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永安七年(264年),七月二十五日。


    吳軍兵敗白帝城後沒多久,吳帝孫休發病去世,年僅三十歲。


    烏程侯孫皓被擁立為帝,時年二十三歲,大赦天下,改元元興。


    再看白帝之戰的四位吳軍將領,在孫皓繼位後的情況。


    鎮軍將軍陸抗加為鎮軍大將軍,領益州牧。東吳沒有實控益州之地,性質為遙領。


    撫軍將軍步協不久病逝,弟步闡繼業為西陵督。


    征西將軍留平,升任左將軍。


    建平太守盛曼,後事不詳。


    曹魏鹹熙元年(264年),八月三日。


    魏廷任命司馬昭長子中撫軍司馬炎為副相國,與他父親相國司馬昭共掌朝政,猶如魯公讓他的兒子作副手一樣。


    八月初六,下詔正式給鍾會定罪,平定叛亂的夏侯和、賈輔、羊琇、朱撫等功臣一同封為關內侯,王起為部曲將。


    八月十六日,任命衛將軍司馬望為驃騎將軍。九月初一,任命副相國司馬炎為撫軍大將軍。十月二十日,任命司馬炎為晉王世子。又任命司馬昭次子司馬攸為衛將軍。司馬昭三叔司馬孚依然為太傅。


    當魏國發展到這般地步,可以看出中央權力已牢牢被司馬家族掌控,另有不計其數的司馬氏,遍布於洛陽、地方之大小要職。


    司馬代曹,改朝換代,或許為期不遠。


    那麽現在有一個疑問擺在眼前,若代曹,應由司馬昭當皇帝,還是他兒子司馬炎。


    到了秋季。


    司馬昭任命樊建、董厥兼任散騎常侍,命二人為使,返迴蜀地慰問犒勞剛剛歸降的當地官民。


    初冬,成都北門,武擔山。益州刺史袁邵,主簿常勖、段宗仲等人一同來到那裏,準備迎接樊、董二位使者。


    此時樊建和董厥的馬車,離武擔山已不遠。


    樊建打開車窗,看著外景,道:“離時是春,迴時已冬。春為祈盼,冬為孕育。”


    身旁董厥道:“何為祈盼、孕育?”


    樊建道:“美好之結局,當祈盼。萬物之重生,當孕育。”


    董厥微微歎息,道:“悠悠漢室,四百餘哉,終有結局。至於今後,必將見證蜀地之重生,國家之重生,天下萬物之重生。”


    樊建道:“你我已臨近武擔山,準備見袁益州。”樊建道後,關了車窗。


    不久,使者車隊到達武擔山,樊建、董厥下車便見到了袁邵等人。


    幾句寒暄之後。


    袁邵道:“二位使者,可先迴府,休息小許。”


    樊建道:“且慢,不如先辦公事。”


    袁邵道:“也好。”


    樊建拿出詔令,宣讀各項任命。


    任命向充為梓潼太守。


    任命文立為梁州別駕從事


    任命王崇為梁州別駕從事。


    任命司馬勝之為梁州別駕從事等各項人士任命。


    梁州,今年魏廷將位於巴、蜀之地的益州一分為二,南部仍歸益州,北部新建梁州,梁州的核心區域為漢中郡。


    眾人起身接詔,於是一同返迴成都。


    到了成都北門。


    樊建道:“袁益州,晉王關心成都局勢,是否理應上報?”


    袁邵聽後不太理解,道:“州內公務皆如是上報朝廷,晉王之言,當為何意?”


    樊建道:“聽說你想修繕蜀宮,可有此事?”


    袁邵聽後一驚,道:“此事晉王已知?”


    樊建道:“看來並非傳聞。”


    袁邵擔憂道:“鍾會之亂,蜀宮毀敗,作為本州刺史,見此景象,於心難忍,便有私修。”


    樊建道:“事當須報,不宜輒行。”


    袁邵愧疚道:“是。”


    眾人進入北門,去往官府。


    之後樊建、董厥等人將深入蜀中各地,安撫人心。


    曹魏鹹熙二年(265年),二月十九日,朐縣得到靈龜獻給朝廷,靈龜收歸於相國府。二月二十五日,追念虎賁張修當初在成都馳馬至諸軍營中報告鍾會謀反的消息,因此而獻身。賜張修的弟弟張倚為關內侯。


    五月,任命晉王世子為太子。


    夏,漢中,譙周宅舍。


    今日有一人前來看望譙周,那人是文立。


    文立在蜀中被譽為顏迴,在任職梁州別駕從事期間被舉薦為秀才,任命郎中,到達洛陽。此時他從洛陽返迴蜀地,順路看望譙周。


    譙周道:“吾之顏迴,洛陽之行若何?”


    文立道:“學生初至中原,可謂大開眼界。”


    譙周笑道:“你觀晉王可好?


    文立道:“晉王雄才,堪比魏武。”


    譙周沒有迴話,而是拿來一塊木板,寫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是指司馬氏,月酉是指八月,就是說司馬氏到八月就沒了。


    文立看後似信非信,問起為何,譙周笑而不語。


    果然到了今年八月初九,司馬昭去世了。


    八月初十,司馬炎統領百官,獨攬朝政。任命司徒何曾為丞相,驃騎將軍司馬望為司徒,征東大將軍石苞為驃騎將軍,征南大將軍陳騫為車騎將軍。


    十二月十三日,魏帝曹奐將皇位禪讓於晉王司馬炎,曹奐改為陳留王。


    從此,新的時代到來了。


    在這一時期,東吳武陵郡四個縣舉兵反叛,洛陽方麵任命羅憲為武陵太守和巴東監軍,西鄂縣侯。


    司馬炎下詔道:“羅憲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幹,可給鼓吹。”又賜他山玄玉佩劍。羅憲讓妻子和兒子居住在洛陽,司馬炎任命羅憲之子羅襲為給事中。


    泰始三年(267年),冬,羅憲入朝,進位冠軍將軍、假節。


    泰始四年(268年),三月,羅憲跟隨晉帝司馬炎在華林園侍宴。


    司馬炎道:“羅愛卿,蜀大臣子弟,可有適宜可用之人。”


    羅憲思索片刻,於是起身拜道:“臣憲願鬥膽相薦。”


    司馬炎道:“好,愛卿入座,請講。”


    羅憲道:“蜀郡人常忌、杜軫、壽良,巴西人陳壽,南郡人高軌,南陽人呂雅、許國,江夏人費恭,琅琊人諸葛京,汝南人陳裕,此皆蜀之良才,推薦於陛下。”


    司馬炎樂道:“擇日召見,皆敘用之。”


    羅憲道:“羅憲拜謝陛下!”


    司馬炎問起如果平定吳地,羅憲表示自己會根據形勢,給與征伐吳地的計策。


    之後羅憲返迴治所,出兵攻取了吳地的巫城,然後正式上表,對晉廷獻上征吳之計。


    羅憲正直而嚴肅坦蕩,以禮相待士人,輕財仗義並樂善好施,不積蓄家產。


    “蜀之自貢”羅憲,於泰始六年(270年),卒於任上,終年五十三歲。


    朝廷追封他為安南將軍,賜諡號為烈侯。羅憲之子羅襲以淩江將軍的身份,統領羅憲舊部,官至廣漢太守。


    羅憲之侄羅尚,為西晉風雲人物,參與晉滅吳之戰,又率軍入蜀作戰、官至散騎常侍、都督梁、益二州軍事,進封夷陵侯。


    羅憲之參軍楊宗,官至武陵太守。毛楚,官至牂柯太守。


    另一方麵。


    霍弋,這位季漢的安南將軍,曹魏的南中都督,長期鎮守在中華版圖之南中地區。


    吳永安六年(263年),吳國的交趾太守孫諝暴虐治境,遭到郡吏呂興擊殺,呂興於是控製交趾郡,同一時刻,九真、日南二郡也有人響應起事,反叛東吳,先後投降魏國。


    呂興遣使南中,向南中都督霍弋請求庇護。霍弋得到請求,上表朝廷。


    魏廷下詔以呂興為使持節、都督交州諸軍事、南中大將軍,封安定縣侯。以霍弋為南中監軍、交州刺史,由霍弋總負責援助交州事務。


    得到詔令,交州刺史霍弋立即以建寧人爨穀為交趾太守,由爨穀率董元、毛炅、孟幹、孟通、爨能、李鬆、王素等出兵援助呂興。


    援兵未至,呂興被同郡功曹李統(又作王統)所殺。


    交趾太守爨穀到達交趾不久便因病去世。


    霍弋舉薦巴西人馬融為第二位交趾太守。馬融的父親是蜀漢庲降都督、鎮南大將軍馬忠。因馬忠處事得體,所以馬忠家族深得南中當地人的愛戴。


    馬融到達交趾,很快把當地穩定下來。


    不久,馬融因病去世。


    霍弋舉薦犍為人楊稷為第三位交趾太守。


    此時已晉代魏室。


    晉軍平定交址、九真,幾乎平定日南。


    晉廷以楊稷為綏遠將軍,董元、毛炅等牙門將為雜號將軍,均封為侯。交州刺史霍弋也功封列侯。


    楊稷率軍與吳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修則交戰。


    晉軍與吳軍交戰三次,晉軍三勝。楊稷乘勝進攻合浦,在古城擊破吳軍,斬殺吳將劉俊、修則。


    楊稷舉薦毛炅為鬱林太守,董元為九真太守。董元病逝後,王素代為九真太守。


    楊稷在前線進攻交州各郡,霍弋在南中負責後方支援,晉軍席卷交趾、九真、日南、鬱林諸郡,兵鋒直至合浦,僅蒼梧、南海等郡沒有受到進攻。


    晉軍在交州取得輝煌戰績,霍弋、楊稷等將領名聲顯著。


    晉軍的不斷勝利惹怒東吳,吳帝孫皓以監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珝、蒼梧太守陶璜等率十萬大軍,由荊州出發,進攻交州。又命監軍李勖、督軍徐存從建安海路出發,進攻交州。


    海路李勖、徐存一軍因道不通而還,遭到吳帝孫皓的責罰,被滅族。


    陸路吳軍則繼續進軍。


    晉軍和吳軍在封溪交戰,楊稷軍少,寡不敵眾被吳軍擊敗,楊稷、毛炅等人率殘部退迴交趾,固城自守。


    吳將陶璜等包圍交趾城並切斷外援,於是楊稷與後方霍弋失去聯係。


    早前,楊稷離開南中去往交趾時,霍弋囑咐道:“楊將軍此次深入敵境,前途未了。若敵強而不能戰勝,當固守待援。若敵圍城不足百日即降,家屬皆會受誅。百日之後陷落,便為刺史之責。”以此鼓勵楊稷堅守之決心。


    楊稷堅守交趾,不到百日,城中糧盡,隻能向吳將陶璜請降,陶璜不接受,送給楊稷糧食讓他們繼續堅守。其他吳將不明白陶璜為何這麽做,陶璜道:“霍弋已死,無人救援,百日糧盡再接受之,則眾將無罪,而我取之有義,內訓吾民,外懷鄰國,可為大善也!”


    等楊稷、毛炅吃完了糧食,救兵又不至,最終投降。此時已是西晉泰始七年,東吳建衡三年(271年),七月。


    吳國押楊稷送於孫皓,楊稷路上發病吐血而亡,司馬炎嘉獎楊稷的忠誠,追贈他為交州刺史。


    平定交州的晉軍將領中,病逝者有第一、二任交趾太守爨穀、馬融,第一任九真太守董元。


    將軍王約投降。


    將軍張登、孟通、邵暉、毛炅等先後被殺。


    最初吳將陶璜認為毛炅壯勇,建議赦免。而吳將修則之子修允請求殺掉毛炅,為父報仇。這時毛炅也顯得並不屈服,陶璜即反綁毛炅責罵道:“晉賊!”毛炅不甘示弱,迴道:“吳狗,何等為賊?”吳人被激怒,修允生剖其腹,割其心肝,並道:“複能作賊?”毛炅罵修允道:“尚欲斬汝孫皓,汝父何死狗也!”修允即斬殺毛炅。


    後來司馬炎聽說了此事,下詔以毛炅長子襲其爵位,其餘三子皆為關內侯。


    將軍孟幹、爨能、李鬆等被擒獲。


    兩年後,孟幹、爨能、李鬆從吳地逃往西晉,爨能、李鬆在途中被捕後處死,僅孟幹一人成功到達洛陽,司馬炎封孟幹為日南太守。


    九真太守王素、部將王承等人計劃逃迴南中,中途被俘。


    功曹李祚、都尉邵胤率軍堅守九真,陶璜遣部將平定。


    之後,日南郡也向吳軍投降。


    於是晉軍與吳軍在交州地區,反複拉鋸七、八年(263-271年)之後,交趾、九真、日南諸郡重歸東吳。


    霍弋於季漢章武元年(221年)被劉備任命為太子舍人為始,至西晉泰始七年(271年)之前以南中監軍、交州刺史去世,履曆五十年。


    其中在季漢延熙元年(238年)之後,霍弋治理南中長達三十餘年,長期保境安民,衛國守土,如此良將,難能可貴。


    霍弋之孫霍彪,因霍弋鎮守南中有功,得以世代在南中為官,為晉越嶲太守。


    巴東羅憲、南中霍弋,各領一方,委以重任,名揚海內,皆載史冊。那麽之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新刺史鄧艾昭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存亡之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學者鳳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學者鳳鳥並收藏存亡之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