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府中。
太傅慕容秋山剛死不久,正值齋戒守孝期,全府上下都閉門不出。
但當得知是大理寺的人求見後,慕容海還是現身門口相見。
元博將一封事先寫好的信交給慕容海,並囑咐道:“阿海,往後這段時日我與崔三都不在京城。你除了要辦好上官家的事情之外,仍要暗查京城突厥人的動向。還有,將此信交給慕容覃東,務必告知他,設法將離王蕭天雲暫時留在京城。此事,關乎上官家的安危。”
“至於上官玉清...他應該知道該怎麽辦。”
慕容海接過書信,從交談中得知,自上官錦入獄後,元博一直在暗中試圖為上官家洗脫冤屈,並將上官玉清留在身邊,心中大感震驚。
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倒也並未急於詢問元博相助上官家的理由。
而元博將這個足以令他被殺頭的隱秘告知慕容海,便也是篤定了此人可信。
與慕容海告別後,二人迴到元博府上。
宮女桂芝勤勉有加,早已在家中煮好了一桌的飯菜,元博便順口將崔三留下吃飯。
席間閑聊著,兩人有意無意向桂芝透露,即將離京公幹的事情。
桂芝知道,便相當於公主知道。
而蕭玥兒一旦得知元博不在京城,大概率便不會再貿然出宮。
如此,也算是向公主這位情人通報了自己的近況和動向。
次日一早,天還沒亮。
兩人便在東城門前聚首,崔三拉著一輛馬車出現。
元博看了看他身後,皺眉道:“怎麽隻有一輛馬車?不是讓你多雇傭幾輛運貨的車和腳夫嗎?我們扮成販貨的米商,前往幽州。”
幽州平原盛產糧食,與蘇、杭兩地並稱大燕三大糧倉。
因而,扮成米商去幽州,最能掩人耳目。
崔三笑道:“頭兒放心,我已經聯係好了。還是一隊新入行的腳夫和車隊,價錢便宜,還能給我們省點公費。雖然寺卿這次給我們幽州之行,批複了三百兩銀子的公費,但能省則省嘛。城中的腳夫四更就起身,此時已經在城外排隊待客了。”
元博這才“哦”了一聲,崔三是個“京城通”,這點倒是很熟悉。
果不其然!
出了東城門,天色猶暗,但城門兩旁早已排滿了車隊和腳夫。
崔三離開了一會兒後,迴來之時,對元博說已經安排妥當。
元博斜躺在車廂中微閉著眼,倒也沒有多問,沒多久便微酣起來。
而元博若知道崔三為了貪圖便宜,都雇傭了些什麽人的話,此時便不會有心情補眠。
此去幽州有數百裏路程,以車隊的速度,少說也得三四天才到。
這還是中途沒有任何意外發生的前提下。
離京的第二天正午。
難得清閑無事的元博,正在車廂中與崔三漫無邊際地閑聊著。
忽然,馬車停止了前進,車廂外傳來了無數人交頭接耳的聲音。
元博納悶,掀開車簾,對陪同在車旁的一名腳夫,問道:“怎麽迴事?為何停下?”
腳夫望了望前方,見到前方的官道上堵了一條長長的馬車隊,不用前去詢問,便迴道:“主家,我們路程已過半,現在到了鐵滄江地界。過了這江,便一路通途了。可這鐵滄江上的浮橋經常被衝垮,怕是被我們給撞上了。得等一等,等前方的人修好浮橋才能過去。”
“修好大概要多久?”
“說不定。少則幾日,多則半月也有可能。主家趕時間?趕時間的話...”
元博沒等那人說完話,就從車窗口縮迴了腦袋。
而那說話的腳夫見此,竟微微錯愕,而後臉上泛起一絲若有似無的淺笑...
元博沉默了片刻,對崔三說道:“三,鐵滄江屬於何地?此處浮橋經常失修,當地官府為何沒有重視?”
崔三撓了撓頭,“鐵滄江橫貫東西,起源西域天山,地勢居高臨下,中段匯聚了不少水量充沛的支流。到了這邊,水勢便變得湍急。官府倒是想大修浮橋,一勞永逸。但此江一到汛期,水勢暴漲,便會衝垮浮橋,也是無奈。而過江後,便是幽州府管轄的地界。”
“但現在仍是春季,遠未到汛期啊。”
“話雖如此,但鐵滄江水量大,比其他河流汛期早,也是正常。”
元博大皺眉頭,暗道:這要是在此處等上半個月,我那位天山師尊會不會等不及了?
便又掀開車簾,對車外的腳夫說道:“你們常年行走天下,可知想繞過前麵的浮橋,還有其他途徑嗎?”
那腳夫似乎早知元博會再次詢問,並未遠離,此時迴道:“有。改道進山間小路,八十裏外有一段平緩的江麵,可坐輪渡跨江。”
“你可識路?”
“識得!”
“好,我們改道。”
那腳夫一聽,當即應了一聲是,而後小跑去通傳。
崔三這時卻道:“頭兒真要改道?山間小路素來多劫匪,恐有山賊埋伏。”
元博一笑,“無妨!你我是做什麽的?還怕劫匪?”
崔三啞然失笑,倒也沒再多言。
事實上,即便崔三沒有提醒,元博也知道走山間小路會有些危險,不然這條官道上也不會堵塞這麽長的車隊。
這些商隊,恐怕也知道走小路的風險很大,所以寧願耽擱時間等待修橋,也不願繞路。
但元博心急去見見這位“天山師傅”,弄清自己的“詭異”身世,且藝高人膽大,又是出自緝查部門,不畏懼尋常匪盜,願意冒險,倒也是例外。
而元博查到,在那位“天山師傅”出現的徐陽縣,也有一家名叫“有茗茶館”的茶樓,想必便是接頭處。
卻不知,等到車隊的所有人接到通知以後,竟無人改走小道。
就連最先建議元博走小路的那名腳夫,也拒絕。
元博與崔三倒是不懼,但這些走天下養家糊口的尋常腳夫猶有忌諱。
二人無奈,隻能讓那人畫下小路的地圖後,獨自離開車隊。
臨走之時,他倆帶走了一些幹糧和羊皮水袋。
先前那位腳夫雖臨陣退縮,但仍是很貼心的送上一枚不知出處的響箭,囑咐道:“兩位主家,小路多有劫匪,你們小心趕路。若真遇上劫道的,就拉響這枚響箭。附近有一處府兵軍營,便會前往查看。”
元博接過,感謝了一聲。
隨後,便與崔三騎上快馬,按著地圖路線奔馳而去。
小路極其難走,比想象中的更加崎嶇。
元博二人正午離開,直到黃昏時,才走出了不到四十裏路。
前往出現一條狹長的小道,像是生生從山的中間開辟而過,兩邊都是陡峭的石壁,恍如一線天。
元博在小道前勒住馬韁,看了看周圍,淺笑道:“此處的地形複雜,這條像是劈山而建的小道,最易設伏。若有山賊藏匿,多半會在這裏出手劫人。”
崔三也環視了一周,肅然道:“那咱們先等等看,暫且不過去?讓那些山賊自己找上門來?”
元博點頭道:“行!就地紮營,起火生灶,不必忌諱。”
...
同一時間。
一處山峰之上,林木之間,正埋伏著一夥人。
乍看之下,少說也得有三四十人,為首的是一個刀疤大漢。
刀疤大漢所在的位置,距離元博二人紮營的地方有上千米遠。
此時他極力舉目望去,卻見元博二人毫不避諱,正肆意大聲地說著話,還“公然”生火在烤著什麽吃,瞬間便有些摸不著頭腦。
尋常商販走小路,大多都小心翼翼,不怕劫匪,也怕野獸。
這二人卻絲毫不怕?
不會是傻子吧?
一個小山賊此時說道:“二當家的,那兩隻小肥羊有些奇怪啊。好像並不怕遭劫的樣子,不會是官府派來引出我們的誘餌吧?”
刀疤大漢,也是小山賊口中的“二當家”,這時深沉猶豫的臉色,猶豫了半會兒後,卻是怒拍大腿,道:“管他呢。先上了再說!真是官差那也有趣!總之,女的留給我,男的給大當家送去,金銀一起分。都記住了嗎?”
一眾山賊紛紛應是。
最先開口說話的那個小山賊卻補了一句:“二當家的,肥羊目測都是公的。想必都要送去給大當家陪睡,但隻有兩隻...她能滿意嗎?她一般都要三四個,甚至更多...”
太傅慕容秋山剛死不久,正值齋戒守孝期,全府上下都閉門不出。
但當得知是大理寺的人求見後,慕容海還是現身門口相見。
元博將一封事先寫好的信交給慕容海,並囑咐道:“阿海,往後這段時日我與崔三都不在京城。你除了要辦好上官家的事情之外,仍要暗查京城突厥人的動向。還有,將此信交給慕容覃東,務必告知他,設法將離王蕭天雲暫時留在京城。此事,關乎上官家的安危。”
“至於上官玉清...他應該知道該怎麽辦。”
慕容海接過書信,從交談中得知,自上官錦入獄後,元博一直在暗中試圖為上官家洗脫冤屈,並將上官玉清留在身邊,心中大感震驚。
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倒也並未急於詢問元博相助上官家的理由。
而元博將這個足以令他被殺頭的隱秘告知慕容海,便也是篤定了此人可信。
與慕容海告別後,二人迴到元博府上。
宮女桂芝勤勉有加,早已在家中煮好了一桌的飯菜,元博便順口將崔三留下吃飯。
席間閑聊著,兩人有意無意向桂芝透露,即將離京公幹的事情。
桂芝知道,便相當於公主知道。
而蕭玥兒一旦得知元博不在京城,大概率便不會再貿然出宮。
如此,也算是向公主這位情人通報了自己的近況和動向。
次日一早,天還沒亮。
兩人便在東城門前聚首,崔三拉著一輛馬車出現。
元博看了看他身後,皺眉道:“怎麽隻有一輛馬車?不是讓你多雇傭幾輛運貨的車和腳夫嗎?我們扮成販貨的米商,前往幽州。”
幽州平原盛產糧食,與蘇、杭兩地並稱大燕三大糧倉。
因而,扮成米商去幽州,最能掩人耳目。
崔三笑道:“頭兒放心,我已經聯係好了。還是一隊新入行的腳夫和車隊,價錢便宜,還能給我們省點公費。雖然寺卿這次給我們幽州之行,批複了三百兩銀子的公費,但能省則省嘛。城中的腳夫四更就起身,此時已經在城外排隊待客了。”
元博這才“哦”了一聲,崔三是個“京城通”,這點倒是很熟悉。
果不其然!
出了東城門,天色猶暗,但城門兩旁早已排滿了車隊和腳夫。
崔三離開了一會兒後,迴來之時,對元博說已經安排妥當。
元博斜躺在車廂中微閉著眼,倒也沒有多問,沒多久便微酣起來。
而元博若知道崔三為了貪圖便宜,都雇傭了些什麽人的話,此時便不會有心情補眠。
此去幽州有數百裏路程,以車隊的速度,少說也得三四天才到。
這還是中途沒有任何意外發生的前提下。
離京的第二天正午。
難得清閑無事的元博,正在車廂中與崔三漫無邊際地閑聊著。
忽然,馬車停止了前進,車廂外傳來了無數人交頭接耳的聲音。
元博納悶,掀開車簾,對陪同在車旁的一名腳夫,問道:“怎麽迴事?為何停下?”
腳夫望了望前方,見到前方的官道上堵了一條長長的馬車隊,不用前去詢問,便迴道:“主家,我們路程已過半,現在到了鐵滄江地界。過了這江,便一路通途了。可這鐵滄江上的浮橋經常被衝垮,怕是被我們給撞上了。得等一等,等前方的人修好浮橋才能過去。”
“修好大概要多久?”
“說不定。少則幾日,多則半月也有可能。主家趕時間?趕時間的話...”
元博沒等那人說完話,就從車窗口縮迴了腦袋。
而那說話的腳夫見此,竟微微錯愕,而後臉上泛起一絲若有似無的淺笑...
元博沉默了片刻,對崔三說道:“三,鐵滄江屬於何地?此處浮橋經常失修,當地官府為何沒有重視?”
崔三撓了撓頭,“鐵滄江橫貫東西,起源西域天山,地勢居高臨下,中段匯聚了不少水量充沛的支流。到了這邊,水勢便變得湍急。官府倒是想大修浮橋,一勞永逸。但此江一到汛期,水勢暴漲,便會衝垮浮橋,也是無奈。而過江後,便是幽州府管轄的地界。”
“但現在仍是春季,遠未到汛期啊。”
“話雖如此,但鐵滄江水量大,比其他河流汛期早,也是正常。”
元博大皺眉頭,暗道:這要是在此處等上半個月,我那位天山師尊會不會等不及了?
便又掀開車簾,對車外的腳夫說道:“你們常年行走天下,可知想繞過前麵的浮橋,還有其他途徑嗎?”
那腳夫似乎早知元博會再次詢問,並未遠離,此時迴道:“有。改道進山間小路,八十裏外有一段平緩的江麵,可坐輪渡跨江。”
“你可識路?”
“識得!”
“好,我們改道。”
那腳夫一聽,當即應了一聲是,而後小跑去通傳。
崔三這時卻道:“頭兒真要改道?山間小路素來多劫匪,恐有山賊埋伏。”
元博一笑,“無妨!你我是做什麽的?還怕劫匪?”
崔三啞然失笑,倒也沒再多言。
事實上,即便崔三沒有提醒,元博也知道走山間小路會有些危險,不然這條官道上也不會堵塞這麽長的車隊。
這些商隊,恐怕也知道走小路的風險很大,所以寧願耽擱時間等待修橋,也不願繞路。
但元博心急去見見這位“天山師傅”,弄清自己的“詭異”身世,且藝高人膽大,又是出自緝查部門,不畏懼尋常匪盜,願意冒險,倒也是例外。
而元博查到,在那位“天山師傅”出現的徐陽縣,也有一家名叫“有茗茶館”的茶樓,想必便是接頭處。
卻不知,等到車隊的所有人接到通知以後,竟無人改走小道。
就連最先建議元博走小路的那名腳夫,也拒絕。
元博與崔三倒是不懼,但這些走天下養家糊口的尋常腳夫猶有忌諱。
二人無奈,隻能讓那人畫下小路的地圖後,獨自離開車隊。
臨走之時,他倆帶走了一些幹糧和羊皮水袋。
先前那位腳夫雖臨陣退縮,但仍是很貼心的送上一枚不知出處的響箭,囑咐道:“兩位主家,小路多有劫匪,你們小心趕路。若真遇上劫道的,就拉響這枚響箭。附近有一處府兵軍營,便會前往查看。”
元博接過,感謝了一聲。
隨後,便與崔三騎上快馬,按著地圖路線奔馳而去。
小路極其難走,比想象中的更加崎嶇。
元博二人正午離開,直到黃昏時,才走出了不到四十裏路。
前往出現一條狹長的小道,像是生生從山的中間開辟而過,兩邊都是陡峭的石壁,恍如一線天。
元博在小道前勒住馬韁,看了看周圍,淺笑道:“此處的地形複雜,這條像是劈山而建的小道,最易設伏。若有山賊藏匿,多半會在這裏出手劫人。”
崔三也環視了一周,肅然道:“那咱們先等等看,暫且不過去?讓那些山賊自己找上門來?”
元博點頭道:“行!就地紮營,起火生灶,不必忌諱。”
...
同一時間。
一處山峰之上,林木之間,正埋伏著一夥人。
乍看之下,少說也得有三四十人,為首的是一個刀疤大漢。
刀疤大漢所在的位置,距離元博二人紮營的地方有上千米遠。
此時他極力舉目望去,卻見元博二人毫不避諱,正肆意大聲地說著話,還“公然”生火在烤著什麽吃,瞬間便有些摸不著頭腦。
尋常商販走小路,大多都小心翼翼,不怕劫匪,也怕野獸。
這二人卻絲毫不怕?
不會是傻子吧?
一個小山賊此時說道:“二當家的,那兩隻小肥羊有些奇怪啊。好像並不怕遭劫的樣子,不會是官府派來引出我們的誘餌吧?”
刀疤大漢,也是小山賊口中的“二當家”,這時深沉猶豫的臉色,猶豫了半會兒後,卻是怒拍大腿,道:“管他呢。先上了再說!真是官差那也有趣!總之,女的留給我,男的給大當家送去,金銀一起分。都記住了嗎?”
一眾山賊紛紛應是。
最先開口說話的那個小山賊卻補了一句:“二當家的,肥羊目測都是公的。想必都要送去給大當家陪睡,但隻有兩隻...她能滿意嗎?她一般都要三四個,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