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兒略微思索了一下,抬起臉:“安音,請陳玉公公來吧。”
陳玉很快就進來了。
孫福兒含著笑:“陳玉公公好。”
她單刀直入,“明日除夕宴,如果什麽都不做,隻怕就是淑妃娘娘獨占鼇頭了。”
陳玉沒有接話,隻是看著孫福兒微微一笑。
孫福兒道:“是德妃娘娘查出來徐選侍的事,還是淑妃娘娘?”
徐選侍和那侍衛是被尚事局低調料理的。但涉及到嬪妃,背後下令的總有一個人。
太皇太後在意前朝,不管後宮瑣事。
所以,下令的,要麽是德妃,要麽是淑妃做主的。
德妃總不至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就目前來看,淑妃是既得利益者,所以最可疑了。
孫福兒抿嘴一笑:“是淑妃娘娘吧。還查出來侍衛是走了德妃娘娘的門路進來的。”
徐選侍幾乎是閉門謝客,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她那頭很難做文章。如此算來,就隻有從侍衛這邊入手了。
用一個輕飄飄的徐選侍,把德妃算計進去,這筆買賣,對淑妃來講,太合算了。
陳玉終於有了反應:“孫主子,您有何高見?”
孫福兒道:“侍衛進宮是求前程來的。”
他可不是為了送命的。
正常人都知道,是絕對不能碰皇帝的女人,不然自己沒了身家性命不說,還要連累家族。這些侍衛都是家裏挑出來有本事的年輕人,總不至於連這最簡單的事兒都不知道。所以,這侍衛肯定也是被人設計的。
隻要是有人設計,那麽必然會有痕跡的。
現在孫福兒就反推這個痕跡。
說真的,如果真的為了討皇帝歡心,她是不能再去提這個事。哪怕皇帝從沒有臨幸過徐選侍,並不認得這個人,但不妨礙他覺得徐選侍應該在一邊為他守節。
出了這檔子事,無論徐選侍和侍衛到底有無私情,都絕不可能有命在。
現在他們都已經被滅口了,主打一個死無對證。
宮裏頭都這樣,哪怕大家都知道這個人是誰下手的,但是因為沒有真憑實據,所以隻能揣著明白裝糊塗。
宮裏處處是戲台,人人都是戲子,真真假假摻合在一起,到處都是算計。
要都搞得那麽清楚,這日子就沒辦法過了。
陳玉道:“當事人都不在了。”
孫福兒笑了。
所以,淑妃才敢底氣十足地跪在乾清宮的跟前,口口聲聲請罪。但實際上,誰都瞧得出來,淑妃是逼著皇帝對德妃小懲大戒。
也許是家族給淑妃的底氣吧。
淑妃並不懼怕皇帝會對她怎麽樣,甚至覺得皇帝拿她毫無辦法。
也不怪她。
實際上,仁宗皇帝開始的皇後,都是這種架勢。真宗皇帝的皇後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後,那就不用多說了,是女中豪傑,在皇帝年幼時,處理過朝政。成宗皇帝的皇後,背後也有一股強大勢力,成宗皇帝就算不喜歡當時的皇後,也沒辦法換了她。
所以對皇後來講,能鞏固她地位的,反而不是皇帝的寵愛。背後有倚仗,牢牢握住權柄,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皇帝就算心裏知道是怎麽迴事,因為沒有證據,所以就沒有辦法把淑妃怎麽樣,反而還要如淑妃的意,冷落了德妃。
孫福兒緩緩地道:“能讓一個人神誌不清的,要麽是藥,要麽是酒。侍衛值守,是不能飲酒,那麽就隻有藥了。臨近除夕,侍衛人更多。至少都是兩人一組。用膳、大解都有侍衛值守的班房。隻有小解才可能會落單。順意閣那一帶雖然偏,但也都有宮女太監當班。這段時間查得很緊,都要求幹淨整潔,是絕不允許有異味的存在。所以侍衛小解著道的地方,不是從宮巷往順意閣去的路。”
還有一點原因,就是當時她每天都在這條路上提熱水,一路見到的是宮女和太監,沒有見到過一個侍衛。
而她也從沒聽過小橙子提起能頻頻見到侍衛。
孫福兒頓了頓:“侍衛們的巡防路線上肯定是不會有宮女出沒,甚至太監們也很少能遇得到侍衛。而侍衛值守也是有規矩的,不可能今天在東邊,明天到西邊。所以,這個侍衛著道的地方應該距離他日常巡防路線不遠,而且是最靠近順意閣的地方。這個地方能碰得見太監,但又不可能經常碰得見。不然人多眼雜,沒辦法下手。而侍衛也不可能隨便挑個地兒,就撩開衣服,總是要選有草木的地方。那可疑的地方就有限了。”
陳玉道:“幾天過去,就算知道地方也沒有什麽用。”
從來關鍵的都不是地方,而是人。
孫福兒笑道:“太監宮女當差都是有排班的。沒有腰牌,不能隨隨便便去別的地方。即便去什麽地方,辦完差就得速迴,不能逗留的。出事是晚膳時分。找到這個時間段,跟侍衛一起當差的另外的侍衛,就可以知道他是什麽地方失蹤的。實際上,再是為了小解找地方,也不可能一走走半個時辰。不然其餘侍衛會去找,肯定就是附近。所以,就剩下順意閣旁邊的雨花館符合了。”
雨花館幾十年都沒主子住,年久失修的,就沒幾個底下人在的。雨花館後花園有樹木,和順意閣就隔著一麵牆。而雨花館的另一邊是外頭的宮巷,應該就是侍衛巡防的路線了。
短時間內讓人神誌不清,必然是下了猛藥的。
而這需要人去做。
孫福兒想了想:“侍衛和宮女一般單獨不能照麵。隻要見到有宮女出現,侍衛是要迴避的。雨花館當差的都是太監。這樣隻需要找到這個時間段,出入雨花館的太監就行。對腰牌,對出現的時間,應該很快就能把這些人找出來。然後一一詢問即可。”
雨花館的人,孫福兒都認得,都是上了年紀的太監,早就歇了往上爬的心思,是不想惹是生非的。那個時間段正是晚上提膳的時間,估計雨花館就兩個太監在當差。
孫福兒再抬眼:“這種事一般都是交給心腹做。不一定是淑妃娘娘身邊的太監。到底淑妃娘娘身邊的人都是被關注的。他們誰走了都會被人看見。得看看和他走得近的幾位娘娘得用的太監行蹤。”
這樣範圍就更小了。
陳玉很快就進來了。
孫福兒含著笑:“陳玉公公好。”
她單刀直入,“明日除夕宴,如果什麽都不做,隻怕就是淑妃娘娘獨占鼇頭了。”
陳玉沒有接話,隻是看著孫福兒微微一笑。
孫福兒道:“是德妃娘娘查出來徐選侍的事,還是淑妃娘娘?”
徐選侍和那侍衛是被尚事局低調料理的。但涉及到嬪妃,背後下令的總有一個人。
太皇太後在意前朝,不管後宮瑣事。
所以,下令的,要麽是德妃,要麽是淑妃做主的。
德妃總不至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就目前來看,淑妃是既得利益者,所以最可疑了。
孫福兒抿嘴一笑:“是淑妃娘娘吧。還查出來侍衛是走了德妃娘娘的門路進來的。”
徐選侍幾乎是閉門謝客,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她那頭很難做文章。如此算來,就隻有從侍衛這邊入手了。
用一個輕飄飄的徐選侍,把德妃算計進去,這筆買賣,對淑妃來講,太合算了。
陳玉終於有了反應:“孫主子,您有何高見?”
孫福兒道:“侍衛進宮是求前程來的。”
他可不是為了送命的。
正常人都知道,是絕對不能碰皇帝的女人,不然自己沒了身家性命不說,還要連累家族。這些侍衛都是家裏挑出來有本事的年輕人,總不至於連這最簡單的事兒都不知道。所以,這侍衛肯定也是被人設計的。
隻要是有人設計,那麽必然會有痕跡的。
現在孫福兒就反推這個痕跡。
說真的,如果真的為了討皇帝歡心,她是不能再去提這個事。哪怕皇帝從沒有臨幸過徐選侍,並不認得這個人,但不妨礙他覺得徐選侍應該在一邊為他守節。
出了這檔子事,無論徐選侍和侍衛到底有無私情,都絕不可能有命在。
現在他們都已經被滅口了,主打一個死無對證。
宮裏頭都這樣,哪怕大家都知道這個人是誰下手的,但是因為沒有真憑實據,所以隻能揣著明白裝糊塗。
宮裏處處是戲台,人人都是戲子,真真假假摻合在一起,到處都是算計。
要都搞得那麽清楚,這日子就沒辦法過了。
陳玉道:“當事人都不在了。”
孫福兒笑了。
所以,淑妃才敢底氣十足地跪在乾清宮的跟前,口口聲聲請罪。但實際上,誰都瞧得出來,淑妃是逼著皇帝對德妃小懲大戒。
也許是家族給淑妃的底氣吧。
淑妃並不懼怕皇帝會對她怎麽樣,甚至覺得皇帝拿她毫無辦法。
也不怪她。
實際上,仁宗皇帝開始的皇後,都是這種架勢。真宗皇帝的皇後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後,那就不用多說了,是女中豪傑,在皇帝年幼時,處理過朝政。成宗皇帝的皇後,背後也有一股強大勢力,成宗皇帝就算不喜歡當時的皇後,也沒辦法換了她。
所以對皇後來講,能鞏固她地位的,反而不是皇帝的寵愛。背後有倚仗,牢牢握住權柄,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皇帝就算心裏知道是怎麽迴事,因為沒有證據,所以就沒有辦法把淑妃怎麽樣,反而還要如淑妃的意,冷落了德妃。
孫福兒緩緩地道:“能讓一個人神誌不清的,要麽是藥,要麽是酒。侍衛值守,是不能飲酒,那麽就隻有藥了。臨近除夕,侍衛人更多。至少都是兩人一組。用膳、大解都有侍衛值守的班房。隻有小解才可能會落單。順意閣那一帶雖然偏,但也都有宮女太監當班。這段時間查得很緊,都要求幹淨整潔,是絕不允許有異味的存在。所以侍衛小解著道的地方,不是從宮巷往順意閣去的路。”
還有一點原因,就是當時她每天都在這條路上提熱水,一路見到的是宮女和太監,沒有見到過一個侍衛。
而她也從沒聽過小橙子提起能頻頻見到侍衛。
孫福兒頓了頓:“侍衛們的巡防路線上肯定是不會有宮女出沒,甚至太監們也很少能遇得到侍衛。而侍衛值守也是有規矩的,不可能今天在東邊,明天到西邊。所以,這個侍衛著道的地方應該距離他日常巡防路線不遠,而且是最靠近順意閣的地方。這個地方能碰得見太監,但又不可能經常碰得見。不然人多眼雜,沒辦法下手。而侍衛也不可能隨便挑個地兒,就撩開衣服,總是要選有草木的地方。那可疑的地方就有限了。”
陳玉道:“幾天過去,就算知道地方也沒有什麽用。”
從來關鍵的都不是地方,而是人。
孫福兒笑道:“太監宮女當差都是有排班的。沒有腰牌,不能隨隨便便去別的地方。即便去什麽地方,辦完差就得速迴,不能逗留的。出事是晚膳時分。找到這個時間段,跟侍衛一起當差的另外的侍衛,就可以知道他是什麽地方失蹤的。實際上,再是為了小解找地方,也不可能一走走半個時辰。不然其餘侍衛會去找,肯定就是附近。所以,就剩下順意閣旁邊的雨花館符合了。”
雨花館幾十年都沒主子住,年久失修的,就沒幾個底下人在的。雨花館後花園有樹木,和順意閣就隔著一麵牆。而雨花館的另一邊是外頭的宮巷,應該就是侍衛巡防的路線了。
短時間內讓人神誌不清,必然是下了猛藥的。
而這需要人去做。
孫福兒想了想:“侍衛和宮女一般單獨不能照麵。隻要見到有宮女出現,侍衛是要迴避的。雨花館當差的都是太監。這樣隻需要找到這個時間段,出入雨花館的太監就行。對腰牌,對出現的時間,應該很快就能把這些人找出來。然後一一詢問即可。”
雨花館的人,孫福兒都認得,都是上了年紀的太監,早就歇了往上爬的心思,是不想惹是生非的。那個時間段正是晚上提膳的時間,估計雨花館就兩個太監在當差。
孫福兒再抬眼:“這種事一般都是交給心腹做。不一定是淑妃娘娘身邊的太監。到底淑妃娘娘身邊的人都是被關注的。他們誰走了都會被人看見。得看看和他走得近的幾位娘娘得用的太監行蹤。”
這樣範圍就更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