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太子已走到桑樹園。
眾人一看太子來了,趕緊起身拜見,唯趙廣、李球二人還在糾纏。
諸葛瞻、薑維趕緊叫停二人,二人也發現情況不對,這才停止搏鬥,拜見太子。
劉璿走到眾人身前,道:“諸位請起。”看著趙廣、李球,道:“汝二人在比武嗎?”
趙廣、李球連忙承認。
關彝走到太子身邊,道:“殿下,今日二人隻是以武助興,沒有別的意思。”
劉璿沒有理會他,走到薑維身前,道:“大將軍,你也來了。”
薑維道:“是的太子,今日我受邀參加祭祀丞相的活動。”
劉璿走到丞相牌位前,三拜,之後道:“今日的宴會到此結束,思遠和大將軍留下,其他人都迴去吧。”
於是眾人皆離去,桑樹園中就隻剩下諸葛瞻、薑維和劉璿三人。
李密走到葛宅前堂,被人攔住,一看是陳壽,道:“承祚,你還沒走嗎?”
陳壽道:“我今日受到責備,不知進退,所以留在此地。”
李密笑了笑,道:“不如左耳進右耳出,輕鬆一點。”
陳壽也笑了,道:“怎麽出來了,是不是祭宴結束了?”
李密道:“結束了,現在那裏隻有太子、葛侯與大將軍三人了。”
陳壽道:“我剛才也看到太子了,那現在該怎麽辦?”
李密道:“還能怎麽辦,走吧,各自迴家。”於是二人一同離開葛宅。
二人走在街上,陳壽道:“剛才,差點打起來是嗎?”
李密道:“已經打起來了。”
陳壽道:“太險了,李球在院外安排了二百羽林軍,若是鬧大了後果不堪設想。”
李密震驚道:“還有這事,你怎麽不早說,太可怕,太驚駭了!”
見李密表情憤怒,陳壽道:“我料定葛侯不敢動羽林軍。”
李密道:“你料定?我不太明白。”
陳壽道:“葛侯現在動大將軍,上麵還有董厥、樊建和幾位老將軍,對他沒有任何好處。”
李密一想,道:“也是,宗預、張翼、廖化,這些將軍官位很高,雖然和大將軍有一些意見,但都是軍方內部問題。葛侯若動大將軍,三人不會見事不管的。”
陳壽道:“你覺得,現在桑樹園會是個什麽情景?”
李密停下腳步,看著他,道:“我估計,現在桑樹園裏,太子在勸和二人。”
陳壽也停下腳步,道:“或許是吧。”
李密歎了口氣,道:“算了,不提這事了,你今日沒飲酒,到我家去飲幾口。”陳壽本是口渴鬱悶,見他相邀,便沒拒絕,於是二人一同去了李密家。
此時皇宮。
蔣顯在內殿見到了劉禪。
蔣顯道:“太子仆蔣顯拜見陛下。”
劉禪道:“免禮,蔣愛卿有何事見吾?”
蔣顯看了眼旁邊的樊建、黃皓,劉禪道:“卿直說吧,這裏沒有外人。”蔣顯這才道:“陛下,太子去葛宅,派臣通報陛下。”
劉禪道:“去葛侯家,葛侯家中有事嗎?”
蔣顯道:“今日葛侯在家祭祀丞相,並邀請大將軍和其他臣工前去一同祭祀,太子聽聞後也去了。”
劉禪有些生氣,道:“這不是胡鬧嘛,祭祀是個人行為,還找這麽多人一起參與,諸葛思遠想作甚!”
樊建趕緊道:“陛下勿憂,因為國家一直不允許公祭,所以民間常私祭,葛侯畢竟是丞相之子,祭祀也是合理的,而請大將軍和其他臣工出麵,是為了把儀式辦得更隆重一些,也沒有其他用意。且將儀式安排在宅中進行,範圍有限,人數適當,並不會擾民或造成其他影響。”
劉禪聽後點了點頭,對蔣顯道:“吾已知,蔣愛卿先退下吧。”
蔣顯離開後,劉禪看著樊建,道:“吾是不是做得不對,既然都想祭祀,該不該改為公祭更合適?”
樊建道:“立廟公祭,不合國家禮法,這並不是陛下的問題。”
劉禪頗位無奈,道:“國家禮法也不一定全部合理,也應該考慮民間人情,所以私祭這種事,吾從來都沒幹預過,丞相不僅是吾之丞相,也是百姓之丞相,天下之丞相,人人愛戴、敬仰丞相。”
樊建道:“陛下明鑒。”
這時有黃門官匆匆趕來,道:“陛下。”
劉禪轉過頭來,道:“何事?”
黃門官道:“太子已進葛宅。”
劉禪道:“還挺快的。”
樊建對黃門官道:“隨太子而去的人還有哪些?”
黃門官道:“有張翼、廖化、宗預,李撰、張鬱等侍從幾十人。”
劉禪看著樊建,道:“太隆重了,汝看這排場還不如直接公祭得了,要不,吾與汝也一起去?”
樊建道:“陛下,你不可以去。”
劉禪疑惑,道:“吾為何不可?”
樊建道:“你是天子,不能輕易出宮。再說現在天色已晚,若此時出宮,即不安全,也會擾民,再何況葛侯也來不及迎接陛下,還望陛下鄭重考慮。”
劉禪點了點頭,道:“好像也是,那就去太子宮,等太子迴來。”
今日,都安堰。
尚書令董厥和都安堰堰官常勖(字修業)站在江邊,安置好一個祭台,放置一些祭品,包括饅頭等,準備祭祀諸葛亮。
話說饅頭,是當年諸葛亮南征時,大軍行到瀘水,無法渡過,聽當地人說要祭祀水神方能渡水。以前當地人用真人祭祀,諸葛亮認為過於殘忍,於是改為將動物的肉做成肉餡,在外麵包上麵粉,做成人頭模樣,以此祭祀。當完成祭祀後,大軍得以順利渡水。而這種祭品被稱作“蠻首”,也叫作“蠻頭”,後為“饅頭”,一直保留了下來。
董厥看著祭台,道:“今年是丞相七十九歲陰壽,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我在丞相府為令史的故事。而此地,丞相率軍北伐也曾路過。丞相以都安堰為國家之重,派兵丁1200人守護管理。用這都安堰之水鑄刀、灌溉,使得成都沃野千裏,水旱從人,為北伐事業打下良好基礎。”
常勖道:“是啊,他已經去世二十多年了。而二十多年後的如今,都安堰的修繕工作在減少,兵丁也顯不足,所以我上報陛下,必須大修,不然明年大水一來,天府之國或將變成洪澤之國,那我等就沒法向丞相,向陛下,向國家民眾交代了。”
董厥道:“是的,祭祀現在開始吧。”
於是常勖主持,現場所有官吏、兵丁皆參與,祭拜儀式正式開始。
董厥和常勖二人親手將祭品倒入江水中,這麽做,是為了同時祭祀蜀江水神。
看著被衝走的祭品,董厥道:“你可知今日成都有什麽事?”
常勖道:“在下不知。”
董厥道:“今日葛侯在宅中祭祀,還邀請了大將軍前去。”
常勖道:“還有這種事,這二人關係如何?”
董厥道:“關係很不好說,所以我請陛下由侍中樊建出麵代理尚書令之職,主持尚書台之工作。”
常勖道:“樊侍中,他是個人才,足以平衡各方勢力。”
董厥笑了笑,道:“如今的朝堂,真的很奇怪。薑伯約,地位與能力很高,但出身不足。諸葛思遠,出身很高,但地位與能力不足。所以我心中有矛盾,才會如此安排,這是一種無奈之舉。”
常勖道:“那你認為,出身很高的諸葛思遠最終會取代薑大將軍嗎?”
董厥直言道:“我的經驗告訴我,不可能!”說後他揮了揮手,又笑著道:“算了,現在已完成祭祀,馬上安排工作,開始歲修吧。”
於是今年都安堰的歲修工作,正式開始。
此時葛宅,桑樹園。
夜幕之下,燈火黯幽。
桑樹咯吱,聲色如嘶。
劉璿位於中位,薑維、諸葛瞻位於兩旁。
劉璿道:“二位將軍,吾真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見二人不語,劉璿繼續道:“如今大漢隻有這麽一點江山了,處於內憂外患,非常時期,為何還要興師動眾而使眾人憂慮呢?若君與臣,臣與臣之間和睦,那麽可以維持。若不和睦,隻會招致無窮災患啊!”
劉璿看著諸葛瞻,道:“妹夫啊,汝從巴西迴來之後,感覺就像變了一個人,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吾這些日子聽說了很多關於汝的不知真假的消息。而今日又親眼見到趙廣、李球二人大動幹戈,吾甚為害怕,甚為擔憂,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啊!”
諸葛瞻道:“殿下,思遠明白了,思遠一定改過,且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今日之事了。”
劉璿看著薑維,道:“大將軍,吾妹夫這個人,誌向很大,初衷很好,就今日可能有些出格,汝可千萬別往心裏去。彼此同朝為官,都是陛下之良臣,還望同心協力。”
薑維拜道:“殿下,末將也明白了,請放心。”
諸葛瞻道:“其實今日我是有些衝動,我和伯約同朝為官,我一直都很尊敬他,沒有對他有任何不滿或抱怨,如果外界有些小道傳聞,但那並不準確,我沒有想取代他的意思,真的沒有,我隻願與他一起輔佐陛下,就像我跟他說過的,如當年衛青、霍去病故事。”
薑維道:“其實今日我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應該阻止趙、李二人比武。剛才思遠說我和他如同衛、霍,我很讚同。就是做不了衛、霍,能畫像雲台閣,也無遺憾。”
劉璿道:“無論是衛、霍,還是雲台閣,這都是遠大的夢想,都是我等所有君臣為之奮鬥的方向。葛侯與大將軍能這麽認為,令吾深為感慨,但願有那麽一天。”
劉璿迴頭看著不遠處的關彝,道:“關彝,你過來。”
此刻在桑樹園外待命的關彝於是走了過去,道:“太子殿下。”
劉璿道:“吾問汝,汝現在還是吾的貼身侍從嗎?”
關彝惶恐,跪拜道:“是,在下一輩子都是殿下的侍從,願永遠守護殿下。”
劉璿道:“那這樣的活動,以後還參加嗎?”
關彝道:“關彝保證再不參加任何活動了。”
劉璿道:“行,吾現在命汝迴去寫檢查報告,明日交於吾,現在就去。”
關彝道:“遵令!”他道後便離開了。
李撰、張鬱走了過來,李撰道:“殿下,時間不早了。”
張鬱道:“若一直不迴宮,陛下會擔心你的。”
正是這時,有人前來通報,說是皇帝正在東宮等待太子。
一聽父皇到了東宮,劉璿也隻能迴去了。
諸葛瞻和薑維把他送到葛宅大門外,再最後叮囑幾句後,劉璿便離開了。
同時,薑維告別了諸葛瞻。
諸葛瞻一個人返迴前堂坐著,他神情困惑,苦悶歎息。
當眾人離開桑樹園,諸葛均一個人走迴了那裏。
看著人去園空的場景,看著哥哥的祭台,他心中黯然,或許他深深地感覺到,這個國家,很難有希望了。
這時諸葛尚、諸葛京和諸葛顯走到他身前,於是諸葛均帶著三個孩子,再次祭拜諸葛亮。
隻見這時,一陣淒涼之風吹來,八百桑樹,簌簌沙沙,猶如悲鳴。
皇宮。
太子很快返迴東宮,見到了自己的父皇。
劉禪讓他坐下,笑著問道:“太子啊,聽太子仆蔣顯說,汝去參加丞相祭祀了?”
劉璿道:“是的父皇,臣兒今日和尚書仆射、大將軍等一起祭祀已故丞相。”
劉禪略微點頭,道:“其實吾應該搞公祭是吧。”
劉璿跪拜道:“臣兒知錯了,以後不會再參加這種活動了。”
劉禪見況起身將他扶起,道:“汝看看汝,吾沒有責備汝的意思呀。汝有何錯,迴頭吾和幾個臣子商量一下,看看此事能否通融。”
劉璿道:“謝父皇。”
劉禪道:“汝迴來就好,吾最不放心的就是汝,汝可是國家的未來,如果國家沒有了汝也就沒有了未來。既然汝已經迴來,吾就可以迴去了。”劉禪道後便走了。
新一日,上朝。
劉禪道:“吾打算追諡前朝將軍,也就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龐統。之前和薑大將軍、董尚書令有討論過,雖然董尚書令現在不在朝堂,但這事依然不能暫緩,那就由薑大將軍、樊侍中,諸葛愛卿與尚書台幾位尚書繼續商議吧。”
幾位領令後,劉禪繼續道:“侍中張紹。”
張紹出列,道:“陛下,臣在。”
劉禪道:“董尚書令上報都安堰前線人手不足,請求朝廷給與支援,卿明日帶一千軍士前去都安堰,協助董尚書令。”
張紹道:“臣張紹遵令。”
又一日上朝,薑維等人將整理好的追諡先帝時期五名將軍的諡號表上交於皇帝劉禪。
劉禪拿到上表,看後,表情顯得不滿,於是看著薑維,道:“薑愛卿,這表是尚書台諸位共同商議的嗎?”
薑維道:“陛下,是的。”
劉禪道:“不太合適吧。”
薑維疑惑道:“請問陛下,哪些不合適?”
劉禪道:“諡號是用於評價一個人的功過是非,而一個人無論褒與貶,善與惡,給出的評價一定要合理與中肯。而吾眼前的文字都太美了,並不合適。”
劉禪看著諸葛瞻,道:“諸葛愛卿。”
諸葛瞻道:“陛下。”
劉禪道:“這表卿拿迴去修改。”
諸葛瞻道:“臣遵令。”
都安堰。
侍中張紹帶領一千軍士,趕到了那裏。
正在堰台上主持歲修的董厥聽說張紹來了,親自下堰迎接。
兩人見麵,董厥激動道:“張侍中,你來支援我了。”
張紹道:“我接到聖令,不敢耽誤,就火速支援過來了。”
董厥道:“很遺憾沒時間參加葛宅的丞相祭祀,而我已在這江邊完成祭祀。”
張紹道:“尚書令有心了。”
董厥看著後麵的軍士,道:“來了一千人對吧。”
張紹道:“是的,正好一千軍士。”
董厥道:“那現在這裏就有兩千人了。”
董厥將張紹帶到堰前,董厥道:“你看,你我二人所在之地,就是從前李冰父子指揮治水之地。”
張紹看著前方江水,道:“是啊,五百年了,它哺育了天府之國五百年,或許還將哺育五百年,甚至更久。”
董厥道:“那是,前幾年連年北伐,此堰疏於修繕,差點造成洪水,所以今年必須大修,並由我親自主持。”
堰官常勖走來,道:“張侍中來了!”
張紹迴頭看著他,道:“常修業!”
常勖走近,道:“歡迎,非常歡迎啊!”
董厥道:“常堰官,今日張侍中帶來一千人,我方可以大幹一場了吧。”
常勖開心道:“那是,有兩千人,用兩個月時間足夠完成大修了。”
張紹道:“要兩個月都搞不定,我等三人怎麽迴去麵聖,不如一起告老辭官吧。”說到這裏,三人皆笑了。
董厥道:“好了,言歸正傳,常堰官,你來說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於是董厥、常勖和張紹三人帶著兩千軍士、工匠,繼續忙碌。
太子勸和,看來景耀年間,薑維與諸葛瞻之衝突已然開啟。追諡已故將軍,歲修都安堰,兩件國家大事正在進行中,那麽今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歲修江堰追諡事。
眾人一看太子來了,趕緊起身拜見,唯趙廣、李球二人還在糾纏。
諸葛瞻、薑維趕緊叫停二人,二人也發現情況不對,這才停止搏鬥,拜見太子。
劉璿走到眾人身前,道:“諸位請起。”看著趙廣、李球,道:“汝二人在比武嗎?”
趙廣、李球連忙承認。
關彝走到太子身邊,道:“殿下,今日二人隻是以武助興,沒有別的意思。”
劉璿沒有理會他,走到薑維身前,道:“大將軍,你也來了。”
薑維道:“是的太子,今日我受邀參加祭祀丞相的活動。”
劉璿走到丞相牌位前,三拜,之後道:“今日的宴會到此結束,思遠和大將軍留下,其他人都迴去吧。”
於是眾人皆離去,桑樹園中就隻剩下諸葛瞻、薑維和劉璿三人。
李密走到葛宅前堂,被人攔住,一看是陳壽,道:“承祚,你還沒走嗎?”
陳壽道:“我今日受到責備,不知進退,所以留在此地。”
李密笑了笑,道:“不如左耳進右耳出,輕鬆一點。”
陳壽也笑了,道:“怎麽出來了,是不是祭宴結束了?”
李密道:“結束了,現在那裏隻有太子、葛侯與大將軍三人了。”
陳壽道:“我剛才也看到太子了,那現在該怎麽辦?”
李密道:“還能怎麽辦,走吧,各自迴家。”於是二人一同離開葛宅。
二人走在街上,陳壽道:“剛才,差點打起來是嗎?”
李密道:“已經打起來了。”
陳壽道:“太險了,李球在院外安排了二百羽林軍,若是鬧大了後果不堪設想。”
李密震驚道:“還有這事,你怎麽不早說,太可怕,太驚駭了!”
見李密表情憤怒,陳壽道:“我料定葛侯不敢動羽林軍。”
李密道:“你料定?我不太明白。”
陳壽道:“葛侯現在動大將軍,上麵還有董厥、樊建和幾位老將軍,對他沒有任何好處。”
李密一想,道:“也是,宗預、張翼、廖化,這些將軍官位很高,雖然和大將軍有一些意見,但都是軍方內部問題。葛侯若動大將軍,三人不會見事不管的。”
陳壽道:“你覺得,現在桑樹園會是個什麽情景?”
李密停下腳步,看著他,道:“我估計,現在桑樹園裏,太子在勸和二人。”
陳壽也停下腳步,道:“或許是吧。”
李密歎了口氣,道:“算了,不提這事了,你今日沒飲酒,到我家去飲幾口。”陳壽本是口渴鬱悶,見他相邀,便沒拒絕,於是二人一同去了李密家。
此時皇宮。
蔣顯在內殿見到了劉禪。
蔣顯道:“太子仆蔣顯拜見陛下。”
劉禪道:“免禮,蔣愛卿有何事見吾?”
蔣顯看了眼旁邊的樊建、黃皓,劉禪道:“卿直說吧,這裏沒有外人。”蔣顯這才道:“陛下,太子去葛宅,派臣通報陛下。”
劉禪道:“去葛侯家,葛侯家中有事嗎?”
蔣顯道:“今日葛侯在家祭祀丞相,並邀請大將軍和其他臣工前去一同祭祀,太子聽聞後也去了。”
劉禪有些生氣,道:“這不是胡鬧嘛,祭祀是個人行為,還找這麽多人一起參與,諸葛思遠想作甚!”
樊建趕緊道:“陛下勿憂,因為國家一直不允許公祭,所以民間常私祭,葛侯畢竟是丞相之子,祭祀也是合理的,而請大將軍和其他臣工出麵,是為了把儀式辦得更隆重一些,也沒有其他用意。且將儀式安排在宅中進行,範圍有限,人數適當,並不會擾民或造成其他影響。”
劉禪聽後點了點頭,對蔣顯道:“吾已知,蔣愛卿先退下吧。”
蔣顯離開後,劉禪看著樊建,道:“吾是不是做得不對,既然都想祭祀,該不該改為公祭更合適?”
樊建道:“立廟公祭,不合國家禮法,這並不是陛下的問題。”
劉禪頗位無奈,道:“國家禮法也不一定全部合理,也應該考慮民間人情,所以私祭這種事,吾從來都沒幹預過,丞相不僅是吾之丞相,也是百姓之丞相,天下之丞相,人人愛戴、敬仰丞相。”
樊建道:“陛下明鑒。”
這時有黃門官匆匆趕來,道:“陛下。”
劉禪轉過頭來,道:“何事?”
黃門官道:“太子已進葛宅。”
劉禪道:“還挺快的。”
樊建對黃門官道:“隨太子而去的人還有哪些?”
黃門官道:“有張翼、廖化、宗預,李撰、張鬱等侍從幾十人。”
劉禪看著樊建,道:“太隆重了,汝看這排場還不如直接公祭得了,要不,吾與汝也一起去?”
樊建道:“陛下,你不可以去。”
劉禪疑惑,道:“吾為何不可?”
樊建道:“你是天子,不能輕易出宮。再說現在天色已晚,若此時出宮,即不安全,也會擾民,再何況葛侯也來不及迎接陛下,還望陛下鄭重考慮。”
劉禪點了點頭,道:“好像也是,那就去太子宮,等太子迴來。”
今日,都安堰。
尚書令董厥和都安堰堰官常勖(字修業)站在江邊,安置好一個祭台,放置一些祭品,包括饅頭等,準備祭祀諸葛亮。
話說饅頭,是當年諸葛亮南征時,大軍行到瀘水,無法渡過,聽當地人說要祭祀水神方能渡水。以前當地人用真人祭祀,諸葛亮認為過於殘忍,於是改為將動物的肉做成肉餡,在外麵包上麵粉,做成人頭模樣,以此祭祀。當完成祭祀後,大軍得以順利渡水。而這種祭品被稱作“蠻首”,也叫作“蠻頭”,後為“饅頭”,一直保留了下來。
董厥看著祭台,道:“今年是丞相七十九歲陰壽,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我在丞相府為令史的故事。而此地,丞相率軍北伐也曾路過。丞相以都安堰為國家之重,派兵丁1200人守護管理。用這都安堰之水鑄刀、灌溉,使得成都沃野千裏,水旱從人,為北伐事業打下良好基礎。”
常勖道:“是啊,他已經去世二十多年了。而二十多年後的如今,都安堰的修繕工作在減少,兵丁也顯不足,所以我上報陛下,必須大修,不然明年大水一來,天府之國或將變成洪澤之國,那我等就沒法向丞相,向陛下,向國家民眾交代了。”
董厥道:“是的,祭祀現在開始吧。”
於是常勖主持,現場所有官吏、兵丁皆參與,祭拜儀式正式開始。
董厥和常勖二人親手將祭品倒入江水中,這麽做,是為了同時祭祀蜀江水神。
看著被衝走的祭品,董厥道:“你可知今日成都有什麽事?”
常勖道:“在下不知。”
董厥道:“今日葛侯在宅中祭祀,還邀請了大將軍前去。”
常勖道:“還有這種事,這二人關係如何?”
董厥道:“關係很不好說,所以我請陛下由侍中樊建出麵代理尚書令之職,主持尚書台之工作。”
常勖道:“樊侍中,他是個人才,足以平衡各方勢力。”
董厥笑了笑,道:“如今的朝堂,真的很奇怪。薑伯約,地位與能力很高,但出身不足。諸葛思遠,出身很高,但地位與能力不足。所以我心中有矛盾,才會如此安排,這是一種無奈之舉。”
常勖道:“那你認為,出身很高的諸葛思遠最終會取代薑大將軍嗎?”
董厥直言道:“我的經驗告訴我,不可能!”說後他揮了揮手,又笑著道:“算了,現在已完成祭祀,馬上安排工作,開始歲修吧。”
於是今年都安堰的歲修工作,正式開始。
此時葛宅,桑樹園。
夜幕之下,燈火黯幽。
桑樹咯吱,聲色如嘶。
劉璿位於中位,薑維、諸葛瞻位於兩旁。
劉璿道:“二位將軍,吾真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見二人不語,劉璿繼續道:“如今大漢隻有這麽一點江山了,處於內憂外患,非常時期,為何還要興師動眾而使眾人憂慮呢?若君與臣,臣與臣之間和睦,那麽可以維持。若不和睦,隻會招致無窮災患啊!”
劉璿看著諸葛瞻,道:“妹夫啊,汝從巴西迴來之後,感覺就像變了一個人,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吾這些日子聽說了很多關於汝的不知真假的消息。而今日又親眼見到趙廣、李球二人大動幹戈,吾甚為害怕,甚為擔憂,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啊!”
諸葛瞻道:“殿下,思遠明白了,思遠一定改過,且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今日之事了。”
劉璿看著薑維,道:“大將軍,吾妹夫這個人,誌向很大,初衷很好,就今日可能有些出格,汝可千萬別往心裏去。彼此同朝為官,都是陛下之良臣,還望同心協力。”
薑維拜道:“殿下,末將也明白了,請放心。”
諸葛瞻道:“其實今日我是有些衝動,我和伯約同朝為官,我一直都很尊敬他,沒有對他有任何不滿或抱怨,如果外界有些小道傳聞,但那並不準確,我沒有想取代他的意思,真的沒有,我隻願與他一起輔佐陛下,就像我跟他說過的,如當年衛青、霍去病故事。”
薑維道:“其實今日我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應該阻止趙、李二人比武。剛才思遠說我和他如同衛、霍,我很讚同。就是做不了衛、霍,能畫像雲台閣,也無遺憾。”
劉璿道:“無論是衛、霍,還是雲台閣,這都是遠大的夢想,都是我等所有君臣為之奮鬥的方向。葛侯與大將軍能這麽認為,令吾深為感慨,但願有那麽一天。”
劉璿迴頭看著不遠處的關彝,道:“關彝,你過來。”
此刻在桑樹園外待命的關彝於是走了過去,道:“太子殿下。”
劉璿道:“吾問汝,汝現在還是吾的貼身侍從嗎?”
關彝惶恐,跪拜道:“是,在下一輩子都是殿下的侍從,願永遠守護殿下。”
劉璿道:“那這樣的活動,以後還參加嗎?”
關彝道:“關彝保證再不參加任何活動了。”
劉璿道:“行,吾現在命汝迴去寫檢查報告,明日交於吾,現在就去。”
關彝道:“遵令!”他道後便離開了。
李撰、張鬱走了過來,李撰道:“殿下,時間不早了。”
張鬱道:“若一直不迴宮,陛下會擔心你的。”
正是這時,有人前來通報,說是皇帝正在東宮等待太子。
一聽父皇到了東宮,劉璿也隻能迴去了。
諸葛瞻和薑維把他送到葛宅大門外,再最後叮囑幾句後,劉璿便離開了。
同時,薑維告別了諸葛瞻。
諸葛瞻一個人返迴前堂坐著,他神情困惑,苦悶歎息。
當眾人離開桑樹園,諸葛均一個人走迴了那裏。
看著人去園空的場景,看著哥哥的祭台,他心中黯然,或許他深深地感覺到,這個國家,很難有希望了。
這時諸葛尚、諸葛京和諸葛顯走到他身前,於是諸葛均帶著三個孩子,再次祭拜諸葛亮。
隻見這時,一陣淒涼之風吹來,八百桑樹,簌簌沙沙,猶如悲鳴。
皇宮。
太子很快返迴東宮,見到了自己的父皇。
劉禪讓他坐下,笑著問道:“太子啊,聽太子仆蔣顯說,汝去參加丞相祭祀了?”
劉璿道:“是的父皇,臣兒今日和尚書仆射、大將軍等一起祭祀已故丞相。”
劉禪略微點頭,道:“其實吾應該搞公祭是吧。”
劉璿跪拜道:“臣兒知錯了,以後不會再參加這種活動了。”
劉禪見況起身將他扶起,道:“汝看看汝,吾沒有責備汝的意思呀。汝有何錯,迴頭吾和幾個臣子商量一下,看看此事能否通融。”
劉璿道:“謝父皇。”
劉禪道:“汝迴來就好,吾最不放心的就是汝,汝可是國家的未來,如果國家沒有了汝也就沒有了未來。既然汝已經迴來,吾就可以迴去了。”劉禪道後便走了。
新一日,上朝。
劉禪道:“吾打算追諡前朝將軍,也就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龐統。之前和薑大將軍、董尚書令有討論過,雖然董尚書令現在不在朝堂,但這事依然不能暫緩,那就由薑大將軍、樊侍中,諸葛愛卿與尚書台幾位尚書繼續商議吧。”
幾位領令後,劉禪繼續道:“侍中張紹。”
張紹出列,道:“陛下,臣在。”
劉禪道:“董尚書令上報都安堰前線人手不足,請求朝廷給與支援,卿明日帶一千軍士前去都安堰,協助董尚書令。”
張紹道:“臣張紹遵令。”
又一日上朝,薑維等人將整理好的追諡先帝時期五名將軍的諡號表上交於皇帝劉禪。
劉禪拿到上表,看後,表情顯得不滿,於是看著薑維,道:“薑愛卿,這表是尚書台諸位共同商議的嗎?”
薑維道:“陛下,是的。”
劉禪道:“不太合適吧。”
薑維疑惑道:“請問陛下,哪些不合適?”
劉禪道:“諡號是用於評價一個人的功過是非,而一個人無論褒與貶,善與惡,給出的評價一定要合理與中肯。而吾眼前的文字都太美了,並不合適。”
劉禪看著諸葛瞻,道:“諸葛愛卿。”
諸葛瞻道:“陛下。”
劉禪道:“這表卿拿迴去修改。”
諸葛瞻道:“臣遵令。”
都安堰。
侍中張紹帶領一千軍士,趕到了那裏。
正在堰台上主持歲修的董厥聽說張紹來了,親自下堰迎接。
兩人見麵,董厥激動道:“張侍中,你來支援我了。”
張紹道:“我接到聖令,不敢耽誤,就火速支援過來了。”
董厥道:“很遺憾沒時間參加葛宅的丞相祭祀,而我已在這江邊完成祭祀。”
張紹道:“尚書令有心了。”
董厥看著後麵的軍士,道:“來了一千人對吧。”
張紹道:“是的,正好一千軍士。”
董厥道:“那現在這裏就有兩千人了。”
董厥將張紹帶到堰前,董厥道:“你看,你我二人所在之地,就是從前李冰父子指揮治水之地。”
張紹看著前方江水,道:“是啊,五百年了,它哺育了天府之國五百年,或許還將哺育五百年,甚至更久。”
董厥道:“那是,前幾年連年北伐,此堰疏於修繕,差點造成洪水,所以今年必須大修,並由我親自主持。”
堰官常勖走來,道:“張侍中來了!”
張紹迴頭看著他,道:“常修業!”
常勖走近,道:“歡迎,非常歡迎啊!”
董厥道:“常堰官,今日張侍中帶來一千人,我方可以大幹一場了吧。”
常勖開心道:“那是,有兩千人,用兩個月時間足夠完成大修了。”
張紹道:“要兩個月都搞不定,我等三人怎麽迴去麵聖,不如一起告老辭官吧。”說到這裏,三人皆笑了。
董厥道:“好了,言歸正傳,常堰官,你來說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於是董厥、常勖和張紹三人帶著兩千軍士、工匠,繼續忙碌。
太子勸和,看來景耀年間,薑維與諸葛瞻之衝突已然開啟。追諡已故將軍,歲修都安堰,兩件國家大事正在進行中,那麽今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歲修江堰追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