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蓮英,既事關國事,那就先拿進來吧。命人送林卿迴府,今早城外的截殺,想來林卿驚魂未定,已然神誌不清。”
“是。”
孫蓮英板板正正地一揖,旋即接過林靖澄手中的奏疏,小心地攙起他,又吩咐孫晏如好生照料。
“臣···謝過陛下。”林靖澄幾是跪得腿腳發麻,在兩位公公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再行一禮。
到底是跪足了兩個時辰,他連皇帝陛下的麵都沒見著。
孫蓮英雙手捧著奏疏,恭恭謹謹地立於楚帝旁側,“陛下,奏疏。”
“念!”
楚帝斜倚在憑幾上,雙眸微闔,根本看不出方才怒氣騰騰的樣子。
孫蓮英展閱念道,
“陛下聖鑒:
自臣及冠入仕,至今三十載。承蒙陛下天恩,委以重任,忝列朝堂,臣不勝感激涕零。然今臣不勝惶恐,冒死以陳請辭之情。”
話音戛然而止,孫蓮英抬眸覷了一眼楚帝的神情,謹慎道,“陛下,這是林尚書的請辭疏。”
“繼續念!”
他不禁打了個冷顫,緊跟著讀下去,
“臣少遭不幸,早年孤苦,曆經磨難,幸得陛下垂憐。自入仕以來,臣未嚐敢有一日之懈怠,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陛下之明。每思陛下之厚恩,臣常感奮而自勵,欲竭力以報陛下之殊遇。
然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臣已至暮年,氣血漸衰。今臣耳目昏聵,憂思成疾,實難再任繁劇之職。每念及此,臣心憂懼,恐因臣之衰朽,貽誤國家之事,損陛下之威。
汝南家中尚有族叔,年事已高,體弱多病,朝不慮夕。臣念及族叔養育之恩、知遇之恩,未報萬一,心中愧疚,難以自安。臣知忠孝難以兩全,然臣無族叔,無以至今日;族叔無臣,無以終餘年。望陛下體臣之苦衷,憐臣之孝情,恩準臣告老還鄉,使臣得以歸養。唯願陛下聖體康泰,江山永固,社稷安寧。
臣不勝惶恐,頓首再拜。”
殿內頓時陷入一片靜寂。
良久,楚帝勉強提了精神坐起,揉了揉額角,語氣懶懶道,“蓮英,你覺得呢?”
孫蓮英琢磨片刻,“林尚書一向持重老成、克己複禮,興許仍沉浸在喪子悲慟之中而無法自拔。”
楚帝唇角含笑,緩緩站起身,“若是染之在此,或有驚天動地之言。”
孫蓮英躡著腳步跟上去,試探地一問,“奴才可要傳林禦史入宮覲見?”
“你覺得染之現下會否懷疑是朕指使匪賊截殺?”
“這······恕奴才愚鈍。”
“你,不敢說?”
孫蓮英微怔,垂首默然不語。
“你走一遭染之府上,代朕聊表問候。”
“奴才遵旨。”
楚帝斜睨一眼他手中的請辭疏,唇角一勾,“此物一並送去,讓他看個仔細。越是這個時候,他越要和朕是一條心。”
孫蓮英躬身一拜,領旨退下。
轉眼又是兩日光陰逝去,常樂坊的喧鬧不止,反而愈演愈烈。
誠園旁的暗巷本就不寬,可頭尾當下俱是擠得水泄不通,一眼望去也不知是在圍觀些什麽,最裏頭還傳來衙役維持秩序的唿喝,“府衙辦案,退開!都退開!”
杜子騰望著懸於茶樓梁上的兩具屍首,擰眉不語。
周文墨在此自戕後,謠言四起,茶樓也暫且歇業,緊閉門板。偏生連著兩日發生命案,俱是在這間茶樓,亡者懸於梁上,睜大雙目,直直地盯著誠園。
若是尋常,連著兩起命案雖不是小事,但也不過是在周邊街坊圍觀議論一陣而已,不會引起多大的波瀾。畢竟長安一百零八坊,百萬民眾,縱使查不出緣由,府衙敷衍了事,也不會惹來爭議。
偏生杜子騰替清雪贖身的傳聞還未平息,前兩日三皇子又替林明禮與京都府尹擔保,倘若發生連杜府尹都解決不了的案子,三皇子就算是押解,也得將這位林府大公子送迴府去。
然當下,這兩樁案子,可絕非僅是命案這麽簡單。坊間的傳聞逐漸演變成,文墨先生的妄議並不是空穴來風,當日枉死的百姓不願真相就此平息,這才接連向更夫、普通民眾索魂奪命。傳聞若是沒個交代,詛咒隻會一直持續下去,永不停息。
‘前兩日林禦史與林尚書父子在城外遇險,若無林禦史拚死相救,唯恐他們父子已死於非命。’
‘隨行的下人俱是被匪賊所殺。依我看,這位大公子哪是與林尚書在城外木屋爭吵書童之死,分明是上了二郎山去見那位摒塵師太。’
‘照你這麽說,摒塵師太果真是長公主?’
‘否則文墨先生道出實情後,林尚書為何要上二郎山?不是心虛是什麽?’
‘林禦史還是心善···’
‘慎言!’
‘聽說自縊的這幾人頻頻在坊間議論,你們幾個小心死於非命。’
一時間聚訟紛紜。
長安城中,巡防營擔有城門守衛、夜間宵禁及鎮壓械鬥之類的職責。高統領已履任多年,照理這種刑名案件歸京都府衙管轄,他本不該出現在這裏。
可前兩日,先是死了一更夫,又接連有百姓於茶樓自縊,誠園門前幾度引發暴動,原本於常樂坊梭巡的衛隊也由一支,逐步抽調增派至三支。
高統領命衛隊輔助衙役維穩,有序疏散民眾,又忙從一道口子中間鑽了進去,抱拳行禮,“杜府尹!”
數次唿喚之下,杜子騰方從沉思中緩過神來,迴以一禮,訕然道,“望高統領恕罪,杜某一時出了神。”
高統領湊上前,小聲道,“高某省的,杜府尹如今愁的夜不能寐。可高某得提醒你一句,如若再發生命案,且不說你我的前程,長安城的百姓一人一口唾沫就能將我等淹死。眼下不若先勸勸大公子,暫且迴林府避一避。”
杜子騰麵色凝重,疑惑道,“高統領以為大公子迴了務本坊,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至少眼下可以平息民憤。”
杜子騰攥緊雙手,臉上除了疲憊和無奈,再看不到別的情緒。如若再有命案發生,且不能捉拿真兇,誰知曉陛下會有如何滔天怒火。
高統領右手握緊腰間的佩刀,遲疑片刻後,拉扯他借一步說話,“杜府尹,隻要我巡防營增派兵力,料想這元謀也不敢如此頂風作案。說到底,大公子迴了務本坊,巡防營和衙役近些時日再梭巡得勤快些,屆時再尋個十惡不赦之徒擔下一應罪責,你我都好有個交代。”
杜子騰餘光看了他一眼,卻也沒說什麽話。
“陛下雖未問責,可前幾日林禦史和尚書令父子在城外遇險,陛下盛怒之下叱責巡防營、城門侯皆是拿著俸祿不幹事的廢物,難道杜府尹是在等陛下降罪嗎?如今謠言四起,此刻若不盡快平息,更待何時。”
高統領抬眸環顧四周,看了看周遭的動靜,又鄭重其事道,“高某深知杜府尹大義,十惡不赦之徒高某自會尋來,定然不會令你為難。”
杜子騰越想越不對,忙抓住他的手腕,擰眉道,“高統領,此舉不是欺君嗎?”
“欺君?”高統領自覺聲音略大了些,緊壓低聲音,“十惡不赦之徒要殺,命案的元謀也要抓。不過是暫且拿他換些光陰,總歸是好過革職。杜府尹的風流韻事,高某也聽說了些。杜氏曾將全族希冀放在你身上,如今卻因青樓女子險些毀於一旦。杜府尹,破獲這兩樁命案,同樣是豎威!難道你忍心讓杜氏全族的心血付諸東流嗎?”
這些話一字一句地擊穿杜子騰內心的防線。
京都府尹一職與其他郡守迥然不同,先前許多京都府尹的在位時間不長,有的甚至僅有幾個月或是一年,這也從側麵反映了擔任京都府尹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和應變能力,且得有相當的能力與京畿的世家大族斡旋。長安城裏除卻韋太師以外,唯有杜氏。不過這並不代表杜子騰能夠完全掌控,多半還是倚靠杜氏族老,故而這句杜氏全族心血確非妄言。
不過牆倒眾人推,替青樓女子贖身本就欠妥,現下又接連發生命案。饒是杜氏一族再有威望,皇帝陛下降罪之日,杜氏全族或難幸免。
杜子騰心頭一動,喃喃道,“杜某該怎麽做?”
“如今大公子是三皇子的幕僚,不若由殿下出麵相勸······”
他話音未落,但意思已經很清楚。杜子騰皺眉道,“不可。三皇子曾言,杜某若未能追查出命案元謀,他方才勸大公子迴務本坊。若依高統領所言,這豈不是要令杜某欠下天大的人情?”
高統領怔了怔,旋即抿唇一笑,“那就看杜府尹的本事,可否憑一己之力勸大公子迴去。”
杜子騰繃緊麵頰,神色並不輕鬆,旋即揖手一禮,正色道,“杜某且先試一試。多謝高統領不吝賜教。”
“杜府尹言重了。”
高統領見幾名衙役用木板抬著白巾遮裹的屍身,抱拳一禮,“高某先在外等候。”
街頭巷尾圍觀的百姓遙望屍體抬出,登時又是一陣騷動。高統領生怕再引起踩踏,趕忙衛隊嗬斥攔堵。
呂令史徐徐而來,“杜府尹。經驗屍,亡者瘀斑較少,且掙紮痕跡不多,生前應是處於昏厥,元謀刻意掩飾作自縊狀。”
“可有足跡、指印殘留?”
“不曾查探到,元謀顯然有所準備。跟昨日一樣,應該是用笤帚清掃過足跡,濕布拭去指印,現場處理得很幹淨,查不出端倪。”
杜子騰揉著額角思忖片刻,抬眸望了一眼誠園的高牆,心中腹誹,‘途經這條街巷的百姓寥寥無幾,紛紛避之不及。可又有笤帚清掃,又要擦拭指印,如此動靜想來也會驚動毗鄰的誠園。倘若元謀是在他處行兇,又何必要將屍首搬運迴茶樓?畢竟巡防營一直在梭巡,真發出些動靜,豈非是惹火上身?’
“勞呂令史奔波,那就先迴府衙,再細細查驗一番,看有無其他的線索。”
“是。”
巡防營在常樂坊的守備較平素已是嚴苛上數倍,尤其是對暗巷周遭更是加緊梭巡。常樂坊幾是人人自危,恨不能當下就立刻搬離出去。可在他們眼裏,‘罪魁禍首’就是誠園這位大公子,還有他那身居尚書令的爹——林靖澄。若一日不將昔日舊事分說清楚,這文墨先生與十六名枉死百姓的冤魂和怨念就無法消散。
“啊!”
一聲尖叫劃破坊間靜謐的清晨。
已接連三日,而這迴亡者橫死在誠園旁側的暗巷之中,倚靠在誠園的院牆上。
巡防營的衛兵戰戰兢兢地迴話,“高···高統領,卑職已差人在巷道首尾死死盯守,宵禁期間根本無人出沒。”
“你的意思是真有冤魂索命?”
衛兵不禁打了個冷顫,弱弱道,“大···大抵是真有······”
“有個屁!”高統領抬腿踹了過去,“夙夜戒備,就換來一句是有怨鬼索命,你是在拿老子玩笑?”
“高統領!”
高統領見杜子騰徐徐走來,整了整衣容,抬手命衛兵退下,旋即抱拳道,“杜府尹。”
杜子騰蹲下身去,仔仔細細地打量一番亡者的麵孔,低聲喃喃道,“這不是前幾日那書生嗎?”
“杜府尹認識他?”
“有過一麵之緣。”
杜子騰如何不記得,前幾日他當眾發難,咄咄逼人的姿態怕是一時半會都難以忘卻。
“是誰發現的?”
高統領垂眸看了一眼亡者,先迴了一句“今晨路過暗巷的百姓”,又緊著解釋道,“高某差人守住巷道兩端,直至寅時,也無人出沒於此。天亮時分,許是誠園院牆的陰影遮擋,故而起先無人察覺亡者倒在牆根下。一直到天亮透,路過的百姓才發現了他。”
“高統領覺得,他是死於寅時以後?”
“驗屍還得交給仵作。興許昨夜就死了,隻是趁衛隊迴營,他才被轉移至此。又或是······”高統領徐徐仰起頭,望向誠園高牆上的青空。
若是要將屍體神不知鬼不覺的轉移至此,除非是避開所有人的目光,還有就是從宅院裏頭向外拋屍。
誠園外的百姓已是人頭攢動。先前若還有些顧忌,當下可真是按捺不住暴動的心緒。
‘杜府尹,接連發生的命案到底查的如何?’
‘是啊!難道我們要一個個都死光了,杜府尹方能給一個交代?’
‘命案接連發生在誠園的這條暗巷裏,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切嗎?要不就是文墨先生與死難的百姓怨氣難消,要不林明禮當真就是個災星。無論如何,今日林尚書和他的公子必須要給個交代!’
‘對,必須要給個交代!’
街頭的百姓心緒愈發的激動、忿然,僅憑衙役與巡防營已是再難阻攔。
高統領低聲提醒道,“杜府尹,該下決斷了!”
杜子騰轉過身去,眼瞧著衙役和巡防營攔起的人牆幾是搖搖欲墜,漸漸咬住牙根,“容杜某與大公子先行商議。”
“是。”
孫蓮英板板正正地一揖,旋即接過林靖澄手中的奏疏,小心地攙起他,又吩咐孫晏如好生照料。
“臣···謝過陛下。”林靖澄幾是跪得腿腳發麻,在兩位公公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再行一禮。
到底是跪足了兩個時辰,他連皇帝陛下的麵都沒見著。
孫蓮英雙手捧著奏疏,恭恭謹謹地立於楚帝旁側,“陛下,奏疏。”
“念!”
楚帝斜倚在憑幾上,雙眸微闔,根本看不出方才怒氣騰騰的樣子。
孫蓮英展閱念道,
“陛下聖鑒:
自臣及冠入仕,至今三十載。承蒙陛下天恩,委以重任,忝列朝堂,臣不勝感激涕零。然今臣不勝惶恐,冒死以陳請辭之情。”
話音戛然而止,孫蓮英抬眸覷了一眼楚帝的神情,謹慎道,“陛下,這是林尚書的請辭疏。”
“繼續念!”
他不禁打了個冷顫,緊跟著讀下去,
“臣少遭不幸,早年孤苦,曆經磨難,幸得陛下垂憐。自入仕以來,臣未嚐敢有一日之懈怠,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陛下之明。每思陛下之厚恩,臣常感奮而自勵,欲竭力以報陛下之殊遇。
然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臣已至暮年,氣血漸衰。今臣耳目昏聵,憂思成疾,實難再任繁劇之職。每念及此,臣心憂懼,恐因臣之衰朽,貽誤國家之事,損陛下之威。
汝南家中尚有族叔,年事已高,體弱多病,朝不慮夕。臣念及族叔養育之恩、知遇之恩,未報萬一,心中愧疚,難以自安。臣知忠孝難以兩全,然臣無族叔,無以至今日;族叔無臣,無以終餘年。望陛下體臣之苦衷,憐臣之孝情,恩準臣告老還鄉,使臣得以歸養。唯願陛下聖體康泰,江山永固,社稷安寧。
臣不勝惶恐,頓首再拜。”
殿內頓時陷入一片靜寂。
良久,楚帝勉強提了精神坐起,揉了揉額角,語氣懶懶道,“蓮英,你覺得呢?”
孫蓮英琢磨片刻,“林尚書一向持重老成、克己複禮,興許仍沉浸在喪子悲慟之中而無法自拔。”
楚帝唇角含笑,緩緩站起身,“若是染之在此,或有驚天動地之言。”
孫蓮英躡著腳步跟上去,試探地一問,“奴才可要傳林禦史入宮覲見?”
“你覺得染之現下會否懷疑是朕指使匪賊截殺?”
“這······恕奴才愚鈍。”
“你,不敢說?”
孫蓮英微怔,垂首默然不語。
“你走一遭染之府上,代朕聊表問候。”
“奴才遵旨。”
楚帝斜睨一眼他手中的請辭疏,唇角一勾,“此物一並送去,讓他看個仔細。越是這個時候,他越要和朕是一條心。”
孫蓮英躬身一拜,領旨退下。
轉眼又是兩日光陰逝去,常樂坊的喧鬧不止,反而愈演愈烈。
誠園旁的暗巷本就不寬,可頭尾當下俱是擠得水泄不通,一眼望去也不知是在圍觀些什麽,最裏頭還傳來衙役維持秩序的唿喝,“府衙辦案,退開!都退開!”
杜子騰望著懸於茶樓梁上的兩具屍首,擰眉不語。
周文墨在此自戕後,謠言四起,茶樓也暫且歇業,緊閉門板。偏生連著兩日發生命案,俱是在這間茶樓,亡者懸於梁上,睜大雙目,直直地盯著誠園。
若是尋常,連著兩起命案雖不是小事,但也不過是在周邊街坊圍觀議論一陣而已,不會引起多大的波瀾。畢竟長安一百零八坊,百萬民眾,縱使查不出緣由,府衙敷衍了事,也不會惹來爭議。
偏生杜子騰替清雪贖身的傳聞還未平息,前兩日三皇子又替林明禮與京都府尹擔保,倘若發生連杜府尹都解決不了的案子,三皇子就算是押解,也得將這位林府大公子送迴府去。
然當下,這兩樁案子,可絕非僅是命案這麽簡單。坊間的傳聞逐漸演變成,文墨先生的妄議並不是空穴來風,當日枉死的百姓不願真相就此平息,這才接連向更夫、普通民眾索魂奪命。傳聞若是沒個交代,詛咒隻會一直持續下去,永不停息。
‘前兩日林禦史與林尚書父子在城外遇險,若無林禦史拚死相救,唯恐他們父子已死於非命。’
‘隨行的下人俱是被匪賊所殺。依我看,這位大公子哪是與林尚書在城外木屋爭吵書童之死,分明是上了二郎山去見那位摒塵師太。’
‘照你這麽說,摒塵師太果真是長公主?’
‘否則文墨先生道出實情後,林尚書為何要上二郎山?不是心虛是什麽?’
‘林禦史還是心善···’
‘慎言!’
‘聽說自縊的這幾人頻頻在坊間議論,你們幾個小心死於非命。’
一時間聚訟紛紜。
長安城中,巡防營擔有城門守衛、夜間宵禁及鎮壓械鬥之類的職責。高統領已履任多年,照理這種刑名案件歸京都府衙管轄,他本不該出現在這裏。
可前兩日,先是死了一更夫,又接連有百姓於茶樓自縊,誠園門前幾度引發暴動,原本於常樂坊梭巡的衛隊也由一支,逐步抽調增派至三支。
高統領命衛隊輔助衙役維穩,有序疏散民眾,又忙從一道口子中間鑽了進去,抱拳行禮,“杜府尹!”
數次唿喚之下,杜子騰方從沉思中緩過神來,迴以一禮,訕然道,“望高統領恕罪,杜某一時出了神。”
高統領湊上前,小聲道,“高某省的,杜府尹如今愁的夜不能寐。可高某得提醒你一句,如若再發生命案,且不說你我的前程,長安城的百姓一人一口唾沫就能將我等淹死。眼下不若先勸勸大公子,暫且迴林府避一避。”
杜子騰麵色凝重,疑惑道,“高統領以為大公子迴了務本坊,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至少眼下可以平息民憤。”
杜子騰攥緊雙手,臉上除了疲憊和無奈,再看不到別的情緒。如若再有命案發生,且不能捉拿真兇,誰知曉陛下會有如何滔天怒火。
高統領右手握緊腰間的佩刀,遲疑片刻後,拉扯他借一步說話,“杜府尹,隻要我巡防營增派兵力,料想這元謀也不敢如此頂風作案。說到底,大公子迴了務本坊,巡防營和衙役近些時日再梭巡得勤快些,屆時再尋個十惡不赦之徒擔下一應罪責,你我都好有個交代。”
杜子騰餘光看了他一眼,卻也沒說什麽話。
“陛下雖未問責,可前幾日林禦史和尚書令父子在城外遇險,陛下盛怒之下叱責巡防營、城門侯皆是拿著俸祿不幹事的廢物,難道杜府尹是在等陛下降罪嗎?如今謠言四起,此刻若不盡快平息,更待何時。”
高統領抬眸環顧四周,看了看周遭的動靜,又鄭重其事道,“高某深知杜府尹大義,十惡不赦之徒高某自會尋來,定然不會令你為難。”
杜子騰越想越不對,忙抓住他的手腕,擰眉道,“高統領,此舉不是欺君嗎?”
“欺君?”高統領自覺聲音略大了些,緊壓低聲音,“十惡不赦之徒要殺,命案的元謀也要抓。不過是暫且拿他換些光陰,總歸是好過革職。杜府尹的風流韻事,高某也聽說了些。杜氏曾將全族希冀放在你身上,如今卻因青樓女子險些毀於一旦。杜府尹,破獲這兩樁命案,同樣是豎威!難道你忍心讓杜氏全族的心血付諸東流嗎?”
這些話一字一句地擊穿杜子騰內心的防線。
京都府尹一職與其他郡守迥然不同,先前許多京都府尹的在位時間不長,有的甚至僅有幾個月或是一年,這也從側麵反映了擔任京都府尹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和應變能力,且得有相當的能力與京畿的世家大族斡旋。長安城裏除卻韋太師以外,唯有杜氏。不過這並不代表杜子騰能夠完全掌控,多半還是倚靠杜氏族老,故而這句杜氏全族心血確非妄言。
不過牆倒眾人推,替青樓女子贖身本就欠妥,現下又接連發生命案。饒是杜氏一族再有威望,皇帝陛下降罪之日,杜氏全族或難幸免。
杜子騰心頭一動,喃喃道,“杜某該怎麽做?”
“如今大公子是三皇子的幕僚,不若由殿下出麵相勸······”
他話音未落,但意思已經很清楚。杜子騰皺眉道,“不可。三皇子曾言,杜某若未能追查出命案元謀,他方才勸大公子迴務本坊。若依高統領所言,這豈不是要令杜某欠下天大的人情?”
高統領怔了怔,旋即抿唇一笑,“那就看杜府尹的本事,可否憑一己之力勸大公子迴去。”
杜子騰繃緊麵頰,神色並不輕鬆,旋即揖手一禮,正色道,“杜某且先試一試。多謝高統領不吝賜教。”
“杜府尹言重了。”
高統領見幾名衙役用木板抬著白巾遮裹的屍身,抱拳一禮,“高某先在外等候。”
街頭巷尾圍觀的百姓遙望屍體抬出,登時又是一陣騷動。高統領生怕再引起踩踏,趕忙衛隊嗬斥攔堵。
呂令史徐徐而來,“杜府尹。經驗屍,亡者瘀斑較少,且掙紮痕跡不多,生前應是處於昏厥,元謀刻意掩飾作自縊狀。”
“可有足跡、指印殘留?”
“不曾查探到,元謀顯然有所準備。跟昨日一樣,應該是用笤帚清掃過足跡,濕布拭去指印,現場處理得很幹淨,查不出端倪。”
杜子騰揉著額角思忖片刻,抬眸望了一眼誠園的高牆,心中腹誹,‘途經這條街巷的百姓寥寥無幾,紛紛避之不及。可又有笤帚清掃,又要擦拭指印,如此動靜想來也會驚動毗鄰的誠園。倘若元謀是在他處行兇,又何必要將屍首搬運迴茶樓?畢竟巡防營一直在梭巡,真發出些動靜,豈非是惹火上身?’
“勞呂令史奔波,那就先迴府衙,再細細查驗一番,看有無其他的線索。”
“是。”
巡防營在常樂坊的守備較平素已是嚴苛上數倍,尤其是對暗巷周遭更是加緊梭巡。常樂坊幾是人人自危,恨不能當下就立刻搬離出去。可在他們眼裏,‘罪魁禍首’就是誠園這位大公子,還有他那身居尚書令的爹——林靖澄。若一日不將昔日舊事分說清楚,這文墨先生與十六名枉死百姓的冤魂和怨念就無法消散。
“啊!”
一聲尖叫劃破坊間靜謐的清晨。
已接連三日,而這迴亡者橫死在誠園旁側的暗巷之中,倚靠在誠園的院牆上。
巡防營的衛兵戰戰兢兢地迴話,“高···高統領,卑職已差人在巷道首尾死死盯守,宵禁期間根本無人出沒。”
“你的意思是真有冤魂索命?”
衛兵不禁打了個冷顫,弱弱道,“大···大抵是真有······”
“有個屁!”高統領抬腿踹了過去,“夙夜戒備,就換來一句是有怨鬼索命,你是在拿老子玩笑?”
“高統領!”
高統領見杜子騰徐徐走來,整了整衣容,抬手命衛兵退下,旋即抱拳道,“杜府尹。”
杜子騰蹲下身去,仔仔細細地打量一番亡者的麵孔,低聲喃喃道,“這不是前幾日那書生嗎?”
“杜府尹認識他?”
“有過一麵之緣。”
杜子騰如何不記得,前幾日他當眾發難,咄咄逼人的姿態怕是一時半會都難以忘卻。
“是誰發現的?”
高統領垂眸看了一眼亡者,先迴了一句“今晨路過暗巷的百姓”,又緊著解釋道,“高某差人守住巷道兩端,直至寅時,也無人出沒於此。天亮時分,許是誠園院牆的陰影遮擋,故而起先無人察覺亡者倒在牆根下。一直到天亮透,路過的百姓才發現了他。”
“高統領覺得,他是死於寅時以後?”
“驗屍還得交給仵作。興許昨夜就死了,隻是趁衛隊迴營,他才被轉移至此。又或是······”高統領徐徐仰起頭,望向誠園高牆上的青空。
若是要將屍體神不知鬼不覺的轉移至此,除非是避開所有人的目光,還有就是從宅院裏頭向外拋屍。
誠園外的百姓已是人頭攢動。先前若還有些顧忌,當下可真是按捺不住暴動的心緒。
‘杜府尹,接連發生的命案到底查的如何?’
‘是啊!難道我們要一個個都死光了,杜府尹方能給一個交代?’
‘命案接連發生在誠園的這條暗巷裏,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切嗎?要不就是文墨先生與死難的百姓怨氣難消,要不林明禮當真就是個災星。無論如何,今日林尚書和他的公子必須要給個交代!’
‘對,必須要給個交代!’
街頭的百姓心緒愈發的激動、忿然,僅憑衙役與巡防營已是再難阻攔。
高統領低聲提醒道,“杜府尹,該下決斷了!”
杜子騰轉過身去,眼瞧著衙役和巡防營攔起的人牆幾是搖搖欲墜,漸漸咬住牙根,“容杜某與大公子先行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