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因果循環,如今也算是一報還一報。
但憑什麽叫陸大奶奶當這個出氣筒。
陸二太太為了泄憤,簡直是把她踩到泥地裏。
是大房的其他人過分,又不是陸大奶奶過分。
陸大奶奶管了這麽多年家,一直都是兢兢業業的,不是自己的銀子分毫未取。
而且陸大奶奶知道秦國公府經常後手接不了前手,還想方設法節流,真正是把銀子掰成幾瓣花,但又沒失了禮數。
明明陸二太太是受益者。
從前就不說了,現在沒陸大奶奶撐著,這個家早就亂了,那何至於井井有條。
但陸二太太真的一點都不念著陸大奶奶的好啊!
她之所以敢這麽做,無非是因為欺負陸大奶奶的代價,她自以為完全擔得起。
有什麽了不起的。
不就是一個晚輩嗎?
有道是打人不打臉。
之前諷刺幾句,陸大奶奶沒空計較。但人家都已經蹬鼻子上臉了,陸大奶奶就絕對不會縱容。
要知道有一就有二。
陸二太太既然做得這麽明目張膽,還是陸大奶奶之前太好性子了,沒有叫陸二太太看明白,雖然陸大爺不中用,陸大老爺幾乎已經放棄了陸大爺,可她陸大奶奶不是吃素的。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這可是眾目睽睽之下。
若是陸二太太以硬來得逞,那麽其他長輩們肯定也想有樣學樣,強硬且難纏,以孝道拿捏著陸大奶奶要更多好處。
況且他們這幫人還可以正大光明地拿長輩身份折騰一下陸大奶奶,出出氣。
實際上,光是能出氣這一條就足以讓這幫人心動了。
層次越低的人越不能掌控自個兒的情緒。
他們那口氣比天都大,一定要自己氣順了才行。
很多時候這幫人為了出氣,竟然會不考慮利弊。
哪怕事後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隻要當時能爽唿唿地出了一口氣,他們覺得就是值得的。
甚至他們被情緒蒙蔽,隻看得見情緒,而看不見背後所蘊含的利益。
這就是所謂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從一開始就是兩個層次的人,怎麽叫他們能懂彼此的道理。
陸大奶奶道:“入宮當伴讀該怎麽辦的舊例,咱們秦國公府也有。是比著之前來的。”
“哪一房的小姐去,就是叫這一房的太太或者奶奶去公賬上支取銀子看著辦的。”
“舊例就是一百兩銀子。”
“這一百兩銀子是包了帶進宮的銀子。”
真正的秦國公府是有姑娘給公主當過伴讀。但那都是一百多年前的舊事了。
當時的衣食住行都比現在便宜許多。
一兩銀子買的東西比現在多幾十倍都不止。
但這確實是秦國公府的舊例。
陸大奶奶用平靜的口氣說得有理有據,襯得陸二太太好像很沒有道理。
不過,陸二太太本就不是來講道理的。
她早就知道,如果扯起道理來,是肯定講不過陸大奶奶的,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跟人家講道理能講贏。
陸二太太發脾氣:“還敢強嘴!”
“那都是哪一年的老黃曆了!”
“一百兩銀子能頂什麽用啊!”
“從前的那個秦國公府早就沒了,如今是咱們家的事。”
“還守什麽舊例。”
“除了給九小姐做點東西,其他姑娘們也得做。”
“年紀到了,要給她們相看的!”
陸大奶奶聽到口不擇言的陸二太太,默默地在心底搖頭。
從前的秦國公府才是真正的秦國公府吧。
簪纓世家,富貴繁華。
如今的秦國公府就是一個巨大的笑話。
有句話說沐猴而冠。
猴子即便是戴上了帽子,穿上了華美的服飾,學著人走路的模樣,也始終不像是一個真正的人。
關上門這幫人還可以在府裏夜郎自大。
開了門,有多少官宦人家樂意和他們秦國公府往來?
來他們府上拜訪的都是不入流的。
真正有權有勢的人家可沒工夫搭理他們。
陸大奶奶正色:“二太太,咱們家是過繼到秦國公府這一脈的。他們就是咱們的祖宗!咱們就得遵從秦國公府的舊例。”
他們一大家在禮法上是因為入嗣了秦國公府,才能繼承爵位的。
否認了當年的秦國公府,就是否認他們能繼承爵位的根由。
既然陸二太太拿孝道說事,那麽陸大奶奶就抬出更大的祖宗禮法。
掌家多年,陸大奶奶其實熟悉各府的舊例和現例。
一直以來,陸大奶奶都是摸清楚再做的。
知道這件事從前是怎麽辦的,了解差不多的人家現在是怎麽辦的,然後她從中挑一個方案斟酌著去辦。
陸二太太道:“舊例?這算哪門子的舊例!”
“陸大爺要錢的時候,陸貴人要錢的時候,你跟他們說舊例?”
“你就掏一百兩銀子,這夠什麽用!”
現在可不比當年,東西是越來越貴。
就連蔬菜瓜果米油這些都比從前貴上許多倍。
陸二太太早就眼饞陸大奶奶手裏的嫁妝。
要不是大華習俗是女子的嫁妝歸女子本人所有,夫家不得搶占;陸二太太早就叫自己手底下的人去陸大奶奶那兒討嫁妝用了!
很多年前陸大奶奶會用自己的嫁妝來添補家用。
再後來她就不肯拿出錢來了。
走公賬的時候,就是按照規矩來的。
要是沒錢,那這事兒陸大奶奶就寧可不辦。
為了這事兒。
陸二太太之前也找過陸大爺提過。
“大媳婦手裏有錢,隻是不給咱們家使。你去說說,叫她拿出一些來。她是咱們家的大媳婦兒,就該管好咱們家的事兒。”
陸大爺又不是蠢貨。
女子的嫁妝在女子死後,若是女子無子就直接拉迴到她母家;可若是女子有了子嗣,那就歸女子的子嗣的。若是女子的子嗣多,那就是兄弟們平分。
陸大爺和陸大奶奶生了兩個兒子。
於是,等陸大奶奶百年之後,她的嫁妝就是屬於她生的兩個兒子的。
事關切身利益,於是,陸大爺自然就打個哈哈混過去,沒有把這件事兒當一個事情來做,一句話都沒透給陸大奶奶。
但憑什麽叫陸大奶奶當這個出氣筒。
陸二太太為了泄憤,簡直是把她踩到泥地裏。
是大房的其他人過分,又不是陸大奶奶過分。
陸大奶奶管了這麽多年家,一直都是兢兢業業的,不是自己的銀子分毫未取。
而且陸大奶奶知道秦國公府經常後手接不了前手,還想方設法節流,真正是把銀子掰成幾瓣花,但又沒失了禮數。
明明陸二太太是受益者。
從前就不說了,現在沒陸大奶奶撐著,這個家早就亂了,那何至於井井有條。
但陸二太太真的一點都不念著陸大奶奶的好啊!
她之所以敢這麽做,無非是因為欺負陸大奶奶的代價,她自以為完全擔得起。
有什麽了不起的。
不就是一個晚輩嗎?
有道是打人不打臉。
之前諷刺幾句,陸大奶奶沒空計較。但人家都已經蹬鼻子上臉了,陸大奶奶就絕對不會縱容。
要知道有一就有二。
陸二太太既然做得這麽明目張膽,還是陸大奶奶之前太好性子了,沒有叫陸二太太看明白,雖然陸大爺不中用,陸大老爺幾乎已經放棄了陸大爺,可她陸大奶奶不是吃素的。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這可是眾目睽睽之下。
若是陸二太太以硬來得逞,那麽其他長輩們肯定也想有樣學樣,強硬且難纏,以孝道拿捏著陸大奶奶要更多好處。
況且他們這幫人還可以正大光明地拿長輩身份折騰一下陸大奶奶,出出氣。
實際上,光是能出氣這一條就足以讓這幫人心動了。
層次越低的人越不能掌控自個兒的情緒。
他們那口氣比天都大,一定要自己氣順了才行。
很多時候這幫人為了出氣,竟然會不考慮利弊。
哪怕事後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隻要當時能爽唿唿地出了一口氣,他們覺得就是值得的。
甚至他們被情緒蒙蔽,隻看得見情緒,而看不見背後所蘊含的利益。
這就是所謂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從一開始就是兩個層次的人,怎麽叫他們能懂彼此的道理。
陸大奶奶道:“入宮當伴讀該怎麽辦的舊例,咱們秦國公府也有。是比著之前來的。”
“哪一房的小姐去,就是叫這一房的太太或者奶奶去公賬上支取銀子看著辦的。”
“舊例就是一百兩銀子。”
“這一百兩銀子是包了帶進宮的銀子。”
真正的秦國公府是有姑娘給公主當過伴讀。但那都是一百多年前的舊事了。
當時的衣食住行都比現在便宜許多。
一兩銀子買的東西比現在多幾十倍都不止。
但這確實是秦國公府的舊例。
陸大奶奶用平靜的口氣說得有理有據,襯得陸二太太好像很沒有道理。
不過,陸二太太本就不是來講道理的。
她早就知道,如果扯起道理來,是肯定講不過陸大奶奶的,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跟人家講道理能講贏。
陸二太太發脾氣:“還敢強嘴!”
“那都是哪一年的老黃曆了!”
“一百兩銀子能頂什麽用啊!”
“從前的那個秦國公府早就沒了,如今是咱們家的事。”
“還守什麽舊例。”
“除了給九小姐做點東西,其他姑娘們也得做。”
“年紀到了,要給她們相看的!”
陸大奶奶聽到口不擇言的陸二太太,默默地在心底搖頭。
從前的秦國公府才是真正的秦國公府吧。
簪纓世家,富貴繁華。
如今的秦國公府就是一個巨大的笑話。
有句話說沐猴而冠。
猴子即便是戴上了帽子,穿上了華美的服飾,學著人走路的模樣,也始終不像是一個真正的人。
關上門這幫人還可以在府裏夜郎自大。
開了門,有多少官宦人家樂意和他們秦國公府往來?
來他們府上拜訪的都是不入流的。
真正有權有勢的人家可沒工夫搭理他們。
陸大奶奶正色:“二太太,咱們家是過繼到秦國公府這一脈的。他們就是咱們的祖宗!咱們就得遵從秦國公府的舊例。”
他們一大家在禮法上是因為入嗣了秦國公府,才能繼承爵位的。
否認了當年的秦國公府,就是否認他們能繼承爵位的根由。
既然陸二太太拿孝道說事,那麽陸大奶奶就抬出更大的祖宗禮法。
掌家多年,陸大奶奶其實熟悉各府的舊例和現例。
一直以來,陸大奶奶都是摸清楚再做的。
知道這件事從前是怎麽辦的,了解差不多的人家現在是怎麽辦的,然後她從中挑一個方案斟酌著去辦。
陸二太太道:“舊例?這算哪門子的舊例!”
“陸大爺要錢的時候,陸貴人要錢的時候,你跟他們說舊例?”
“你就掏一百兩銀子,這夠什麽用!”
現在可不比當年,東西是越來越貴。
就連蔬菜瓜果米油這些都比從前貴上許多倍。
陸二太太早就眼饞陸大奶奶手裏的嫁妝。
要不是大華習俗是女子的嫁妝歸女子本人所有,夫家不得搶占;陸二太太早就叫自己手底下的人去陸大奶奶那兒討嫁妝用了!
很多年前陸大奶奶會用自己的嫁妝來添補家用。
再後來她就不肯拿出錢來了。
走公賬的時候,就是按照規矩來的。
要是沒錢,那這事兒陸大奶奶就寧可不辦。
為了這事兒。
陸二太太之前也找過陸大爺提過。
“大媳婦手裏有錢,隻是不給咱們家使。你去說說,叫她拿出一些來。她是咱們家的大媳婦兒,就該管好咱們家的事兒。”
陸大爺又不是蠢貨。
女子的嫁妝在女子死後,若是女子無子就直接拉迴到她母家;可若是女子有了子嗣,那就歸女子的子嗣的。若是女子的子嗣多,那就是兄弟們平分。
陸大爺和陸大奶奶生了兩個兒子。
於是,等陸大奶奶百年之後,她的嫁妝就是屬於她生的兩個兒子的。
事關切身利益,於是,陸大爺自然就打個哈哈混過去,沒有把這件事兒當一個事情來做,一句話都沒透給陸大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