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慕容海說張餘自己認罪,元博震驚之至,心中難以理解。
他對張餘的了解雖然不多,但看得出來此女秉性純良,不乏剛正,又身在緝查部門,又豈會輕易知法犯法?
再者,她與司空淼本是師徒關係。
古時最重孝義,師者如父,張餘有什麽殺人的動機?
她本是受了元博的差遣而來,要請司空淼去看一下上官大小姐的“雙魂症”,卻沒想到因此背上了殺人的罪名。
最令人不解的是,張餘居然自己認罪?
這是為何?
張餘真的殺人了?
這點猶未可知。
但按道理,若不是她殺人,為何要自己認罪?
這個疑問,或許隻有張餘自己能否解釋清楚。
案發時,隻有兩人在場。
換言之,張餘自己最清楚不過。
一念至此,元博趕忙道:“慕容兄,此事非同小可。張餘是我大理寺之人,關乎整個衙門的聲譽。可否讓我見見她?”
聽此,慕容海麵露為難之色,道:“元兄,同為緝查部門,你當也知道規矩。此案由廷尉府接手,隔日便會有公文下發,在定案之前,任何人不得接近疑犯。恕我不能壞了規矩,事後大理寺自會收到案卷。”
元博微微語塞。
沉思了一下後,才接道:“慕容兄職責所在,恪守規矩,元某也不作強求。但張餘畢竟是我左丞之人,她出事,左丞也難脫幹係。不能見她,可否讓我看看兇案現場?元某覺得此事另有蹊蹺,還請慕容兄給左丞一個自證的機會。”
慕容海皺眉道:“元兄的憂慮,本官知道。但張餘已經自認兇手,並聲稱此事乃是她一人所為,不關任何人的事。至於兇案現場,廷尉已經封存,不可擅入啊。”
兩度被拒絕,元博心中一沉。
張餘在黑甲兵手中,不能見到。
兇案現場又被封存,難以接近,元博即便想弄清事情的始末,倒也無從下手。
而張餘認罪,其中必有某種緣由。
從主觀上,他並不認為張餘會弑師。
如今,隻能期待崔三去請萬宗德入宮,向皇帝爭取到此案的緝查權。
但想了想,元博又覺得皇帝應允的概率並不大。
畢竟此案牽涉到大理寺的人,再讓大理寺自己人查自己人,未免落人口舌,有失偏頗。
果不其然!
當崔三趕到元博身邊時,帶來的是壞消息。
萬宗德甚至都沒有入宮,便直接拒絕了元博的請求,還直接下令元博不可參與此事。
元博微微歎氣,卻也無計可施,隻能先暫時退走,從長計議。
但剛想離開,慕容海忽然把他叫住:“元兄留步!本官若給你私自進入兇案現場,便是違例。但若是你不小心自己看到了現場,那關本官何事?是吧?”
說著,笑意吟吟地對元博做了一個“請”的動作。
他不再稱唿元博為“大人”,而是以“兄”代之,可見是有些想要賣人情的意思。
而元博自然也樂於至此。
心中一喜,元博知道慕容海此時想“網開一麵”,便笑道:“那是自然!”
說完,兩人來到神農居後院,司空淼的書房外。
門口站著十餘名黑甲衛,持戈鎮守。
慕容海雙手負於身後,裝出很有官威的樣子,對著黑甲衛道:“來啊!兇案現場有毒氣殘留,給本官把門窗都打開,以免事後仵作勘察現場,驗屍的時候中毒。”
而這話說完,令元博瞬間注意到了一點。
現場竟有毒氣殘留?
是確有此事,還是慕容海為了給元博“無意中”瞧見現場,而找的借口?
一眾黑甲衛領命,相繼打開了那間書房的所有門窗。
元博站在門外幾米,不停地變換著位置,試圖將整個案發現場都記在腦中。
這時候,元博獨有的強大記憶力和洞察力,便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雖然是隔著一段距離,但觀察了片刻後,元博已將大部分現場的狀況“儲存”到自己腦中。
隻見書房中,現場仍保持著最初的狀態。
司空淼坐在自己的書桌前,腦袋被人砍下,身子就倒趴在案上。
斷首處流出了大量的鮮血,此時已然凝固,隔著不算近的距離,元博依舊能聞到極重的血腥味。
司空淼的頭顱就在書案上一側,隻是...卻被人一刀從天靈蓋上劈下,頭顱分成兩半,腦漿溢出,森然恐怖。
而那把殺人分屍的刀,就正是張餘身上的大理寺官刀。
屋內的擺設沒有被打亂,證明案發之時並未發生過打鬥。
但地上卻有幾道明顯被拖動過的痕跡,還有無數淡淡的雜亂腳印。
細微之處,在司空淼被劈開的左臉上,被兇手用某種利器刻上了幾個蠅頭小字:禽獸當死。
大概觀察了一盞茶的功夫後,元博仍有深思,不願離開。
直到慕容海輕扯了他的衣衫,這才迴過神來,而後尷尬一笑,配合著說:“哦,慕容兄事忙,此案既由廷尉府接管,那大理寺便不插手了。在下告辭。”
慕容海笑道:“那我送送元兄。”
兩人並肩往門外走去。
元博小聲說道:“方才聽慕容兄說,現場有毒氣?從何說起?”
慕容海道:“案發之後,本官接到神農居弟子報案,便匆匆趕來。當時現場除了疑犯張餘之外,地上還躺著幾名下人。問過之後才得知,那幾名下人是最先發現司空淼身死的,他們進入書房以後,便昏厥了過去。顯然,房中事先被人釋放了毒氣。”
元博點了點頭,有所了然。
房中的拖痕和腳步,或許是廷尉趕到後,將神農居下人救出時造成的,應該不關案件本身的線索。
而兇手是先殺人後放毒,還是先放毒後再斬首?
這或許是要進行屍檢後,了解司空淼的真正死因才可知曉。
但殺死司空淼的動機是什麽?
張餘也被毒倒了,這又是為何?
且先認定她就是兇手,殺人斬首之後,又怎會失誤到連自己也毒倒?
但她若不是兇手,又為何要自認?
正尋思著,慕容海將元博送到神農居外,抬手道:“元兄請先迴吧!此案,府尹大人還未指定由何人負責。若是由本官執掌,元兄會知道更多案情。此時多留在此,也無濟於事。”
元博感謝道:“那就多謝慕容兄了。”
隨後,便與崔三趕迴城中。
迴到大理寺。
元博匆匆讓崔三去調出張餘的入職案卷,她牽涉殺人案,理應告知於她的家人。
時至今日,元博還不知道張餘家住哪裏,家中還有誰人。
張餘平時頗為寡言,與衙門中人並無深交。
即便是和元博、崔三,也隻是做公事上的交流而已。
可是當張餘的入職案卷擺在麵前時,元博卻發現記錄的事項很少,張餘似乎有刻意隱瞞身份的嫌疑。
連最基本的身份材料都被留白,讓元博大感不解。
她這樣的入職資料也被認可?
不過,看到最終的審核人員是前任左少卿華平安後,元博便釋然了。
前次詔獄見到華平安時,元博便已懷疑兩人早就相識,隻是涉及私隱,他不好深究。
此番,張餘入獄,卻是不得不弄清楚。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從華平安口中得知。
有了此前萬宗德留下的文書,華平安已被釋放出詔獄,並遵照元博的意思,成了武昭青麾下的一名雜役。
右丞辦案區。
元博找到華平安的時候,此人正在擦桌子。
見到元博找來,卻是一臉的輕笑,不想搭理的樣子。
元博不想與之廢話,便直截了當道:“張餘的入職案卷之前是由你審核,你當知道她的所有背景,是嗎?”
華平安置之不理。
“聽著,本官沒時間跟你玩隱瞞。張餘如今牽涉殺人案,已被廷尉府拿下。識趣的,你就直言。不然,我保你重迴詔獄,此生再難出頭。”
元博肅然說道。
而華平安聽此,頓時一愕:“你說什麽?張餘牽涉殺人案?”
元博冷哼一聲,剛想將事情粗淺的說一遍。
忽聽隆隆鼓聲響起,響徹了大理寺的上空。
這是大理寺全員集合的戰鼓聲。
此鼓一響,便說明大理寺將有大事發生。
元博驚訝的同時,漠然看向華平安一眼,道:“你屬雜役,可不受集合令約束。現在即刻設法通知張餘的家人,我要見他們。”
說完,便帶著崔三匆匆趕往大堂。
眾人集合的速度極快,沒多久便站滿了大理寺前院。
但發出集合令的萬宗德,卻遲遲未曾出現。
直到入夜以後,萬宗德方才姍姍而來,一臉的陰鬱之色。
坐到大堂的寺卿位置上,萬宗德沉聲道:“就在不久前,當朝三師暴斃於各自府中,陛下震怒,嚴令大理寺專查此案,務必揪出兇手。即刻起,全員取消休假,全力破案。立軍令狀,若有不怠,皆斬。”
聽後,元博不無震驚。
當朝三師,雖是虛銜,但地位也是舉足輕重,乃是名義上的百官領袖。
此時,竟突然集體暴斃?
且聽萬宗德所言,三人皆是被謀殺...
他對張餘的了解雖然不多,但看得出來此女秉性純良,不乏剛正,又身在緝查部門,又豈會輕易知法犯法?
再者,她與司空淼本是師徒關係。
古時最重孝義,師者如父,張餘有什麽殺人的動機?
她本是受了元博的差遣而來,要請司空淼去看一下上官大小姐的“雙魂症”,卻沒想到因此背上了殺人的罪名。
最令人不解的是,張餘居然自己認罪?
這是為何?
張餘真的殺人了?
這點猶未可知。
但按道理,若不是她殺人,為何要自己認罪?
這個疑問,或許隻有張餘自己能否解釋清楚。
案發時,隻有兩人在場。
換言之,張餘自己最清楚不過。
一念至此,元博趕忙道:“慕容兄,此事非同小可。張餘是我大理寺之人,關乎整個衙門的聲譽。可否讓我見見她?”
聽此,慕容海麵露為難之色,道:“元兄,同為緝查部門,你當也知道規矩。此案由廷尉府接手,隔日便會有公文下發,在定案之前,任何人不得接近疑犯。恕我不能壞了規矩,事後大理寺自會收到案卷。”
元博微微語塞。
沉思了一下後,才接道:“慕容兄職責所在,恪守規矩,元某也不作強求。但張餘畢竟是我左丞之人,她出事,左丞也難脫幹係。不能見她,可否讓我看看兇案現場?元某覺得此事另有蹊蹺,還請慕容兄給左丞一個自證的機會。”
慕容海皺眉道:“元兄的憂慮,本官知道。但張餘已經自認兇手,並聲稱此事乃是她一人所為,不關任何人的事。至於兇案現場,廷尉已經封存,不可擅入啊。”
兩度被拒絕,元博心中一沉。
張餘在黑甲兵手中,不能見到。
兇案現場又被封存,難以接近,元博即便想弄清事情的始末,倒也無從下手。
而張餘認罪,其中必有某種緣由。
從主觀上,他並不認為張餘會弑師。
如今,隻能期待崔三去請萬宗德入宮,向皇帝爭取到此案的緝查權。
但想了想,元博又覺得皇帝應允的概率並不大。
畢竟此案牽涉到大理寺的人,再讓大理寺自己人查自己人,未免落人口舌,有失偏頗。
果不其然!
當崔三趕到元博身邊時,帶來的是壞消息。
萬宗德甚至都沒有入宮,便直接拒絕了元博的請求,還直接下令元博不可參與此事。
元博微微歎氣,卻也無計可施,隻能先暫時退走,從長計議。
但剛想離開,慕容海忽然把他叫住:“元兄留步!本官若給你私自進入兇案現場,便是違例。但若是你不小心自己看到了現場,那關本官何事?是吧?”
說著,笑意吟吟地對元博做了一個“請”的動作。
他不再稱唿元博為“大人”,而是以“兄”代之,可見是有些想要賣人情的意思。
而元博自然也樂於至此。
心中一喜,元博知道慕容海此時想“網開一麵”,便笑道:“那是自然!”
說完,兩人來到神農居後院,司空淼的書房外。
門口站著十餘名黑甲衛,持戈鎮守。
慕容海雙手負於身後,裝出很有官威的樣子,對著黑甲衛道:“來啊!兇案現場有毒氣殘留,給本官把門窗都打開,以免事後仵作勘察現場,驗屍的時候中毒。”
而這話說完,令元博瞬間注意到了一點。
現場竟有毒氣殘留?
是確有此事,還是慕容海為了給元博“無意中”瞧見現場,而找的借口?
一眾黑甲衛領命,相繼打開了那間書房的所有門窗。
元博站在門外幾米,不停地變換著位置,試圖將整個案發現場都記在腦中。
這時候,元博獨有的強大記憶力和洞察力,便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雖然是隔著一段距離,但觀察了片刻後,元博已將大部分現場的狀況“儲存”到自己腦中。
隻見書房中,現場仍保持著最初的狀態。
司空淼坐在自己的書桌前,腦袋被人砍下,身子就倒趴在案上。
斷首處流出了大量的鮮血,此時已然凝固,隔著不算近的距離,元博依舊能聞到極重的血腥味。
司空淼的頭顱就在書案上一側,隻是...卻被人一刀從天靈蓋上劈下,頭顱分成兩半,腦漿溢出,森然恐怖。
而那把殺人分屍的刀,就正是張餘身上的大理寺官刀。
屋內的擺設沒有被打亂,證明案發之時並未發生過打鬥。
但地上卻有幾道明顯被拖動過的痕跡,還有無數淡淡的雜亂腳印。
細微之處,在司空淼被劈開的左臉上,被兇手用某種利器刻上了幾個蠅頭小字:禽獸當死。
大概觀察了一盞茶的功夫後,元博仍有深思,不願離開。
直到慕容海輕扯了他的衣衫,這才迴過神來,而後尷尬一笑,配合著說:“哦,慕容兄事忙,此案既由廷尉府接管,那大理寺便不插手了。在下告辭。”
慕容海笑道:“那我送送元兄。”
兩人並肩往門外走去。
元博小聲說道:“方才聽慕容兄說,現場有毒氣?從何說起?”
慕容海道:“案發之後,本官接到神農居弟子報案,便匆匆趕來。當時現場除了疑犯張餘之外,地上還躺著幾名下人。問過之後才得知,那幾名下人是最先發現司空淼身死的,他們進入書房以後,便昏厥了過去。顯然,房中事先被人釋放了毒氣。”
元博點了點頭,有所了然。
房中的拖痕和腳步,或許是廷尉趕到後,將神農居下人救出時造成的,應該不關案件本身的線索。
而兇手是先殺人後放毒,還是先放毒後再斬首?
這或許是要進行屍檢後,了解司空淼的真正死因才可知曉。
但殺死司空淼的動機是什麽?
張餘也被毒倒了,這又是為何?
且先認定她就是兇手,殺人斬首之後,又怎會失誤到連自己也毒倒?
但她若不是兇手,又為何要自認?
正尋思著,慕容海將元博送到神農居外,抬手道:“元兄請先迴吧!此案,府尹大人還未指定由何人負責。若是由本官執掌,元兄會知道更多案情。此時多留在此,也無濟於事。”
元博感謝道:“那就多謝慕容兄了。”
隨後,便與崔三趕迴城中。
迴到大理寺。
元博匆匆讓崔三去調出張餘的入職案卷,她牽涉殺人案,理應告知於她的家人。
時至今日,元博還不知道張餘家住哪裏,家中還有誰人。
張餘平時頗為寡言,與衙門中人並無深交。
即便是和元博、崔三,也隻是做公事上的交流而已。
可是當張餘的入職案卷擺在麵前時,元博卻發現記錄的事項很少,張餘似乎有刻意隱瞞身份的嫌疑。
連最基本的身份材料都被留白,讓元博大感不解。
她這樣的入職資料也被認可?
不過,看到最終的審核人員是前任左少卿華平安後,元博便釋然了。
前次詔獄見到華平安時,元博便已懷疑兩人早就相識,隻是涉及私隱,他不好深究。
此番,張餘入獄,卻是不得不弄清楚。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從華平安口中得知。
有了此前萬宗德留下的文書,華平安已被釋放出詔獄,並遵照元博的意思,成了武昭青麾下的一名雜役。
右丞辦案區。
元博找到華平安的時候,此人正在擦桌子。
見到元博找來,卻是一臉的輕笑,不想搭理的樣子。
元博不想與之廢話,便直截了當道:“張餘的入職案卷之前是由你審核,你當知道她的所有背景,是嗎?”
華平安置之不理。
“聽著,本官沒時間跟你玩隱瞞。張餘如今牽涉殺人案,已被廷尉府拿下。識趣的,你就直言。不然,我保你重迴詔獄,此生再難出頭。”
元博肅然說道。
而華平安聽此,頓時一愕:“你說什麽?張餘牽涉殺人案?”
元博冷哼一聲,剛想將事情粗淺的說一遍。
忽聽隆隆鼓聲響起,響徹了大理寺的上空。
這是大理寺全員集合的戰鼓聲。
此鼓一響,便說明大理寺將有大事發生。
元博驚訝的同時,漠然看向華平安一眼,道:“你屬雜役,可不受集合令約束。現在即刻設法通知張餘的家人,我要見他們。”
說完,便帶著崔三匆匆趕往大堂。
眾人集合的速度極快,沒多久便站滿了大理寺前院。
但發出集合令的萬宗德,卻遲遲未曾出現。
直到入夜以後,萬宗德方才姍姍而來,一臉的陰鬱之色。
坐到大堂的寺卿位置上,萬宗德沉聲道:“就在不久前,當朝三師暴斃於各自府中,陛下震怒,嚴令大理寺專查此案,務必揪出兇手。即刻起,全員取消休假,全力破案。立軍令狀,若有不怠,皆斬。”
聽後,元博不無震驚。
當朝三師,雖是虛銜,但地位也是舉足輕重,乃是名義上的百官領袖。
此時,竟突然集體暴斃?
且聽萬宗德所言,三人皆是被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