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江南一行前,林盡染所領的科考郎中一職,暫定官軼從五品,可終歸是個臨時的差事,科考後就已並入考功司。當下又騰出個從五品的治書侍禦史,雖算得上是平調,可禦史台畢竟是個多事之地。
已近戌時,林盡染才將將迴府。正廳內隱約瞧著有兩道倩影,彼時李時安與元瑤還在閑聊江南的趣事,見林盡染已迴,皆止住語音,笑盈盈地行了萬福。
“染之在宮裏定是未曾好好用膳。”李時安淺淺一笑,又向屋外的劉管家吩咐道,“劉管家,將晚膳送來。”
許是心中還有些心事,既是迴到家中,林盡染竭力收斂心神,強顏一笑,道,“時安與元瑤還未用晚膳?”
“你這一家之主未迴,時安與妾身怎敢用膳?”元瑤在一旁輕笑道。
似是與時安方才聊的盡興,倒頗有些身在家中的感覺。
“宮中的膳食自然是人間難尋的美味,可終究不如家中的飯菜來的香。”
林盡染現下有些懂得,當初嶽丈為何在大將軍府時得偶說些冠冕堂皇的話。不都是說予旁人聽的嘛。
未消片刻,晚膳已端上桌。
李時安見林盡染自迴府後怔怔出神,心中憂心更甚,當是他在宮裏吃了癟,可他一向是個心有成算的,定然不會輕易吐露難處。隨即挽著林盡染的胳膊,柔聲道,“夫君,且先用了晚膳再說。”
林盡染僅是下意識地往凳子上一坐,李時安見狀便使了眼色,安排元瑤坐到另一邊。
元瑤終究是還未入林府,算不得林盡染的二夫人。李時安這般行徑於她自己而言,已然逾了禮製。
“夫君可是在苦惱楊湜綰之事?”李時安一麵給林盡染夾著菜,一麵柔聲寬慰道,“既夫君已有打算,父親也將楊湜綰的生死交由你決斷,當不必自尋煩惱,隨心而動便是。無論是何處置,時安自當支持夫君。”
李時安固然知曉林盡染並非為此事發愁,隻是不便刻意詢問,當下隻得一一猜過去。
林盡染興許是長久未曾聽李時安這般地喚夫君,心思微微收斂,展顏笑道,“時安倒真是會哄我。”
稍稍頓了頓語音,林盡染握起李時安的柔夷,遂將方才予陛下如實告知,“大將軍府的事,終歸還是右嶽丈做主,且又涉及內兄,還是待嶽丈迴京後再行發落楊湜綰。我二人既已分府別住,又是家中晚輩,此事不宜逾矩過問。”
李時安羞紅著臉,稍稍頷首,畢竟是當著元瑤的麵牽手,多少有些羞赧,可又顧及林盡染現下的情緒,隻象征性地輕輕掙脫,見他仍緊緊攥著,便由著他去。
旋即說道,“夫君所言極是,如此就等父親迴京後再行處置。”
林盡染既是敢帶上楊湜綰走水路迴京,自然是已做了一番打算。深知李氏父女是敢愛敢恨,行事果決,明辨是非的脾性,楊湜綰既然早已過繼給楊伯平,且二人與當年舊案又並無關聯,想來李氏並不會多加為難。
而當年楊湜綰一家已被滅門,李氏的怨氣該也消了。即便要追究,也應是要抓出當年指使楊叔同的兇手。與其令楊湜綰在長安城中聽候李代遠的發落,倒不如趁此讓她發揮長處,將香水和內衣生意做大做寬。彼時對林府,對李時安而言,一個有價值的楊湜綰方能有存活的必要。
方才在文英殿中,便是要將楊湜綰的處置權牢牢捏在手裏,不過幸得楚帝也未有要親自發落的意思。現下就得看楊湜綰自己的造化。
一旁的元瑤早已猜出林盡染為何苦惱,輕咬著朱唇,幽幽地問道,“可是因元瑤的身份?”
林盡染聞言一怔,手指不由地一鬆。
這番的細微動作,李時安自然第一時間便已感知,秀眉微微一蹙。可方才已與元瑤商議,待她身份一事有了定論,再行納妾之事,但現下看來,此事並非如二女想的那般容易。
林盡染攥著手中的竹箸愈發的緊,幾是要將其折斷,得是李時安雙手又將其大手緊緊裹著,這才令他稍稍恢複些神誌。
放下手中的竹箸,林盡染似是發怔,又似是沉思,好半晌才問道,“元瑤,你與這位···貴人是否有瓜葛?”
可話方才說出口,卻頓覺不妥,似是在質問她是否與二皇子有私情一般,急忙改口道,“我的意思是,你在長安所行之事,是否皆有他授意?”
先前科考丟卷一事,元瑤已然承認二皇子當作得攬月樓的主,默認他是攬月樓的貴人之一。可方才在迴府的路上,林盡染左思右想都未能明白,楚帝為何迫切地要鏟除攬月樓。
明明是依科舉的法子,短短數年便能將朝中官員換血,至少長安的攬月樓就此不攻自破,且又不易動搖朝綱。可方才在殿中,林盡染已將為難之處告知予楚帝,攬月樓背後的貴人可是有皇子的影子,當場卻也未點出是哪位皇子。可按楚帝所言,似是早已知曉。正因如此才讓林盡染更為困惑。
元瑤坐於一旁,雖未多言語,可也瞧得出林府現下的情狀。出口前須得再三斟酌,思慮一番後遂言道,“長安這位貴人皆是由薛騫聯絡,妾身並未與其交涉,他也並不知妾身在攬月樓中是何作用。”
足足半炷香的時間默默流逝,林盡染坐在那怔怔出神,下意識地問道,“二皇子的生母是哪位妃子?”
“淑妃。”元瑤搶在李時安前迴道。
按說長安之事,李時安當最為清楚,可方才這迴答卻是出自元瑤之口。卻也無怪李時安方才反應慢了片刻,這般突然發問,且又涉及到皇子,如何不會令其多想。
李時安似是已猜到其中的複雜之處,輕聲解釋,“陛下雖可立三夫人,可至此也僅立了淑貴妃一人,由此見其恩寵。”
元瑤輕咬著上唇,指甲用力地掐著掌心,似是下了極大的決心一般,“淑妃確如夫君所猜測,南海人氏,姓趙,是時任南海郡守的胞妹。”
元瑤的這聲夫君倒未令李時安不悅,反而嘴角彎起一抹弧度,向元瑤微微點了點下頜,柔聲道,“南海之事,時安不如元瑤知曉的多。且寬心,林府內皆是自己人。”
此言倒真是令林盡染頗為驚詫,嘴唇囁嚅著,卻半晌未能說出一個字。
李時安見狀又接著淡然道,“時安既敢允諾元瑤放心說,那今夜所言,定然不會使旁人聽去。劉管家等人時安早已令他們先去歇下,當下僅我三人。”
若依時安這般說來,陛下若是知曉···也對,父女倆的書信看去又有何妨,府中若無旁人窺聽密辛,倒也無甚大礙,林盡染心中默默苦笑,虧的方才如此謹慎。
“小姐,還有采苓···”
這身後驟然響起采苓的一聲歎息,倒是令幾人忍俊不禁,霎時間將方才還有些沉悶、壓抑的氣氛給打破。
李時安風情萬種地白了她一眼,輕笑道,“那你可要去歇著?”
這倒是將采苓給問懵了,姑爺、小姐和那元瑤姑娘間幾是在打著啞謎,僅是聽懂二皇子是淑貴妃這等事,旁的一句都未曾明白,隨即幽幽道,“那采苓···是該走···還是···不該走?”
“罷了,既是身邊人,聽去也無妨。”
林盡染在采苓的腦袋瓜上隱隱約約地瞧見幾個問號,她本就是個心思單純,又無心計的,心中念得多也是保護小姐這等,若是令其退下,她反倒是不知該作甚。
這南越之事,說來還有一段淵源。
先秦古籍中對長江以南的沿海一帶部落統稱為越,這百越就囊括有吳越、閩越、揚越、南越、西甌、駱越等地。彼時有一言‘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裏,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可見百越之地何其紛亂。
故此秦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著手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秦始皇二十五年,首次攻打嶺南,主帥屠睢陣亡後,任囂接替,遂與趙佗再次率軍入嶺南,於三十三年完成一統,彼時領南海郡尉,節製嶺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史稱‘東南一尉’。
可朝代哪有一成不變,千秋萬代的。秦二世雖未如前世般,由胡亥執掌天下。可曆史軌跡終歸會在某個點偏移後,又會在未來的另一個點迴歸,如此往複。
林盡染依稀迴憶《通史》中所記,後任囂病重,委趙佗代理南海郡尉,然暴秦六世而亡,而任囂與趙佗的後裔又謹遵先祖言論:‘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裏,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隨後成立‘南越國’。
可即便如此,南越國也並未存續良久,數世後便由現在的楚國納入版圖。
既說起南海,有趙姓,又有任姓,再結合這異世《通史》中的記載,林盡染便已知曉個大概。
“任···任將軍是先祖任囂的後人,而夫君在江寧有過數麵之緣的三公子趙佑承,則是先秦趙佗的後裔。”
元瑤與任來風終歸是父女血親,於她而言還並未能毫不避諱地直唿姓名。
當初申越阻攔著不讓殺任來風,還稱他為南越國的後裔,彼時被怒氣衝昏了頭腦,才未能及時反應。實則江南一行已有諸般跡象表明,這任來風與元瑤口中的趙郡守就是攬月樓幕後的東家,如今這麽道破,林盡染不禁懊惱。
李時安自是知曉淑貴妃的身份,可當下元瑤能主動提起,遂向她投以欣慰的一笑,這已然是個令人滿意的開端。
可轉念一想,林盡染又險些驚出聲來,“故而,二皇子是南海郡守的甥子,然則二皇子並非是攬月樓的貴人,實為南海的趙郡守和任來風。”
也無怪楚帝未念及父子情分,黨派之爭不過是拉攏朝中百官。可若用貪墨、行賄等手段要挾,這可是數十名,甚至上百名在京官員,它日若是東窗事發,長安乃至整個楚國的官員體係就得轟然倒塌。
彼時先不論如何處置這些官員,唯恐楚帝的皇位都難以保全。可先前與二皇子接觸,並未覺著他是如此愚昧之人呐?他該是知曉其中的利弊。
隻見得元瑤輕咬著朱唇,未曾言語,可螓首終究是不著痕跡地輕點了幾下。
“可陛下又怎會一直指派趙家的人作郡守?”林盡染還未從驚詫中緩過神來,心口如一地念叨著。
卻又不知是問向誰的話,幾息後又自問自答道,“也無用,南海趙家的勢力,即便是旁人做了郡守,實則眾人皆心知肚明,真正做主的還是趙家。”
元瑤強顏一笑,“夫君通透。各地郡守雖說皆由陛下指派,可獨獨南海是例外。誰若是趙家的家主,誰便是百越之地的‘王’”
“可任家這些年來就未起取代之心?”
先前聽黃之屹分說過任來風的來頭,統領南境十郡的將軍,江南半數兵馬皆可調派,這等實力如何肯屈居於趙家之下?還是說趙家還有更了不得的底牌,林盡染頓感困惑。
元瑤欲言又止,稍稍斟酌一番後方道,“個中緣由,妾身也不甚了解。可趙家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若候選家主並無子嗣後代,則不允繼承。而趙佑承膝下子嗣,恐非他親生,故而在江南,會尋些有夫···”
元瑤頓覺此言不妥,當即刹住語音,就未曾再說下去。
可聰慧如李時安與林盡染,隻說到此處就已然明了,這趙佑承怕是四處勾搭些有夫之婦或是產過子嗣的婦女,怕就是為子嗣一事。
既提起趙佑承,林盡染不禁又有一番聯想,遂問道,“趙佑承與任來風可有何關係?”
“許是他二人暫且共事。自妾身離開千金閣之後,江寧的攬月樓實為趙佑承名下產業,而二人同時出現在江寧,應不是巧合。且任將軍的確有意要將妾身送予···送予趙佑承。”
可說到此處時,元瑤已難忍泣意,旋即潸然淚下,哽咽道,“那日在清池觀···現下想來還心有餘悸。隻是至今妾身也未能參透任將軍的心思。”
李時安緩緩起身,拿出帕子予元瑤拭去眼淚,柔聲寬慰道,“現下既已在長安,且先寬心在林府住下。待諸事了結,時安自會遵守諾言,風光地納你入林府。”
又是一番安慰與閑敘,李時安遣采苓將元瑤送去客房,見其倩影遠去,隨即柔聲問道,“夫君方才似是欲言又止,可還有顧慮?”
林盡染微微搖頭,倏然將李時安橫抱起,隻聽得其一聲輕唿,旋即調笑道,“盡為他人著想,許久未見,就不想聽聽夫君的滿心相思?”
說罷,便抱著羞赧李時安往內院而去。
正所謂,深夜交頸鴛鴦,錦被翻紅浪。雲歇雲收那情況,難當。
已近戌時,林盡染才將將迴府。正廳內隱約瞧著有兩道倩影,彼時李時安與元瑤還在閑聊江南的趣事,見林盡染已迴,皆止住語音,笑盈盈地行了萬福。
“染之在宮裏定是未曾好好用膳。”李時安淺淺一笑,又向屋外的劉管家吩咐道,“劉管家,將晚膳送來。”
許是心中還有些心事,既是迴到家中,林盡染竭力收斂心神,強顏一笑,道,“時安與元瑤還未用晚膳?”
“你這一家之主未迴,時安與妾身怎敢用膳?”元瑤在一旁輕笑道。
似是與時安方才聊的盡興,倒頗有些身在家中的感覺。
“宮中的膳食自然是人間難尋的美味,可終究不如家中的飯菜來的香。”
林盡染現下有些懂得,當初嶽丈為何在大將軍府時得偶說些冠冕堂皇的話。不都是說予旁人聽的嘛。
未消片刻,晚膳已端上桌。
李時安見林盡染自迴府後怔怔出神,心中憂心更甚,當是他在宮裏吃了癟,可他一向是個心有成算的,定然不會輕易吐露難處。隨即挽著林盡染的胳膊,柔聲道,“夫君,且先用了晚膳再說。”
林盡染僅是下意識地往凳子上一坐,李時安見狀便使了眼色,安排元瑤坐到另一邊。
元瑤終究是還未入林府,算不得林盡染的二夫人。李時安這般行徑於她自己而言,已然逾了禮製。
“夫君可是在苦惱楊湜綰之事?”李時安一麵給林盡染夾著菜,一麵柔聲寬慰道,“既夫君已有打算,父親也將楊湜綰的生死交由你決斷,當不必自尋煩惱,隨心而動便是。無論是何處置,時安自當支持夫君。”
李時安固然知曉林盡染並非為此事發愁,隻是不便刻意詢問,當下隻得一一猜過去。
林盡染興許是長久未曾聽李時安這般地喚夫君,心思微微收斂,展顏笑道,“時安倒真是會哄我。”
稍稍頓了頓語音,林盡染握起李時安的柔夷,遂將方才予陛下如實告知,“大將軍府的事,終歸還是右嶽丈做主,且又涉及內兄,還是待嶽丈迴京後再行發落楊湜綰。我二人既已分府別住,又是家中晚輩,此事不宜逾矩過問。”
李時安羞紅著臉,稍稍頷首,畢竟是當著元瑤的麵牽手,多少有些羞赧,可又顧及林盡染現下的情緒,隻象征性地輕輕掙脫,見他仍緊緊攥著,便由著他去。
旋即說道,“夫君所言極是,如此就等父親迴京後再行處置。”
林盡染既是敢帶上楊湜綰走水路迴京,自然是已做了一番打算。深知李氏父女是敢愛敢恨,行事果決,明辨是非的脾性,楊湜綰既然早已過繼給楊伯平,且二人與當年舊案又並無關聯,想來李氏並不會多加為難。
而當年楊湜綰一家已被滅門,李氏的怨氣該也消了。即便要追究,也應是要抓出當年指使楊叔同的兇手。與其令楊湜綰在長安城中聽候李代遠的發落,倒不如趁此讓她發揮長處,將香水和內衣生意做大做寬。彼時對林府,對李時安而言,一個有價值的楊湜綰方能有存活的必要。
方才在文英殿中,便是要將楊湜綰的處置權牢牢捏在手裏,不過幸得楚帝也未有要親自發落的意思。現下就得看楊湜綰自己的造化。
一旁的元瑤早已猜出林盡染為何苦惱,輕咬著朱唇,幽幽地問道,“可是因元瑤的身份?”
林盡染聞言一怔,手指不由地一鬆。
這番的細微動作,李時安自然第一時間便已感知,秀眉微微一蹙。可方才已與元瑤商議,待她身份一事有了定論,再行納妾之事,但現下看來,此事並非如二女想的那般容易。
林盡染攥著手中的竹箸愈發的緊,幾是要將其折斷,得是李時安雙手又將其大手緊緊裹著,這才令他稍稍恢複些神誌。
放下手中的竹箸,林盡染似是發怔,又似是沉思,好半晌才問道,“元瑤,你與這位···貴人是否有瓜葛?”
可話方才說出口,卻頓覺不妥,似是在質問她是否與二皇子有私情一般,急忙改口道,“我的意思是,你在長安所行之事,是否皆有他授意?”
先前科考丟卷一事,元瑤已然承認二皇子當作得攬月樓的主,默認他是攬月樓的貴人之一。可方才在迴府的路上,林盡染左思右想都未能明白,楚帝為何迫切地要鏟除攬月樓。
明明是依科舉的法子,短短數年便能將朝中官員換血,至少長安的攬月樓就此不攻自破,且又不易動搖朝綱。可方才在殿中,林盡染已將為難之處告知予楚帝,攬月樓背後的貴人可是有皇子的影子,當場卻也未點出是哪位皇子。可按楚帝所言,似是早已知曉。正因如此才讓林盡染更為困惑。
元瑤坐於一旁,雖未多言語,可也瞧得出林府現下的情狀。出口前須得再三斟酌,思慮一番後遂言道,“長安這位貴人皆是由薛騫聯絡,妾身並未與其交涉,他也並不知妾身在攬月樓中是何作用。”
足足半炷香的時間默默流逝,林盡染坐在那怔怔出神,下意識地問道,“二皇子的生母是哪位妃子?”
“淑妃。”元瑤搶在李時安前迴道。
按說長安之事,李時安當最為清楚,可方才這迴答卻是出自元瑤之口。卻也無怪李時安方才反應慢了片刻,這般突然發問,且又涉及到皇子,如何不會令其多想。
李時安似是已猜到其中的複雜之處,輕聲解釋,“陛下雖可立三夫人,可至此也僅立了淑貴妃一人,由此見其恩寵。”
元瑤輕咬著上唇,指甲用力地掐著掌心,似是下了極大的決心一般,“淑妃確如夫君所猜測,南海人氏,姓趙,是時任南海郡守的胞妹。”
元瑤的這聲夫君倒未令李時安不悅,反而嘴角彎起一抹弧度,向元瑤微微點了點下頜,柔聲道,“南海之事,時安不如元瑤知曉的多。且寬心,林府內皆是自己人。”
此言倒真是令林盡染頗為驚詫,嘴唇囁嚅著,卻半晌未能說出一個字。
李時安見狀又接著淡然道,“時安既敢允諾元瑤放心說,那今夜所言,定然不會使旁人聽去。劉管家等人時安早已令他們先去歇下,當下僅我三人。”
若依時安這般說來,陛下若是知曉···也對,父女倆的書信看去又有何妨,府中若無旁人窺聽密辛,倒也無甚大礙,林盡染心中默默苦笑,虧的方才如此謹慎。
“小姐,還有采苓···”
這身後驟然響起采苓的一聲歎息,倒是令幾人忍俊不禁,霎時間將方才還有些沉悶、壓抑的氣氛給打破。
李時安風情萬種地白了她一眼,輕笑道,“那你可要去歇著?”
這倒是將采苓給問懵了,姑爺、小姐和那元瑤姑娘間幾是在打著啞謎,僅是聽懂二皇子是淑貴妃這等事,旁的一句都未曾明白,隨即幽幽道,“那采苓···是該走···還是···不該走?”
“罷了,既是身邊人,聽去也無妨。”
林盡染在采苓的腦袋瓜上隱隱約約地瞧見幾個問號,她本就是個心思單純,又無心計的,心中念得多也是保護小姐這等,若是令其退下,她反倒是不知該作甚。
這南越之事,說來還有一段淵源。
先秦古籍中對長江以南的沿海一帶部落統稱為越,這百越就囊括有吳越、閩越、揚越、南越、西甌、駱越等地。彼時有一言‘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裏,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可見百越之地何其紛亂。
故此秦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著手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秦始皇二十五年,首次攻打嶺南,主帥屠睢陣亡後,任囂接替,遂與趙佗再次率軍入嶺南,於三十三年完成一統,彼時領南海郡尉,節製嶺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史稱‘東南一尉’。
可朝代哪有一成不變,千秋萬代的。秦二世雖未如前世般,由胡亥執掌天下。可曆史軌跡終歸會在某個點偏移後,又會在未來的另一個點迴歸,如此往複。
林盡染依稀迴憶《通史》中所記,後任囂病重,委趙佗代理南海郡尉,然暴秦六世而亡,而任囂與趙佗的後裔又謹遵先祖言論:‘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裏,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隨後成立‘南越國’。
可即便如此,南越國也並未存續良久,數世後便由現在的楚國納入版圖。
既說起南海,有趙姓,又有任姓,再結合這異世《通史》中的記載,林盡染便已知曉個大概。
“任···任將軍是先祖任囂的後人,而夫君在江寧有過數麵之緣的三公子趙佑承,則是先秦趙佗的後裔。”
元瑤與任來風終歸是父女血親,於她而言還並未能毫不避諱地直唿姓名。
當初申越阻攔著不讓殺任來風,還稱他為南越國的後裔,彼時被怒氣衝昏了頭腦,才未能及時反應。實則江南一行已有諸般跡象表明,這任來風與元瑤口中的趙郡守就是攬月樓幕後的東家,如今這麽道破,林盡染不禁懊惱。
李時安自是知曉淑貴妃的身份,可當下元瑤能主動提起,遂向她投以欣慰的一笑,這已然是個令人滿意的開端。
可轉念一想,林盡染又險些驚出聲來,“故而,二皇子是南海郡守的甥子,然則二皇子並非是攬月樓的貴人,實為南海的趙郡守和任來風。”
也無怪楚帝未念及父子情分,黨派之爭不過是拉攏朝中百官。可若用貪墨、行賄等手段要挾,這可是數十名,甚至上百名在京官員,它日若是東窗事發,長安乃至整個楚國的官員體係就得轟然倒塌。
彼時先不論如何處置這些官員,唯恐楚帝的皇位都難以保全。可先前與二皇子接觸,並未覺著他是如此愚昧之人呐?他該是知曉其中的利弊。
隻見得元瑤輕咬著朱唇,未曾言語,可螓首終究是不著痕跡地輕點了幾下。
“可陛下又怎會一直指派趙家的人作郡守?”林盡染還未從驚詫中緩過神來,心口如一地念叨著。
卻又不知是問向誰的話,幾息後又自問自答道,“也無用,南海趙家的勢力,即便是旁人做了郡守,實則眾人皆心知肚明,真正做主的還是趙家。”
元瑤強顏一笑,“夫君通透。各地郡守雖說皆由陛下指派,可獨獨南海是例外。誰若是趙家的家主,誰便是百越之地的‘王’”
“可任家這些年來就未起取代之心?”
先前聽黃之屹分說過任來風的來頭,統領南境十郡的將軍,江南半數兵馬皆可調派,這等實力如何肯屈居於趙家之下?還是說趙家還有更了不得的底牌,林盡染頓感困惑。
元瑤欲言又止,稍稍斟酌一番後方道,“個中緣由,妾身也不甚了解。可趙家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若候選家主並無子嗣後代,則不允繼承。而趙佑承膝下子嗣,恐非他親生,故而在江南,會尋些有夫···”
元瑤頓覺此言不妥,當即刹住語音,就未曾再說下去。
可聰慧如李時安與林盡染,隻說到此處就已然明了,這趙佑承怕是四處勾搭些有夫之婦或是產過子嗣的婦女,怕就是為子嗣一事。
既提起趙佑承,林盡染不禁又有一番聯想,遂問道,“趙佑承與任來風可有何關係?”
“許是他二人暫且共事。自妾身離開千金閣之後,江寧的攬月樓實為趙佑承名下產業,而二人同時出現在江寧,應不是巧合。且任將軍的確有意要將妾身送予···送予趙佑承。”
可說到此處時,元瑤已難忍泣意,旋即潸然淚下,哽咽道,“那日在清池觀···現下想來還心有餘悸。隻是至今妾身也未能參透任將軍的心思。”
李時安緩緩起身,拿出帕子予元瑤拭去眼淚,柔聲寬慰道,“現下既已在長安,且先寬心在林府住下。待諸事了結,時安自會遵守諾言,風光地納你入林府。”
又是一番安慰與閑敘,李時安遣采苓將元瑤送去客房,見其倩影遠去,隨即柔聲問道,“夫君方才似是欲言又止,可還有顧慮?”
林盡染微微搖頭,倏然將李時安橫抱起,隻聽得其一聲輕唿,旋即調笑道,“盡為他人著想,許久未見,就不想聽聽夫君的滿心相思?”
說罷,便抱著羞赧李時安往內院而去。
正所謂,深夜交頸鴛鴦,錦被翻紅浪。雲歇雲收那情況,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