱棣你的前軍主帥嗎?”
他冷哼一聲:“飄了吧,國本之事,也是一介將軍敢於摻合的嗎?”
說話之間門,老朱的目光,不禁掃向在場的四個將軍。
四個將軍連忙用最誠懇最忠厚的目光,迴看老朱,齊聲說:
“國本之事,咱們這些武夫懂得什麽,自然是陛下一言決之!”
老朱滿意了,又轉出一個笑臉來,親熱熱說:“咱自然是知道,你們都是識大體的!”
將軍們唯唯笑著,心中想道:
這不是廢話嗎,不識大體的,不都被你送下去了嗎。
但他們還是有一丁點的羨慕的。
這丘福,也不知道在那永樂朝,是多麽的快活安全,竟敢就此掉全家腦袋的事情暢所欲言,真是……真是物以稀為貴啊!
【朱棣自己也猶豫,登基了也不立刻立太子。
有則廣為流傳的名言,說朱棣後來和何福對峙時,鼓勵朱高煦:“勉之,世子多疾”。
它最早出自《薑氏秘史》,朱棣摸著兒子背說:“兒當再戰,吾力疲矣,世子多疾,天下若定,以爾為太子。”於是高煦殊死戰,竟敗諸軍。】
朱棣和朱元璋聽到這裏,不禁目瞪口呆。
朱元璋脫口而出:“怪不得丘福如此膽大妄為,原來,是你帶的好頭,你不會還當眾說了這句話吧!”
【可信度是需要打問號的,作者正德朝進士,江西人,裏麵也是偏向建文帝的記載。
其塑造的朱棣,是一個窮途末路需要賣太子之位來收買兒子的形象。而盛庸(這裏的功勞也給了他),則是吃虧在這種不擇手段下才敗的。
別的不說,這朱高煦救朱棣又不止這一迴,前麵危險的事情也多了去,何必到了靖難都快結束,南京近在眼前,勝利在望時再打這種雞血?】
朱棣鬆了一口氣,暗暗擦擦自己的冷汗。
還好,還好。
“既然是可能,那就不存在!”他理直氣壯,“兒子怎麽可能說這種話!
【較為客觀的朱棣考量是出自他本人的實錄這兩段。
1、永樂元年4月,周王上表請封太子。朱棣迴答他,弟啊,之前朝臣們也提議了,我沒應。太子雖仁厚,智識未充,“行業未廣”。還得再教教,學有所成再立也不晚啦。
2、永樂元年10月,朱棣說:舜長於民間門,躬親稼穡,堯都要test之。我現在命朱高熾在北平親自處理庶務,就是想讓他知道你們當臣子的有多難。
我以前在鳳陽民間門事無所不知,後來又去塞外和士兵同甘共苦。不親身經曆,隻從書上吸取前人教訓,終歸隔了一層紗。
再一年,永樂2年4月,冊立皇太子。】
朱棣聽到這裏,不禁拍案:“這就是我的想法!這和我現在的想法,也完全不謀而合啊!爸爸,你看,這就是對的,你教育我們的方式,就是對的!”
老朱被這麽一說,也是臉露欣容:“自然,咱的教育方式,還有什麽可挑剔之處嗎?”
他說完之後,本是誌得意滿地掃視周圍一圈。
而後——
燒紙的朱允炆。
癱坐在椅子上的朱棡。
就等著他誇的朱樉。
老朱:“……”
【總體來看,這波屬於雞娃觀念有差。朱高熾以前是按著燕王世子的規格培養的,和未來的一國皇帝肯定不能同日而語。
且靖難期間門守北平,身旁一直有“女諸生”之稱的徐皇後看護,事事可以請教之,朱棣現在想讓他學會獨立行走。
給他一年,先在北平試試看吧!
就,以我們現代人的觀念,這做法不要太正確。古人雲,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
隻有深入基層,才會貼近最廣大的群眾。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執掌一國最高權柄的人,若是連群眾心裏想什麽都不知道,就無法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也是不可能治得好國家的。】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朱元璋不禁念出了這句話,“不錯,不錯!”
他說完不錯,卻覺得,這個“不錯”,竟無法妥帖地形容這句話。
於是,立刻又改為:
“好哇,好哇,說出了很好的道理!”
他說完這句話,便立刻看向楊士奇與蹇義。
希望這兩個文人,能用些文采斐然的詩句文章,來讚美讚美這句如同聖人言語般動聽的句子。
然而兩位文人,卻一副極其嚴肅的樣子。
楊士奇沒有注意到老朱的視線便罷,他到底剛剛從德安過來,還沒有在朝堂上學會“伴君如伴虎”。但一向沉穩謹慎的蹇義,竟也沒有收到老朱的信號。
他們都在研究那句:
“無法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他們聽得恍惚,也說得恍惚。
“為何皇帝,竟要代表最廣大人群眾的利益?”
“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另一種說法嗎?”
“不,不是,這兩句怎可混為一談?”
“皇帝、人民、人民、皇帝……”
老朱發現了,這兩個文臣,是指望不上了!
他的注意力,也勉強從調查發言那句挪開,轉而來到下一句。
如果說,調查發言那句話,是讓朱元璋一聽,便感覺“大道至簡”的話,那麽這下一句,也是讓朱元璋一聽,便感覺五髒六腑,齊齊一震。
身為封建皇帝,他比誰都敏感。
敏感到一聽這句,便迴憶起了,他們曾在這後輩的視頻裏,從蛛絲馬跡之中,解讀出來的一些訊息……
未來,君權沒落。
人民,才是最重要的……嗎?
【btw,朱棣等統治階級不具備這樣的政治覺悟,他隻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淺層的領會到,成功是他行萬裏路勝過讀萬卷書。
嗯,他也不喜歡朱高熾胖。這個心態,每個老爸老媽都是相似的,你胖你媽也要嘴你。】
“統治階級。”朱棣也呢喃。
剛才的那一段話,何止對老朱產生了衝擊啊!
“前麵說過,”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就算是麵對這樣顛覆性的語句,他也能夠在短短時間門內,從震撼中走出來,轉而冷靜分析,“人無法背叛自己的階級。如果我們被歸位統治階級,那百姓就是被統治階級,那麽我們這個統治階級,怎麽可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父親。”朱棣說,“那兔朝的名字……”
隻用這麽說半句話,就夠了。
老朱、朱棣、乃至當時在場的一些皇子,都想起來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
老朱的舌頭,都打起了顫來:“難、難道,那所謂的共和,甚至不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是與百姓……共治天下?”
“世界人民大團結,”朱棣口舌幹燥,“天下大同,是這麽個大同法嗎?”
“哐當”一聲響。
是楊士奇與蹇義,正踉蹌退步,撞到了那靈堂供桌,叫上麵供著的瓜果,齊齊一跳。
這分析。
這言語。
便是最激進的文人,也無法接受啊!
“可是百姓,”楊士奇,“百姓又知道些什麽呢!”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蹇義也激動地重複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時兩個文人的眼珠,竟有些轉不動了,一根根血絲,唿吸之間門,便自眼上浮現出來。
【並不是所有人能理解這份考量的。
國本,一國之本,不立太子就容易黨爭,二兒子就有機會上位,大家就會想要政治投機。
誰讓你也是篡位得來的?上行下效,機會更大了。
朱高煦本人就是這麽想的。
朱棣冊立太子後,給朱高煦規劃的是就封雲南。
雲南很妙啊,新平定不久,雖有黔國公常年鎮守,但沐英沐春挺厲害,沐晟實在有點拉。
旁邊麓川王朝虎視眈眈,它還沒被王驥打怕,沒被指著金沙江上的石表威脅“石爛江枯,你才能渡過來”。
分配一個武力強悍的親王去,有利於明朝西南邊疆的穩定。】
一直沒有戲份的朱樉寂寞了。
他說到底,懶得管什麽人民,什麽皇帝,反正不是說了嗎?人是不能背叛自己階級的,老爹和老四又不是瘋了,還能讓他不當親王咋滴?
嗯,老四是有可能的!
不過更有可能的是,他在那之前就被人毒死了。
他覺得,大家還是關心關心眼下的事情吧,那霸氣豪言的王驥,雖然挺威風,但關他什麽事呢:“爹,後輩說沐晟有點拉,這沐晟,你不是挺喜歡的嗎?”
沐晟是沐英的次子。
正沉浸在“人民”中的老朱一個激靈:“這小子,怎麽,竟敢不上進?”
朱棣大半心神也飄忽著,勉強解釋了句:“他畢竟隻是次子,也不知道自己大哥沐春,會那麽早死啊,還需要他來扛起雲南。”
【奈何父親的苦心,朱高煦不想懂。
為國守疆辛勞多年,就算功高又如何?他父親燕王功勞不高嗎?老爸一死,人走茶涼,都tm是虛的。
隻有父愛才是真的。
我不去就藩,老爸你愛我,你舍不得我的,我要呆在你身邊,你眼前,刷親子互動愛心值。
愛溢出了,我就上位了。計劃通】
老朱和朱棣,一時之間門,都感到十分尷尬。
最後,老朱評價:“他果然類你。”
朱棣慌忙解釋:“此子不類我啊!我的愛,是通過我幫爹您守邊疆,靠武功換來的啊!真正對父母的愛,是為父母分憂,才不是天天跟在爹你身前討好賣乖啊!”
朱允炆友善建議:“那四叔,您再去邊疆守守?”
朱棣:“……”
大侄兒,你真是我兩輩子的對頭啊!
他微微一笑:“可我現在替爸爸批奏折,也是替爸爸分憂。侄兒,沒有批過奏折,這裏頭的礙難,你是很難理解的。”
朱允炆:“……”
四叔,你真是侄兒的好四叔啊!
【這波撒嬌行為,讓他親媽,徐皇後都為之側目,爹媽兩個有點糊塗啊,就讓大兒子朱高熾問問弟弟到底咋想的啊。
朱高煦嚶嚶嚶,我犯了什麽錯啦,你們要把我打發到那麽遠的地方去。
撒嬌算成功,留下了。
據宣宗實錄,他向老爹索取天策衛當護衛,開始自比天策上將李世民。
草,生了出來。李世民的老爹可不是什麽好職業。
隻能說這要是真的,朱棣是蠻寬容大度愛他了……】
別說文臣了,就算是將軍們,也深感大為震撼,不能理解。
連朱元璋都看了朱棣一眼:“溺愛是病,得治治。”
【就是這愛來的洶湧,去的也快。君不見永樂名臣各個都要獄中龍場悟道?
朱棣一直知道朱高煦性格有缺陷,他給朱允炆寫的陰陽怪氣奏折裏,承認了二兒子鞭打驛站官員一事。(順便認為這口小鍋,爹給兒背,惹來殺身之禍很離譜)】
老朱沉默半天:“嗯……”
朱棣:“……我這叫實事求是,不會遮掩任何人的任何小錯誤!”
蹇義和楊士奇:“……”
我們算永樂名臣嗎?
隻要不算,就沒有牢獄之災了吧?
可是……
那是永樂名臣誒!
兩位文臣真的很難決斷。
【當他開始動手剪除漢王羽翼時,極為迅速。
什麽賴在身邊?我真的讓你滾,你就得滾。朱高煦灰頭土臉的去了樂安州(山東),就近看管,大軍朝發夕至。不像雲南還存在割據一方的可能性。
下定決心要掃除漢王影響,那就掃個徹底。
張輔兄弟三人從小和朱高煦就是一起踢足球的好玩伴,關係“相厚”。交趾那麽遠,張輔又已經前後十年征戰,威勢甚高。
這種重臣是不能給他一點錯覺的,必須斬釘截鐵,清晰明了的傳達我不打算立朱高煦,你不要給我搞事,我搞你很簡單。
把根都挖掉的雷霆挪地調換,確保了張輔不會生出政治投機之心。宣府、大同靠近北京,朱棣鞭長所及。
練兵又是變相安撫,告訴他,看,我以後還是會用你噠,處置不可謂妥帖。
因此,up比較認同,對張輔的些許冷落是朱棣對他的敲打。】
這段處置,朱元璋是認同的。
他點點頭:“不錯,既然你下了決心,又不想殺人,就該告訴他們,什麽事情可以伸手,什麽事情,不能伸手,別說伸手,最好連想都不敢去想。”
甚至武將們也覺得,這確實挺好的,隻是換了個地方練兵而已,本質上是殺雞儆猴的舉動,這雞甚至都沒殺呢!還有什麽好不滿的?
燕王,也是不錯的,是個有香火情的厚道人!
【這種敲打決不是杞人憂天。
後來朱高煦叛亂,第一個聯係的人,就是張輔。
不過那個時候,張輔早就選好了站位,反手舉報了朱高煦。
張輔真正崛起,並走向權利顛覆,是在榆木川事變。
朱棣猝死在北伐途中,又沒留下繼位遺詔,為了防止軍隊嘩變。他的貼身太監馬雲叫來隨軍的楊榮、金幼孜,提議秘不發喪。】
朱樉雙目一亮。
“宦官、文臣,下一步,是不是就該上臭魚了?”
朱棣臉一黑。
而朱允炆則有點點失望。
都姓楊,則麽是楊榮,而不是楊士奇呢?
如果是楊士奇的話,就可以現場看看四叔會怎麽辦了呢……
他悄悄地看了看朱棣和楊士奇。
也許,永樂三楊,便變成二楊了。
【在這實際上很驚險的轉折點上,楊榮等文官腦子轉的非常快,立刻完善了提議,要求遵循古禮,沐浴、襲奠、飯含(嘴巴含住珠寶)、衣衾等牢牢裹住朱棣的屍身,防止屍臭外泄,放入棺材。
然後每日送飯菜,假裝他還活著,同時八百裏加急去告知仁宗,確保皇權平穩交接。
此記載出自楊士奇寫的楊榮墓誌銘,而明史楊榮傳又補了一段,說這個棺材是錫熔鑄的,靠密閉來隔絕氣味。
總的而言,比起秦始皇的臭魚,待遇是好多了,楊榮還是愛他皇帝的,沒咋虧待,死得很體麵。】
老朱鬆了口氣。
朱棣也鬆了口氣。
然後他們心情複雜的看向楊士奇:好多事情,都是從你那墓誌銘上流傳出來的呢……
朱樉又開始逼逼賴賴了:“楊士奇和楊榮是同僚,關係也許很好,萬一他是為了楊榮遮掩呢?畢竟他一直以來,寫你的時候都很陰陽怪氣呢。”
楊士奇:“?!”
楊士奇奮聲道:“臣——”
朱樉打斷他:“你知道你寫了《和朱棣祖孫對話的日子》嗎?”
楊士奇:“臣……臣倒是不知道。”
朱樉輕描淡寫揮揮手:“那就得了,歇著吧。這夜深人靜寫下的私密之語,會寫到什麽程度,又有誰能知道呢?畢竟當時的你,也沒想過後來會有人逐字分析你的日記吧。”
楊士奇:“……”
楊士奇確實難以反駁,但他很迷惑,為什麽我會取如此……直(文)白(盲)的書名呢?
旁邊的蹇義悄悄鬆了一口氣。
還好我不愛寫日記。
【文臣的處理很關鍵,隨軍的武將也很重要。
因為朱棣是猝死,可能是沒有遺詔的,但明史記載:上大漸,召英國公張輔受遺命,傳立皇太子。
這份存在偽造可能的遺詔裏,張輔是那個皇權交接的紐帶。
即是說,此時軍隊裏,聲望最高,公侯等級也最高的武將第一人,旗幟鮮明的站在了仁宗一側。
仁宗擁有了武將ap;ap;ap;文臣的共同支持。
絕對的從龍之功啊,朱高熾立刻投桃報李,追封他父親為王,改諡號一事。
張輔也因此真正意義上的走向了權力的巔峰。】
大家眉頭一皺,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如果沒有遺詔的話,你是什麽時候喊的夏原吉愛我?”
楊士奇:“……”
蹇義:“……”
夏原吉!他們牢牢記住了這個名字!
“難道你垂死之際,甚至沒有提到自己的兒子,而是喊了夏原吉?”
朱棣:“……都說了,是不確定的事情!我怎麽可能沒有說傳位我兒子!”
大家鄙視朱棣:“你之前還說過,‘既然是可能,那就不存在’,現在隻是可能傳位給你兒子,那就是不存在傳位給你兒子這件事了。”
【沒料到,朱高熾不過短短十個月就死了。】
朱樉笑出聲來了,沒關係,他不要功德:“哎呀,這個胖小子啊,甚至沒有活到一年嗎?哈哈哈哈哈哈。”
“老四啊!”朱棡也說,他假惺惺地掬一把鱷魚的眼淚,“除了開疆擴土之外,你也要惦記惦記自己兒子的身體啊。”
【本來安分的朱高煦看大哥死了,心又動了。
哇……這場麵好t熟悉。
我爹幹過,隔壁帖木兒國有人幹過,旁邊朝鮮有人幹過,甚至,就在國內,老爹的弟弟蜀王一脈也在複刻叔侄相爭呢!大家都在幹欸……我是不是也可以趕一波15世紀東亞叔侄劇本大流行的潮流呢?
搞吧搞吧,經典永不過時!
他叛亂了。
我的童年玩伴張輔……你……我……那個……大家一起搞搞吧?】
蜀王朱椿:“?”
原本他安分守己地在靈堂裏,當自己的小透明,聽大家的笑話。
這還真挺好聽的。
外頭的說書、相聲,比起這個,可差遠了。
就是沒有想到,聽了半天,終於也要別人來聽他的笑話了嗎……
他戰戰兢兢地看向周圍,但,他突然發現,現場之中,似乎並沒有人注意到這句話……
搞半天,隻有他一個人在意嗎?
他突然悲傷了起來。
大家此刻正在迴憶。
現在的帖木兒國和高麗,還沒有人搞叔侄。
也就是說,那是在後麵的這二十年間門,搞出來的嘍?
他們心情複雜。
燕王,您真的帶了個好頭。
不但子孫爭相模仿,連番邦,都有樣學樣了啊!
【張輔無情的反彈了他的造反邀請。
永樂時期的敲打,讓他早就已經看明白了,瞬息被拿下的朱高煦和能夠完全掌控軍隊的朱棣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造反是技術活,朱高煦贏不了的。
於是,他又在宣宗繼位、朱高煦叛亂時機裏,押對了寶。
也因此,再次吃到了政治紅利。
不過,輝煌隻持續了短暫的4年——也許4年也沒有到,就棄置安南一事,他奮力爭取,懇求朝廷不要放棄。
這沒能扭過宣宗的個人意誌。(是宣宗提出,楊士奇、楊榮附和,蹇義、夏原吉都反對,夏原吉因財政問題反對過五征漠北但沒反對征安南,財政問題不會是決定性因素。)
並在宣德4年,被徹底坐穩江山的宣宗以高官厚祿交換,收迴了手裏的兵權,隻掛了一個皇帝身邊軍事參謀的虛職,不再允許處理具體事物。
這對張輔絕對是有打擊的。那時他才54歲,怎麽也沒到完全退休的程度。
不過宣宗到底是朱棣帶出來的,跟過北伐,自己也巡過邊,張輔和他處得還算不錯。
隻是心氣沒了,苟著。】
老朱聽到這裏,說:“既然財政不是主要原因,那之前,戰事屢敗,怎麽不派張輔去看看呢?到底之前也是他打下來的。”
“父皇,這有什麽不好理解的?”朱棣淡淡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罷了。不過,他到底是給了張輔高官厚祿,也算沒有薄待張家。”
【到了堡宗時期,初時是三楊的天下,後來又是宦官擅權。
張輔因為和文官係統走得近,沒有如朱能的後代選擇親近宦官,家裏人就三番五次的被皇帝找茬,隻得越發小心起來。
堡宗14年,朱祁鎮在宦官的攛掇下興致勃勃的禦駕親征,74歲高齡的張輔隨軍,他無法製止任性的堡宗,習慣性的默默不得語罷了。
最後,也因這默默不得語,死在了土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