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上章說道,楚帝的二桃殺三士計策被林盡染識破,四宜園內楚帝正告林盡染務必中正,切莫隨意介入黨派。
說二桃殺三士明明是陽謀,長安城中的世家又怎會看不出?這便不得不說這裏有一個先決條件,便是林盡染提出的科舉。擢選科考後的學子進翰林,再銓選入內閣,便是縮小了往後世家在京官職的位置。
眾人皆知此舉便是將長安城的世家權貴重新洗牌,偏偏這時還留出兩個香餑餑的位置,此時若不與對立世家撕破臉爭取這兩個位置,那往後便隻能慢慢等著在長安城中除名,此二桃殺三士之計策眼下來看便是無解。
是日,八月十四,正是長安城中最熱鬧的日子。
畢竟首次科考時間緊,未及動土建造考院,所幸今日無雨,便將科考考點便設在了昭陽門大街。
由朱雀門進,由南向北,麵向昭陽門而坐,昭陽門大街設桌椅,縱橫排列,每行皆有十名侍衛看守,又借調國子監、吏部、禮部等官吏來迴巡查。
首次科考可謂是天大的恩賜,楚帝竟讓學子們由朱雀門入,這可是通常隻有皇室祭祀,或者是陛下允準的大型迎接儀式才會大開朱雀門。
上次大開朱雀門還是李代遠迴長安之時。因此聲勢不可謂不浩大,足以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是昭陽門外筆若神,明朝登科躍龍門。
讓學子麵向皇宮科考,他朝若是登臨朝堂,再迴首往昔,亦是一份難得的迴憶。
離卯時也不過隻剩一刻鍾,此時朱雀門外早已是人山人海,人頭攢動。此次科考共計萬餘人報考,但符合要求者已去半數。
林盡染深知今日之特殊,昨夜便歇在了禮部,卯時前兩刻鍾便已端正地站在朱雀門內,靜候這莊嚴的時刻。
不知不覺已是破曉,日頭才將將露了一絲光來,朱雀門外傳來禮部同僚的高聲提醒,“卯時已至,開城門!”
隨著侍衛將朱雀門“吱呀”地大開,昏暗裏緩緩展開的便是這一副萬人空巷,翹首以盼的畫卷,每位學子的眼神中都含著光,這首次的科考便是他們的希望。
林盡染緩緩從城門中負手走出,掏出了簡易的擴音器,對著考生朗聲吼道,“各位學子!請保持安靜!”
城外的學子頓時安靜下來,側耳傾聽。
“諸位未來的同僚,我是科考郎中林盡染,乃是負責此次科考入院稽查及科考巡查之職。林某先在此祝願諸位學子得償所願,金榜題名。林某期待著與諸位共事,盡忠報國。”
說罷便先行了一禮,又拿著擴音器喊道,“但諸般事宜,林某且先強調一遍,諸位學子先在禮部同僚的登記驗證下方可進入考場,座位可任選,桌案上的文房四寶皆已備好,故而不用攜帶自己那份。
桌案上有一鎮尺,鎮尺下有一密封的信,裏麵裝著的便是諸位學子的考題,此乃陛下親自出題,故而吾等也是與諸位學子同時知曉。考試途中若需額外紙張,便向一旁的侍衛示意···”
林盡染最後又補了一句,“桌案上也已放了具體細則,諸位也可仔細閱讀。鍾聲響起後方可拆開信封答題,若有考試途中交頭接耳者、攜帶小抄者、大肆喧嘩者或監考官員判定可能舞弊者,皆按舞弊處理,杖責五十,終生不予錄用!諸位可都明白?”
說了近盞茶的功夫,終於是將考場細則念完。
“明白!”門外的學子皆是朗聲喊道。
畢竟是隻考了詩詞歌賦這類的雜文,以及時政策論,又何來的小抄可以謄寫。而且林盡染考慮到畢竟是皇城內,這也不能讓考生在皇城內脫了衣服稽查有無夾帶小抄罷。
科考前兩日這細則便已公告,如今林盡染再複述一遍也隻是為了讓考生更加注意規則,故而多數考生皆是兩手空空而來。
人手畢竟不夠,京都府衙也派了些衙役過來,維持現場的秩序,“考生上前,排成六列縱隊,無關人員先離場。”
畢竟還有送考的家人摻雜其中,衙役們便高唿著讓他們先離場。
聽著現場衙役的唿聲,學子們皆紛紛有序排好隊列,林盡染便搬了把椅子,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登記進去科考的學子。
這裏麵也不乏一些算是老熟人,韋晟、葉知見,嗯?林明德也來了,崔俊弘,想來應該是博陵崔氏的族人,還有過一麵之緣的向成林,在聆音閣前敢上前扶受傷老漢那位,依舊是粗褐杉的衣著,穿著草編鞋。
此刻向成林如此近距離見到在聆音閣前遇到那位善人,其實也沒想到竟是他來主事科考,便對他微微頷首,算是打了個招唿,林盡染也是點頭予以迴應。
“弘農郡人士,向成林,麵無白須,五短身材。”
府衙禮房的文書憑著向成林的履曆,觀察樣貌,查看科考憑證,“確認無誤,放行。”
禮部的同僚便找到向成林的名字,將其畫圈,這便是說明此人已科考簽到。
“等等,等等!在下真的不知啊,在下真不是有意拆開書信!”
考場內已傳出一陣哭嚎聲,此時其他學子們的目光都紛紛集中在那正在哭喊的學子身上。
遠遠未曾看到的學子隻能聽前麵的學子傳話說,考場內已有學子將裝有考題的信封拆出,便有侍衛將其扣押,那已拆的信封便被侍衛投到一旁空置的木箱之中。
隻見這木箱隻有頂麵是留有一條縫,足夠投進一封信,其餘五麵皆是用釘子封死,若要打開,恐是隻能砸爛這個箱子。
林盡染此時也隻能搖了搖頭,科考前的細則早已布公,入院稽查前又是口述一番,桌案上鎮尺的信封也隻能聽到鍾聲後方能打開,細則便在一旁放著,想來是麵對這皇城,心中惶恐,慌亂之中便忘了諸般交代。
既是規則,便誰也不能觸犯,更不能徇私,林盡染此時端坐在椅子上,拿著臨時擴音器,大聲唿喊道,“諸位,切莫慌張,牢記考試細則!切莫再犯這般錯誤,這可是大大的不值當啊!”
稽查入院之事正如火如荼的辦著,已是近了巳時,才堪堪全數入院,其中也不乏一些如第一個犯了如此低級錯誤的學子,皆已經按舞弊處置。
“硄硄硄~”鍾聲已響起,林盡染站在前排高唿道,“開始考試!”
“嘶啦。”昭陽門大街響起了一陣撕去信封的聲音,可還是有不少緊張的考生,將信封從中間直接撕開,考題卻便被撕成兩半,不過虧得是今日考的是雜文,林盡染剛一看題目也隻有“以梅蘭竹菊四君子任選其一以作雜文(就是詩詞歌賦)”這幾個字。若是時政策論,按今日之態,許是諸多考生還得想法子將題目給拚齊。
許是有學子覺得自己寫的詩詞有些滿意,便低聲念了出來,便被一旁的侍衛聽見,押送至一旁,以舞弊論處;或是有學子間是摯友關係,隻迴頭交流了一個眼神者,亦是被抓到以舞弊論處···
正是因為懲處力度之嚴苛,考場之肅穆,竟也有考生耐不住,大聲嘶吼,同樣是以舞弊論處。
處置類似的幾例典型後,剩餘的學子自知科考嚴肅之威儀,更是要慎行。
已至申時末,終場的鍾聲響起,巡查官吏依次將答卷收走,當然不乏有中途便離場的,畢竟詩詞歌賦便是瞧著靈感,半個時辰能答完的也有,就這麽一天下來還未答完的亦有。
中途的午膳也有禮部出資供應,故而學子們隻需專注於答題便是。
而今夜做的便是將這些考生學子的試卷彌封謄錄,由韋邈及崔秉誌二人相互監督執行,再由對讀官將試卷校對謄錄是否有誤,這才交由國子監、禮部、吏部三方各出二人的閱卷官進行評閱,每個環節都需驗卷、閱卷官員簽下名來,若是有些差池也好尋到人問責。而這些便是林盡染無法參與進去的了。
說二桃殺三士明明是陽謀,長安城中的世家又怎會看不出?這便不得不說這裏有一個先決條件,便是林盡染提出的科舉。擢選科考後的學子進翰林,再銓選入內閣,便是縮小了往後世家在京官職的位置。
眾人皆知此舉便是將長安城的世家權貴重新洗牌,偏偏這時還留出兩個香餑餑的位置,此時若不與對立世家撕破臉爭取這兩個位置,那往後便隻能慢慢等著在長安城中除名,此二桃殺三士之計策眼下來看便是無解。
是日,八月十四,正是長安城中最熱鬧的日子。
畢竟首次科考時間緊,未及動土建造考院,所幸今日無雨,便將科考考點便設在了昭陽門大街。
由朱雀門進,由南向北,麵向昭陽門而坐,昭陽門大街設桌椅,縱橫排列,每行皆有十名侍衛看守,又借調國子監、吏部、禮部等官吏來迴巡查。
首次科考可謂是天大的恩賜,楚帝竟讓學子們由朱雀門入,這可是通常隻有皇室祭祀,或者是陛下允準的大型迎接儀式才會大開朱雀門。
上次大開朱雀門還是李代遠迴長安之時。因此聲勢不可謂不浩大,足以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是昭陽門外筆若神,明朝登科躍龍門。
讓學子麵向皇宮科考,他朝若是登臨朝堂,再迴首往昔,亦是一份難得的迴憶。
離卯時也不過隻剩一刻鍾,此時朱雀門外早已是人山人海,人頭攢動。此次科考共計萬餘人報考,但符合要求者已去半數。
林盡染深知今日之特殊,昨夜便歇在了禮部,卯時前兩刻鍾便已端正地站在朱雀門內,靜候這莊嚴的時刻。
不知不覺已是破曉,日頭才將將露了一絲光來,朱雀門外傳來禮部同僚的高聲提醒,“卯時已至,開城門!”
隨著侍衛將朱雀門“吱呀”地大開,昏暗裏緩緩展開的便是這一副萬人空巷,翹首以盼的畫卷,每位學子的眼神中都含著光,這首次的科考便是他們的希望。
林盡染緩緩從城門中負手走出,掏出了簡易的擴音器,對著考生朗聲吼道,“各位學子!請保持安靜!”
城外的學子頓時安靜下來,側耳傾聽。
“諸位未來的同僚,我是科考郎中林盡染,乃是負責此次科考入院稽查及科考巡查之職。林某先在此祝願諸位學子得償所願,金榜題名。林某期待著與諸位共事,盡忠報國。”
說罷便先行了一禮,又拿著擴音器喊道,“但諸般事宜,林某且先強調一遍,諸位學子先在禮部同僚的登記驗證下方可進入考場,座位可任選,桌案上的文房四寶皆已備好,故而不用攜帶自己那份。
桌案上有一鎮尺,鎮尺下有一密封的信,裏麵裝著的便是諸位學子的考題,此乃陛下親自出題,故而吾等也是與諸位學子同時知曉。考試途中若需額外紙張,便向一旁的侍衛示意···”
林盡染最後又補了一句,“桌案上也已放了具體細則,諸位也可仔細閱讀。鍾聲響起後方可拆開信封答題,若有考試途中交頭接耳者、攜帶小抄者、大肆喧嘩者或監考官員判定可能舞弊者,皆按舞弊處理,杖責五十,終生不予錄用!諸位可都明白?”
說了近盞茶的功夫,終於是將考場細則念完。
“明白!”門外的學子皆是朗聲喊道。
畢竟是隻考了詩詞歌賦這類的雜文,以及時政策論,又何來的小抄可以謄寫。而且林盡染考慮到畢竟是皇城內,這也不能讓考生在皇城內脫了衣服稽查有無夾帶小抄罷。
科考前兩日這細則便已公告,如今林盡染再複述一遍也隻是為了讓考生更加注意規則,故而多數考生皆是兩手空空而來。
人手畢竟不夠,京都府衙也派了些衙役過來,維持現場的秩序,“考生上前,排成六列縱隊,無關人員先離場。”
畢竟還有送考的家人摻雜其中,衙役們便高唿著讓他們先離場。
聽著現場衙役的唿聲,學子們皆紛紛有序排好隊列,林盡染便搬了把椅子,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登記進去科考的學子。
這裏麵也不乏一些算是老熟人,韋晟、葉知見,嗯?林明德也來了,崔俊弘,想來應該是博陵崔氏的族人,還有過一麵之緣的向成林,在聆音閣前敢上前扶受傷老漢那位,依舊是粗褐杉的衣著,穿著草編鞋。
此刻向成林如此近距離見到在聆音閣前遇到那位善人,其實也沒想到竟是他來主事科考,便對他微微頷首,算是打了個招唿,林盡染也是點頭予以迴應。
“弘農郡人士,向成林,麵無白須,五短身材。”
府衙禮房的文書憑著向成林的履曆,觀察樣貌,查看科考憑證,“確認無誤,放行。”
禮部的同僚便找到向成林的名字,將其畫圈,這便是說明此人已科考簽到。
“等等,等等!在下真的不知啊,在下真不是有意拆開書信!”
考場內已傳出一陣哭嚎聲,此時其他學子們的目光都紛紛集中在那正在哭喊的學子身上。
遠遠未曾看到的學子隻能聽前麵的學子傳話說,考場內已有學子將裝有考題的信封拆出,便有侍衛將其扣押,那已拆的信封便被侍衛投到一旁空置的木箱之中。
隻見這木箱隻有頂麵是留有一條縫,足夠投進一封信,其餘五麵皆是用釘子封死,若要打開,恐是隻能砸爛這個箱子。
林盡染此時也隻能搖了搖頭,科考前的細則早已布公,入院稽查前又是口述一番,桌案上鎮尺的信封也隻能聽到鍾聲後方能打開,細則便在一旁放著,想來是麵對這皇城,心中惶恐,慌亂之中便忘了諸般交代。
既是規則,便誰也不能觸犯,更不能徇私,林盡染此時端坐在椅子上,拿著臨時擴音器,大聲唿喊道,“諸位,切莫慌張,牢記考試細則!切莫再犯這般錯誤,這可是大大的不值當啊!”
稽查入院之事正如火如荼的辦著,已是近了巳時,才堪堪全數入院,其中也不乏一些如第一個犯了如此低級錯誤的學子,皆已經按舞弊處置。
“硄硄硄~”鍾聲已響起,林盡染站在前排高唿道,“開始考試!”
“嘶啦。”昭陽門大街響起了一陣撕去信封的聲音,可還是有不少緊張的考生,將信封從中間直接撕開,考題卻便被撕成兩半,不過虧得是今日考的是雜文,林盡染剛一看題目也隻有“以梅蘭竹菊四君子任選其一以作雜文(就是詩詞歌賦)”這幾個字。若是時政策論,按今日之態,許是諸多考生還得想法子將題目給拚齊。
許是有學子覺得自己寫的詩詞有些滿意,便低聲念了出來,便被一旁的侍衛聽見,押送至一旁,以舞弊論處;或是有學子間是摯友關係,隻迴頭交流了一個眼神者,亦是被抓到以舞弊論處···
正是因為懲處力度之嚴苛,考場之肅穆,竟也有考生耐不住,大聲嘶吼,同樣是以舞弊論處。
處置類似的幾例典型後,剩餘的學子自知科考嚴肅之威儀,更是要慎行。
已至申時末,終場的鍾聲響起,巡查官吏依次將答卷收走,當然不乏有中途便離場的,畢竟詩詞歌賦便是瞧著靈感,半個時辰能答完的也有,就這麽一天下來還未答完的亦有。
中途的午膳也有禮部出資供應,故而學子們隻需專注於答題便是。
而今夜做的便是將這些考生學子的試卷彌封謄錄,由韋邈及崔秉誌二人相互監督執行,再由對讀官將試卷校對謄錄是否有誤,這才交由國子監、禮部、吏部三方各出二人的閱卷官進行評閱,每個環節都需驗卷、閱卷官員簽下名來,若是有些差池也好尋到人問責。而這些便是林盡染無法參與進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