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計好各路軍馬都已收到預期的效果,幽州城內所有隱匿叛軍被滅,還有附逆的官吏等人都在當天也被收押,共計七十多名。
想到這裏,李霄也佩服金木蘭在幽州的布局,各個衙門及縣衙皆有附逆或者眼線。
幽州都督府,狄仁傑帶著李霄匯合守在東花廳的李元芳,分開其他的衛士,三個人就來房間,最後見一見郡主李青霞,也是叛軍最後的首領-金木蘭。
金木蘭正在坐在桌子上,沒有大鬧,沒有急躁,因為已經猜到了結果,雖不想接受,但聽到幽州城內各個地方不斷的砍殺聲,很快又全部停歇的結果。金木蘭已經安靜了下來。
當然,房間內隱藏的蝮蛇虎敬暉也緊張地看著金木蘭,之前勸放棄,希望可以和自己離開隱遁山林,但已經錯失最好的時機,隻能等待狄仁傑的決定。
在李元芳和李霄兩大高手的保護下,狄仁傑來到了金木蘭的房間。
看到幾人進來,虎敬暉也沒有戴麵具,閃身出來小心守在金木蘭的後麵。
狄仁傑看著那冷漠的郡主李青霞,問道:“那就是金木蘭?!”
金木蘭冷笑著迴道:“伯父大人,不是已經知道了嗎?”
狄仁傑聞言怒斥道:“還有臉叫我伯父,我真沒有想到,李姓子孫竟然有像你這樣,勾結突厥敗類充當賣國賊的角色!”
金木蘭迴道:“成王敗寇罷了,我也預料過失敗的一天,隻希望狄大人放過阿暉,小女任憑大人處置。”
狄仁傑看著站立在後麵的虎敬暉,不忍的情緒溢於言表。
虎敬暉說道:“大人,我自知罪孽難恕,隻是希望看在過去的情分上,不要把我和阿蘭押迴京城,可以在幽州處置。懇求大人。”
說完,虎敬暉恭敬地彎腰,深深地行了一禮。
狄仁傑看著虎敬暉和李青霞,猶豫著怎麽處置,殺不忍,放也怕再起變故。
李霄看著為難的狄仁傑,說道:“大人,不如就放敬暉兄和李青霞一馬,畢竟都是皇室宗親,遭逢亂世,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卑職聞聽除我大周外,世上國家還有數百甚至更多,可以放逐他們到西域之西,其數千裏甚是遙遠,想必他們也能安然度過餘生。”
虎敬暉聞言,之前就想和自己的阿蘭浪跡天涯或者隱居山野,聽到有生的希望,也期盼地看向狄仁傑。
狄仁傑思索了良久,看了看渴求的虎敬暉還有沉默的李青霞,歎了口氣道:“好吧,敬暉啊,希望你以後照顧好青霞,以後,不要再出現在大周了。”
使團案的受害人李元芳,也看著昔日的戰友,對虎敬暉說道:“保重。”
虎敬暉拉著李青霞,趕忙朝三人行禮,說道:“大人,兩位兄弟,保重!”
晚上,虎敬暉帶李青霞,一路向西,開始了他們浪跡天下之旅。
幽州在狄仁傑的休養生息政策之下,在一眾官吏廉潔奉公一心為民的努力下,終於慢慢恢複了生機,百姓對朝廷的信賴也逐漸恢複。
突厥吉利可汗在大周將軍王懷貞的統軍幫助下,成功迴到了突厥,打敗了莫度為首的兵變集團,恢複了自己的可汗地位,也開放了和大周的邊市,幽州在其附近,發展也越來越快,民生越來越好。
……
兩天後,長安,太極殿。
武則天和朝中重要大臣都在殿中。
張柬之站在大殿中間,聽著剛剛遞上的幽州狄懷英的奏疏。
一名內侍站在台階旁,大聲朗讀著狄仁傑加急送來的奏章:
臣狄仁傑叩上:
“突厥使團遇害一案,發於九月十五日,結於十月二十日。
逆渠金木蘭、劉金、蝮蛇、方謙、吳益之、於風、馬五及幽州附逆官吏七十五人皆已伏誅。
今幽州歸治,大案結陳。
此乃陛下聖服教化,育民之德也。
原甘南道遊擊將軍李元芳,雖遭冤陷,然忠勇不屈,身冒百死,助臣擊破逆黨,厥功甚偉。
臣請封為檢校鷹揚衛中郎將,正四品上,賜留用微臣身旁。
逍遙伯李霄,忠心護體,幽州期間多次救臣於危難,率軍平定逆黨,計劃周詳,智勇不凡。
翌陽郡主李青霞,淪落歹徒之手,然貞操節烈,不辱國體,服毒以抗暴。臣請諡為貞烈郡主。
千牛衛中郎將虎敬暉,身先士卒,屢建奇功,鞠躬至尾,為救微臣遭歹人毒手,不幸身亡,臣痛惜之至。請諡為一等忠勇伯。
突厥國可汗吉利,上表叩謝陛下複國大恩,並上疏請和,意親身赴闕朝拜,與天朝永結盟好。
此事前表已具,今不再詳陳。
臣身在幽州,仰望朝闕,冀能盡早麵聖,幸甚之至。
上陳諸事,請聖上閱批。
臣狄仁傑再拜頓首。”
內侍朗讀完畢,看了看上方的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站在最上方,雙眼看著遠方,表情沒有絲毫變化。
等了一會兒,見武則天仍沒有反應,張柬之輕輕喊道:“陛下,陛下。”
武則天突然迴過神,問道:“完了?”
內侍官點頭迴道:“是。”
張柬之問道:“陛下,不知狄公所奏之事,陛下以為如何?”
武則天心中仍有疑慮,但沒有表露,而是說道:“如此懸疑奇案,狄懷英旬月便已告破。真是神乎其能啊!”
張柬之也笑著接道:“更可貴的是,救出吉利可汗,助其平叛複國,使一觸即發的戰爭消弭於無形,令吉利可汗俯拜於天朝闕下,真可以說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武則天聞言點了點頭。
張柬之接著說道:“還有,狄公在幽州,養民生息,裁核苛政,宣傳教化,使王化被於萬民,實在是可敬可佩呀!”
武則天思考過後,命令道:“狄卿所奏,不必交吏部、兵部核查,照準便是。
對了,逍遙伯李霄,狄仁傑僅僅說明其功勞,並未請封。
晉級為逍遙侯!”
張柬之拱手道:“是!”
……
半月之後,狄仁傑和吉利可汗並駕齊驅,互相牽著手,走在長安城街道上。
京城精銳的衛士分列兩旁。
兩旁圍觀的長安百姓,不斷發出陣陣歡唿聲,慶祝和平,歡迎突厥吉利可汗來京議和。
巍峨的太極殿上,皇帝武則天與突厥可汗吉利,一起站在殿上,向天盟誓:兩國盟好,永絕兵患。
殿下所有大臣皆三唿“萬歲”,慶賀和平。
統計好各路軍馬都已收到預期的效果,幽州城內所有隱匿叛軍被滅,還有附逆的官吏等人都在當天也被收押,共計七十多名。
想到這裏,李霄也佩服金木蘭在幽州的布局,各個衙門及縣衙皆有附逆或者眼線。
幽州都督府,狄仁傑帶著李霄匯合守在東花廳的李元芳,分開其他的衛士,三個人就來房間,最後見一見郡主李青霞,也是叛軍最後的首領-金木蘭。
金木蘭正在坐在桌子上,沒有大鬧,沒有急躁,因為已經猜到了結果,雖不想接受,但聽到幽州城內各個地方不斷的砍殺聲,很快又全部停歇的結果。金木蘭已經安靜了下來。
當然,房間內隱藏的蝮蛇虎敬暉也緊張地看著金木蘭,之前勸放棄,希望可以和自己離開隱遁山林,但已經錯失最好的時機,隻能等待狄仁傑的決定。
在李元芳和李霄兩大高手的保護下,狄仁傑來到了金木蘭的房間。
看到幾人進來,虎敬暉也沒有戴麵具,閃身出來小心守在金木蘭的後麵。
狄仁傑看著那冷漠的郡主李青霞,問道:“那就是金木蘭?!”
金木蘭冷笑著迴道:“伯父大人,不是已經知道了嗎?”
狄仁傑聞言怒斥道:“還有臉叫我伯父,我真沒有想到,李姓子孫竟然有像你這樣,勾結突厥敗類充當賣國賊的角色!”
金木蘭迴道:“成王敗寇罷了,我也預料過失敗的一天,隻希望狄大人放過阿暉,小女任憑大人處置。”
狄仁傑看著站立在後麵的虎敬暉,不忍的情緒溢於言表。
虎敬暉說道:“大人,我自知罪孽難恕,隻是希望看在過去的情分上,不要把我和阿蘭押迴京城,可以在幽州處置。懇求大人。”
說完,虎敬暉恭敬地彎腰,深深地行了一禮。
狄仁傑看著虎敬暉和李青霞,猶豫著怎麽處置,殺不忍,放也怕再起變故。
李霄看著為難的狄仁傑,說道:“大人,不如就放敬暉兄和李青霞一馬,畢竟都是皇室宗親,遭逢亂世,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卑職聞聽除我大周外,世上國家還有數百甚至更多,可以放逐他們到西域之西,其數千裏甚是遙遠,想必他們也能安然度過餘生。”
虎敬暉聞言,之前就想和自己的阿蘭浪跡天涯或者隱居山野,聽到有生的希望,也期盼地看向狄仁傑。
狄仁傑思索了良久,看了看渴求的虎敬暉還有沉默的李青霞,歎了口氣道:“好吧,敬暉啊,希望你以後照顧好青霞,以後,不要再出現在大周了。”
使團案的受害人李元芳,也看著昔日的戰友,對虎敬暉說道:“保重。”
虎敬暉拉著李青霞,趕忙朝三人行禮,說道:“大人,兩位兄弟,保重!”
晚上,虎敬暉帶李青霞,一路向西,開始了他們浪跡天下之旅。
幽州在狄仁傑的休養生息政策之下,在一眾官吏廉潔奉公一心為民的努力下,終於慢慢恢複了生機,百姓對朝廷的信賴也逐漸恢複。
突厥吉利可汗在大周將軍王懷貞的統軍幫助下,成功迴到了突厥,打敗了莫度為首的兵變集團,恢複了自己的可汗地位,也開放了和大周的邊市,幽州在其附近,發展也越來越快,民生越來越好。
……
兩天後,長安,太極殿。
武則天和朝中重要大臣都在殿中。
張柬之站在大殿中間,聽著剛剛遞上的幽州狄懷英的奏疏。
一名內侍站在台階旁,大聲朗讀著狄仁傑加急送來的奏章:
臣狄仁傑叩上:
“突厥使團遇害一案,發於九月十五日,結於十月二十日。
逆渠金木蘭、劉金、蝮蛇、方謙、吳益之、於風、馬五及幽州附逆官吏七十五人皆已伏誅。
今幽州歸治,大案結陳。
此乃陛下聖服教化,育民之德也。
原甘南道遊擊將軍李元芳,雖遭冤陷,然忠勇不屈,身冒百死,助臣擊破逆黨,厥功甚偉。
臣請封為檢校鷹揚衛中郎將,正四品上,賜留用微臣身旁。
逍遙伯李霄,忠心護體,幽州期間多次救臣於危難,率軍平定逆黨,計劃周詳,智勇不凡。
翌陽郡主李青霞,淪落歹徒之手,然貞操節烈,不辱國體,服毒以抗暴。臣請諡為貞烈郡主。
千牛衛中郎將虎敬暉,身先士卒,屢建奇功,鞠躬至尾,為救微臣遭歹人毒手,不幸身亡,臣痛惜之至。請諡為一等忠勇伯。
突厥國可汗吉利,上表叩謝陛下複國大恩,並上疏請和,意親身赴闕朝拜,與天朝永結盟好。
此事前表已具,今不再詳陳。
臣身在幽州,仰望朝闕,冀能盡早麵聖,幸甚之至。
上陳諸事,請聖上閱批。
臣狄仁傑再拜頓首。”
內侍朗讀完畢,看了看上方的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站在最上方,雙眼看著遠方,表情沒有絲毫變化。
等了一會兒,見武則天仍沒有反應,張柬之輕輕喊道:“陛下,陛下。”
武則天突然迴過神,問道:“完了?”
內侍官點頭迴道:“是。”
張柬之問道:“陛下,不知狄公所奏之事,陛下以為如何?”
武則天心中仍有疑慮,但沒有表露,而是說道:“如此懸疑奇案,狄懷英旬月便已告破。真是神乎其能啊!”
張柬之也笑著接道:“更可貴的是,救出吉利可汗,助其平叛複國,使一觸即發的戰爭消弭於無形,令吉利可汗俯拜於天朝闕下,真可以說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武則天聞言點了點頭。
張柬之接著說道:“還有,狄公在幽州,養民生息,裁核苛政,宣傳教化,使王化被於萬民,實在是可敬可佩呀!”
武則天思考過後,命令道:“狄卿所奏,不必交吏部、兵部核查,照準便是。
對了,逍遙伯李霄,狄仁傑僅僅說明其功勞,並未請封。
晉級為逍遙侯!”
張柬之拱手道:“是!”
……
半月之後,狄仁傑和吉利可汗並駕齊驅,互相牽著手,走在長安城街道上。
京城精銳的衛士分列兩旁。
兩旁圍觀的長安百姓,不斷發出陣陣歡唿聲,慶祝和平,歡迎突厥吉利可汗來京議和。
巍峨的太極殿上,皇帝武則天與突厥可汗吉利,一起站在殿上,向天盟誓:兩國盟好,永絕兵患。
殿下所有大臣皆三唿“萬歲”,慶賀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