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楊湜綰隨叔祖父與玄寂道人入了楊府。
楊老太爺畢竟年事已高,恢複並不如青年那般的快,現下仍有些虛弱,靠在榻上,卻見孫女領著一謫仙般的道士與楊季常進了屋。
“祖父,孫女特意請來玄寂道人來此施法,祈望神仙真人護佑祖父身體康健。”楊湜綰施施然行了一禮,柔聲說道。
這孫女一向是知書達理,禮儀嚴謹,行事周到,若錢塘百姓未曾被清池觀的道士愚弄,這等口碑的女子,恐是提親的媒婆都得踏破楊府的門檻。
可平日裏,孫女一向不曾理會這些道士所言,今日怎的還將這清池觀的觀主請到家中,真倒是令楊老太爺琢磨不清,又看向一旁的楊季常,許是猜到些什麽。
“勞煩真人操心。不過老朽年邁,身子大不如前也是常情,由綰兒請來的醫師稍加調理即可。”楊老太爺隻當是孫女又受這楊季常蠱惑,便要婉拒這番‘好意’。
楊湜綰平日裏入不得楊府,這才未與祖父通氣。但此狀亦是令楊季常稍稍放心,若楊老太爺真這般輕易接納了,才讓這楊四爺真生疑其中有何陰謀。
說起這玄寂道人,進屋後卻未曾睜眼,隻左手挽著拂塵,怔怔的站在那兒未發一語,險令人覺著他已睡過去。
“大哥,這玄寂道人可是錢塘有名的道長,是個神仙般的人物,當初···”
見這楊季常又要重提三年前的舊事,楊老太爺目露精光,掃了一眼過去,瞪得楊四爺愣著再未繼續說下去。
“祖父。”楊湜綰甚是乖巧地跪坐在楊老太爺榻邊,柔聲說道,“且讓玄寂道人試試罷,隻當是讓孫女心安。”說罷便攥著楊老太爺蒼老的手,眼神甚是懇求的望著。
緘默片刻,楊老太爺甚是溺愛地拍了拍楊湜綰的素手,笑言道,“那就聽你的,且試試罷。”
“貧道這番施法,需請諸位出去。”未發一言的玄寂道人得了楊老太爺願意一試的應答後,旋即說道,“貧道若未出這座院子,便不允有人進來打攪。”
楊湜綰聞言頓時蹙眉問道,“為何?妾身與叔祖父約定的可是當場見證,若···”
“楊小友認為貧道會對楊老太爺不利?”玄寂道人此刻仍然未睜開雙眼,淡淡一笑道。
“可···”
楊湜綰方想開口,卻被楊季常打斷,“玄寂道人乃是修道之人,侄孫女以為道長會做那殺生之事?”
楊季常自然是想讓楊老太爺死,可若此時,玄寂道人真會動手殺了楊老太爺,也並非不可,自然是願意讓這二人獨處。
“去罷,綰兒。”楊老太爺又輕輕拍了拍楊湜綰的素手,示意她寬心。
現下對這玄寂道人也起了興趣,雖說不信鬼神之說,但也見過道士、和尚作法,這外頭並無喧鬧之聲,瞧這玄寂道人似是要獨自作法?抑或是有話要說,且旁人聽不得。
既是得了楊老太爺的意,楊湜綰與楊季常便退出了屋子,去前院候著。
院子中擺放著一張供桌,案上早已備了神像神位、香爐、法器等作法之物,但這玄寂道人卻遲遲未曾去院中施法。
屋內隻留了楊老太爺與玄寂道人,現下倒真是安靜得宛若窗外落葉有聲。
良久玄寂道人才睜開渾濁的雙眼,似是已蒼老了幾分,俯下身子有些吃力地將楊老太爺稍稍扶正些,將榻邊的褥子往裏掖了掖,坐在一旁,有些懷緬道,“倒真多年未見,大哥。”
這聲大哥真將楊老太爺喊得老淚縱橫,似是難以置信,嘴唇囁嚅道,“你···你是仲山?怎的變成這般模樣。”
楊老太爺死死地盯著玄寂道人的眸子,良久真真堅信,心中暗道,是極,是極!這雙眼睛定是騙不了人,可模樣怎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玄寂道人竟是楊家失蹤近二十年的楊仲山,也無怪二十年來都未曾有人見過楊二爺,便早已化作玄寂道人,又是容貌大變,如何還有人能識得。
可這玄寂道人卻隻字未提及往事,自踏足這座院子、此間屋子時,饒是閉了眼,玄寂道人皆記得該有幾步,便能近了楊伯平的床榻。因此未敢睜眼,便覺故人見此能一眼識得,玄寂道人不敢賭,更不敢當著楊湜綰與楊季常的麵賭。
可楊老太爺旋即想到楊湜綰當下的處境,臉色倏然一正,皺眉質問道,“可你又為何如此為難綰兒?”
但玄寂道人並未迴應,眼簾微垂,似是有著萬般無奈,撫著手中的拂塵,輕聲道,“叔同一事,大哥如何看待?”
這倒真讓楊老太爺想接著質問的話又咽了迴去,哽在當場,良久道,“已然過了六年,你既已出家,又何必揪著前塵往事,不肯放下。”
玄寂道人霎時紅了眼眶,嘴唇翕動,“二十年前的舊事,二弟自不會再提。可叔同···”
“叔同錯了。”
“可那是得了皇帝應允!”玄寂道人語音更沉了些,裹挾著更多的憤恨。
此言倒是逼的楊老太爺沉默良久,遂輕聲歎息道,“錯了便是錯了,現下可無人替他證明。仲山,···”
玄寂道人旋即起身,冷冷道,“貧道,號玄寂。”
玄寂道人這一副幾是生人勿近的模樣,讓楊老太爺心中多年的愁苦、不甘、追思等複雜情緒似是都揉作了鐵團,方才霎時間重重落地。
見楊老太爺還未曾發一語,玄寂道人隨即嗤笑道,“莫非是二十年前從龍,那皇帝賞給大哥這座楊府、這根鳩杖,竟讓大哥舍了胞弟也在所不惜?”
既是說到此處,楚帝即位已有二十餘年,當年楊伯平在江北一帶也算是有名的富商,傾盡家財便賭上了根基並不算紮實的楚帝,終是搏到了這前程。
可新君即位,彼時算不得太平,楊家便隨了大流下了江南,定居在了錢塘。楚帝先是賜白身的楊伯平楊府,又在其耳順之年時賞了鳩杖;楊叔同早前便被召至長安,一路直升,官拜兵部尚書;而楊季常便靠著賞錢與特權成了錢塘首富。而楊仲山,一來已失蹤,二來楊氏族譜上並未有其姓名,故而未得楚帝的封賞。
“貧道從未在意功名利祿,隻想要個公道,於楊仲山,於楊叔同的公道!”玄寂道人此言擲地有聲,不容置喙,似是要將這二十年來的憤懣皆宣泄個幹淨。
“可綰兒···也是你的侄孫女!”
“正因她是叔同的孫女,貧道才未傷其性命!”玄寂道人倏然轉過身去,瞧不見神情,讓楊老太爺望其背影,更覺苦澀。
楊老太爺畢竟年事已高,恢複並不如青年那般的快,現下仍有些虛弱,靠在榻上,卻見孫女領著一謫仙般的道士與楊季常進了屋。
“祖父,孫女特意請來玄寂道人來此施法,祈望神仙真人護佑祖父身體康健。”楊湜綰施施然行了一禮,柔聲說道。
這孫女一向是知書達理,禮儀嚴謹,行事周到,若錢塘百姓未曾被清池觀的道士愚弄,這等口碑的女子,恐是提親的媒婆都得踏破楊府的門檻。
可平日裏,孫女一向不曾理會這些道士所言,今日怎的還將這清池觀的觀主請到家中,真倒是令楊老太爺琢磨不清,又看向一旁的楊季常,許是猜到些什麽。
“勞煩真人操心。不過老朽年邁,身子大不如前也是常情,由綰兒請來的醫師稍加調理即可。”楊老太爺隻當是孫女又受這楊季常蠱惑,便要婉拒這番‘好意’。
楊湜綰平日裏入不得楊府,這才未與祖父通氣。但此狀亦是令楊季常稍稍放心,若楊老太爺真這般輕易接納了,才讓這楊四爺真生疑其中有何陰謀。
說起這玄寂道人,進屋後卻未曾睜眼,隻左手挽著拂塵,怔怔的站在那兒未發一語,險令人覺著他已睡過去。
“大哥,這玄寂道人可是錢塘有名的道長,是個神仙般的人物,當初···”
見這楊季常又要重提三年前的舊事,楊老太爺目露精光,掃了一眼過去,瞪得楊四爺愣著再未繼續說下去。
“祖父。”楊湜綰甚是乖巧地跪坐在楊老太爺榻邊,柔聲說道,“且讓玄寂道人試試罷,隻當是讓孫女心安。”說罷便攥著楊老太爺蒼老的手,眼神甚是懇求的望著。
緘默片刻,楊老太爺甚是溺愛地拍了拍楊湜綰的素手,笑言道,“那就聽你的,且試試罷。”
“貧道這番施法,需請諸位出去。”未發一言的玄寂道人得了楊老太爺願意一試的應答後,旋即說道,“貧道若未出這座院子,便不允有人進來打攪。”
楊湜綰聞言頓時蹙眉問道,“為何?妾身與叔祖父約定的可是當場見證,若···”
“楊小友認為貧道會對楊老太爺不利?”玄寂道人此刻仍然未睜開雙眼,淡淡一笑道。
“可···”
楊湜綰方想開口,卻被楊季常打斷,“玄寂道人乃是修道之人,侄孫女以為道長會做那殺生之事?”
楊季常自然是想讓楊老太爺死,可若此時,玄寂道人真會動手殺了楊老太爺,也並非不可,自然是願意讓這二人獨處。
“去罷,綰兒。”楊老太爺又輕輕拍了拍楊湜綰的素手,示意她寬心。
現下對這玄寂道人也起了興趣,雖說不信鬼神之說,但也見過道士、和尚作法,這外頭並無喧鬧之聲,瞧這玄寂道人似是要獨自作法?抑或是有話要說,且旁人聽不得。
既是得了楊老太爺的意,楊湜綰與楊季常便退出了屋子,去前院候著。
院子中擺放著一張供桌,案上早已備了神像神位、香爐、法器等作法之物,但這玄寂道人卻遲遲未曾去院中施法。
屋內隻留了楊老太爺與玄寂道人,現下倒真是安靜得宛若窗外落葉有聲。
良久玄寂道人才睜開渾濁的雙眼,似是已蒼老了幾分,俯下身子有些吃力地將楊老太爺稍稍扶正些,將榻邊的褥子往裏掖了掖,坐在一旁,有些懷緬道,“倒真多年未見,大哥。”
這聲大哥真將楊老太爺喊得老淚縱橫,似是難以置信,嘴唇囁嚅道,“你···你是仲山?怎的變成這般模樣。”
楊老太爺死死地盯著玄寂道人的眸子,良久真真堅信,心中暗道,是極,是極!這雙眼睛定是騙不了人,可模樣怎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玄寂道人竟是楊家失蹤近二十年的楊仲山,也無怪二十年來都未曾有人見過楊二爺,便早已化作玄寂道人,又是容貌大變,如何還有人能識得。
可這玄寂道人卻隻字未提及往事,自踏足這座院子、此間屋子時,饒是閉了眼,玄寂道人皆記得該有幾步,便能近了楊伯平的床榻。因此未敢睜眼,便覺故人見此能一眼識得,玄寂道人不敢賭,更不敢當著楊湜綰與楊季常的麵賭。
可楊老太爺旋即想到楊湜綰當下的處境,臉色倏然一正,皺眉質問道,“可你又為何如此為難綰兒?”
但玄寂道人並未迴應,眼簾微垂,似是有著萬般無奈,撫著手中的拂塵,輕聲道,“叔同一事,大哥如何看待?”
這倒真讓楊老太爺想接著質問的話又咽了迴去,哽在當場,良久道,“已然過了六年,你既已出家,又何必揪著前塵往事,不肯放下。”
玄寂道人霎時紅了眼眶,嘴唇翕動,“二十年前的舊事,二弟自不會再提。可叔同···”
“叔同錯了。”
“可那是得了皇帝應允!”玄寂道人語音更沉了些,裹挾著更多的憤恨。
此言倒是逼的楊老太爺沉默良久,遂輕聲歎息道,“錯了便是錯了,現下可無人替他證明。仲山,···”
玄寂道人旋即起身,冷冷道,“貧道,號玄寂。”
玄寂道人這一副幾是生人勿近的模樣,讓楊老太爺心中多年的愁苦、不甘、追思等複雜情緒似是都揉作了鐵團,方才霎時間重重落地。
見楊老太爺還未曾發一語,玄寂道人隨即嗤笑道,“莫非是二十年前從龍,那皇帝賞給大哥這座楊府、這根鳩杖,竟讓大哥舍了胞弟也在所不惜?”
既是說到此處,楚帝即位已有二十餘年,當年楊伯平在江北一帶也算是有名的富商,傾盡家財便賭上了根基並不算紮實的楚帝,終是搏到了這前程。
可新君即位,彼時算不得太平,楊家便隨了大流下了江南,定居在了錢塘。楚帝先是賜白身的楊伯平楊府,又在其耳順之年時賞了鳩杖;楊叔同早前便被召至長安,一路直升,官拜兵部尚書;而楊季常便靠著賞錢與特權成了錢塘首富。而楊仲山,一來已失蹤,二來楊氏族譜上並未有其姓名,故而未得楚帝的封賞。
“貧道從未在意功名利祿,隻想要個公道,於楊仲山,於楊叔同的公道!”玄寂道人此言擲地有聲,不容置喙,似是要將這二十年來的憤懣皆宣泄個幹淨。
“可綰兒···也是你的侄孫女!”
“正因她是叔同的孫女,貧道才未傷其性命!”玄寂道人倏然轉過身去,瞧不見神情,讓楊老太爺望其背影,更覺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