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博震驚之至,迅速返迴馬車中,讓崔三找來了燕州收複戰的戰報。
看過之後,戰報中記載,張風曉與格尼的叛軍圍城二十餘日,組織大小攻城戰十餘波,成功擊破燕州。阿史那在騎射營的掩護下,以公主為人質,突圍而出,往草原深處逃竄。
這與蕭笙所說大相徑庭。
首先,蕭笙得到密報,說是離王前一晚密會阿史那,第二天城池便破了。
這當中是否有何貓膩?
兩軍對壘,主帥見麵談判是常有之事,這並不是什麽忌諱之事,本可以公之於眾,但離王為何要私下密會?
難道說兩人之間存在什麽交易?
而且,離王為何不願接迴公主?
當初得知蕭玥兒要被拿去和親之時,他這位皇叔可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甚至不惜說出自己身上的隱秘,勸導蕭玥兒在途中離開。
按理說,離王應該是十分在意蕭玥兒的安全才對,又怎會不肯接收她?
蕭笙的情報若是真實的,那麽離王這個舉動顯然是極為反常的。
離王有什麽理由這樣做?
還有,蕭玥兒在阿史那手中本就是一張底牌,有她在手,大燕官軍顧及公主安全,自然不敢全力進攻,但蕭笙卻說阿史那自願將她送迴?
這顯然又是一處怪異的地方。
阿史那並非蠢材,大燕與格尼的叛軍的人數多達數十萬,僅憑他留在燕州的這些軍團並不足以抵抗對方的進攻,他應該深知城破乃是遲早之事。
那麽,留著蕭玥兒作為人質,便是他逃走的唯一希望,斷然不會輕易將之交出。
難道說蕭笙在說謊?
但蕭笙說謊的用意又是什麽?
戰報中所說與蕭笙口中之言,到底哪個是真實?
元博陷入某種難以判斷的“兩難”之中,沉思了半晌後,他對崔三說道:“三,你即刻返迴京城,查清蕭笙所言是否真實。離王的軍中有我們鐵麵官的暗衛潛伏,他若在燕州之時,曾經密會阿史那,鐵麵官不可能不知,但為何沒有上報。記住,親自找到那人詢問。離王帶兵迴城,那名知情的鐵麵官也會跟著折返迴京。”
崔三應是,隨後立馬趕迴了京城。
次日下午,元博趕到了鎮陵司,將兩位皇子交給夜司首安頓之後,想再次潛入皇陵見一見那位海公公。
卻發現連接他那個石室的通道被封閉了,經過詢問才得知,海公公已然去世,令元博眉頭大皺,心中更加狐疑。
上一次來時,此人雖是年邁,但仍精神抖擻,怎會說去就去?
其死因恐怕並不簡單。
而他身負名冊的秘密,上次說出的話卻滿帶疑點,如今暴斃,卻是讓元博一時失去了求證的辦法。
不過,離王已然將上官錦交到了元博手中,想要知道真相倒也可以從上官錦口中得知。
迴到京城。
元博立馬進入密室,想要見見上官錦。
離王將他送來之後,慕容覃東與上官玉清便一直將之藏在此處。
途中,崔三攔了一下元博,說道:“頭兒,你讓我查的事情已經查清。蕭笙所言並無虛假,燕州之時,離王確有暗中離營。但他極為謹慎,隻帶了幾名心腹守衛。鐵麵官隻知道他有出營,具體是不是見過阿史那,談了什麽,又是否拒絕接迴公主,則無法確定。”
元博皺眉道:“那為何此前不曾上報?”
“這便是奇怪之事,那人說,他已經飛鴿傳報。但經查,我們卻收不到他那份奏報。”
崔三疑惑道。
元博略微沉思了一下,輕笑,“如果鐵麵官確實已經上報,而我們沒有收到,那必然是被人中途截下了。而大理寺中,能截下鐵麵官情報之人,就隻有一個。”
崔三目光一轉,“是寺卿?”
元博淺笑,“除了他還有誰?但我不明白的是,他為何要截下這個信息。不過先不管這,去見見上官錦再說。”
說完,便轉身進入了密室。
密室中,慕容覃東等人都在。
有了上官玉清等人照顧,此時的上官錦看起來恢複了些許往日魏國公的“風采”,精神也好了許多。
元博走進去後,摒退了眾人,單獨與之相見,開門見山道:“魏公請說。”
上官一臉正色,“你想知道什麽?吳海不是都已經跟你講清楚了嗎?你還有什麽不明白?”
“魏公是明白人,又何必再作遮掩?你我皆知吳海口中之言,有所隱瞞。單說一點,你既為忠臣,忠君之事,當嚴令恪守,是不會擅作主張的。換言之,你當年指使柳無情殺害離王全家,定然是遵從了指令,對嗎?而能對你下令之人並不多,皇帝就是其中之一。”
元博若有所指道。
上官錦聞言,臉色微變,“胡說!本就是我自作主張,何來有人指使一說?我讓柳無情除去離王全家,乃是為了陛下好。而陛下知道後,命我攔下柳無情,這才救了離王一命。若是陛下指使,他又怎會放過離王?”
元博卻道:“那背後構陷你謀逆之人是誰?當時,又是誰入宮綁架了公主?”
上官錦迴道:“自然就是離王!綁架公主送入我府中之人,乃是正月之人所為。而柳無情不是和你說過了嗎?玉女劍的傳人便是正月初五,離王便是他們幕後的雇主。他當年便有謀反之心,陛下仁慈寬厚,念及兄弟之情饒他一命。沒想到此子賊心不死,仍在執念於皇位。陛下在幽州遇刺昏迷,也定然是出自他的手筆。”
“哦?魏公這迴倒是說得幹脆,但在獄中之時,為何要遮遮掩掩?你既早知一切,為何不與陛下說明,反而隱瞞至今,令全族人蒙受大難?”
“這...離王隱忍多年,表麵上已對朝堂無半點心念,老夫即便與陛下明說,他也不會相信。甚至會認為我在離間他們兄弟感情,故此,老夫選擇了沉默。加上當年我指使柳無情殘殺他全家,本就犯下大錯,心中有愧。不惜以全族人性命為代價,讓他複仇,也算是還了他全家人的性命。”
元博聽此,心中頗為悵然。
從一開始,上官錦就洞悉了一切?
這些年來,他一直暗中盯著蕭天雲,早知蕭天雲仍有謀反之心?
之所以願意背負這謀反的罪名,一來是皇帝不會輕信,二來是想以自身全族人的性命,還了當年殺害蕭天雲全家犯下的過錯?
說得倒是有理有據,但在元博看來卻也未免牽強。
聽上官錦所言,對於當年指使柳無情殺人之事深有悔意,可見此人並非殺伐果決的殘忍之輩。
而他既略有惻隱之心,當年又怎會下令殘殺離王全家?即便是要“忠心護主”,也應該隻殺離王一人才對。
事實卻是反過來,唯獨是留下離王,而屠殺了他全家。
縱然離王真有謀逆之心,原則上也罪不及妻兒,為何要誅連?
這點隱晦,倒是讓元博更加確信上官錦並未完全說真話,他背後定然有人主使。
見到元博沉默,上官錦目光微閃,接道:“你不在京城這段時日,清兒將這段時間發生的事和我說了一遍。太子被廢,冠以與突厥通敵之名,實為栽贓。真正與突厥暗通之人,本是離王。你若要求證這點,隻需去見一個人便可知曉。”
“誰?”
“你的先生,大理寺卿萬宗德。你還不知道吧?他還有另外兩個身份。”
元博大驚:“你說什麽?先生還有另外兩個身份?你如何得知?他是離王的人?”
看過之後,戰報中記載,張風曉與格尼的叛軍圍城二十餘日,組織大小攻城戰十餘波,成功擊破燕州。阿史那在騎射營的掩護下,以公主為人質,突圍而出,往草原深處逃竄。
這與蕭笙所說大相徑庭。
首先,蕭笙得到密報,說是離王前一晚密會阿史那,第二天城池便破了。
這當中是否有何貓膩?
兩軍對壘,主帥見麵談判是常有之事,這並不是什麽忌諱之事,本可以公之於眾,但離王為何要私下密會?
難道說兩人之間存在什麽交易?
而且,離王為何不願接迴公主?
當初得知蕭玥兒要被拿去和親之時,他這位皇叔可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甚至不惜說出自己身上的隱秘,勸導蕭玥兒在途中離開。
按理說,離王應該是十分在意蕭玥兒的安全才對,又怎會不肯接收她?
蕭笙的情報若是真實的,那麽離王這個舉動顯然是極為反常的。
離王有什麽理由這樣做?
還有,蕭玥兒在阿史那手中本就是一張底牌,有她在手,大燕官軍顧及公主安全,自然不敢全力進攻,但蕭笙卻說阿史那自願將她送迴?
這顯然又是一處怪異的地方。
阿史那並非蠢材,大燕與格尼的叛軍的人數多達數十萬,僅憑他留在燕州的這些軍團並不足以抵抗對方的進攻,他應該深知城破乃是遲早之事。
那麽,留著蕭玥兒作為人質,便是他逃走的唯一希望,斷然不會輕易將之交出。
難道說蕭笙在說謊?
但蕭笙說謊的用意又是什麽?
戰報中所說與蕭笙口中之言,到底哪個是真實?
元博陷入某種難以判斷的“兩難”之中,沉思了半晌後,他對崔三說道:“三,你即刻返迴京城,查清蕭笙所言是否真實。離王的軍中有我們鐵麵官的暗衛潛伏,他若在燕州之時,曾經密會阿史那,鐵麵官不可能不知,但為何沒有上報。記住,親自找到那人詢問。離王帶兵迴城,那名知情的鐵麵官也會跟著折返迴京。”
崔三應是,隨後立馬趕迴了京城。
次日下午,元博趕到了鎮陵司,將兩位皇子交給夜司首安頓之後,想再次潛入皇陵見一見那位海公公。
卻發現連接他那個石室的通道被封閉了,經過詢問才得知,海公公已然去世,令元博眉頭大皺,心中更加狐疑。
上一次來時,此人雖是年邁,但仍精神抖擻,怎會說去就去?
其死因恐怕並不簡單。
而他身負名冊的秘密,上次說出的話卻滿帶疑點,如今暴斃,卻是讓元博一時失去了求證的辦法。
不過,離王已然將上官錦交到了元博手中,想要知道真相倒也可以從上官錦口中得知。
迴到京城。
元博立馬進入密室,想要見見上官錦。
離王將他送來之後,慕容覃東與上官玉清便一直將之藏在此處。
途中,崔三攔了一下元博,說道:“頭兒,你讓我查的事情已經查清。蕭笙所言並無虛假,燕州之時,離王確有暗中離營。但他極為謹慎,隻帶了幾名心腹守衛。鐵麵官隻知道他有出營,具體是不是見過阿史那,談了什麽,又是否拒絕接迴公主,則無法確定。”
元博皺眉道:“那為何此前不曾上報?”
“這便是奇怪之事,那人說,他已經飛鴿傳報。但經查,我們卻收不到他那份奏報。”
崔三疑惑道。
元博略微沉思了一下,輕笑,“如果鐵麵官確實已經上報,而我們沒有收到,那必然是被人中途截下了。而大理寺中,能截下鐵麵官情報之人,就隻有一個。”
崔三目光一轉,“是寺卿?”
元博淺笑,“除了他還有誰?但我不明白的是,他為何要截下這個信息。不過先不管這,去見見上官錦再說。”
說完,便轉身進入了密室。
密室中,慕容覃東等人都在。
有了上官玉清等人照顧,此時的上官錦看起來恢複了些許往日魏國公的“風采”,精神也好了許多。
元博走進去後,摒退了眾人,單獨與之相見,開門見山道:“魏公請說。”
上官一臉正色,“你想知道什麽?吳海不是都已經跟你講清楚了嗎?你還有什麽不明白?”
“魏公是明白人,又何必再作遮掩?你我皆知吳海口中之言,有所隱瞞。單說一點,你既為忠臣,忠君之事,當嚴令恪守,是不會擅作主張的。換言之,你當年指使柳無情殺害離王全家,定然是遵從了指令,對嗎?而能對你下令之人並不多,皇帝就是其中之一。”
元博若有所指道。
上官錦聞言,臉色微變,“胡說!本就是我自作主張,何來有人指使一說?我讓柳無情除去離王全家,乃是為了陛下好。而陛下知道後,命我攔下柳無情,這才救了離王一命。若是陛下指使,他又怎會放過離王?”
元博卻道:“那背後構陷你謀逆之人是誰?當時,又是誰入宮綁架了公主?”
上官錦迴道:“自然就是離王!綁架公主送入我府中之人,乃是正月之人所為。而柳無情不是和你說過了嗎?玉女劍的傳人便是正月初五,離王便是他們幕後的雇主。他當年便有謀反之心,陛下仁慈寬厚,念及兄弟之情饒他一命。沒想到此子賊心不死,仍在執念於皇位。陛下在幽州遇刺昏迷,也定然是出自他的手筆。”
“哦?魏公這迴倒是說得幹脆,但在獄中之時,為何要遮遮掩掩?你既早知一切,為何不與陛下說明,反而隱瞞至今,令全族人蒙受大難?”
“這...離王隱忍多年,表麵上已對朝堂無半點心念,老夫即便與陛下明說,他也不會相信。甚至會認為我在離間他們兄弟感情,故此,老夫選擇了沉默。加上當年我指使柳無情殘殺他全家,本就犯下大錯,心中有愧。不惜以全族人性命為代價,讓他複仇,也算是還了他全家人的性命。”
元博聽此,心中頗為悵然。
從一開始,上官錦就洞悉了一切?
這些年來,他一直暗中盯著蕭天雲,早知蕭天雲仍有謀反之心?
之所以願意背負這謀反的罪名,一來是皇帝不會輕信,二來是想以自身全族人的性命,還了當年殺害蕭天雲全家犯下的過錯?
說得倒是有理有據,但在元博看來卻也未免牽強。
聽上官錦所言,對於當年指使柳無情殺人之事深有悔意,可見此人並非殺伐果決的殘忍之輩。
而他既略有惻隱之心,當年又怎會下令殘殺離王全家?即便是要“忠心護主”,也應該隻殺離王一人才對。
事實卻是反過來,唯獨是留下離王,而屠殺了他全家。
縱然離王真有謀逆之心,原則上也罪不及妻兒,為何要誅連?
這點隱晦,倒是讓元博更加確信上官錦並未完全說真話,他背後定然有人主使。
見到元博沉默,上官錦目光微閃,接道:“你不在京城這段時日,清兒將這段時間發生的事和我說了一遍。太子被廢,冠以與突厥通敵之名,實為栽贓。真正與突厥暗通之人,本是離王。你若要求證這點,隻需去見一個人便可知曉。”
“誰?”
“你的先生,大理寺卿萬宗德。你還不知道吧?他還有另外兩個身份。”
元博大驚:“你說什麽?先生還有另外兩個身份?你如何得知?他是離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