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奉漢王之命來到齊地,與齊王談和,齊王若有意歸順於漢王,可依舊享有齊地之殊榮。”漢使酈食其對田廣道。
田廣縱使心有不甘,但也畏懼漢王的實力,說道:“既然漢王有意與我齊國談和,我齊國自當歡迎。”
田橫在酈食其來到齊地之前也和田廣深談過,他認為不妨假意先歸降漢軍,說道:“漢軍現在最大的敵人是項羽,而唯一能和項羽對抗的韓信又被奪走了大部分軍隊,漢王即便軍隊實力不俗,但依舊不是項羽的對手,眼下漢王最擔心的就是我們齊國和楚國結盟,所以才匆匆和我們談和。我們不妨順勢答應漢王的條件,但前提是必須保留我們自己的地盤和軍隊,漢王即使有顧慮也由不得他,齊王隻需表示出絕對誠意歸降漢軍,同時向楚地放出消息說我們要與漢軍結盟共同攻打項羽,逼項羽和劉邦決戰,這樣漢王就不會逼我們交出兵權和土地,我們也可以看他們兩虎相鬥,最後得利的還是齊國。”
田廣思索後說道:“好,就按叔父的意見。”
田廣在大殿上對酈食其道:“我繼位不久,閱曆和帶兵經驗遠不如漢王,我齊國在不久前剛經曆過項羽的鐵蹄踐踏,好在我齊地子民奮起反抗,誓死不做項羽的奴隸,這才重新光複齊國,現今漢王若能繼續保留齊國的封地和軍隊,我齊國將士都願意做漢王的先鋒。”
酈食其道:“既然有意歸順,豈能不交出兵權以顯誠意?”
田橫道:“不是我齊國無誠意,隻是齊國複立不久,軍心初定,如果要宣布歸順漢軍,隻怕會軍心動搖,請轉告漢王,齊國的軍隊就是漢王的軍隊,請漢王諒解齊國的難處。”
酈食其覺得這種理由實在牽強,打算在齊地多留一段時間,好徹底說服齊王歸順。
另一邊,在韓信的大營,韓信在遙望著新募集的五萬兵馬,軍力浩蕩,已經不再是當初的兩千人馬。蒯徹走到韓信身邊說道:“現今我們軍威正盛,攻破齊國並不困難,但漢王已經派遣酈食其去往齊國,齊王田廣也有意歸順漢王,如果酈食其成功了,那麽將軍的千軍萬馬豈不是不如一個老頭兒的舌頭?”
韓信道:“漢王既然要與齊國談和,我們又能怎麽辦?總不能現在就派兵打他吧。”
蒯徹道:“漢王的發兵令不是還沒收迴嗎?如果我們此時出兵,也不算違反漢王的軍令。”
韓信道:“讓我再想想。”
在韓信正在猶豫要不要進攻齊國,酈食其也在加緊與田廣的和談時,叔孫鳴重新迴到了泰山,他迴到了赤影門舊地,想要再尋找些師父可能遺留下的東西,可是經過自己之前的一番休整和打掃,赤影門早已不剩什麽舊物,叔孫鳴很是沮喪,他來到師父墓前,看著師父的墓碑,上麵書寫著:“赤影門程禦風之墓——不肖徒李承禮立。”
叔孫鳴迴想起師父以往的性情,確實有些刻薄,不近人情,大師姐嫁給韓王成時,雖然自己和師兄都曾勸過師父,但師父並沒把自己和師兄的勸告聽進去,還是執意要讓大師姐嫁給那個落魄貴族,後來韓王成被項羽奪了韓王封號,又被項羽殺死,大師姐也不知所蹤。也許大師姐跟隨韓王成一同死去了吧。大師姐雖不比虞姬那樣傾國傾城,但也生得端莊俏麗,是個男人也會心動,隻不過大師姐比自己大十歲,如果自己年齡再大個五六歲,定會和師兄爭奪大師姐吧。現在想想大師姐成了韓王成的陪葬品,叔孫鳴也是怨恨師父當初的決定。
叔孫鳴拔了拔墳墓旁的雜草,清理了一些碎石,卻發現在墓碑右側有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深深地壓在土裏,和墓碑看起來很不搭調,就想把那石頭挪開,結果一挪開石頭後,發現土裏冒出一塊木頭,像是個木盒的一角,叔孫鳴把木盒挖出,打開木盒,裏麵是一封寫在布卷上的信。
叔孫鳴料想這定是自己離開泰山前往田橫軍營後,師兄來到泰山時留下的,便打開來看,信中寫道:
師弟,見到赤影門已經打掃一新,師父的墓前也被祭掃過,我就知道你迴來過了。師兄這幾年過著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我恨自己先失去摯愛,恨自己跟錯了人。我打算找到你以後再對你說這些事,隻怕我沒有這個機會了,如果你再次返迴這裏,應該就能發現這封信。師叔費昆他正謀劃一個驚天陰謀,眼下他通過易容術改變容貌變成了另一個人,化名“蒯徹”。他潛伏在韓信大營裏,作為韓信的幕僚,企圖挑撥韓信和劉邦的關係,最終策動韓信擁兵自立,他好最終掌握更大的權力,繼續荼毒生靈。費昆心腸歹毒,你一定要找到他並清理門戶!至於我,你不必擔憂,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命,我認命了。另外,希望你可以找到大師姐,我堅信她沒有死,如果你找到她了,如果她有了好的歸宿,便不必打攪她。若她過著顛沛流離的苦日子,請把她帶迴泰山。師兄謝你了。
叔孫鳴不敢相信,蒯徹先生居然是師叔費昆假扮的。叔孫鳴不明白,為什麽費昆要把承影劍送給自己。費昆的秘密以及他最終的目的究竟是什麽?恐怕這一切隻有見到他本人才能當麵問清楚。
叔孫鳴讀完信後,簡單收拾了一下,便立刻上馬趕往韓信軍營,原以為韓信軍營依舊在趙地,怎料到剛剛趕到黃河,就看到了韓信浩浩蕩蕩的軍隊已經渡過黃河,正朝著臨淄方向行進。
“不是說漢軍使者酈食其正在與齊王和談嗎?為何韓信卻調動大批部隊往齊國進發,難道和談是假,趁虛進攻是真。”叔孫鳴開始感到不安,正好他也要找蒯徹對峙,便打算等韓信大軍駐紮休整時再次潛入韓信軍營。
田廣縱使心有不甘,但也畏懼漢王的實力,說道:“既然漢王有意與我齊國談和,我齊國自當歡迎。”
田橫在酈食其來到齊地之前也和田廣深談過,他認為不妨假意先歸降漢軍,說道:“漢軍現在最大的敵人是項羽,而唯一能和項羽對抗的韓信又被奪走了大部分軍隊,漢王即便軍隊實力不俗,但依舊不是項羽的對手,眼下漢王最擔心的就是我們齊國和楚國結盟,所以才匆匆和我們談和。我們不妨順勢答應漢王的條件,但前提是必須保留我們自己的地盤和軍隊,漢王即使有顧慮也由不得他,齊王隻需表示出絕對誠意歸降漢軍,同時向楚地放出消息說我們要與漢軍結盟共同攻打項羽,逼項羽和劉邦決戰,這樣漢王就不會逼我們交出兵權和土地,我們也可以看他們兩虎相鬥,最後得利的還是齊國。”
田廣思索後說道:“好,就按叔父的意見。”
田廣在大殿上對酈食其道:“我繼位不久,閱曆和帶兵經驗遠不如漢王,我齊國在不久前剛經曆過項羽的鐵蹄踐踏,好在我齊地子民奮起反抗,誓死不做項羽的奴隸,這才重新光複齊國,現今漢王若能繼續保留齊國的封地和軍隊,我齊國將士都願意做漢王的先鋒。”
酈食其道:“既然有意歸順,豈能不交出兵權以顯誠意?”
田橫道:“不是我齊國無誠意,隻是齊國複立不久,軍心初定,如果要宣布歸順漢軍,隻怕會軍心動搖,請轉告漢王,齊國的軍隊就是漢王的軍隊,請漢王諒解齊國的難處。”
酈食其覺得這種理由實在牽強,打算在齊地多留一段時間,好徹底說服齊王歸順。
另一邊,在韓信的大營,韓信在遙望著新募集的五萬兵馬,軍力浩蕩,已經不再是當初的兩千人馬。蒯徹走到韓信身邊說道:“現今我們軍威正盛,攻破齊國並不困難,但漢王已經派遣酈食其去往齊國,齊王田廣也有意歸順漢王,如果酈食其成功了,那麽將軍的千軍萬馬豈不是不如一個老頭兒的舌頭?”
韓信道:“漢王既然要與齊國談和,我們又能怎麽辦?總不能現在就派兵打他吧。”
蒯徹道:“漢王的發兵令不是還沒收迴嗎?如果我們此時出兵,也不算違反漢王的軍令。”
韓信道:“讓我再想想。”
在韓信正在猶豫要不要進攻齊國,酈食其也在加緊與田廣的和談時,叔孫鳴重新迴到了泰山,他迴到了赤影門舊地,想要再尋找些師父可能遺留下的東西,可是經過自己之前的一番休整和打掃,赤影門早已不剩什麽舊物,叔孫鳴很是沮喪,他來到師父墓前,看著師父的墓碑,上麵書寫著:“赤影門程禦風之墓——不肖徒李承禮立。”
叔孫鳴迴想起師父以往的性情,確實有些刻薄,不近人情,大師姐嫁給韓王成時,雖然自己和師兄都曾勸過師父,但師父並沒把自己和師兄的勸告聽進去,還是執意要讓大師姐嫁給那個落魄貴族,後來韓王成被項羽奪了韓王封號,又被項羽殺死,大師姐也不知所蹤。也許大師姐跟隨韓王成一同死去了吧。大師姐雖不比虞姬那樣傾國傾城,但也生得端莊俏麗,是個男人也會心動,隻不過大師姐比自己大十歲,如果自己年齡再大個五六歲,定會和師兄爭奪大師姐吧。現在想想大師姐成了韓王成的陪葬品,叔孫鳴也是怨恨師父當初的決定。
叔孫鳴拔了拔墳墓旁的雜草,清理了一些碎石,卻發現在墓碑右側有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深深地壓在土裏,和墓碑看起來很不搭調,就想把那石頭挪開,結果一挪開石頭後,發現土裏冒出一塊木頭,像是個木盒的一角,叔孫鳴把木盒挖出,打開木盒,裏麵是一封寫在布卷上的信。
叔孫鳴料想這定是自己離開泰山前往田橫軍營後,師兄來到泰山時留下的,便打開來看,信中寫道:
師弟,見到赤影門已經打掃一新,師父的墓前也被祭掃過,我就知道你迴來過了。師兄這幾年過著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我恨自己先失去摯愛,恨自己跟錯了人。我打算找到你以後再對你說這些事,隻怕我沒有這個機會了,如果你再次返迴這裏,應該就能發現這封信。師叔費昆他正謀劃一個驚天陰謀,眼下他通過易容術改變容貌變成了另一個人,化名“蒯徹”。他潛伏在韓信大營裏,作為韓信的幕僚,企圖挑撥韓信和劉邦的關係,最終策動韓信擁兵自立,他好最終掌握更大的權力,繼續荼毒生靈。費昆心腸歹毒,你一定要找到他並清理門戶!至於我,你不必擔憂,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命,我認命了。另外,希望你可以找到大師姐,我堅信她沒有死,如果你找到她了,如果她有了好的歸宿,便不必打攪她。若她過著顛沛流離的苦日子,請把她帶迴泰山。師兄謝你了。
叔孫鳴不敢相信,蒯徹先生居然是師叔費昆假扮的。叔孫鳴不明白,為什麽費昆要把承影劍送給自己。費昆的秘密以及他最終的目的究竟是什麽?恐怕這一切隻有見到他本人才能當麵問清楚。
叔孫鳴讀完信後,簡單收拾了一下,便立刻上馬趕往韓信軍營,原以為韓信軍營依舊在趙地,怎料到剛剛趕到黃河,就看到了韓信浩浩蕩蕩的軍隊已經渡過黃河,正朝著臨淄方向行進。
“不是說漢軍使者酈食其正在與齊王和談嗎?為何韓信卻調動大批部隊往齊國進發,難道和談是假,趁虛進攻是真。”叔孫鳴開始感到不安,正好他也要找蒯徹對峙,便打算等韓信大軍駐紮休整時再次潛入韓信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