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迴道,元瑤姑娘初次登林府,林盡染義正言辭拒招安。元瑤對林盡染的態度似也是早已料到,並未再多言,便離了林府,迴到攬月樓,將此消息告知薛掌櫃。
是夜,明鏡般的月輪懸在天空,四周星光寥寥,倒也襯著十五的月兒更如白玉一般皎潔。
宵禁後的長安城雖說依舊燈火通明,但除了有巡防營的衛隊路過,街上早已空無一人,隻聽得秋風掃過,樹葉隨風搖曳,颯然有聲。
長安城的宵禁規矩委實嚴苛,倘若是宵禁時被巡防營抓到,那便是杖刑二十,這也就無怪李時安不允林盡染去攬月樓了。
不過此時永福坊內的東北角的一處宅子,其偏門留了一條小縫,一道黑影便趁機“歘”的閃了進去。
這永福坊和興寧坊與其他坊相比卻是大不相同。且說永福坊東北兩麵緊毗外城城牆,南臨興寧坊,西靠長樂坊,而坊內則是大片獨立的華麗宅宇,殿樓逶迤,飛簷相接。
且這兩個坊皆是楚國成年皇子的宅邸。雖說依禮製,皇子成年後得先分府再封王,但楚帝卻將封王之事一拖再拖,以致於將將成年的二皇子和三皇子皆隻能頂著皇子名號,卻不能以王爺身份稱唿。
不過坐觀古今,也不是沒有這般的先例,便也沒有臣子提出異議。
話又說迴來,那黑影順著曲廊,徑直便去了正廳,熟門熟路的樣子,應也是常常來此。
“拜見二皇子!”
黑影摘下兜帽,露出麵容,竟是聆音閣的薛騫,隻見他恭敬地拱手一拜。
“稀客啊,薛掌櫃。”正是二皇子聽聞府內管家稟告有客到訪,便忙著穿上衣裳,至正廳迎客,邀薛騫坐下談話。
薛騫此時將手邊的錦盒呈上,並說道,“這些是薛某請了幾位主簿將將篩選出的策論,已謄錄下來,請二皇子過目。”
二皇子接過薛騫手中的錦盒,便將心神皆放到了這審閱策論之上,又似是無意地問道,“沒留下什麽痕跡吧?”
“請二皇子放心,手腳很幹淨。”
二皇子隻用鼻音迴了個嗯,便接著閱讀,神情卻是有些嚴肅。
“科考之題,吾記得是‘有征無戰,道存製禦之機;惡殺好生,化含亭育之理。眷言籌畫,茲理何從?’父皇對染之的偏愛可過甚。”二皇子似是在自言自語,但言語中也多少都有些妒忌的意味。
科考之題是何意?總結便是一句話,如何不費一兵一卒,不用殺戮的計策,製服敵人。理念倒是更偏向於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
而說起諸子百家,楚國之強盛與其支持不同學派、各家流派之間爭芳鬥豔,以成百家爭鳴之氣象脫不開幹係。
隻不過眼下儒家之勢更盛些,但首屆科考策論卻更偏向道家思想,這莫非也是楚帝在傳達某種信號嗎?二皇子心中也不免在揣測其父皇的用意。
但此次科考之題,又為何會引起二皇子的嫉妒。稍加審題來看,其實這不就是在點先前林盡染與突厥使團談判中所使的懷柔之策嗎?
與突厥使團達成談判之後,楚帝曾還將諸位皇子召至文英殿中考較,提點這懷柔之策的各中細節。
不過但凡政策皆有利有弊,楚國在此次談判中本就是優勢方,自然提出的條件裏利要更多些。
當然隻提這個懷柔之策自然是不夠的,還得從中發散思維,做足補充。即便如此,也足夠說明楚帝對林盡染的重視。
二皇子突然發問,“薛掌櫃,元瑤姑娘可與林盡染談過了?”
“將將談過,因而鄙人深夜前來稟報。”
“哦?他怎麽說的?”
“這···”薛掌櫃還在猶疑是委婉些說還是直言相告。
二皇子微微抬頭,眉眼微動,“照實說了便是。”
“他隻說了十六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聞言,二皇子微微愣神,稍稍緩了緩後嘴角微翹,有些好笑道,“倒真是個妙人,如此也好,誰都不得罪,果然公平!”
在四宜園的心亭中,經林盡染提點這二桃殺三士之計,二皇子和三皇子趁此及時止損。不過此刻二皇子也不得不佩服其父皇的手段,各家世族呈遞的罪證,楚帝在量刑時不知出於什麽考量,判罰忽輕忽重,原本部分聯合的世族也因楚帝這一手,還未成聯盟便成分崩離析之狀,這也是二皇子在事後才慢慢琢磨出來的道理。
每每想到這兒,二皇子對林盡染的招攬之心愈加堅定。
但又聽聞這十六字後便也了然林盡染的意思,說罷就繼續審著學子們的試卷,畢竟這裏是主簿選出的百餘張試卷,而這些試卷幾乎可以判定是科考中舉的學子。
已是醜時,許是看著累了,二皇子站起身來,扭了扭脖子,舒展舒展筋骨,竟見著薛騫還坐著,便疑惑地問道,“薛掌櫃不走嗎?”
“鄙人可以走了嗎?”
薛騫見二皇子看試卷如此專注,多次咳幾聲也未見他有何反應,隻能幹坐著等二皇子發話,隻是如此坐著委實有些不自在。
眼看著時辰都已經近寅時,宵禁的時辰也差不多要到了,各家府邸的仆人也差不多要出門采買。
此刻薛騫若是光明正大的走出二皇子的府邸,那可不就是告訴別人攬月樓與二皇子暗通款曲嗎?那這可是二皇子萬萬不能接受的。
二皇子這才想起來已經快寅時了,便有些訕訕道,“那便委屈薛掌櫃稍後扮一下府中家仆,一會兒讓管家將你帶出去。”
桌案上分了兩疊卷子,一邊便是二皇子覺得是上佳之作,另一邊則是稍顯遜色的。崔俊弘、向成林、韋晟···
這個韋晟倒是有些長進,二皇子心中不禁暗暗讚賞,果然是太師親手調教,竟能將這紈絝子弟教到這種程度,實屬不易;弘農向成林,此學子出生寒門,見地倒是不凡,基本也能將林盡染提出的懷柔之策分說清楚,詳盡利弊,私下倒是可以接觸試試···
二皇子從選出的試卷中又再精選出了幾張,交到薛騫手中,囑咐道,“這幾份試卷,勞煩薛掌櫃將學子名字謄錄下來,交給老太師,他自會有定奪。”
已是寅時,依著昨日的安排,這會兒禁軍便要將看守禮部存放試卷的這間屋子,重新移交給禮部。
隻見一身著暗紅戰甲的將軍在屋前拱手說道,“韋太師,俞尚書,昨夜至此並未有人進過此屋。祁某剛剛也已進屋查探,放置試卷的木箱封條完好,並無異樣,韋太師和俞尚書可複查一遍。”
此時禮部尚書俞正昂撇過頭去看看韋太師有何指示,但見韋太師隻迴以一笑,俞正昂便清楚其意,拱手迴敬道,“祁將軍辦事周密,我等自然是無有不信的。不過按製,俞某還是要檢查一遍的,望祁將軍見諒。”
“請。”祁將軍做了個請的動作。
俞正昂微微躬身便進了屋子,隻粗略的掃了一眼,轉了一小圈,攏共也不過是四五息的功夫便出了屋子,笑道,“看來昨夜並無什麽異樣,果然有祁將軍在,我等皆可高枕無憂。”
“俞尚書謬讚了,分內職責所在。”
俞正昂此時指了指後麵的箱子,道,“此乃謄錄試卷所用的紙張,以及彌封所用的糊名紙,請祁將軍檢查。畢竟禁軍將此屋移交至我等手中,按製,我等若是帶些東西進去,還得將軍仔細查驗一番。”
“也不必了吧。”祁將軍迴絕道。
本身隻需將禮部存放試卷的屋子安然地交還予俞正昂,後續便也不必多此一舉。再說,後續俞正昂再往裏麵拿什麽,莫非祁將軍還要來插手檢查一遍嗎?
“按製,還是要的,畢竟眼下還算是祁將軍管轄的時辰內。”
既聽聞俞正昂如此說了,祁將軍便也就應下了,將箱子一個個打開,隻是隨意的翻了一遍,見都是白紙,便向俞正昂行了一禮說道,“祁某查了,並無異常。”
這也不過是人情往來,畢竟都是皇城下做事,人敬我一尺,我也得還人一丈,祁將軍雖說是個武夫,也深諳此理。
“如此,那便辛苦祁將軍了。”俞正昂便示意可將這些箱子抬進屋內。
祁將軍雖說覺著哪裏有些不妥,卻也說不上個一二,見韋太師和俞尚書進屋後便離開了。
是夜,明鏡般的月輪懸在天空,四周星光寥寥,倒也襯著十五的月兒更如白玉一般皎潔。
宵禁後的長安城雖說依舊燈火通明,但除了有巡防營的衛隊路過,街上早已空無一人,隻聽得秋風掃過,樹葉隨風搖曳,颯然有聲。
長安城的宵禁規矩委實嚴苛,倘若是宵禁時被巡防營抓到,那便是杖刑二十,這也就無怪李時安不允林盡染去攬月樓了。
不過此時永福坊內的東北角的一處宅子,其偏門留了一條小縫,一道黑影便趁機“歘”的閃了進去。
這永福坊和興寧坊與其他坊相比卻是大不相同。且說永福坊東北兩麵緊毗外城城牆,南臨興寧坊,西靠長樂坊,而坊內則是大片獨立的華麗宅宇,殿樓逶迤,飛簷相接。
且這兩個坊皆是楚國成年皇子的宅邸。雖說依禮製,皇子成年後得先分府再封王,但楚帝卻將封王之事一拖再拖,以致於將將成年的二皇子和三皇子皆隻能頂著皇子名號,卻不能以王爺身份稱唿。
不過坐觀古今,也不是沒有這般的先例,便也沒有臣子提出異議。
話又說迴來,那黑影順著曲廊,徑直便去了正廳,熟門熟路的樣子,應也是常常來此。
“拜見二皇子!”
黑影摘下兜帽,露出麵容,竟是聆音閣的薛騫,隻見他恭敬地拱手一拜。
“稀客啊,薛掌櫃。”正是二皇子聽聞府內管家稟告有客到訪,便忙著穿上衣裳,至正廳迎客,邀薛騫坐下談話。
薛騫此時將手邊的錦盒呈上,並說道,“這些是薛某請了幾位主簿將將篩選出的策論,已謄錄下來,請二皇子過目。”
二皇子接過薛騫手中的錦盒,便將心神皆放到了這審閱策論之上,又似是無意地問道,“沒留下什麽痕跡吧?”
“請二皇子放心,手腳很幹淨。”
二皇子隻用鼻音迴了個嗯,便接著閱讀,神情卻是有些嚴肅。
“科考之題,吾記得是‘有征無戰,道存製禦之機;惡殺好生,化含亭育之理。眷言籌畫,茲理何從?’父皇對染之的偏愛可過甚。”二皇子似是在自言自語,但言語中也多少都有些妒忌的意味。
科考之題是何意?總結便是一句話,如何不費一兵一卒,不用殺戮的計策,製服敵人。理念倒是更偏向於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
而說起諸子百家,楚國之強盛與其支持不同學派、各家流派之間爭芳鬥豔,以成百家爭鳴之氣象脫不開幹係。
隻不過眼下儒家之勢更盛些,但首屆科考策論卻更偏向道家思想,這莫非也是楚帝在傳達某種信號嗎?二皇子心中也不免在揣測其父皇的用意。
但此次科考之題,又為何會引起二皇子的嫉妒。稍加審題來看,其實這不就是在點先前林盡染與突厥使團談判中所使的懷柔之策嗎?
與突厥使團達成談判之後,楚帝曾還將諸位皇子召至文英殿中考較,提點這懷柔之策的各中細節。
不過但凡政策皆有利有弊,楚國在此次談判中本就是優勢方,自然提出的條件裏利要更多些。
當然隻提這個懷柔之策自然是不夠的,還得從中發散思維,做足補充。即便如此,也足夠說明楚帝對林盡染的重視。
二皇子突然發問,“薛掌櫃,元瑤姑娘可與林盡染談過了?”
“將將談過,因而鄙人深夜前來稟報。”
“哦?他怎麽說的?”
“這···”薛掌櫃還在猶疑是委婉些說還是直言相告。
二皇子微微抬頭,眉眼微動,“照實說了便是。”
“他隻說了十六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聞言,二皇子微微愣神,稍稍緩了緩後嘴角微翹,有些好笑道,“倒真是個妙人,如此也好,誰都不得罪,果然公平!”
在四宜園的心亭中,經林盡染提點這二桃殺三士之計,二皇子和三皇子趁此及時止損。不過此刻二皇子也不得不佩服其父皇的手段,各家世族呈遞的罪證,楚帝在量刑時不知出於什麽考量,判罰忽輕忽重,原本部分聯合的世族也因楚帝這一手,還未成聯盟便成分崩離析之狀,這也是二皇子在事後才慢慢琢磨出來的道理。
每每想到這兒,二皇子對林盡染的招攬之心愈加堅定。
但又聽聞這十六字後便也了然林盡染的意思,說罷就繼續審著學子們的試卷,畢竟這裏是主簿選出的百餘張試卷,而這些試卷幾乎可以判定是科考中舉的學子。
已是醜時,許是看著累了,二皇子站起身來,扭了扭脖子,舒展舒展筋骨,竟見著薛騫還坐著,便疑惑地問道,“薛掌櫃不走嗎?”
“鄙人可以走了嗎?”
薛騫見二皇子看試卷如此專注,多次咳幾聲也未見他有何反應,隻能幹坐著等二皇子發話,隻是如此坐著委實有些不自在。
眼看著時辰都已經近寅時,宵禁的時辰也差不多要到了,各家府邸的仆人也差不多要出門采買。
此刻薛騫若是光明正大的走出二皇子的府邸,那可不就是告訴別人攬月樓與二皇子暗通款曲嗎?那這可是二皇子萬萬不能接受的。
二皇子這才想起來已經快寅時了,便有些訕訕道,“那便委屈薛掌櫃稍後扮一下府中家仆,一會兒讓管家將你帶出去。”
桌案上分了兩疊卷子,一邊便是二皇子覺得是上佳之作,另一邊則是稍顯遜色的。崔俊弘、向成林、韋晟···
這個韋晟倒是有些長進,二皇子心中不禁暗暗讚賞,果然是太師親手調教,竟能將這紈絝子弟教到這種程度,實屬不易;弘農向成林,此學子出生寒門,見地倒是不凡,基本也能將林盡染提出的懷柔之策分說清楚,詳盡利弊,私下倒是可以接觸試試···
二皇子從選出的試卷中又再精選出了幾張,交到薛騫手中,囑咐道,“這幾份試卷,勞煩薛掌櫃將學子名字謄錄下來,交給老太師,他自會有定奪。”
已是寅時,依著昨日的安排,這會兒禁軍便要將看守禮部存放試卷的這間屋子,重新移交給禮部。
隻見一身著暗紅戰甲的將軍在屋前拱手說道,“韋太師,俞尚書,昨夜至此並未有人進過此屋。祁某剛剛也已進屋查探,放置試卷的木箱封條完好,並無異樣,韋太師和俞尚書可複查一遍。”
此時禮部尚書俞正昂撇過頭去看看韋太師有何指示,但見韋太師隻迴以一笑,俞正昂便清楚其意,拱手迴敬道,“祁將軍辦事周密,我等自然是無有不信的。不過按製,俞某還是要檢查一遍的,望祁將軍見諒。”
“請。”祁將軍做了個請的動作。
俞正昂微微躬身便進了屋子,隻粗略的掃了一眼,轉了一小圈,攏共也不過是四五息的功夫便出了屋子,笑道,“看來昨夜並無什麽異樣,果然有祁將軍在,我等皆可高枕無憂。”
“俞尚書謬讚了,分內職責所在。”
俞正昂此時指了指後麵的箱子,道,“此乃謄錄試卷所用的紙張,以及彌封所用的糊名紙,請祁將軍檢查。畢竟禁軍將此屋移交至我等手中,按製,我等若是帶些東西進去,還得將軍仔細查驗一番。”
“也不必了吧。”祁將軍迴絕道。
本身隻需將禮部存放試卷的屋子安然地交還予俞正昂,後續便也不必多此一舉。再說,後續俞正昂再往裏麵拿什麽,莫非祁將軍還要來插手檢查一遍嗎?
“按製,還是要的,畢竟眼下還算是祁將軍管轄的時辰內。”
既聽聞俞正昂如此說了,祁將軍便也就應下了,將箱子一個個打開,隻是隨意的翻了一遍,見都是白紙,便向俞正昂行了一禮說道,“祁某查了,並無異常。”
這也不過是人情往來,畢竟都是皇城下做事,人敬我一尺,我也得還人一丈,祁將軍雖說是個武夫,也深諳此理。
“如此,那便辛苦祁將軍了。”俞正昂便示意可將這些箱子抬進屋內。
祁將軍雖說覺著哪裏有些不妥,卻也說不上個一二,見韋太師和俞尚書進屋後便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