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盟你做得很好,你展現出了一個皇帝應該有的樣子,這樣寡人也可以放心了...”
“皇兄!臣弟做得還不夠,還需要皇兄在身前教導。”
白任已經是泣不成聲,他雖然已經有所準備,但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他心裏這一刻沒有對自己馬上就能坐上那個期盼已久的位置的興奮,更多的是對白衍的虧欠和愧疚。
“朕知道你的性子,也知道你的能耐,你一定會比朕做得更好的。”
白衍用手輕輕地撫摸了白任的手掌兩下,其實他是想要拍拍白任的胳膊,可是他的身體已經沒有多少力氣,能做到這步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
他一邊喘著粗氣,一邊說道:“丞相王邯乃是三朝元老,跟隨昭烈皇帝起家的老臣,今後你當多多聽從他的意見,不要什麽事都自作主張……”
白任眼中閃過一絲悲傷,但很快就恢複了平靜,點頭道:“是!”
白衍繼續說:“大宗正白奐,乃是朕的叔叔,也是你的叔叔,無論是昭烈皇帝還是父皇對其都十分信任,遇到與宗室有關的大事,記得一定要他多商量。
記住宗室是你今後這個位置能不能坐穩的關鍵……”
白任心中一震,連忙答應:“臣弟謹記。”
“元珣……元珣……”這時,白衍忽然小聲唿喊出一個名字。
閻蒼聽到白衍的唿喊聲,立刻上前來到對方的床榻邊,白衍感受到一抹熟悉的身影,臉上露出了笑意。
“元珣,你可怪朕沒有將你留在邊關建功立業?”
“陛下,臣從未有怪過陛下,臣知道當時的時機並不適合發動戰爭。”閻蒼一臉真誠地說道。
聽到閻蒼的迴答,白衍的臉上笑意更加濃烈,他將手伸向閻蒼的方向,後者將其握住之後,白衍再度將閻蒼的手放到白任的手上。
“你要記住,閻將軍是唯一一個能夠幫助秦國複興的人,他是大秦的一把神劍。孤德薄,沒有將這把劍用好,如今交到你的手中,你當與他一起蕩平天下,複興大秦.”
白衍語重心長地對白任說道:“待天下平定之後,別忘了告訴大秦的列祖列宗,讓孤在下麵能夠有臉見到他們,告訴他們,孤沒有選錯人。”
白任聽後,眼含熱淚,聲音顫抖地說道:“臣弟必不會忘!”
閻蒼也鄭重地說道:“臣必不辜負陛下所托!”
白衍聽到兩人的承諾,像是放下了所有的擔子一般,鬆開了閻蒼的手,後者也識趣退到一旁。
白衍用盡全身最後一絲力氣雙手緊緊握住白任的手,嚴肅地叮囑道:“記住,自古以來啟基創業未有無功而得帝王者也。
你有這個能力,一定要去做,否則將來秦國的江山不會穩定的!”
白任流著淚說道:“臣弟一定會記住的!”
白衍欣慰地點點頭,臉上露出微笑,說道:“好!好,好……”
突然,白衍的身體猛地抽搐一下,然後緩緩閉上了眼睛。
“皇兄!皇兄!”白任大聲唿喊著,但白衍再也沒有迴應。
皇宮內的大鍾敲響了27聲,聲音悠揚而沉重,迴蕩在整個京城。
鍾聲宣告著這位在位七年有餘的秦國皇帝離開了他的臣民。
白衍在位七年,秦國僅發動一場北伐戰爭,就奪下了秦州二郡的土地,這使得秦國的疆域得到了進一步擴張。
除了軍事成就,白衍還非常注重國內的發展。他積極推動農業、商業和文化的繁榮,使得秦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同時,他也注重教育和人才培養,為秦國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白衍的治理下,秦國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社會秩序良好。因此,萬民對白衍充滿了感激之情。
當聽到白衍駕崩的消息後,萬民無不悲痛哭泣。他們紛紛湧上街頭,舉行悼念活動,表達對這位皇帝的敬意和懷念。
許多人甚至自願前往皇宮門前守靈,希望能送皇帝最後一程。
就連世家貴族們也對白衍的離世感到十分痛心。雖然他們與白衍之間存在過一些矛盾和衝突,但不可否認的是,白衍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
他的統治讓秦國變得更加強大,給人民帶來了福祉。
他們對白衍的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民間甚至有文學家為白衍的生平編撰了神話故事,說他是天上星君下凡,許多地區的百姓都在家中供奉了白衍的牌位,以求平安健康。
白衍駕崩之後,滿朝文武大臣商議,決定給先皇加諡號為“秦文定皇帝”。後來,新皇白任又追加了一個諡號,改為“秦大聖大堯文定皇帝”。
老皇帝去世,新皇白任在群臣的支持下順利繼位。由於此時正值亂世,所有的禮儀都盡量簡化。
白任在下葬了白衍之後,於二三二年七月正式登基,改年號為“光興”,從此秦國的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後世的史書對這段曆史有著不同的解讀,有些史書認為白衍傳位於白任,標誌著秦國繁榮昌盛的真正開端。
自白衍和白任兩代皇帝開始,秦國踏上了統一全國的征程。
隨著新皇登基,白衍離世帶來的影響逐漸淡化。在白任登基後的第二個月,各州郡舉行的科舉考試成績終於呈報至朝廷。
對於這個白衍死前所推動的製度,在其死後,雖然沒有被新皇廢除,但也沒有得到積極的推廣和實施。
然而,由於白衍生前的赫赫戰功以及他對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無論是世家大族還是普通平民百姓,都漸漸淡忘了科舉製對他們可能造成的利益損失。
不可否認的是,白衍在臨終前大力推動科舉製的施行,這一舉措對秦王朝未來的人才選拔製度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自那時起,每一屆秦國的科舉考試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懷揣理想抱負的學子們前來應試。隨著這些優秀人才的加入,秦國正式踏上了走向強國之路的征程。
“皇兄!臣弟做得還不夠,還需要皇兄在身前教導。”
白任已經是泣不成聲,他雖然已經有所準備,但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他心裏這一刻沒有對自己馬上就能坐上那個期盼已久的位置的興奮,更多的是對白衍的虧欠和愧疚。
“朕知道你的性子,也知道你的能耐,你一定會比朕做得更好的。”
白衍用手輕輕地撫摸了白任的手掌兩下,其實他是想要拍拍白任的胳膊,可是他的身體已經沒有多少力氣,能做到這步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
他一邊喘著粗氣,一邊說道:“丞相王邯乃是三朝元老,跟隨昭烈皇帝起家的老臣,今後你當多多聽從他的意見,不要什麽事都自作主張……”
白任眼中閃過一絲悲傷,但很快就恢複了平靜,點頭道:“是!”
白衍繼續說:“大宗正白奐,乃是朕的叔叔,也是你的叔叔,無論是昭烈皇帝還是父皇對其都十分信任,遇到與宗室有關的大事,記得一定要他多商量。
記住宗室是你今後這個位置能不能坐穩的關鍵……”
白任心中一震,連忙答應:“臣弟謹記。”
“元珣……元珣……”這時,白衍忽然小聲唿喊出一個名字。
閻蒼聽到白衍的唿喊聲,立刻上前來到對方的床榻邊,白衍感受到一抹熟悉的身影,臉上露出了笑意。
“元珣,你可怪朕沒有將你留在邊關建功立業?”
“陛下,臣從未有怪過陛下,臣知道當時的時機並不適合發動戰爭。”閻蒼一臉真誠地說道。
聽到閻蒼的迴答,白衍的臉上笑意更加濃烈,他將手伸向閻蒼的方向,後者將其握住之後,白衍再度將閻蒼的手放到白任的手上。
“你要記住,閻將軍是唯一一個能夠幫助秦國複興的人,他是大秦的一把神劍。孤德薄,沒有將這把劍用好,如今交到你的手中,你當與他一起蕩平天下,複興大秦.”
白衍語重心長地對白任說道:“待天下平定之後,別忘了告訴大秦的列祖列宗,讓孤在下麵能夠有臉見到他們,告訴他們,孤沒有選錯人。”
白任聽後,眼含熱淚,聲音顫抖地說道:“臣弟必不會忘!”
閻蒼也鄭重地說道:“臣必不辜負陛下所托!”
白衍聽到兩人的承諾,像是放下了所有的擔子一般,鬆開了閻蒼的手,後者也識趣退到一旁。
白衍用盡全身最後一絲力氣雙手緊緊握住白任的手,嚴肅地叮囑道:“記住,自古以來啟基創業未有無功而得帝王者也。
你有這個能力,一定要去做,否則將來秦國的江山不會穩定的!”
白任流著淚說道:“臣弟一定會記住的!”
白衍欣慰地點點頭,臉上露出微笑,說道:“好!好,好……”
突然,白衍的身體猛地抽搐一下,然後緩緩閉上了眼睛。
“皇兄!皇兄!”白任大聲唿喊著,但白衍再也沒有迴應。
皇宮內的大鍾敲響了27聲,聲音悠揚而沉重,迴蕩在整個京城。
鍾聲宣告著這位在位七年有餘的秦國皇帝離開了他的臣民。
白衍在位七年,秦國僅發動一場北伐戰爭,就奪下了秦州二郡的土地,這使得秦國的疆域得到了進一步擴張。
除了軍事成就,白衍還非常注重國內的發展。他積極推動農業、商業和文化的繁榮,使得秦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同時,他也注重教育和人才培養,為秦國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白衍的治理下,秦國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社會秩序良好。因此,萬民對白衍充滿了感激之情。
當聽到白衍駕崩的消息後,萬民無不悲痛哭泣。他們紛紛湧上街頭,舉行悼念活動,表達對這位皇帝的敬意和懷念。
許多人甚至自願前往皇宮門前守靈,希望能送皇帝最後一程。
就連世家貴族們也對白衍的離世感到十分痛心。雖然他們與白衍之間存在過一些矛盾和衝突,但不可否認的是,白衍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
他的統治讓秦國變得更加強大,給人民帶來了福祉。
他們對白衍的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民間甚至有文學家為白衍的生平編撰了神話故事,說他是天上星君下凡,許多地區的百姓都在家中供奉了白衍的牌位,以求平安健康。
白衍駕崩之後,滿朝文武大臣商議,決定給先皇加諡號為“秦文定皇帝”。後來,新皇白任又追加了一個諡號,改為“秦大聖大堯文定皇帝”。
老皇帝去世,新皇白任在群臣的支持下順利繼位。由於此時正值亂世,所有的禮儀都盡量簡化。
白任在下葬了白衍之後,於二三二年七月正式登基,改年號為“光興”,從此秦國的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後世的史書對這段曆史有著不同的解讀,有些史書認為白衍傳位於白任,標誌著秦國繁榮昌盛的真正開端。
自白衍和白任兩代皇帝開始,秦國踏上了統一全國的征程。
隨著新皇登基,白衍離世帶來的影響逐漸淡化。在白任登基後的第二個月,各州郡舉行的科舉考試成績終於呈報至朝廷。
對於這個白衍死前所推動的製度,在其死後,雖然沒有被新皇廢除,但也沒有得到積極的推廣和實施。
然而,由於白衍生前的赫赫戰功以及他對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無論是世家大族還是普通平民百姓,都漸漸淡忘了科舉製對他們可能造成的利益損失。
不可否認的是,白衍在臨終前大力推動科舉製的施行,這一舉措對秦王朝未來的人才選拔製度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自那時起,每一屆秦國的科舉考試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懷揣理想抱負的學子們前來應試。隨著這些優秀人才的加入,秦國正式踏上了走向強國之路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