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玨清!
文墨先生臨了前高喝的一聲方玨清,莫不是長公主的芳名?皇姓不就是‘方’嘛!
吳蘭亭趴在高牆上僅能瞧見文墨先生的半截身子,在一番慷慨陳詞後,伴著漫天飛舞的紙張緩緩倒下。一陣濃濃的驚詫、恐懼如同開閘般湧上心頭,腳下幾是撐不住,一不留神就踩了空,徑直摔了下去。
“小姐!”
如雪眼皮一陣猛跳,登時一聲驚唿,邁開步子就要上前去接。
好在是鬆軟的草地,可饒是如此,吳蘭亭還是崴了腳,疼得‘嘶嘶’倒吸涼氣。
“小···小姐,你沒事吧?”如雪擰著眉頭,來迴打量自家小姐還有無其他外傷。
“不···不礙事。”
在如雪的攙扶下,吳蘭亭顫顫巍巍地勉強起身,可右腳顯然有些不自然,幾是碰地就得觸迴。
“小姐,你還說不礙事。如雪就不應該讓你爬上去。”如雪見她疼得麵頰蒼白,唇上已無血色,眼底滿是心疼,“如雪先扶小姐迴房,再去請醫師和姑爺來。”
方才茶樓裏的茶客噤若寒蟬,文墨先生所言依舊迴蕩在耳邊,若林明禮真是長公主與林靖澄的私生子,這個消息想必不日就能傳遍整個長安。此等身份固然尊貴,但也著實見不得光,而那位長公主······
‘剛剛那些紙上似是寫了什麽?巡防營衛隊和府衙衙役同時趕到,定是有人檢舉,可到底是誰想置長公主於死地?牽涉此事的已有皇室、林府、韋府,還有大將軍府,後三家儼然是大楚的柱石,一旦未能妥善處置,後果幾乎無法估量。’吳蘭亭暗自忖道。
畢竟是有人橫死當場,茶樓頓時陷入一片混亂,百姓根本難以疏散,俱是心驚膽顫,慌忙之中推搡前後,以致大片百姓摔倒,尚有些許茶客趁亂踩著人身逃出暗巷。但見木台之上,鮮血汨汨不止,地上零星散落著紙片。
與隔壁的暗巷不過是隔了一堵牆,巡防營衛隊和衙役一度震懾,終於迴歸平靜。看來是已接手涉事茶樓。
吳蘭亭隔牆隱隱約約地聽到有人怒喝,
‘此地一應物什,誰都不準帶出茶樓!···須徹底搜身後,登記在冊,方能離開。···若無允準,名冊上的百姓近日不得離開長安!’
“不必喚姑爺迴來,他願意何時,就何時迴來。”
吳蘭亭蹙著秀眉,咬緊牙根,吩咐如雪先攙她迴房,“還有,你走一趟光德坊,向林夫人傳個話,就說是我崴了腳,卻又實在想姐姐,請她過來小敘。”
“是。”
今日看似悠閑,然則暗流湧動。
一陣密集的馬蹄聲響起,大約十幾匹快馬不約而同地出現在東街,連青石地麵似乎都有些顫動,直指四宜園。
杜子騰微微喘勻氣,揖禮道,“孫公公!”
“看來杜府尹已經知道常樂坊發生何事。”
“是,故而特地來尋林禦史,此事畢竟還牽扯到上柱國。”
孫蓮英的五官幾是擰巴在一塊兒,腳步不敢停歇,隻側過臉去稍稍頷首,便一路小跑入園。
未多時,一路尋覓之下,恰逢正在遊園的林盡染一行。
“陛下命林禦史即刻進宮。”
“即刻入宮?”林盡染不解,又瞥向追來的杜子騰,“杜府尹今日怎有空來四宜園?”
孫蓮英此刻早已是心急如焚,“林禦史,十萬火急,容不得在外分說清楚。園外已備好快馬,勞申護衛先護送兩位夫人迴府。”
林盡染心頭疑雲重重,想要追問,卻又不能再問。竟是要以快馬入宮,想來此事真的半分不容馬虎,心裏不由地咯噔一下,暗暗腹誹,‘這位淑貴妃當真是要出手了嗎?若依眼下的情勢,她的目標似乎並不是我。’
“申越,你先將時安和元瑤送迴府,一路小心。”
“姑爺放心,申越定不負所托。”
杜子騰在一旁寬慰道,“染之盡管去,我帶了幾名衙役,會一路護送二位夫人迴府。”
“有勞杜兄了!”
李時安和元瑤麵露憂色,卻也未曾阻攔,隻望著林盡染和孫蓮英的身影漸漸消失在人群中。
林盡染等人翻身上馬,正欲揚鞭策馬。
孫蓮英開口提醒,“林禦史,走啟夏街、延喜門,陛下特允林禦史策馬至長樂門入宮。”
謔!遇碑下馬的規矩都破了,看來的確發生了不得了的事!
林盡染微微點頭,勒緊韁繩,一夾馬腹,策鞭馳騁。
常樂坊的陣仗在京城裏引起了不小的震蕩。可巡防營衛隊一定程度上也算了然聖心,此時若不管不顧地將一眾人等悉數羈押,反倒是會引來爭議,彼時此等掩耳盜鈴之舉,更使局麵被動。當下始作俑者已經自裁,不若將一應罪責推脫到他身上,靜觀後續。
廊下,孫蓮英從袖中拿出一張疊好的紙,上麵還沾了幾滴血漬,上書有林靖澄與長公主私通的秘事,而長公主方玨清如今在二郎上的靜心庵出家為尼,法號摒塵師太。
林盡染頓住身形,神色怔忡,抬眸望向孫蓮英,“此事已經傳開了?”
“未曾。不過事關皇室、上柱國、韋太師、林尚書,牽連甚廣,故而陛下急召林禦史入宮。”
林盡染嘴唇微嚅,欲言又止,“罷了,先麵見了陛下再說。”
然文英殿前早已有禁軍把守,根本無人能靠近。祁將軍見二人行色匆匆而來,抱拳一禮,“林禦史,孫公公。”
隨後又向身後的禁軍吩咐道,“放行!”
還未曾入殿,楚帝的聲音已傳來,“進來吧,不必多禮!”
林盡染聞言,仍是揖手一禮,“陛下!”
“剛剛蓮英給你看了吧?”
“臣大略看了一遍。”
楚帝斜倚在憑幾上,闔眼沉思,良久方問道,“你怎麽看?”
林盡染雙手交疊在身前,垂著眼簾,反問道,“陛下是問該如何破局,還是問誰是始作俑者?”
楚帝並沒有立即說話,睜開眼眸,抬手令他坐下。
“臣還是不坐了,一會兒還得起身,麻煩!”
“你想的這個法子,朕若是會應允,就不會讓你坐下迴話!”
楚帝的語音很是沉重,但的確揣摩了他的心思,事關四方利益,長公主除‘死’之外,別無解法。
可一死了之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畢竟摒塵師太就是長公主的消息不日就會傳遍街頭巷尾,再爭論死不死的已沒有任何意義。換言之,問題已經暴露出來了,而‘死’隻是長公主唯一的選擇。
林盡染默然良久,搖了搖頭,“陛下,長公主的名諱除宗正寺的譜牒有載,能知曉的人並不多。”
這句話說得不假,尋常百姓家裏姑娘的閨名尚且得在問名,夫家方能知曉,遑論貴為皇室公主。如此,便可將範圍縮小至韋太師父女、林靖澄、上柱國以及幾個資曆老的皇室宗親,可知曉長公主在靜心庵出家的人也不算多,若先前就想玷汙皇室還有林韋二府名聲,早就該動手才是,何必拖到今天。偏偏救下長公主的大將軍府如今也受了池魚之殃。
楚帝額間的青筋直跳,麵頰繃的很緊,“你去寒園見那位的時候,她可有異樣?”
“姨母並未提起長公主,臣猜測,她即便知曉摒塵師太是長公主,多還是會捏在手心,靜待良機。”
他的行蹤,身為陛下了然於胸也不是什麽稀罕事,隻不過皇帝陛下都未曾喚一聲淑妃,林盡染又如何應和呢。
“姨母?倒是叫的親熱。”楚帝微微眯了眯眼,眸光略帶了些審視的意味。
林盡染慌忙揖禮,急於解釋,“陛下,臣···”
楚帝稍稍抬手,撐著憑幾緩緩坐起,又抬了抬下頜命他坐下,示意孫蓮英沏上茶,寬聲道,“你不必解釋,她到底是出自南海,與元瑤或有幾分淵源,你喚她一聲姨母倒也不為過。”
淑貴妃在寒園之中撥弄風雲,同樣是在教授二皇子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儲君,究竟能否在長安掀起巨浪還未可知。但不得不說,長公主若是被她捏在手中,的確算得上是不錯的籌碼。若非萬不得已,她也不會輕易玩火自焚,這一點,皇帝陛下心裏很是有譜。
何人要置長公主於死地?或者說長公主若是死了,誰會受益?這個問題根本無人可答。從已知她名諱的人當中逐一排除,似乎僅有韋英最為可能,畢竟愛子林明德已死,心中對長公主的恨意足以令她做出如此不明智的舉動,可眼下她已被禁足。
但文墨先生所書的樁樁件件,對尚書令府、韋府大為不利,似乎僅有大將軍府無關痛癢,畢竟上柱國的軍功擺在那兒,這番無稽之談若能中傷,未免太過可笑······
“這位文墨先生奴才倒是有幾分印象。據他所言,三十年前的確有一青年在朱雀大街上妄議長公主,而後······”孫蓮英說話很小心,可真說到此處時,抬眸覷了一眼楚帝,似乎也隻是喚醒這位皇帝陛下的記憶。
“說吧,眼下藏著掖著也毫無意義。”楚帝端起茶盞,啜飲一口,於是起身行至殿外,隻留下一句,“蓮英,照實說。染之就坐在此處,好生聽!”
孫蓮英拱手應下,娓娓道來,“這位說書先生的絕筆中確有幾分真,陛下的確將長公主安頓在誠園。隻是長公主終日鬱鬱寡歡,陛下便命人在四宜園辦了一場重陽詩會,彼時林尚書、長公主、林夫人、還有這位說書先生俱是在場。林尚書與長公主在詩會上一見如故,很是投緣,得知長公主住在誠園後,幾是日日前去相會。陛下···陛下本想成全他二人,而長公主注定未能有什麽名份,林尚書的本意是放棄大好前程,隻願與長公主廝守。”
林盡染眉宇微微舒展,“林尚書倒算是有情有義。”
孫蓮英長歎一聲,抿了抿略有幹巴的嘴唇,“可是林夫人和汝南林氏不願!”
見他遞上一盞茶,孫蓮英下意識地看向殿外的楚帝,趕忙擺了擺手,低聲道,“不可!”
“染之遞予你的茶,為何不喝?”
楚帝沉聲質問,似是殿內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皆是在他的眼皮底下,可他又分明在殿外。
“呐,陛下都這麽說了。”
孫蓮英略有惶然地接過林盡染手中的茶盞,小口抿了抿,旋即一飲而盡,又以袖擦拭唇角的水漬,又言道:“林尚書是汝南林氏百年一遇的不世奇才,其族人又怎能輕易允他就此埋沒,便尋上了韋太師,欲與韋氏議親!”
“故此,並非是林尚書一麵握著林韋兩家的親事,一麵又糾纏著長公主不放?”
孫蓮英微微頷首,手中攥住茶盞遲遲不肯放,“要不說陛下對林尚書還算寬宥呐。重陽詩會上,林夫人同樣相中了林尚書,立誓非他不嫁,故而林氏族老上門議親,她本該喜不自勝。但從韋太師口中得知長公主的身份後,她便暗自與長公主見上一麵,至於具體說了什麽,我等不得而知,恐怕僅有他們自己知曉內情。”
“那與這位說書先生有何幹係?”
“這文墨先生也算有些本事,可惜仕途不順。然則他在詩會上知曉林夫人的身份,有意借韋太師往前邁一步······”
“且慢。”林盡染倏然打斷他繼續說下去,又問道,“這文墨先生不是說已近古稀嗎?這三十年前,他也該有四十才對。彼時韋氏才剛到出閣的年紀吧?”
“是!”
“謔,這文墨先生可真是壯誌淩雲!他該不會是故意害死他兒子的吧?”
孫蓮英並未迴應,隻自顧自地說道,“林夫人曾與他在酣醑閣隔空傳信。自此,這位文墨先生常常守在誠園,再未糾纏過林夫人。直至···長公主害喜!”
此言已經是不能再明顯了,文墨先生分明就是為博個前程,這才幾度糾纏韋氏和長公主。而韋氏興許是為擺脫他的糾纏,加之為拆散林靖澄與長公主之間的姻緣,故此刻意泄露長公主的身份。
“彼時,陛下將將即位,朝中諸事尚且仰賴韋太師出謀劃策,興許是愛女心切,加之長公主······”孫蓮英的話音戛然而止,可說到此處自然是要稍稍斟酌,“二人情難自禁,本就難以為正名的情勢下,長公主堅持要保住腹中子!韋太師的意思是長公主必須離開京城,以保全皇室顏麵······”
楚帝登時邁著大步進殿,幾是怒吼道,“他是在威脅朕!”
孫蓮英嚇得魂不附體,連忙俯首跪地。
楚帝喘著粗氣,胸腔急劇起伏,良久方平息下來,道,“起來吧!”
“朕承認,太師或有替皇室著想的意思。但韋英!韋英若未將皇姐的消息散播出去,朕何至親手將她送進靜心庵,常伴青燈三十載!”
林盡染徐徐俯首一拜,略有猶疑道,“可在世人眼中,長公主的確錯了,是嗎?”
“林禦史誤會了!”
孫蓮英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想說長公主若未曾放林靖澄進誠園,也不至於這般地步,可當初的事哪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
“長公主曾求朕網開一麵,隻願做林靖澄的一房小妾。可朕心裏明白,替皇姐正名委實不易,或許這是她最好的歸宿。”
林盡染恭聲道,“陛下聖明。”
“可韋英不願!她知道,隻要皇姐在林靖澄身邊一日,她即便是成為林夫人,也不會被正眼相看。”
楚帝一時間血氣翻湧,麵色潮紅,撫了撫額頭,在林盡染和孫蓮英地攙扶下緩緩坐定,悵然道,“皇姐在突厥受了很多苦,剛迴長安時,朕命太醫前去問診,此生她興許再難生育。正因如此,與林靖澄的孩子更令她視若珍寶。興許韋英未曾以貞潔要挾,她也會為了孩子離開長安。隻是朕···彼時朕還不夠強大。”
林靖澄身為尚書令,剛出宮門便已有人前來傳訊,畢竟事發在誠園周邊,自然會更引他注意。
最後一絲晚霞消失在天邊,明暗的交替時分,光線暗昧昏淡,晚風掠過樹梢,沙沙作響。饒是如此,依舊未能掩蓋住他沉重的喘息聲。
林靖澄幾是丟棄了數十年的修養與風度,抬腿踹開房門,咆哮道,“韋英!你是瘋了嗎?”
文墨先生臨了前高喝的一聲方玨清,莫不是長公主的芳名?皇姓不就是‘方’嘛!
吳蘭亭趴在高牆上僅能瞧見文墨先生的半截身子,在一番慷慨陳詞後,伴著漫天飛舞的紙張緩緩倒下。一陣濃濃的驚詫、恐懼如同開閘般湧上心頭,腳下幾是撐不住,一不留神就踩了空,徑直摔了下去。
“小姐!”
如雪眼皮一陣猛跳,登時一聲驚唿,邁開步子就要上前去接。
好在是鬆軟的草地,可饒是如此,吳蘭亭還是崴了腳,疼得‘嘶嘶’倒吸涼氣。
“小···小姐,你沒事吧?”如雪擰著眉頭,來迴打量自家小姐還有無其他外傷。
“不···不礙事。”
在如雪的攙扶下,吳蘭亭顫顫巍巍地勉強起身,可右腳顯然有些不自然,幾是碰地就得觸迴。
“小姐,你還說不礙事。如雪就不應該讓你爬上去。”如雪見她疼得麵頰蒼白,唇上已無血色,眼底滿是心疼,“如雪先扶小姐迴房,再去請醫師和姑爺來。”
方才茶樓裏的茶客噤若寒蟬,文墨先生所言依舊迴蕩在耳邊,若林明禮真是長公主與林靖澄的私生子,這個消息想必不日就能傳遍整個長安。此等身份固然尊貴,但也著實見不得光,而那位長公主······
‘剛剛那些紙上似是寫了什麽?巡防營衛隊和府衙衙役同時趕到,定是有人檢舉,可到底是誰想置長公主於死地?牽涉此事的已有皇室、林府、韋府,還有大將軍府,後三家儼然是大楚的柱石,一旦未能妥善處置,後果幾乎無法估量。’吳蘭亭暗自忖道。
畢竟是有人橫死當場,茶樓頓時陷入一片混亂,百姓根本難以疏散,俱是心驚膽顫,慌忙之中推搡前後,以致大片百姓摔倒,尚有些許茶客趁亂踩著人身逃出暗巷。但見木台之上,鮮血汨汨不止,地上零星散落著紙片。
與隔壁的暗巷不過是隔了一堵牆,巡防營衛隊和衙役一度震懾,終於迴歸平靜。看來是已接手涉事茶樓。
吳蘭亭隔牆隱隱約約地聽到有人怒喝,
‘此地一應物什,誰都不準帶出茶樓!···須徹底搜身後,登記在冊,方能離開。···若無允準,名冊上的百姓近日不得離開長安!’
“不必喚姑爺迴來,他願意何時,就何時迴來。”
吳蘭亭蹙著秀眉,咬緊牙根,吩咐如雪先攙她迴房,“還有,你走一趟光德坊,向林夫人傳個話,就說是我崴了腳,卻又實在想姐姐,請她過來小敘。”
“是。”
今日看似悠閑,然則暗流湧動。
一陣密集的馬蹄聲響起,大約十幾匹快馬不約而同地出現在東街,連青石地麵似乎都有些顫動,直指四宜園。
杜子騰微微喘勻氣,揖禮道,“孫公公!”
“看來杜府尹已經知道常樂坊發生何事。”
“是,故而特地來尋林禦史,此事畢竟還牽扯到上柱國。”
孫蓮英的五官幾是擰巴在一塊兒,腳步不敢停歇,隻側過臉去稍稍頷首,便一路小跑入園。
未多時,一路尋覓之下,恰逢正在遊園的林盡染一行。
“陛下命林禦史即刻進宮。”
“即刻入宮?”林盡染不解,又瞥向追來的杜子騰,“杜府尹今日怎有空來四宜園?”
孫蓮英此刻早已是心急如焚,“林禦史,十萬火急,容不得在外分說清楚。園外已備好快馬,勞申護衛先護送兩位夫人迴府。”
林盡染心頭疑雲重重,想要追問,卻又不能再問。竟是要以快馬入宮,想來此事真的半分不容馬虎,心裏不由地咯噔一下,暗暗腹誹,‘這位淑貴妃當真是要出手了嗎?若依眼下的情勢,她的目標似乎並不是我。’
“申越,你先將時安和元瑤送迴府,一路小心。”
“姑爺放心,申越定不負所托。”
杜子騰在一旁寬慰道,“染之盡管去,我帶了幾名衙役,會一路護送二位夫人迴府。”
“有勞杜兄了!”
李時安和元瑤麵露憂色,卻也未曾阻攔,隻望著林盡染和孫蓮英的身影漸漸消失在人群中。
林盡染等人翻身上馬,正欲揚鞭策馬。
孫蓮英開口提醒,“林禦史,走啟夏街、延喜門,陛下特允林禦史策馬至長樂門入宮。”
謔!遇碑下馬的規矩都破了,看來的確發生了不得了的事!
林盡染微微點頭,勒緊韁繩,一夾馬腹,策鞭馳騁。
常樂坊的陣仗在京城裏引起了不小的震蕩。可巡防營衛隊一定程度上也算了然聖心,此時若不管不顧地將一眾人等悉數羈押,反倒是會引來爭議,彼時此等掩耳盜鈴之舉,更使局麵被動。當下始作俑者已經自裁,不若將一應罪責推脫到他身上,靜觀後續。
廊下,孫蓮英從袖中拿出一張疊好的紙,上麵還沾了幾滴血漬,上書有林靖澄與長公主私通的秘事,而長公主方玨清如今在二郎上的靜心庵出家為尼,法號摒塵師太。
林盡染頓住身形,神色怔忡,抬眸望向孫蓮英,“此事已經傳開了?”
“未曾。不過事關皇室、上柱國、韋太師、林尚書,牽連甚廣,故而陛下急召林禦史入宮。”
林盡染嘴唇微嚅,欲言又止,“罷了,先麵見了陛下再說。”
然文英殿前早已有禁軍把守,根本無人能靠近。祁將軍見二人行色匆匆而來,抱拳一禮,“林禦史,孫公公。”
隨後又向身後的禁軍吩咐道,“放行!”
還未曾入殿,楚帝的聲音已傳來,“進來吧,不必多禮!”
林盡染聞言,仍是揖手一禮,“陛下!”
“剛剛蓮英給你看了吧?”
“臣大略看了一遍。”
楚帝斜倚在憑幾上,闔眼沉思,良久方問道,“你怎麽看?”
林盡染雙手交疊在身前,垂著眼簾,反問道,“陛下是問該如何破局,還是問誰是始作俑者?”
楚帝並沒有立即說話,睜開眼眸,抬手令他坐下。
“臣還是不坐了,一會兒還得起身,麻煩!”
“你想的這個法子,朕若是會應允,就不會讓你坐下迴話!”
楚帝的語音很是沉重,但的確揣摩了他的心思,事關四方利益,長公主除‘死’之外,別無解法。
可一死了之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畢竟摒塵師太就是長公主的消息不日就會傳遍街頭巷尾,再爭論死不死的已沒有任何意義。換言之,問題已經暴露出來了,而‘死’隻是長公主唯一的選擇。
林盡染默然良久,搖了搖頭,“陛下,長公主的名諱除宗正寺的譜牒有載,能知曉的人並不多。”
這句話說得不假,尋常百姓家裏姑娘的閨名尚且得在問名,夫家方能知曉,遑論貴為皇室公主。如此,便可將範圍縮小至韋太師父女、林靖澄、上柱國以及幾個資曆老的皇室宗親,可知曉長公主在靜心庵出家的人也不算多,若先前就想玷汙皇室還有林韋二府名聲,早就該動手才是,何必拖到今天。偏偏救下長公主的大將軍府如今也受了池魚之殃。
楚帝額間的青筋直跳,麵頰繃的很緊,“你去寒園見那位的時候,她可有異樣?”
“姨母並未提起長公主,臣猜測,她即便知曉摒塵師太是長公主,多還是會捏在手心,靜待良機。”
他的行蹤,身為陛下了然於胸也不是什麽稀罕事,隻不過皇帝陛下都未曾喚一聲淑妃,林盡染又如何應和呢。
“姨母?倒是叫的親熱。”楚帝微微眯了眯眼,眸光略帶了些審視的意味。
林盡染慌忙揖禮,急於解釋,“陛下,臣···”
楚帝稍稍抬手,撐著憑幾緩緩坐起,又抬了抬下頜命他坐下,示意孫蓮英沏上茶,寬聲道,“你不必解釋,她到底是出自南海,與元瑤或有幾分淵源,你喚她一聲姨母倒也不為過。”
淑貴妃在寒園之中撥弄風雲,同樣是在教授二皇子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儲君,究竟能否在長安掀起巨浪還未可知。但不得不說,長公主若是被她捏在手中,的確算得上是不錯的籌碼。若非萬不得已,她也不會輕易玩火自焚,這一點,皇帝陛下心裏很是有譜。
何人要置長公主於死地?或者說長公主若是死了,誰會受益?這個問題根本無人可答。從已知她名諱的人當中逐一排除,似乎僅有韋英最為可能,畢竟愛子林明德已死,心中對長公主的恨意足以令她做出如此不明智的舉動,可眼下她已被禁足。
但文墨先生所書的樁樁件件,對尚書令府、韋府大為不利,似乎僅有大將軍府無關痛癢,畢竟上柱國的軍功擺在那兒,這番無稽之談若能中傷,未免太過可笑······
“這位文墨先生奴才倒是有幾分印象。據他所言,三十年前的確有一青年在朱雀大街上妄議長公主,而後······”孫蓮英說話很小心,可真說到此處時,抬眸覷了一眼楚帝,似乎也隻是喚醒這位皇帝陛下的記憶。
“說吧,眼下藏著掖著也毫無意義。”楚帝端起茶盞,啜飲一口,於是起身行至殿外,隻留下一句,“蓮英,照實說。染之就坐在此處,好生聽!”
孫蓮英拱手應下,娓娓道來,“這位說書先生的絕筆中確有幾分真,陛下的確將長公主安頓在誠園。隻是長公主終日鬱鬱寡歡,陛下便命人在四宜園辦了一場重陽詩會,彼時林尚書、長公主、林夫人、還有這位說書先生俱是在場。林尚書與長公主在詩會上一見如故,很是投緣,得知長公主住在誠園後,幾是日日前去相會。陛下···陛下本想成全他二人,而長公主注定未能有什麽名份,林尚書的本意是放棄大好前程,隻願與長公主廝守。”
林盡染眉宇微微舒展,“林尚書倒算是有情有義。”
孫蓮英長歎一聲,抿了抿略有幹巴的嘴唇,“可是林夫人和汝南林氏不願!”
見他遞上一盞茶,孫蓮英下意識地看向殿外的楚帝,趕忙擺了擺手,低聲道,“不可!”
“染之遞予你的茶,為何不喝?”
楚帝沉聲質問,似是殿內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皆是在他的眼皮底下,可他又分明在殿外。
“呐,陛下都這麽說了。”
孫蓮英略有惶然地接過林盡染手中的茶盞,小口抿了抿,旋即一飲而盡,又以袖擦拭唇角的水漬,又言道:“林尚書是汝南林氏百年一遇的不世奇才,其族人又怎能輕易允他就此埋沒,便尋上了韋太師,欲與韋氏議親!”
“故此,並非是林尚書一麵握著林韋兩家的親事,一麵又糾纏著長公主不放?”
孫蓮英微微頷首,手中攥住茶盞遲遲不肯放,“要不說陛下對林尚書還算寬宥呐。重陽詩會上,林夫人同樣相中了林尚書,立誓非他不嫁,故而林氏族老上門議親,她本該喜不自勝。但從韋太師口中得知長公主的身份後,她便暗自與長公主見上一麵,至於具體說了什麽,我等不得而知,恐怕僅有他們自己知曉內情。”
“那與這位說書先生有何幹係?”
“這文墨先生也算有些本事,可惜仕途不順。然則他在詩會上知曉林夫人的身份,有意借韋太師往前邁一步······”
“且慢。”林盡染倏然打斷他繼續說下去,又問道,“這文墨先生不是說已近古稀嗎?這三十年前,他也該有四十才對。彼時韋氏才剛到出閣的年紀吧?”
“是!”
“謔,這文墨先生可真是壯誌淩雲!他該不會是故意害死他兒子的吧?”
孫蓮英並未迴應,隻自顧自地說道,“林夫人曾與他在酣醑閣隔空傳信。自此,這位文墨先生常常守在誠園,再未糾纏過林夫人。直至···長公主害喜!”
此言已經是不能再明顯了,文墨先生分明就是為博個前程,這才幾度糾纏韋氏和長公主。而韋氏興許是為擺脫他的糾纏,加之為拆散林靖澄與長公主之間的姻緣,故此刻意泄露長公主的身份。
“彼時,陛下將將即位,朝中諸事尚且仰賴韋太師出謀劃策,興許是愛女心切,加之長公主······”孫蓮英的話音戛然而止,可說到此處自然是要稍稍斟酌,“二人情難自禁,本就難以為正名的情勢下,長公主堅持要保住腹中子!韋太師的意思是長公主必須離開京城,以保全皇室顏麵······”
楚帝登時邁著大步進殿,幾是怒吼道,“他是在威脅朕!”
孫蓮英嚇得魂不附體,連忙俯首跪地。
楚帝喘著粗氣,胸腔急劇起伏,良久方平息下來,道,“起來吧!”
“朕承認,太師或有替皇室著想的意思。但韋英!韋英若未將皇姐的消息散播出去,朕何至親手將她送進靜心庵,常伴青燈三十載!”
林盡染徐徐俯首一拜,略有猶疑道,“可在世人眼中,長公主的確錯了,是嗎?”
“林禦史誤會了!”
孫蓮英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想說長公主若未曾放林靖澄進誠園,也不至於這般地步,可當初的事哪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
“長公主曾求朕網開一麵,隻願做林靖澄的一房小妾。可朕心裏明白,替皇姐正名委實不易,或許這是她最好的歸宿。”
林盡染恭聲道,“陛下聖明。”
“可韋英不願!她知道,隻要皇姐在林靖澄身邊一日,她即便是成為林夫人,也不會被正眼相看。”
楚帝一時間血氣翻湧,麵色潮紅,撫了撫額頭,在林盡染和孫蓮英地攙扶下緩緩坐定,悵然道,“皇姐在突厥受了很多苦,剛迴長安時,朕命太醫前去問診,此生她興許再難生育。正因如此,與林靖澄的孩子更令她視若珍寶。興許韋英未曾以貞潔要挾,她也會為了孩子離開長安。隻是朕···彼時朕還不夠強大。”
林靖澄身為尚書令,剛出宮門便已有人前來傳訊,畢竟事發在誠園周邊,自然會更引他注意。
最後一絲晚霞消失在天邊,明暗的交替時分,光線暗昧昏淡,晚風掠過樹梢,沙沙作響。饒是如此,依舊未能掩蓋住他沉重的喘息聲。
林靖澄幾是丟棄了數十年的修養與風度,抬腿踹開房門,咆哮道,“韋英!你是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