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興聽到丞相和宗正等在外麵,隻能暫時收起自己內心的怒火。


    他雖然馬上就要成為皇帝,但是目前他的羽翼尚未豐滿,多地的鎮守都督幾乎都是他的親族長輩,他還需要在這些人的‘庇護’之下成長一段時間。


    即使他認為那很多餘,但此刻確實不是他擺架子的時候。


    “丞相!王叔!”


    韋興一出內殿就主動向兩人打招唿,二人見皇帝對他們如此恭敬,心底也是開心立刻向新帝跪拜表示尊敬。


    “不知二位此時來見寡人是何原因?這登基大典不是還有一個時辰才要開始嗎?”


    韋興安排兩位坐下,這兩位都是老臣,尤其是丞相左丘賢更是已經快七十歲了,是先帝韋如父親一輩就倚重的臣子,是真正的晉國定海神針。


    “陛下,我等二人前來是有一建議想要說與陛下聽。”


    “還請丞相不吝賜教。”


    左丘賢乃是丞相,無論是年紀還是地位都很高,他一開口韋興立刻低聲細語表示尊敬。


    “陛下登基乃是先皇正統所詔,為興我大晉天下,掃除秦趙二國一統江山,乃天命所歸。然要掃除秦趙二國,必要強國,欲要強國必先強軍,欲要強軍必先強民...”


    “前秦之時,天下百姓不下五千萬人,然末年朝廷苛政雜稅繁重,至我大晉立國之時,天下已經不足三千萬人口。百姓流離失所,甚至易子而食,此乃王朝衰敗之因果爾...”


    左丘賢一篇長篇大論就說了近十分鍾,見韋興依舊是一副專心聆聽的神態,麵上不見任何煩躁之色,心中暗自點頭,終於開口直奔主題。


    “前秦之時,糧稅取民五成,自使民眾勉強飽腹,人人饑餓消瘦,若有生子多者,三不成一。我大晉立國之後,雖太宗皇帝減稅與民,但平民百姓仍舊勉強度日,難以飽腹...”


    “尤其前年天下大旱,自使我晉國人口不增反減,連續三年,已經至少減少十萬人口。望陛下能夠重視此事,重新減輕糧稅,以天下萬民為重!”


    “老丞相的意思是,寡人現在定下的糧稅還是太高了?”


    韋興眯著眼睛看著這位慷慨激昂的老臣,晉太宗韋如立國之時,減糧稅為45%,雖然不算少,但是起碼讓天下的百姓喘了一口氣,能夠勉強存活。


    韋興如今新帝登位,自然也要減免糧稅,在多次考慮之後,韋興最終將糧稅定在了42%,減少了3%,這在韋興看來已經是極大的恩賜。


    要知道除了打著愛民如子旗號的秦國是35%的糧稅,就連趙國的糧稅都是40%。


    晉國龐大,資源豐富,水產物產田產都是其他兩國的一倍有餘,在韋興看來,如今這個糧稅率對於晉國的百姓來說應該是十分合理的,但是他怎麽也沒有想到會遭到臣子的反對。


    甚至選擇在自己登基大典這一天來堵自己的門,這讓韋興本來已經藏起來的怒火再次翻騰起來。


    “老丞相可知就是這42%的糧稅,會讓晉國少養多少士卒,戰鬥力銳減幾成?國庫少收益幾分?”


    “陛下息怒,丞相不是這個意思。”


    韋向看到韋興的表情,立刻出言勸解。他


    可是最知道這位性格的,別看表麵謙卑恭敬,內心裏和先帝就是一個性格專權果斷,甚至因為年輕,相比起先帝更加不能容忍有人違抗他的意誌。


    “天下幹旱三年,土地難以恢複,百姓缺糧,朝廷也缺糧。此正值國困民乏之際,暫時降低糧稅,也可方便萬民休養生息。”若不是已經快要到登基大典,韋向肯定不會選擇和左丘賢在這個時候給韋興諫言。


    實在是本來在之前一起開會議定好的一切政策,結果過了幾天發現這位新帝將其改了大半。


    其他他們還能容忍,但是這糧稅的問題卻是迫在眉睫必須盡快解決。


    本來他們這群老臣議定的‘糧稅’是40%和趙國一樣,但是沒想到這位皇帝自己又給加了上去。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之貴。韋興自小就是富貴出身,在他的人生軌道裏從來沒有為了糧食而發愁過,自然認為這42%的糧稅不算什麽。


    甚至因為糧稅的接連降低,還以為已經給了百姓莫大的恩惠。


    卻是不知自前年大旱開始,因為戰爭和救濟百姓的緣故,晉國就已經開始動用各地的存糧。


    尤其是今年與秦趙兩國的戰爭,先帝駕崩,新帝登基等等一係列大事件,連神都國庫的糧食都開始啟用。


    晉軍在散關外和趙軍拉扯這段時間用的糧食,幾乎都是神都的存糧。


    以韋向對這位新帝的了解,初登大位,絕對不會甘於平凡,一定會做出什麽震驚天下的大事。


    而戰爭顯然就是這其中最重要的選擇,無論是一戰擊潰趙軍讓其無法重新修築散關,還是狠狠痛擊打自己臉的秦國,韋向認為韋興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在和一眾老臣合計之後,眾臣也認為新帝登基,若是能打出一場大勝戰,必定能重振晉國士氣。


    因此在多方討論之後,他們總結出來,若是要開啟戰爭,那麽必須降低今年的百姓糧稅,即使會讓今年存糧減少,但是至少能夠緩和國內情緒,讓百姓能夠暫時得到休養,也為未來開啟大戰提前安定民心。


    韋如死後,整個晉國開始出現一種聲音,‘反晉’的浪潮要再度出現,這是以左丘賢為首的一眾晉國老臣的直覺。


    安穀戰敗雖然隻是一顆小釘子,但是這顆釘子趕在了晉帝韋如駕崩之時,成功影響了晉國的根基,若是處理不當,甚至有動搖國本的趨勢。


    察覺到這股危機之後,一眾老臣就開始商議如何解決這個情況。


    最好的方式當然是休戰養民,晉國國體龐大,隻要休養幾年,就會再次恢複實力。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散關一地與趙國目前的形勢就注定了趙國是不可能不作為的,而晉國也不可能放任趙國行動。


    散關被打壞,可以說是將趙國給架了上去,目前處於‘騎虎難下’的階段。


    晉趙必定還會有一場大戰,隻是目前時機未到罷了。


    “國庫存糧不多了吧?”


    聽了兩位臣子的話,韋興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其中的問題。果然在看到二人相繼點頭之後,他的臉上又蒙生了一道陰影。


    ‘為什麽到了寡人手上,又變成了一個爛攤子?’


    韋興有些惱怒,他這些年做這個憋屈太子,從來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力,每天就是讀書給父皇請安,然後迴府做做形象工程。


    本來以為韋如在死之前,起碼會將幾個兄弟的問題給解決了,即使不殺也帶迴神都軟禁,將方州和東州,甚至定州重新收歸自己人手裏掌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伐就在今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良並收藏北伐就在今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