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一聲呐喊之後,毫無疑問,夏原吉成了靈堂的焦點。


    從朱元璋到底下的內侍,所有人都牢牢盯著他看。


    按著夏原吉先時表現出來的模樣,這時他應該告罪一聲,再縮迴老朱身後了。


    但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夏原吉不止不後退,反而往前一步,直視眾皇子,鏗鏘有力問:“敢問諸皇子,以古論之,投江之屈原為文人乎?滔海之陸秀夫為文人乎?以一二臆測之語,而放言全體文士皆蠅營狗苟之輩,譬如以管窺天否?”


    文人自有浩氣在。


    或者說,萬事萬物,總逃不過一個理字。


    正如此刻,以諸皇子的尊位,麵對區區一個戶部主事,竟然在他的詰問之下,集體訕訕,一時無言。


    這中間,朱元璋不掩欣賞的望了夏原吉一眼。


    老朱欣賞人,自是有其欣賞的道理的!


    接著,老朱一轉臉,便對那群龜兒橫眉冷對了:“哼,咱早就想罵你們了,看光幕就看光幕,天天咋咋唿唿,感情你們不用老師教了,老師不是文人了是嘛?!以後不準再說這樣放肆的話!”


    皇子們低頭不語,看似認錯。


    然則,他們內心在想:……可是,這樣放肆的說話,真的很快樂欸。


    真覺得太子死後,在靈堂之中,就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


    真可惜太子死了,不然大家一起快樂,該有多好。


    “若再犯!”老朱威脅,“咱就請家法,揍你們!”


    皇子們一聽,悟了。


    原來老朱也很快樂!


    所以才這樣不痛不癢的責罵啊!


    他們也開心了,轉而滿麵笑容朝向光幕,光幕繼續——


    【那朱棣身體到底如何呢?


    錢溥(正統四年進士)寫的《太醫院禦醫盛寅墓表》裏記載了這樣的對話。


    朱棣二肢痹弱,禦醫們按痿症(肌肉萎縮)治了很多年,一直治不好,就有人推薦了盛寅。


    盛寅進去一號脈就說,這是風濕。


    朱棣瘋狂點頭,說,對對對,以前出塞去驅趕蒙古人,多年陰寒入體,我早說我是風濕了,可是那些禦醫都說不是,隻有你讚同我。


    盛寅按風濕開了藥,果然立刻見效,之後便授了官。


    笑,萬曆野獲篇吐槽的京城四大不靠譜,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此時居然已經有它扯淡的雛形了。】


    嗯?


    朱棡不禁說:“光祿寺的茶湯確實不好吃!”


    “嗯,這個榜上有名不奇怪。還有翰林院的文章也——”說到這裏,其餘的皇子們居然看了眼夏原吉。


    而後到底禮敬三分,給他麵子,不說什麽。


    “爹,你有沒有考慮過想個辦法,讓光祿寺的飯菜好吃點?”皇子們問,“我們倒是沒什麽啦,吃得不多,但大臣們吃得就多了。”


    老朱不高興:“對廚子那麽多要求幹什麽?好好做菜給你吃不就行了!”


    說罷,他瞪了眼朱棡,威脅問:“你對光祿寺的飯菜有意見嗎?你對廚子有意見嗎?”


    朱棡連忙道:“沒有,沒有,兒子沒有。”


    話說,這廚子和朱棡,還有段淵源,乃是朱棡鞭打了廚子,老朱知道之後,特意寫信罵了兒子,說,我誰都不姑息,唯獨從來沒有打過廚子!


    “對做飯的人要心懷感恩,知道嗎?!”老朱再次喝道。


    皇子們瞥了晉王兩眼,不跳這個雷池,接著說其他:“但是武庫司的刀槍和太醫院的藥房也不靠譜,是不是有點太可怕了?”


    當然可怕了!


    好啊,朱元璋真是一股怒火自胸膛直衝天靈蓋,張口便是喝罵:“萬曆鱉孫!武庫司的刀槍不靠譜,這還有什麽可想,必是中間有人貪汙!你的刀若不快,就是庫裏的刀槍全鏽掉,徒然被天下人嘲笑耳!”


    如此罵了之後,又怎麽樣呢?都不知道是自己幾代孫!


    朱元璋心塞轉眼,一轉正瞥見朱棣的腿,也是怒氣衝衝:“怎麽就風濕了?不知道塞外天寒地凍嗎?注意防寒保暖!別仗著自己年輕,就胡亂糟蹋自己的身體!”


    語氣雖衝,裏頭的關懷,朱棣卻是收到了。


    【盛寅的老師叫王賓,從前和醫科聖手戴思恭同遊,想學對方的醫術,礙於自己老了,不想執弟子禮,就偷了戴思恭的醫書,學成後醫滿吳下,成為吳門學派的代表之一,因為沒有孩子,把醫術傳給了盛寅。】


    對於這一段,大家想了又想,覺得隻能評價一聲:


    字少事大。


    皇子們齊齊搖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達者為師,不寒磣啊,何必呢?”


    關鍵是,你做了這事兒的結果,就是未來很多很多很多年後,大家還牢牢記住你做的這件事,還把它告訴了我們啊……


    就好像老四夫妻情深這點小事啊!


    窮極無聊的未來人,都要把它拍成電視劇,全球傳播,切……


    有心思轉得快的皇子——沒錯,還是代王。


    代王朱桂剛才一肚子陰謀詭計完了,現在卻覺得,做人,最好還是走走堂皇大道,於是竟整肅衣冠,來到夏原吉麵前,一拜到底:


    “夏主事方才之話,振聾發聵,真乃是我一句之師也!請受一拜。”


    夏原吉一愣,又聽代王大義凜然說:


    “不知夏主事可有寫書的習慣?可將剛才發生的一切,都寫入書中,也好以我之淺薄,教育後世之人。”


    夏原吉:“……”


    大家:“……”


    可惡啊,這老十三,腦子轉得太快了吧!我怎麽就沒有想到?夏原吉既然被後世評價為一代名臣,那他寫的書,就有極大概率流傳下去,並被後世找到解讀啊!


    隻是一刹那間,代王已有了後世之門票!


    當大多數皇子對代王投以羨慕和嫉妒的眼神之際,朱棡兀自沉思。


    他在思考:戴思恭,不是就是給我和老四,還有太子大哥都診治過的名醫嗎?


    【戴思恭,師從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是朱丹溪最重要的弟子,元末明初,四處行醫,聲望極高。


    洪武7年,老朱讓他來幹活,他不願意去,以“不循古方”為由退隱。


    洪武19年,朱棣因為貪嘴,吃很多生芹生了大病,韓奭治不好,又有臣子推薦他,朱元璋就派人帶著禮物和錢再去請。


    戴思恭問診一番,確認朱棣得了寄生蟲病,就給開了一劑藥,立下“細蝗”,病就好了。


    朱棣很感激,也很機智,知道這是難得的名醫,讓身邊的袁寶、王彬趕緊跟著好老師學習醫術,還讓他的兒子戴宗儒跟著自己。


    戴宗儒陪朱棣北征出塞,出力頗多,但很可惜英年早逝,洪武27年死掉了,享年45歲。


    王彬事跡不詳,至於袁寶,靖難期間一直是他陪同朱棣征戰,後來官至太醫院判。水平嘛,大概還暫時達不到的程度。】


    朱棣這毛病,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


    這事兒朱元璋還記得,其他皇子就知道得不那麽真切了。現在聽了光幕這麽一說,有些疑惑,又有些皺眉:


    “我記得老四得的明明是瘕聚吧?為什麽要說寄生蟲?這個名字好可怕啊,仿佛蟲子生在了老四體內,聽著就叫人頭皮發麻。”


    “下細蝗的話,確實是寄生蟲啊,噫——”


    “別說了別說了,一想到寄生蟲病我以後都不敢吃生芹。”


    “看來這病的名字取得更駭人聽聞一點,更有助於大家遠離生芹。”


    無論如何,朱元璋的目光再度落到朱棣身上:


    “不亂要吃東西,管住你的嘴巴。”


    話雖然依然嚴厲,眼神卻已變得關切。


    朱棣覺得自己此刻真是爹的心頭寶了,不禁感情充沛地迴應:“爹放心,兒子再也不吃了!”


    老朱點點頭,歎氣道:“知道就好,咱為了你的病,真是操碎了心!還有你,晉王,你也給咱好好養著,讓戴思恭再給你診治診治。”


    朱棡也很感動,爹雖然在剛剛斥責了他,可還是愛他的。


    感動完,他又暗暗瞥了眼朱棣。


    他是哥哥,他在爹話中,卻屈居朱棣之後!


    【洪武31年6月4日,朱棣又給戴思恭寫信。(老朱此時還未去世)


    兩三年前(洪武28-29年),我腰痛,針藥不效,靠你的“滋陰丸”治好了。


    現在我快40了(38歲),舊疾屢發,去年開始,感覺左臂麻痛細了,左腿酸軟,不能步履。韓公茂(韓奭)用了藥,今年夏天感覺還行,沒有變嚴重,但也沒變好。


    非良藥不可,你來幫我看看吧,拜托了。


    當時韓奭的名氣和戴思恭差不多,但根據現在中醫流派的存世考證,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也不怪朱棣尋思著,找他這個老醫生再給自己瞧瞧,效果估計也不錯,靖難很順利。


    戴思恭繼承丹溪一脈的滋陰學說,並將其完善成熟。促成了後來薛己等人倡導的明代溫補學派誕生,貢獻卓絕。


    即便是中醫遠不如西醫盛行的現在,我們都還會在日常生活裏提到一些相關術語,在食療裏注意此類寒涼寒熱。】


    “夠了!”皇子們真是出離的憤怒了,“怎麽又是西方更強了?未來的我們就沒有比得過西方的東西了嗎?”


    朱橚亦是生氣,叫道:“不要以為我沒有去查過現在的西方醫術!父皇,兒臣查了元代的西方醫術治療,他們治療主要依靠放血。雖然中醫裏也有放血療法,但怎麽能什麽症狀都依靠放血呢?治病是要講究對症的!像他們這樣任是什麽都用放血,真乃滑天下之大稽!靠著這樣的根底,他們未來是怎麽超越我們的?!”


    朱棡沒有朱橚那麽生氣。


    他更理智地想:這個溫補學派,既然未來也在用,應該是很有道理的了。可見,戴思恭確實是一代名醫。


    想至此處,朱棡終於記起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了!


    他突然聲音顫抖:“戴思恭當初雖醫好了兒子,卻斷言兒子膏肓隱憂,要寄……”


    一下子,靈堂裏的大家看向晉王了。


    “再加上光幕中也說,兒子壽命不久,乃是在爹之前走的……可見,這事兒應當沒有差錯了。”朱棡雙目泛紅,看向老朱,他十分傷心,卻不隻傷心自己,“爹,孩兒不孝,竟叫您承受了喪子之痛,看爹您為大哥離去傷毀至此,孩兒怎敢先走……孩兒隻恨不得沒有托身到您和母親的身邊!這樣,要傷,隻傷孩兒一個便罷了!”


    朱元璋一聽,那眼睛,也紅了,那聲音,也顫抖了。


    “不至如此,不至如此!”


    他見朱棡站著似有些搖搖晃晃,便連忙對左右說:“還不給晉王放張椅子,扶著晉王坐下!”


    不用朱元璋吩咐啊。


    早在晉王剛剛對老朱哭訴的時候,內侍們已經感同身受,悄悄抹淚。


    多麽好的孝順兒子啊!


    於是,悄悄準備了椅子,現在一聽皇帝吩咐,立刻送上,還貼心地在椅子上放了軟墊,謹防冷到晉王。


    朱棡還待推拒,可哪裏拗得過老朱?到底在老朱身旁坐下了。


    他感動地保證:“爹,您放心,為了不叫您未來傷心,兒子今日便去找戴神醫,此後就留在京中,陪伴於戴神醫左右,學習醫方,調理身體。”


    “好!”朱元璋連連道,“好兒子,知道心疼咱,咱沒白生你疼你一迴!”


    朱樉:?


    說實話,朱樉有點蒙。


    因為他也是走在老爹之前的啊,他還是被毒死的呢。


    怎麽一眨眼見,老三都混上位置了?


    他上前一步,也對老爹說:“爹,你看看我……”


    老朱看向他,皺眉:“看你幹什麽?”


    “我也走在你前麵……”朱樉還搖晃兩下,暗示老朱也給他一把椅子。


    老朱卻登時大怒:“你還好意思說!你個龜兒,為什麽好好的,人家要下毒害你,你不自思自己是否倒行逆施,叫天下怨懟,倒來我這裏裝乖討巧,有用嗎?!”


    朱樉:“……”


    爹,你愛老四,愛老三,卻不愛我。


    對吧!


    咋滴,我就不是你的親生兒子了嗎?!


    【朱棣登基後不久,戴思恭以老邁請辭。


    永樂二年冬十月,朱棣複召之,不過戴思恭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下去了,臥病在床沒法去。


    永樂三年夏天,朱棣派他弟子袁寶再去請,這次來了,朱棣很喜歡他,免他跪拜,冬天時,他又請辭,並對朱棣說“臣迴不死,新春朝拜聖顏”。


    但很可惜,這個約定沒能遵守,不久後戴思恭就去世了,享年82歲。】


    聽到了這裏,靈堂倒是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歎息。


    神醫沒害任何人。


    這迴,無論是誰,都很樸素地覺得,這麽個神醫就此離世,實在太可惜了。


    朱棡感慨:“墜樓太傷了!焉知轉年去世,不是因為此次墜樓?兒子去跟戴太醫學醫之時,一定要叮囑戴太醫千萬遠離樓梯。”


    朱元璋嚴肅地點點頭:“咱再給他老家賜個好房子,不叫他上下樓。”


    朱棡連連點頭,替戴思恭謝過朱元璋的恩典。


    同時,他還在想:剛剛後輩是不是說了戴思恭的兒子、戴宗儒過兩年便要沒有了?


    好像沒人在意……


    嗯,待我迴頭,和戴太醫搭上了線,便找機會,將這事情說給戴太醫聽。


    等救了戴宗儒,何愁戴太醫不為我盡心竭力、死而後已?


    【朱元璋也很喜歡他,自己藥石罔治時,對其他人都看不順眼,唯獨指著戴思恭說,仁義人也,千萬不要嚇到他。


    朱允炆遵從祖父的意誌,老朱死後,處罰了其他太醫,唯獨放過了他,並升之為太醫院使(太醫院老大)。


    朱棣上位亦不曾改他職位。


    他在任上發現了一個叫蔣用文的小夥子很有才華,收為弟子,此人後來也官至太醫院使。


    加上盛寅、袁寶、王彬,還有另一個朱丹溪再傳弟子趙友同(他去修永樂大典了),實際上丹溪一脈一共有6人在永樂朝供職。】


    “隻有六個弟子嗎?”


    “六個是不是太少了,這可是我們的保命符啊。”


    別的不說,大家往彼此間看看,光光皇子們,就好十幾個了,六個弟子,怎麽夠分呐!


    得讓他多收幾個弟子!


    【戴思恭去世後,韓奭繼任太醫院使。


    他陪朱棣遠征漠北,但也在永樂九年去世了。再繼任的陳克恭是燕王府時期的舊臣,up沒查到什麽相關信息。


    永樂十四年,朱棣生了一場極其嚴重的病,實錄寫“或醫藥未效,禱於神,輒奇效”,嚴重到需要求神拜佛了。


    永樂十五年,他建了一座靈濟宮,並在碑文上寫道:“朕躬遘疾……施以靈符,濟以天醫妙藥,隨言隨效……沉痼之疾盡脫而複舊”。


    也就是說,在藥ap;ap;靈符的雙重加持下,他病好了。


    友友們聽到這裏也許會嗤之以鼻,怎麽那麽迷信,靈符怎麽可能救得了人,吃不死就算好的了,有病吃藥啊!


    up需要指出,朱棣的信仰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需要結合與西藏地區的邦交關係和明朝宗教策略來談,暫時按下不表。


    僅從他爹的榜樣看,老朱本人是不相信什麽丹藥和長生不死的,對此嗤之以鼻。


    但是朱棣出生時,因為被痰疾所困,老朱和馬皇後都很擔心,可能是尋醫問藥有些不得其法,又或是單純的擔心孩子,就對神靈禱告,希望上天能庇佑孩子。


    不久“果蒙神庇,尋獲痊安”。


    所以,請先把這種靈符理解為現代醫學沒有興起前,古人不得不去謀求的某些心裏安慰。


    實際上是有在吃藥的。】


    這時候,皇子們和光幕的觀點,又不一致了!


    “老四吃了靈符之後,痊愈了,感覺還是挺有用的嘛。怎麽能說靈符沒有用呢?”


    “對啊,怎麽能說靈符吃死人呢?太不敬了,不該如此。”


    “後輩武斷啊!”


    “還有爹,雖然說不信神佛,但是老四出生咳嗽,也向神靈祈禱了,老四的咳嗽還就好了,難道這也是假的嗎?”


    皇子們七嘴八舌,觀點明確。


    那就是,生病當然是要吃藥的,但有時候,如果藥治不好你,也不能隻在吃藥一途上吊死吧?看看老四,好幾次,都靠求神拜佛治好了,這證明了什麽?


    心誠則靈!


    朱元璋確實不信這些。


    但被孩子們這麽一說,他倒是想起了過去。


    那時候,孩子們還小,他也不是皇帝,沒有這萬裏江山。


    可是啊,夫人還在,太子也在,他不忙的時候,大家一起待在家中,夫人做點針線,懂事些的標兒,幫著媽媽,不懂事的孩子,就吵吵鬧鬧,上躥下跳,鬧得他頭大如鬥,而夫人,則在背後直發笑。


    一屋子,雖擠,可擠得暖和。


    朱元璋一時發愣,愣完後,看著朱棣,勉強說了聲:“好好保重身體。”


    餘的,也沒多了。


    隻再說一句。


    “咱想你娘了。”


    時光悠悠,他垂垂老矣。


    夫人的音容笑貌,昨日的歡樂家常,猶在眼前。


    朱棣眼圈猛地一紅,他往前一步,正想安慰老父,卻發現就在這短短的刹那之間,他的那群慣會呆在旁邊指點江山的弟弟們,居然一個跑得塞一個快,隻見他們勇猛無比的衝到老朱麵前,齊齊跪下,齊齊伸手,抱住老朱的大腿,放聲嚎啕:


    “爹啊,娘啊,我們好想娘啊——”


    近在咫尺的朱棡,近水樓台,一扭身,投入了老朱的懷抱,亦是大哭不止。


    這時候的朱元璋,終於徹底破了防,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


    “嗚嗚……夫人啊……夫人這麽愛你們這群龜兒……怎麽就舍了你們走了,怎麽就舍了咱走了呢!”


    看著這幕人間真情。


    其實沒有什麽不對的。


    唯一可能有點不對的,大概就是……


    朱棣:“。”那是我娘。


    朱樉:“。”不是你們娘。


    衝得那麽快,哭得那麽起勁幹什麽呀?!


    這對始終站在對抗第一線的兩兄弟,互相望望,終於有了一次共識。


    【這場病,很嚴重,朱棣所謂的“沉痼之疾盡脫”恐不盡然,因為楊士奇寫“十五、六年以後,太宗有疾多不出”。


    類似的記載,還有永樂十八年,王貴妃死了,“上晚年有疾,間或急怒,宮人懼譴,妃委曲調護”。


    和他死後,仁宗寫的“晚有疾,鮮禦外朝”。


    相互印證下,都可以看到,這是一場傷了元氣的大病,本來身體很不錯,最多有點小毛病可以治好的他,一下子就垂垂老矣了,還伴隨著易怒的毛病。唉。】


    老朱的袍子,都被這群兒子給哭濕了。


    從懷念夫人中迴過味來的老朱,已經嫌棄地把兒子們都給趕走了。


    聽到這裏,老朱的眉頭便是一皺:“這怎麽算是沉屙盡脫?依我看,完全沒好嘛!”


    其餘皇子們,原本聽了光幕裏的一聲歎息,也覺心中若有所失。


    為什麽呢?


    蓋因現在看著朱棣,看他龍精虎猛,聽他靖難大勝,便從未想過年老的他,等真正聽見了他年老的模樣,一絲惋惜便也隨之升起了。


    從來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英雄遲暮啊!


    這時候,他們不禁說:


    “這……依著這樣來說,其實靈符好像也沒什麽用?”


    “要不,還是好好研究醫學藥學吧?”


    “是啊,怎麽才永樂18年,就晚年了呢?看看咱爹,努力努力,洪武可是有31年呐。”就連朱樉,雖然陰陽怪氣,陰陽怪氣中,也透著一絲絲關切。


    朱橚再一次淚眼汪汪:“哥哥!”


    朱棣很感動:……謝謝。但我目前真的好得很。


    【他多病時,差不多六十了,所謂七十古來稀,在古代,六十也已經很老了。


    因為生病,政務相關的已經轉交給兒子處理,唯有軍事不肯放手。旁人勸他歇歇,他說祖宗交付的基業之重,一刻不敢怠。


    實在太拚了。


    這種工作強度,他能活到64相當厲害了。


    指揮大軍團作戰非常消耗腦力和體力,二戰時的指揮員經常幾天幾夜不合眼。


    不僅如此,朱棣還玩千裏大奔襲,這種類似霍去病式的指揮方法有多耗身體,你看霍去病死的多早就懂了。


    高烈度的四年靖難,損傷還是客觀存在的。


    永樂五年,他就和臣子討論過養生問題,覺得“清心寡欲,使氣和體平,疾疢自少”。


    結合他晚年症狀,有一點點像心腦血管病變引發的繼發症。


    需要好好保養,才能活得久,可他望著漠北,還是無法放心。


    他選定的繼承人朱高熾,是一個宅心仁厚,會對百姓好的皇帝,卻並不是一個具有強大軍事戰略眼光的皇帝。


    好聖孫朱瞻基,他時時帶在身邊,悉心教導,但終究還年輕。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


    朱棣的長遠,便是想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他們解決蒙古這個最大的隱患。


    於是他不顧太醫盛寅的勸阻,毅然揮師北上,最終,這個戎馬一生的馬上皇帝,死在了馬背上。


    五征漠北的最後一戰,未能成行。


    永樂大帝,自靖難登基之後,至死,都在為大明和子孫而努力。


    就仿佛他的父親,洪武大帝。】


    大家聽到這裏,頓時怔了一怔。


    剛剛還是老了,結果現在,都死了啊!


    64歲?原來,老四隻活到64歲就死了嗎?雖說不算早逝,反正比朱樉,朱棡都活得久多了,但是,確實是有些……有些令人感覺異樣吧。


    朱棣乍聽自己的死亡時間,心中也是複雜。


    但他很快便從這複雜中抽離出來。他聽著光幕對自己的評價,卻不禁朝朱元璋看了一眼。


    光幕說他為了大明,為了子孫,和父親一模一樣。


    可是,也許是自己明白自己。


    朱棣知道,至少有件事情,他和父親不一樣。


    他做這些,也許,還出於梗在心頭的一口氣。


    一口一定要向朱元璋證明的氣——


    你選朱允炆,選錯了!


    隻有我,朱棣,才是大明帝國真正的主人!


    朱元璋看懂了朱棣的想法。


    他眼中的複雜一閃而過,而後叱罵道:“看什麽看?活不過你老子很得意是不是?”


    朱棣:“倒也沒有……”


    朱元璋:“哼!迴頭你和你三哥一起,給咱去戴思恭那裏,做弟子去!”


    朱棡連忙保護我方師父:“父皇,不必憂慮,四弟太忙啦,日理萬機啊,等兒臣學成之後,再治四弟!”


    朱棣:“……”


    我怕我被你毒死。


    【所以,我們可以概括一下了。


    登基前,他貪嘴導致大病,幸遇名醫。


    和晉王的口角結合上下史料,較為誇大,即便真的病了也沒那麽嚴重。


    因為打仗有腰痛等毛病,能治,此時估計風濕未顯,否則戴思恭能看得出來。


    永樂三年以後,風濕病逐漸加重,但也吃藥見效,問題不大。


    永樂五年已經在思考養生,或許和四個月前徐皇後去世有一定關係。


    永樂十四年大病一場後,情況急轉直下,步入了多病的晚年,可能患有心血管方麵的疾病。


    其餘的羊尾一類是朝鮮孤證,不可信。


    總體而言,身體應該還是不差的。】.w.請牢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會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織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織歲並收藏開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會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