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六年五月,芒種,幹支曆五月伊始,仲夏之跫音漸近,草木生蔭,群芳凋零,暑氣亦是愈發的濃鬱。
重迴長安一行,似是過於順利,致使林盡染都有些恍若夢中的錯覺。
錢塘返程後,任來風已未曾有動手的心思;長安往昔的故人也礙於隨行侍衛都是禁軍,也未敢有出格之舉。自是不能與出行時相比。
夕陽西斜,似火燒的雲霞懸掛在半空,時至黃昏,依舊金光明亮。林盡染一行風塵仆仆地行至光德坊,未至府門,劉管家步履匆匆進了正廳,語音略顫道,“夫人,公子迴家了!”
本是端坐著的李時安渾身一顫,霎時潸然淚下,也顧不得甚禮儀規矩,提著裙擺便往府外奔去。
這句‘迴家’的分量予她頗重,文官的處境自是比不得武將兇險,動輒傷筋動骨,腦袋別在馬上度日,可監察禦史終究是個得罪人的差事,遇刺、誣告皆是常態,能平安迴家已甚是不易。
林盡染將將從馬車上縱身而下,就瞧見李時安淚眼婆娑地跑出府門。
李時安心若乳燕歸巢一般,可顧及府外還有不少禁軍侍衛,當即稍稍收斂‘不合禮製’的心思,施施然行了萬福,顫聲道,“夫君,一路舟車勞頓,甚是辛苦。時安已備下晚膳,請元瑤姑娘一同會食。”
林盡染神色欣喜,旋即站在李時安一側,俯身貼耳,輕聲道,“染之在江南可是日日夜夜都思念著你。”
李時安眉眼盡是媚態,神色羞赧,卻又不好在大庭廣眾之下訴說衷情,柔聲地口吐蓮花,“我心似君心。”
“妾身以為時安見到夫君,定是忘了元瑤。” 元瑤輕聲數落道,說罷便掀開車簾,緩緩下了馬車。
這聲夫君,倒是頗有些耐人尋味,終歸是指林盡染,分不清是元瑤自己稱為夫君,還是代指李時安的夫君。
可李時安隻淺淺一笑,行了萬福,柔聲道,“元瑤此言倒是令時安汗顏,江南一行,夫君幸得卿照料。天色漸晚,且先進府休憩罷。”
李時安的目光在後頭一輛馬車上稍作停留,眼神倏然有些冷肅,凝滯片刻,輕咬著朱唇,良久才問道,“還有一位貴客,想來就是楊夫人罷?”
楊湜綰坐在馬車內,素手撥弄著指甲,卻遲遲不敢下馬車,身份已成事實,雖不知曉當年內情,可往昔恩怨盡在咫尺,如何能令人放下,思忖良久,方才迴了一句,“林夫人安康。”
隻是說罷,楊湜綰也未有要下馬車的意思,興許是覺著李時安暴怒之下會有甚出格之舉,畢竟是弑兄之仇···
可還未等楊湜綰多想,李時安已收斂心神,淡然說道,“年前時安已令人將明園修繕。若楊夫人不嫌棄,可前去小住。從江寧和錢塘來的幾位掌櫃,近些日子便住在此處,可與楊夫人解悶作伴。”
倒是出乎眾人的意料,李時安並未有慍色,甚至已妥善安頓楊湜綰遣來長安的幾名掌櫃。
“申越,將楊夫人護送至明園。”
未等眾人反應,也未得楊湜綰的意思,李時安已令申越將其送去明園。
可這已是表明她的立場,雖說是自家夫君帶迴長安的客人,但終究在密旨上是押送迴京受審的楊氏後人,能得這般安排已很是寬宥,怎會留下楊湜綰一同用晚膳呐。
但楊湜綰的生死,終究還是要等嶽丈的一句話。許是從北境傳來的消息還未至長安,時安也未敢擅自做主,林盡染心中暗想。
“妾身,深謝林夫人。”
申越又將楊湜綰的馬車駕往明園。
“林禦史,林夫人,我等須得迴宮複命,先行告辭!”
林盡染屈身拜謝,朗聲道,“江南一行幸得弟兄們護衛。他日若得閑,林某請弟兄們喝酒吃肉。”
“林禦史客氣,職責所在。”
說罷,禁軍齊刷刷地往宮城而去。
未等林盡染一行進府,便聽聞一聲高喝。
“林禦史~林禦史~”孫蓮英提著嗓子尖聲喚其止步,騎著快馬匆匆趕至府前。
“是孫公公啊。瞧著風采依舊呐,倒不知有何要事?”林盡染拱手一禮,笑盈盈地問道。
孫蓮英提著韁繩,待馬兒稍稍穩了些,迴禮說道,“恕老奴無禮。陛下急召,請林禦史入宮複命,若林夫人得空,可一同前去。”
“府中還有貴客在,時安不便前往。”
李時安淺淺一笑,又輕聲地予林盡染道了一句,“楊府後人一事,父親的意思是全憑夫君做主。”
“全憑我做主?”林盡染嘴唇囁嚅著,一臉訝然,心中早已是洶湧之狀,這等事嶽丈怎會讓自己做主?可現下還未來得及與時安通氣,不知她當下是何心思,陛下這般倉促召見,定然是與楊府一事有關。
“林禦史?林禦史!快快隨老奴進宮複命。”孫蓮英擰著眉頭,一旁催促道。
“容林某交代幾句。”林盡染又轉而向李時安說道,“時安,你先與元瑤用膳,不必等我。若府上還有人手,遣一些去明園周遭看守。”
李時安心領神會,稍稍點了點螓首,柔聲道,“萬事小心。”
說罷,林盡染略有不舍地翻身上馬,直直前往皇城。
“倒是為難你二人,見麵不過半炷香的功夫,又得分離。”元瑤在一旁輕聲歎息,瞧著李時安依依不舍地模樣,禁不住要起調侃的心思。
李時安怔神片刻,旋即一聲輕笑,揶揄道,“當下林禦史二夫人的聲名可比時安這正室響上許多。”
說罷又攥上元瑤的柔夷,溫聲道,“且先隨時安進府,說說江南的趣事。隻瞧得見書信上的隻言片語,及坊市間的傳聞,倒是令時安羨慕的緊呐。”
出乎元瑤的意料,李時安似是對自己並無甚敵意。
二女進府時,便聽聞李時安交代道,“劉管家,且去收拾間客房予二夫人。”
“你···時安···”元瑤被李時安拉進正廳,聽其如此交代,更是滿臉驚詫,斟酌一番言辭後方才頗為羞赧地問道,“他···他予你說了?”
元瑤終究未好意思在李時安麵前稱林盡染為夫君,倒是用‘他’來替代,可往來書信中,林盡染與其並未多提及二人之事。
李時安邀著元瑤坐下,親手倒了一盞茶,輕聲道,“染之與你在江南的言行,皆有禁軍傳信予陛下。”
稍頓了頓語音,言辭中似是帶了些豔羨,“染之身邊的禁軍皆是陛下身邊親衛,祖輩皆是大楚的棟梁,方山一行已然證明你在染之心中的位置。”
元瑤倒真不知此中門道,可聽來李時安所言,倘若這些侍衛在江南有個萬一,林盡染即便迴到長安,也得麵臨不少壓力。也無怪林盡染未曾讓這些禁軍涉險,竟還有這等緣故在裏頭。
隻怔神片刻,元瑤身子向李時安微微前傾,收收下頜,語調也多了幾分恭色,“可在染之心中,元瑤始終比不上你。”
見李時安隻是淡淡一笑,遂說起攬月樓與方山之事···
“元瑤心有玲瓏七竅,多有主意,本該是好事。”李時安靜靜地聽完元瑤的敘述,卻未曾在此事上多言,語調略緩地勸道,“可畢竟夫妻一體,若有難處,當如實相告。”
李時安與元瑤雖僅見過幾麵,但深知她極有城府。且聽自家夫君提起,其話語多是半真半假,需得細細甄別。若提起方山及攬月樓之事,李時安自是不會懷疑林盡染的心意,可若是說起她的身世,興許任來風是她父親不假,其餘言辭怕是得再斟酌一番。
雖說李時安是閨中女子,鮮與外界接觸,可禮儀嚴謹,恪守規矩的聲名在長安城的女眷圈中皆是有口皆碑。畢竟往來的多是朝中權貴,亦或是皇子妃這般的人物,舉手投足間定要有大家風範。但其聰慧也不容置疑,僅憑著隻言片語、行為舉止便能大致分辨元瑤言辭中的真假,可瞧出她的心思細膩。
李時安端著茶盞,向元瑤稍稍致意,細呷一口茶後放下,兩手交替搭在腿上,腰身挺直,體態甚是端莊,眉眼彎彎帶笑,靜候著元瑤的言語。
元瑤畢竟比不得李時安從小錦衣玉食,能請得崔大家這等名師授業,兩相比比未免心生自卑,方才的恭色已是為林盡染放下些姿態,當下卻不知李時安的心思。
“時安可是不願元瑤糾纏夫···染之?”元瑤語音中有些許的顫抖。
方才在林府外,李時安的舉止顯然是主家姿態,且又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自然是不能落了大度。可當下已屏退貼身侍女,想來是要說些話。相較於當日,李時安請求自己隨行下江南時的局促,現下多了幾分氣魄,元瑤心中不禁有些苦澀。
李時安淺淺一笑,稍稍抬手,示意止言,旋即柔聲道,“時安予染之早已言明,若是要納妾,時安允可,但須是家世清白,人品端莊。元瑤往昔身陷囹圄,有所保留,時安體諒,可既欲嫁予染之,卻無信任之心,往後便要各自活在猜忌中嗎?”
元瑤輕咬著上唇,秀眉緊蹙,眼眸稍垂,良久方問了一句,“你可與他坦言?”
李時安微微搖頭,緩緩起身,望向中庭,“隴西李氏關係繁冗,時安既已嫁予染之,母家之事不便參與。事關大哥,須告知父親,若無父親的意思,時安定然不會讓染之攪和其中。”
元瑤嘴唇翕張,一副欲說還休之態,可猶豫半晌又未曾說出口。
“故而,元瑤未曾坦言的便是家事?”李時安見狀,旋即蹙眉猜測道,“聽聞任將軍的小妾恐不止二十房,若依元瑤的年歲算,不知生母是三夫人還是四夫人?”
元瑤渾身一顫,倏然起身,望著李時安的背影,冷聲問道,“時安已查過元瑤的身世?”
“若是要做林府的二夫人,時安得替夫君查明家世方可。”李時安似是理所應當的模樣,稍頓了頓,語氣添了一份黯然,“不過你也莫要多心,並未查到甚。長安與南海相隔數千裏,探聽消息自是不便,元瑤權當是時安多事。”
緘默片刻,李時安方才轉過身去,正色道,“今日不過是立下規矩。若元瑤對染之確有真情,時安自可認下你這二夫人;可若有令他下南海之意,怕是趁早打消此念。
僅南海是個虎狼之地,你當真願他赴死?何況,方山一行,他將任將軍打成重傷。元瑤當知這位將軍的脾性,本就是睚眥必報之人,染之若去南海,安能有活路?他對你的這般情意,時安已然明了,卻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家夫君身陷囹圄,故而元瑤若另有用心,當早早言明,未免日後傷了彼此。”
李時安自然是希望林盡染平安迴家。可經方山一事,任來風這等人物,安能令他這般順利地抵至長安?偏偏元瑤又是任來風的女兒,她對染之的真情倒也可信,可卻不能忽略任來風這等心狠手辣之人,興許捏著元瑤手中的把柄,將來要挾著染之下南海,李時安現下多了幾分憂心。
元瑤眸色深深,右手死死地攥著左手,指甲都已嵌入肉中,短暫的疼痛讓其清醒幾分,沉思片刻方道,“母家之事,元瑤自有打算。時安也莫要試探元瑤的底線,我亦不願染之有何差池。若是我二人中定得死一人,···”
但見李時安素手捂上元瑤的嘴唇,不讓其說下去,笑言道,“莫要說這些不吉利的話。可元瑤的身份終歸有異,染之與時安將你的身份扶正後,再行納妾之禮。”
元瑤先前的身份終究是青樓女子,即便贖身成了良家,多也會落人口舌,李時安能令劉管家改口稱其為二夫人已極為不易,終歸是要考慮林盡染與大將軍府的名聲。
可這也足以令元瑤甚為感動,淚水霎時奔湧,攥著李時安捂著嘴的手,顫聲問道,“時安當真不反對?”
“出了林府這道門,府中下人怕是不能稱二夫人。既已從攬月樓贖了身,就已是良家。時安不過是請朋友在府中小住,落不了甚話柄,這些時日得瞧瞧還有甚需厘正之處,方能名正言順。”
元瑤微微搖頭,有些黯然道,“元瑤的身份···怕時安與染之無能為力。”
“你得相信染之才是。”
李時安此言倒真是令元瑤霎時一怔,稍稍緩過神來,有些哭笑不得,“你與染之倒真是夫妻,他也這般說過。”
彼時,林盡染在文英殿外撫整衣袍,稍正襆頭,輕輕一咳嗓子,在孫蓮英“監察禦史林盡染入殿覲見”的尖唿中踏步入殿。
重迴長安一行,似是過於順利,致使林盡染都有些恍若夢中的錯覺。
錢塘返程後,任來風已未曾有動手的心思;長安往昔的故人也礙於隨行侍衛都是禁軍,也未敢有出格之舉。自是不能與出行時相比。
夕陽西斜,似火燒的雲霞懸掛在半空,時至黃昏,依舊金光明亮。林盡染一行風塵仆仆地行至光德坊,未至府門,劉管家步履匆匆進了正廳,語音略顫道,“夫人,公子迴家了!”
本是端坐著的李時安渾身一顫,霎時潸然淚下,也顧不得甚禮儀規矩,提著裙擺便往府外奔去。
這句‘迴家’的分量予她頗重,文官的處境自是比不得武將兇險,動輒傷筋動骨,腦袋別在馬上度日,可監察禦史終究是個得罪人的差事,遇刺、誣告皆是常態,能平安迴家已甚是不易。
林盡染將將從馬車上縱身而下,就瞧見李時安淚眼婆娑地跑出府門。
李時安心若乳燕歸巢一般,可顧及府外還有不少禁軍侍衛,當即稍稍收斂‘不合禮製’的心思,施施然行了萬福,顫聲道,“夫君,一路舟車勞頓,甚是辛苦。時安已備下晚膳,請元瑤姑娘一同會食。”
林盡染神色欣喜,旋即站在李時安一側,俯身貼耳,輕聲道,“染之在江南可是日日夜夜都思念著你。”
李時安眉眼盡是媚態,神色羞赧,卻又不好在大庭廣眾之下訴說衷情,柔聲地口吐蓮花,“我心似君心。”
“妾身以為時安見到夫君,定是忘了元瑤。” 元瑤輕聲數落道,說罷便掀開車簾,緩緩下了馬車。
這聲夫君,倒是頗有些耐人尋味,終歸是指林盡染,分不清是元瑤自己稱為夫君,還是代指李時安的夫君。
可李時安隻淺淺一笑,行了萬福,柔聲道,“元瑤此言倒是令時安汗顏,江南一行,夫君幸得卿照料。天色漸晚,且先進府休憩罷。”
李時安的目光在後頭一輛馬車上稍作停留,眼神倏然有些冷肅,凝滯片刻,輕咬著朱唇,良久才問道,“還有一位貴客,想來就是楊夫人罷?”
楊湜綰坐在馬車內,素手撥弄著指甲,卻遲遲不敢下馬車,身份已成事實,雖不知曉當年內情,可往昔恩怨盡在咫尺,如何能令人放下,思忖良久,方才迴了一句,“林夫人安康。”
隻是說罷,楊湜綰也未有要下馬車的意思,興許是覺著李時安暴怒之下會有甚出格之舉,畢竟是弑兄之仇···
可還未等楊湜綰多想,李時安已收斂心神,淡然說道,“年前時安已令人將明園修繕。若楊夫人不嫌棄,可前去小住。從江寧和錢塘來的幾位掌櫃,近些日子便住在此處,可與楊夫人解悶作伴。”
倒是出乎眾人的意料,李時安並未有慍色,甚至已妥善安頓楊湜綰遣來長安的幾名掌櫃。
“申越,將楊夫人護送至明園。”
未等眾人反應,也未得楊湜綰的意思,李時安已令申越將其送去明園。
可這已是表明她的立場,雖說是自家夫君帶迴長安的客人,但終究在密旨上是押送迴京受審的楊氏後人,能得這般安排已很是寬宥,怎會留下楊湜綰一同用晚膳呐。
但楊湜綰的生死,終究還是要等嶽丈的一句話。許是從北境傳來的消息還未至長安,時安也未敢擅自做主,林盡染心中暗想。
“妾身,深謝林夫人。”
申越又將楊湜綰的馬車駕往明園。
“林禦史,林夫人,我等須得迴宮複命,先行告辭!”
林盡染屈身拜謝,朗聲道,“江南一行幸得弟兄們護衛。他日若得閑,林某請弟兄們喝酒吃肉。”
“林禦史客氣,職責所在。”
說罷,禁軍齊刷刷地往宮城而去。
未等林盡染一行進府,便聽聞一聲高喝。
“林禦史~林禦史~”孫蓮英提著嗓子尖聲喚其止步,騎著快馬匆匆趕至府前。
“是孫公公啊。瞧著風采依舊呐,倒不知有何要事?”林盡染拱手一禮,笑盈盈地問道。
孫蓮英提著韁繩,待馬兒稍稍穩了些,迴禮說道,“恕老奴無禮。陛下急召,請林禦史入宮複命,若林夫人得空,可一同前去。”
“府中還有貴客在,時安不便前往。”
李時安淺淺一笑,又輕聲地予林盡染道了一句,“楊府後人一事,父親的意思是全憑夫君做主。”
“全憑我做主?”林盡染嘴唇囁嚅著,一臉訝然,心中早已是洶湧之狀,這等事嶽丈怎會讓自己做主?可現下還未來得及與時安通氣,不知她當下是何心思,陛下這般倉促召見,定然是與楊府一事有關。
“林禦史?林禦史!快快隨老奴進宮複命。”孫蓮英擰著眉頭,一旁催促道。
“容林某交代幾句。”林盡染又轉而向李時安說道,“時安,你先與元瑤用膳,不必等我。若府上還有人手,遣一些去明園周遭看守。”
李時安心領神會,稍稍點了點螓首,柔聲道,“萬事小心。”
說罷,林盡染略有不舍地翻身上馬,直直前往皇城。
“倒是為難你二人,見麵不過半炷香的功夫,又得分離。”元瑤在一旁輕聲歎息,瞧著李時安依依不舍地模樣,禁不住要起調侃的心思。
李時安怔神片刻,旋即一聲輕笑,揶揄道,“當下林禦史二夫人的聲名可比時安這正室響上許多。”
說罷又攥上元瑤的柔夷,溫聲道,“且先隨時安進府,說說江南的趣事。隻瞧得見書信上的隻言片語,及坊市間的傳聞,倒是令時安羨慕的緊呐。”
出乎元瑤的意料,李時安似是對自己並無甚敵意。
二女進府時,便聽聞李時安交代道,“劉管家,且去收拾間客房予二夫人。”
“你···時安···”元瑤被李時安拉進正廳,聽其如此交代,更是滿臉驚詫,斟酌一番言辭後方才頗為羞赧地問道,“他···他予你說了?”
元瑤終究未好意思在李時安麵前稱林盡染為夫君,倒是用‘他’來替代,可往來書信中,林盡染與其並未多提及二人之事。
李時安邀著元瑤坐下,親手倒了一盞茶,輕聲道,“染之與你在江南的言行,皆有禁軍傳信予陛下。”
稍頓了頓語音,言辭中似是帶了些豔羨,“染之身邊的禁軍皆是陛下身邊親衛,祖輩皆是大楚的棟梁,方山一行已然證明你在染之心中的位置。”
元瑤倒真不知此中門道,可聽來李時安所言,倘若這些侍衛在江南有個萬一,林盡染即便迴到長安,也得麵臨不少壓力。也無怪林盡染未曾讓這些禁軍涉險,竟還有這等緣故在裏頭。
隻怔神片刻,元瑤身子向李時安微微前傾,收收下頜,語調也多了幾分恭色,“可在染之心中,元瑤始終比不上你。”
見李時安隻是淡淡一笑,遂說起攬月樓與方山之事···
“元瑤心有玲瓏七竅,多有主意,本該是好事。”李時安靜靜地聽完元瑤的敘述,卻未曾在此事上多言,語調略緩地勸道,“可畢竟夫妻一體,若有難處,當如實相告。”
李時安與元瑤雖僅見過幾麵,但深知她極有城府。且聽自家夫君提起,其話語多是半真半假,需得細細甄別。若提起方山及攬月樓之事,李時安自是不會懷疑林盡染的心意,可若是說起她的身世,興許任來風是她父親不假,其餘言辭怕是得再斟酌一番。
雖說李時安是閨中女子,鮮與外界接觸,可禮儀嚴謹,恪守規矩的聲名在長安城的女眷圈中皆是有口皆碑。畢竟往來的多是朝中權貴,亦或是皇子妃這般的人物,舉手投足間定要有大家風範。但其聰慧也不容置疑,僅憑著隻言片語、行為舉止便能大致分辨元瑤言辭中的真假,可瞧出她的心思細膩。
李時安端著茶盞,向元瑤稍稍致意,細呷一口茶後放下,兩手交替搭在腿上,腰身挺直,體態甚是端莊,眉眼彎彎帶笑,靜候著元瑤的言語。
元瑤畢竟比不得李時安從小錦衣玉食,能請得崔大家這等名師授業,兩相比比未免心生自卑,方才的恭色已是為林盡染放下些姿態,當下卻不知李時安的心思。
“時安可是不願元瑤糾纏夫···染之?”元瑤語音中有些許的顫抖。
方才在林府外,李時安的舉止顯然是主家姿態,且又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自然是不能落了大度。可當下已屏退貼身侍女,想來是要說些話。相較於當日,李時安請求自己隨行下江南時的局促,現下多了幾分氣魄,元瑤心中不禁有些苦澀。
李時安淺淺一笑,稍稍抬手,示意止言,旋即柔聲道,“時安予染之早已言明,若是要納妾,時安允可,但須是家世清白,人品端莊。元瑤往昔身陷囹圄,有所保留,時安體諒,可既欲嫁予染之,卻無信任之心,往後便要各自活在猜忌中嗎?”
元瑤輕咬著上唇,秀眉緊蹙,眼眸稍垂,良久方問了一句,“你可與他坦言?”
李時安微微搖頭,緩緩起身,望向中庭,“隴西李氏關係繁冗,時安既已嫁予染之,母家之事不便參與。事關大哥,須告知父親,若無父親的意思,時安定然不會讓染之攪和其中。”
元瑤嘴唇翕張,一副欲說還休之態,可猶豫半晌又未曾說出口。
“故而,元瑤未曾坦言的便是家事?”李時安見狀,旋即蹙眉猜測道,“聽聞任將軍的小妾恐不止二十房,若依元瑤的年歲算,不知生母是三夫人還是四夫人?”
元瑤渾身一顫,倏然起身,望著李時安的背影,冷聲問道,“時安已查過元瑤的身世?”
“若是要做林府的二夫人,時安得替夫君查明家世方可。”李時安似是理所應當的模樣,稍頓了頓,語氣添了一份黯然,“不過你也莫要多心,並未查到甚。長安與南海相隔數千裏,探聽消息自是不便,元瑤權當是時安多事。”
緘默片刻,李時安方才轉過身去,正色道,“今日不過是立下規矩。若元瑤對染之確有真情,時安自可認下你這二夫人;可若有令他下南海之意,怕是趁早打消此念。
僅南海是個虎狼之地,你當真願他赴死?何況,方山一行,他將任將軍打成重傷。元瑤當知這位將軍的脾性,本就是睚眥必報之人,染之若去南海,安能有活路?他對你的這般情意,時安已然明了,卻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家夫君身陷囹圄,故而元瑤若另有用心,當早早言明,未免日後傷了彼此。”
李時安自然是希望林盡染平安迴家。可經方山一事,任來風這等人物,安能令他這般順利地抵至長安?偏偏元瑤又是任來風的女兒,她對染之的真情倒也可信,可卻不能忽略任來風這等心狠手辣之人,興許捏著元瑤手中的把柄,將來要挾著染之下南海,李時安現下多了幾分憂心。
元瑤眸色深深,右手死死地攥著左手,指甲都已嵌入肉中,短暫的疼痛讓其清醒幾分,沉思片刻方道,“母家之事,元瑤自有打算。時安也莫要試探元瑤的底線,我亦不願染之有何差池。若是我二人中定得死一人,···”
但見李時安素手捂上元瑤的嘴唇,不讓其說下去,笑言道,“莫要說這些不吉利的話。可元瑤的身份終歸有異,染之與時安將你的身份扶正後,再行納妾之禮。”
元瑤先前的身份終究是青樓女子,即便贖身成了良家,多也會落人口舌,李時安能令劉管家改口稱其為二夫人已極為不易,終歸是要考慮林盡染與大將軍府的名聲。
可這也足以令元瑤甚為感動,淚水霎時奔湧,攥著李時安捂著嘴的手,顫聲問道,“時安當真不反對?”
“出了林府這道門,府中下人怕是不能稱二夫人。既已從攬月樓贖了身,就已是良家。時安不過是請朋友在府中小住,落不了甚話柄,這些時日得瞧瞧還有甚需厘正之處,方能名正言順。”
元瑤微微搖頭,有些黯然道,“元瑤的身份···怕時安與染之無能為力。”
“你得相信染之才是。”
李時安此言倒真是令元瑤霎時一怔,稍稍緩過神來,有些哭笑不得,“你與染之倒真是夫妻,他也這般說過。”
彼時,林盡染在文英殿外撫整衣袍,稍正襆頭,輕輕一咳嗓子,在孫蓮英“監察禦史林盡染入殿覲見”的尖唿中踏步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