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穿書之炮灰原配擺爛記 作者:林棠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蓮花點頭,“昨兒半夜迴來的,這會子還在睡著。蕭家表公子性子好,表公子與他一處兒吃茶吃酒的,姑娘放心就是。”
“我自是放心。”
粥菜才吃了幾口,慶芳慶菲兩個小丫頭撐著把大油紙傘進了院子,還不等喜樂上前招唿,慶菲已大唿小叫,“蓮花姐姐,快些來搭把手。”
蓮花循聲出去,看著兩個小丫鬟提著大食盒。
“這是……?”
說罷,也幫著提了過來,慶菲笑眯眯道,“華姑娘和孫姑娘今早入府,昨兒落鎖前專門給咱們少夫人送來舊縣特產,一大早孟嫂就用小廚房熬煮出來,這會子還熱著,差使我們給表姑娘送來。”
“華姑娘她們入府來了?”
慶芳重重點頭,“幸得是在大雨落地跟前進來,不然定要挨頓澆。”在屋內的許淩俏聽到這話,立時起身,掀開門簾出來,“兩位姑娘入府,可知道要在你們少夫人那裏待多久?”
“怕是一日呢。”
慶芳慶菲行禮請安,許淩俏蓮步輕移,昨夜斷腸的傷心事兒,今兒又壓在心底,麵上唯有喜悅,“一會子雨小了,我去拜見兩位姑娘。”說來,華重樓還是她的救命恩人。
“表姑娘好生歇息,午間吃飯您和大公子就過韶華苑去吃,忍冬姐姐交代過來,廚上今兒就不做您二位的飯菜。”
“好,也不用等到午間,過會子我就去。”
慶芳放了食盒,與慶芳撐著大傘往雨裏去,蓮花欲要挽留,兩個小丫鬟摸了摸額頭的水漬,“姑娘與姐姐不用擔心,奴二人還要去送。”
舊縣盛產田七,昨晚華重樓就差人送了一簍子過來。
宋觀舟吩咐忍冬幾人洗撿出來,韶華苑留了小部分,現實就熬煮雞湯,但隻送到了榮福苑,其餘地兒,譬如齊悅娘、蕭引秀以及蕭北房中,送的都是新鮮的田七。
若隻是碗雞湯,倒也不用恁大的食盒。
另有劉二早早去買來的千味齋新點心,許淩俏看著食盒裏的精致琳琅的點心與雞湯,胸口哀傷消散許多。
雨小些時,許淩俏瞧了一眼還在熟睡的許淩白,吩咐了喜兒好生照看之後,帶著蓮花喜樂往韶華苑而去。
大雨衝刷過的世界,清新明亮,綠意盎然,雖說入了秋,可府上綠植不見破敗,依然生機勃勃,蔥綠芸芸。
未到韶華苑,已聽到歡快聲音。
許淩俏前腳剛踏進院子,已看到立在花下的宋觀舟朝著她招手,“姐姐慢點兒行路,小心濕滑。”
待到跟前,許淩俏雨安坐下來的華重樓、孫琳見禮,再往旁邊這麽看,竟還有裴漱玉與梅青玉姐妹二人。
難怪這麽熱鬧。
就聽得梅青玉說道,“許姐姐莫要見怪,實在是我家二哥闖了大禍,父親差我兄妹三人,沒日沒夜打馬進京,給姑父姑母以及漱玉妹妹賠罪。”
因著裴漱玉被宵小訛嫁之事,裴樺親筆書信說了緣由,快馬加鞭送到梅家,梅家舅舅看完信箋,這才知道自家次子如此沉不住氣,險些釀成大禍。
轉而責打一頓,方才差使下人收拾車馬家丁,準備重禮,吩咐剛科考迴家不久的梅家兄妹,以及養傷的梅家小子,“快些去給你姑父姑母磕頭,若不得他二位長輩原諒,你就跪死在公府跟前得了。”
昨兒入京,梅青玉自是知道裴漱玉這事兒全仰仗宋觀舟勇猛無雙的性子,故而一大早,稟了梅太太,拿了重禮上門道謝。
先是去了擴月齋,再到世子夫人跟前,一番走動,到韶華苑時也讓宋觀舟有些驚詫。
未等寒暄,許淩俏也撐著紙傘入門。
昨日搭設的涼棚,這會兒勉強能應付小雨,宋觀舟差人燒了茶爐子,就在這花架子下待客。
“今兒蓬蓽生輝,來了這麽些嬌俏美人。”宋觀舟看著嫻靜淑女,隻覺養眼,她單手托腮,頗有遺憾,“也是寶月姑娘身份不合時宜,不然這等秋日涼風之中,得她吟唱幾曲,何等愜意。”
“四嫂倒是別具一格,如今也不嫌棄那朱寶月的身份。”
裴漱玉得了梅家的賠禮道歉,心頭也緩和過來,從前的傲氣,不知不覺又脫口而出。
“誰家姑娘是心甘情願落那樣的地兒,她身不由己,也不是我嫌棄的緣由。若是來日府上有喜,倒是可以請那寶月姑娘到府上吟唱喜調,並知道嫂子我喜愛的緣由。”
宋觀舟難得心情好,沒與裴漱玉計較。
茶爐子燒得咕嚕嚕作響,梅青玉為解表妹唐突直言,主動提及要撫琴添趣,宋觀舟倒是來了興致,“梅表妹有這番才能,倒是我眼拙,從前不知也。”
說完,差使忍冬去取琴。
忍冬不解,“少夫人,你素來不愛撥弄,可是去大少夫人跟前借一柄瑤琴來?”
宋觀舟抬頭,“何必這麽麻煩,書房裏不是擺在四郎的琴嗎?取來請梅家妹妹撫一曲。”
梅青玉本已死了的心,這會子聽得宋觀舟輕描淡寫說來的話,頓時覺得胸口怦怦亂跳。
她不敢肖想。
但忍冬已聽命往書房裏去,梅青玉低聲說道,“四嫂,畢竟是四表哥心愛之物,青玉不請自用,隻怕唐突了。”
宋觀舟搖頭淡笑,“隻是添趣的物件兒,哪有這麽多的講究,是我從小懶怠,父親母親寵溺過多,不曾習琴鼓瑟,不然我這屋子也少不得置辦一二件。再者說來,四郎的就是我的,青玉妹妹當是我的,自管用就是。”
“梅姑娘撫琴,不如我來吹簫,權當是附庸風雅,如何?”
梅青玉看過去,瞧著身上衣物簡樸,英氣勃勃的麵容之上卻不見自卑的華重樓,唇角微揚,“多謝華姐姐助陣。”
華重樓行走江湖,風餐露宿較多艱辛。
但遇到狂野峻嶺,瑰麗風景時,少不得吹上一曲,比立在山巔水畔海嘯般怒吼來得好。
她從衣袖裏掏出竹製短簫,引來一群閨閣少女相看。
孫琳坐在宋觀舟跟前,她也不會這些琴瑟之物,唯有與宋觀舟作伴,宋觀舟親自給她斟茶,“琳兒姑娘,咱們懶人有耳福。”
“我自是放心。”
粥菜才吃了幾口,慶芳慶菲兩個小丫頭撐著把大油紙傘進了院子,還不等喜樂上前招唿,慶菲已大唿小叫,“蓮花姐姐,快些來搭把手。”
蓮花循聲出去,看著兩個小丫鬟提著大食盒。
“這是……?”
說罷,也幫著提了過來,慶菲笑眯眯道,“華姑娘和孫姑娘今早入府,昨兒落鎖前專門給咱們少夫人送來舊縣特產,一大早孟嫂就用小廚房熬煮出來,這會子還熱著,差使我們給表姑娘送來。”
“華姑娘她們入府來了?”
慶芳重重點頭,“幸得是在大雨落地跟前進來,不然定要挨頓澆。”在屋內的許淩俏聽到這話,立時起身,掀開門簾出來,“兩位姑娘入府,可知道要在你們少夫人那裏待多久?”
“怕是一日呢。”
慶芳慶菲行禮請安,許淩俏蓮步輕移,昨夜斷腸的傷心事兒,今兒又壓在心底,麵上唯有喜悅,“一會子雨小了,我去拜見兩位姑娘。”說來,華重樓還是她的救命恩人。
“表姑娘好生歇息,午間吃飯您和大公子就過韶華苑去吃,忍冬姐姐交代過來,廚上今兒就不做您二位的飯菜。”
“好,也不用等到午間,過會子我就去。”
慶芳放了食盒,與慶芳撐著大傘往雨裏去,蓮花欲要挽留,兩個小丫鬟摸了摸額頭的水漬,“姑娘與姐姐不用擔心,奴二人還要去送。”
舊縣盛產田七,昨晚華重樓就差人送了一簍子過來。
宋觀舟吩咐忍冬幾人洗撿出來,韶華苑留了小部分,現實就熬煮雞湯,但隻送到了榮福苑,其餘地兒,譬如齊悅娘、蕭引秀以及蕭北房中,送的都是新鮮的田七。
若隻是碗雞湯,倒也不用恁大的食盒。
另有劉二早早去買來的千味齋新點心,許淩俏看著食盒裏的精致琳琅的點心與雞湯,胸口哀傷消散許多。
雨小些時,許淩俏瞧了一眼還在熟睡的許淩白,吩咐了喜兒好生照看之後,帶著蓮花喜樂往韶華苑而去。
大雨衝刷過的世界,清新明亮,綠意盎然,雖說入了秋,可府上綠植不見破敗,依然生機勃勃,蔥綠芸芸。
未到韶華苑,已聽到歡快聲音。
許淩俏前腳剛踏進院子,已看到立在花下的宋觀舟朝著她招手,“姐姐慢點兒行路,小心濕滑。”
待到跟前,許淩俏雨安坐下來的華重樓、孫琳見禮,再往旁邊這麽看,竟還有裴漱玉與梅青玉姐妹二人。
難怪這麽熱鬧。
就聽得梅青玉說道,“許姐姐莫要見怪,實在是我家二哥闖了大禍,父親差我兄妹三人,沒日沒夜打馬進京,給姑父姑母以及漱玉妹妹賠罪。”
因著裴漱玉被宵小訛嫁之事,裴樺親筆書信說了緣由,快馬加鞭送到梅家,梅家舅舅看完信箋,這才知道自家次子如此沉不住氣,險些釀成大禍。
轉而責打一頓,方才差使下人收拾車馬家丁,準備重禮,吩咐剛科考迴家不久的梅家兄妹,以及養傷的梅家小子,“快些去給你姑父姑母磕頭,若不得他二位長輩原諒,你就跪死在公府跟前得了。”
昨兒入京,梅青玉自是知道裴漱玉這事兒全仰仗宋觀舟勇猛無雙的性子,故而一大早,稟了梅太太,拿了重禮上門道謝。
先是去了擴月齋,再到世子夫人跟前,一番走動,到韶華苑時也讓宋觀舟有些驚詫。
未等寒暄,許淩俏也撐著紙傘入門。
昨日搭設的涼棚,這會兒勉強能應付小雨,宋觀舟差人燒了茶爐子,就在這花架子下待客。
“今兒蓬蓽生輝,來了這麽些嬌俏美人。”宋觀舟看著嫻靜淑女,隻覺養眼,她單手托腮,頗有遺憾,“也是寶月姑娘身份不合時宜,不然這等秋日涼風之中,得她吟唱幾曲,何等愜意。”
“四嫂倒是別具一格,如今也不嫌棄那朱寶月的身份。”
裴漱玉得了梅家的賠禮道歉,心頭也緩和過來,從前的傲氣,不知不覺又脫口而出。
“誰家姑娘是心甘情願落那樣的地兒,她身不由己,也不是我嫌棄的緣由。若是來日府上有喜,倒是可以請那寶月姑娘到府上吟唱喜調,並知道嫂子我喜愛的緣由。”
宋觀舟難得心情好,沒與裴漱玉計較。
茶爐子燒得咕嚕嚕作響,梅青玉為解表妹唐突直言,主動提及要撫琴添趣,宋觀舟倒是來了興致,“梅表妹有這番才能,倒是我眼拙,從前不知也。”
說完,差使忍冬去取琴。
忍冬不解,“少夫人,你素來不愛撥弄,可是去大少夫人跟前借一柄瑤琴來?”
宋觀舟抬頭,“何必這麽麻煩,書房裏不是擺在四郎的琴嗎?取來請梅家妹妹撫一曲。”
梅青玉本已死了的心,這會子聽得宋觀舟輕描淡寫說來的話,頓時覺得胸口怦怦亂跳。
她不敢肖想。
但忍冬已聽命往書房裏去,梅青玉低聲說道,“四嫂,畢竟是四表哥心愛之物,青玉不請自用,隻怕唐突了。”
宋觀舟搖頭淡笑,“隻是添趣的物件兒,哪有這麽多的講究,是我從小懶怠,父親母親寵溺過多,不曾習琴鼓瑟,不然我這屋子也少不得置辦一二件。再者說來,四郎的就是我的,青玉妹妹當是我的,自管用就是。”
“梅姑娘撫琴,不如我來吹簫,權當是附庸風雅,如何?”
梅青玉看過去,瞧著身上衣物簡樸,英氣勃勃的麵容之上卻不見自卑的華重樓,唇角微揚,“多謝華姐姐助陣。”
華重樓行走江湖,風餐露宿較多艱辛。
但遇到狂野峻嶺,瑰麗風景時,少不得吹上一曲,比立在山巔水畔海嘯般怒吼來得好。
她從衣袖裏掏出竹製短簫,引來一群閨閣少女相看。
孫琳坐在宋觀舟跟前,她也不會這些琴瑟之物,唯有與宋觀舟作伴,宋觀舟親自給她斟茶,“琳兒姑娘,咱們懶人有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