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戰亂頻繁的時代,結黨營私之事尚未引起朝廷與帝王過多的忌憚。畢竟,任何一個王朝的穩固統治都難以脫離一個乃至數個利益集團的支撐。


    即便是當今聖上有心去整頓這般局麵,但礙於種種現實因素,其實也無法盡全力辦到。


    放眼望去,隻見朝堂之上將近三分之一的官員紛紛跪倒在地。


    而白任則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站立於最前方的那位丞相——王邯。要知道,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丞相可是保守派與世家派最為強大的後盾與依仗。


    隻要王邯未曾明確表態,那麽這些人的如意算盤便注定難以成真。


    白任緊緊地凝視著王邯,與此同時,那些已然跪倒在地的官員們也不約而同地將視線聚焦到這位丞相身上。


    這群官員私下裏早已多次秘密集會,相互之間早有默契,並達成了共識。隻不過,他們誰也未曾具體詢問過這位老丞相的真實想法。


    此刻,整個朝堂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所有人都在等待著王邯開口…


    自從閻蒼大力推行“六部製度”以來,王邯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便日漸勢微,早已不複往昔那般顯赫。


    特別是從前位皇帝白衍當政之時起,他就有意地逐步削弱這位丞相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而現如今即位的白任,與王邯之間更是毫無私人交情可言。


    在大多數朝廷官員看來,王邯已然淪為如同吉祥物一般的象征性人物,雖仍居高位,但已無太多實際權勢。


    然而,唯有白任等少數幾人心裏明白,這位曆經數朝風雨的老丞相,其在朝堂上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實非他人可以輕易取代。


    此刻,殿堂之中氣氛凝重,一人突然高聲奏道:“啟稟陛下,微臣以為,欽天監那些官員將這樁事情硬生生地與所謂的天意牽強附會在一起,此舉著實有幾分偷梁換柱、混淆視聽的嫌疑!


    眾所周知,此次秦州學子事件,實際上乃是晉國精心謀劃針對前秦州都督所設下的險惡圈套。


    眾多學子皆是出於義憤,一心想要援救陷入困境的都督府,最終不幸落得個身死魂消的下場。


    當初事發之際,無論是負責前去救援的是這些學子,亦或是英勇無畏的士兵將士,恐怕都難以避免同樣悲慘的結局。


    可如今有人卻要強行將此事件與科舉考試胡亂牽連起來,難道不是存有某種蓄意歪曲事實、偷換概念的不良企圖嗎?”


    王邯依舊氣定神閑地站在那兒,臉上毫無波瀾,仿佛周圍發生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一般。


    朝堂之上,自然會有那些深諳皇帝心意的官員挺身而出,毫不畏懼地與這些老牌世家官員唱起反調。


    而賈阮呢,則作為先帝親自任命的輔政重臣之一,打從一開始便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始終以皇帝的視角來思考各種問題。


    特別是近些年來,秦國的國力日益強盛,如賈阮這般聰明的人,自是心知肚明此時推行科舉製度將會給秦國帶來何等巨大的好處。


    雖說他本人亦是本地世家豪族中的一員,但他卻能夠跳出自身家族的狹隘視野,放眼於整個天下大局來看待此事。


    如此一來,他自然能夠清晰地洞察到究竟什麽是對國家未來發展最有利的抉擇,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利益最大化。


    當賈阮張口表明立場之際,朝堂之上瞬間又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朝臣紛紛響應,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表示支持皇帝的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官員當中,同樣不乏一些出自世家大族之人。


    盡管他們內心深處或許對於科舉製度頗有微詞,但在這關鍵時刻,他們非常清楚自己應當如何抉擇,該將自己的“屁股”穩穩當當地放在哪一邊。


    畢竟,能夠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堂之中,準確把握形勢,順勢而為,不僅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命運,甚至家族的興衰也牽連其中。


    在這個新老交替的時期,老牌世家官員與新興勢力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一場激烈的爭吵在朝堂之上轟然爆發。


    然而,一直備受白任矚目的王邯,卻依舊未給出屬於他自己的“答案”。


    白任深知處理此事不能操之過急,因為科舉會試已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之中。目前最重要的,便是順應時勢,確保所有事務能夠順利開展。


    盡管朝堂上的這場爭論未能得出確切結論,但諸位朝臣也隻能懷著各自的無奈紛紛散去。


    當他們離開朝堂後,私下裏誰又願意為了這般事情大費周章呢?


    歸根結底,此時科舉製度所產生的影響尚處於起始階段,其後續影響究竟如何,還是個未知數。


    “丞相想必也是如此認為的吧?”


    待眾人離開朝堂之後,賈阮緊跟著王邯一同登上了馬車。對於這位行事日益低調的丞相,賈阮從未敢掉以輕心。


    他心裏清楚得很,王邯乃是跟隨秦昭烈帝白羽南征北戰、打下江山的肱骨之臣。那些膽敢輕視王邯的人,說不定哪天便會追悔莫及。


    他出身於相府,自年輕之時便與王邯結下深厚的師生情誼。


    然而,這麽多年過去,曆經三朝皇帝之後,政治風雲變幻莫測,立場和權勢亦隨之發生改變,曾經親密無間的師徒關係如今也無可避免地產生了難以逾越的隔閡。


    當下,正值他與秦帝白任攜手全力推行科舉製度的關鍵時期,任何可能出現的阻礙都會影響這項重大改革的進程。


    因此,他絕不希望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丞相”站到他們的對立麵上去。


    隻聽王邯緩緩說道:“老夫一直以來都在思考,或許是人一旦上了年紀,就總是難以跟上你們這些年輕人的思維。


    所以呢,老夫如今在朝堂之上盡可能地少發表個人看法,畢竟並非人人都能如尚書令你這般看重我這把老骨頭。


    老夫覺得,你們的注意力不應僅僅集中在我這個老頭子身上,而應將更多的關注投向那些心懷不滿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伐就在今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良並收藏北伐就在今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