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薑維留在國內負責國力恢複與發展,於是他給眾將分配任務。
將軍傅僉,負責教導羽林軍。
羽林軍,是前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初置,之前叫建章營騎,後為羽林。人數有數千人,號稱八千羽林。
今日,傅僉來到羽林軍右部營,這是一支騎兵部隊,有千名軍士,督將是李球。
李球,李恢侄子。李恢,字德昂,益州建寧郡俞元人,最初為建寧郡督郵,劉備入蜀後拜為功曹書佐,建國後任庲降都督,隨諸葛亮平定南中,立下戰功,拜安漢將軍,漢興亭侯,領建寧太守。李球從士卒做起,至景耀年升為羽林右部督。
此時軍營點將台,見台下千人整齊站立,傅僉訓話道:“諸位可知‘羽林’二字含義嗎?羽林就是國之羽翼,如林之盛。宿衛皇宮,包圍天子,是羽林將士的職責。全營將士除了馬上訓練,更要加強馬下訓練,特別是加強無兵刃之格鬥訓練。就算在沒有馬沒有刀的情況下,徒手也能與敵一戰。隻有這樣,羽林軍才是強大的,才能在將來不辱使命,殺敵報國!”
他道後,李球道:“諸位,傅將軍擅於衝鋒與格鬥,在曆次北伐中手刃幾十員敵將,能力可謂非常強悍。下麵我命令,右部營所有軍士全部參加格鬥訓練!”於是羽林軍士開始編隊,兩兩一組,開始訓練。
見全營開練,李球對旁邊傅僉道:“傅將軍,你認為若是我把這支軍隊拉上前線,可否與敵一戰!”
傅僉觀察一陣,道:“目前還不行!”
李球疑惑,道:“為何不行?”
傅僉走下台階時,道:“第一,這些人是天子的親兵,不能輕易離開京城。第二,很多人是白毦後代,但戰鬥力比不上前代,目前來看,還算不上精銳。所以,將這樣一支戰鬥力還顯得不足的軍隊拉上去和敵人較量,非常危險,稍有不慎或遭遇覆滅,所以必須加強能力,等能力加強三倍之後,方可一戰。”
傅僉口中所說白毦,是劉備親手組建的一支特種兵,取名白毦。諸葛亮曾讚曰:‘先帝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當部分江州兵以廣益之。’到季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諸葛亮準備北伐,於是從江州抽調軍士擴建白毦兵,而時任白毦兵統將為陳到。諸葛亮去世後,白毦兵被分為幾部,一部分留在永安,由永安都督陳到節製。一部迴到成都,宿衛京城,編入羽林軍。到幾十年後的如今,初代白毦兵逐漸退出,職位由他們後代中之較優秀者代替。
李球也知羽林軍戰鬥力不足,道:“是啊,傅將軍言之有理,我軍還需增加三倍甚至十倍的力量,才可以殲滅敵軍。”
傅僉站在操練場,笑道:“那我的格鬥能力是不是比你要強個三倍、十倍啊,不如一起練練。”
李球道:“好啊,練練就練練,你我皆是名將之後不能盡逞嘴舌功夫,看看誰才是真厲害。”
於是二人站在一處,也開練起來。
此時軍營,一片熱血澎湃。
沒一會兒,李球被傅僉按倒在地,怎麽使勁掙紮也起不來。
傅僉樂道:“怎麽樣,是不是三倍差距。”
李球不服道:“這次是我大意,再來!”於是傅僉鬆手,放他起來。可沒想到李球這貨玩陰的,趁機踢了他一腳。
傅僉氣憤道:“你這廝玩陰毒的,看我怎麽收拾你。”兩人即又扭打在一起。
今日東宮。
大將軍主簿李密,因為如今缺少軍務,又因之前的太子洗馬蜀郡人高玩年紀太大,經常請病假,於是他申請兼任太子洗馬,薑維與太子劉璿即同意。以大將軍主簿輔佐太子,也能看出薑維對太子的特別關照。
太子宮宮殿中,劉璿道:“令伯,汝家裏還有什麽人?”
李密道:“稟殿下,家父在我出生六個月去世,四歲母親改嫁,如今我家中隻有一祖母。”
劉璿道:“這樣啊,那祖母現在身體如何?”
李密道:“托殿下之福,還好。”
劉璿笑了笑,道:“這哪裏是托吾之福,應該是托汝這個好孫兒呢。”劉璿放下手中的書卷,繼續道:“汝祖母需要飯菜、湯藥等皆可以告訴吾,吾命宮中之人送去。”
李密拜謝道:“謝殿下厚愛,我是接替高玩來服侍殿下的,不是來給殿下添麻煩的,且家中生活物品充足,祖母也健康,無須國家另外幫助。”
劉璿點了點頭,道:“那好吧,若有問題可以直接來找吾。對了,有一事吾想詢問一下汝的意見。”
李密道:“請殿下明示。”
劉璿道:“吾少時練就騎射,精通騎術,一天能射十頭野獸。所以吾一直都想跟大將軍一起北伐,可總是找不到機會,汝認為吾可以上前線嗎?”
李密認真想了想,道:“殿下,在下認為你不宜上前線。”
劉璿疑惑道:“為何不宜?”
李密道:“一來魏國已平定內亂,天下未變,今年沒有北伐的計劃。二來殿下是國家儲君,天下之重,關乎社稷。三來殿下才學兼備,坐鎮東宮更適宜更得天下人願。”
劉璿頗為無奈,道:“看來所有人都是這麽認為的,隻是吾不甘心啊。沒有建功立業,整天待在這皇宮中,太悶了。”
李密道:“我相信,殿下一定會有自己建功立業的那天。”
劉璿站起來,道:“走,一起去後院走走。”
李密也站起來,道:“臣遵令!”於是二人去往東宮後院。
今日九裏堤。
九裏堤,位於成都西北郊,是丞相諸葛亮主持修建的防洪水利工程,當時堤壩長度約九裏,故得名九裏堤。九裏堤不僅解決了成都西北郊郫江(又名柏條河)泛濫成災的問題,更能引水蓄水用於農田灌溉,使得周圍農田綠油,年年莊稼豐收,使這裏成為一片富庶之地。據說最早的時候諸葛亮隻打算修三裏堤壩,但是擋不住江水,所修堤壩全被衝毀,諸葛亮急了,於是四處尋訪治河的能人。一天,他在途中看見一位白胡子老頭在河灘上跟幾個小兒壘沙石堆玩耍,就奇怪地走上前去,剛走攏卻不見老頭和小兒的身影,隻剩下壘起的一條長形沙石堆,上麵留下有“三、三、三”的字樣。諸葛亮圍著沙石堆看了半天,忽然眼睛一亮,恍然大悟道:“這不是郫江的地形圖嗎?‘三、三、三’不正是修堤的方案嗎?”他趕緊迴去重新進行大堤設計,又親自挑選幾千精壯軍士來到郫江,很快修起一條長九裏、寬九尺、高九尺的防洪大堤。到了當年秋天,洪水來襲,九裏堤壩安然無恙,於是大功告成。九裏堤即成為離成都最近的防洪水利工程。
將軍柳隱與數百名軍士,此時正在九裏堤堤邊農田務農。
隻見他查看莊稼健康程度,對左右道:“戰時為兵,平時為農,這才能給國家與百姓減輕負擔。都看看這些農物有沒有蟲害,盡早發現,盡早解決。”
“諾!”左右皆道,於是各自分開檢查蟲害問題。
柳隱看著這片莊稼,不禁感慨道:“好懷念丞相,修了這九裏提,豐美了這連綿數十裏農田。丞相說成都是天府之土,也可以說是他親手創造的,堪稱偉大。”
這時有人走來,道:“柳將軍,你在感歎什麽?”
柳隱往那邊一看,道:“向將軍。”原來走來之人是向充。
向充走到他身前,道:“將軍怎麽親自下地幹活了。”
柳隱笑道:“軍民本一家,我一直如此。你看這一片農田如何?”
向充向前一看,道:“好一片富饒之地啊!”
柳隱道:“是啊,這裏生產的糧食,按比例一部分留給百姓,一部分充實國庫,可謂兩全其美。”
向充道:“非戰時,多分一些給百姓,這樣才能做到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柳隱道:“是的,一起去堤壩處看看。”
二人走到九裏堤堤壩處的蓄水池前,看著池水,向充道:“這裏一片好水,可否養魚。”
柳隱又樂了,道:“一看你就不了解九裏堤,這裏不僅有農田,更有活魚。這池中已經養了好多年魚了,裏麵至少有數千數萬條呢,等下次大軍出征,把魚打撈出來,做成魚幹,給每位軍士都分點。”
向充開心道:“好啊,這個主意不錯,柳將軍真是人才啊。”兩人皆笑了。
今日車官城。
車官城,位於成都南郊蜀江(外江)附近,是後漢、季漢兩代,成都地區最重要的軍工場。
車官城築有城牆,城中設有多座軍營城壘。各軍營負責刨木、打鐵、造車、打造兵器、鎧甲等工作。以前諸葛丞相府西曹掾蒲元在成都時常在這裏工作,而如今他的軍刀製作法依然在這裏使用。
蔣斌和王含,薑維把二人從錦官城調到車官城任職。
一間軍營中,蔣斌拿起一把打造好的軍刀,道:“蜀江好水,百煉成鋼,你看這把如何?”
王含接過軍刀,小試鋒芒,讚道:“好刀!快刀!神刀!大讚啊!我軍要是有幾萬把這種刀,何愁魏賊不滅啊!”王含道後把軍刀放迴原處。
蔣斌道:“軍刀隻是其中一種兵刃,我軍作戰需多兵種多兵器配合作戰,可不能全靠軍刀啊。”
王含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一起去看連弩。”
二人走到製作連弩的工匠旁,停下腳步,王含道:“老師傅,現在製作連弩的原料夠用嗎?”
工匠道:“迴將軍話,現存原料可以打造約一千五百張連弩和五十萬發箭矢。”
王含點了點頭,道:“不僅要保證數量,還要保證精良。隻要有好的連弩,在戰場上,大軍才能減少流血,更多殺敵呢。”
工匠道:“在下一定盡力。”
蔣斌道:“我會上報朝廷再搞些原料來,大將軍說了,我軍這次一共要打造五千張連弩和五百萬發箭矢。”
工匠道:“明白了,原料充足就可以做到,謝謝將軍的支持。”
當兩人走遠後,王含略有疑惑道:“五千張連弩,五百萬發箭矢,這數量可不少,真能搞到那麽多原料?”
蔣斌肯定道:“當然了,你看南中,巴東,巴西,都是物產豐富之地,生鐵和木頭從來不缺,一切皆事在人為,有什麽不可以。”
王含笑道:“那還真行啊,我與你一起上報此事,一同置辦。”
蔣斌道:“好啊,與你同行,我求之不得。”
二人繼續在車官城檢查各項工作。
今日鹽府。
劉備入蜀後,設置‘鹽府’衙門,任命南陽人王連為司鹽校尉,負責鹽鐵的經營調度,獲利甚多,有效增加了財政收入。季漢的鹽井有官辦、私辦兩種。官營者,歸鹽官直接管理。民營者,其產品也一律由鹽官統一調撥銷售,所得鹽利酌情分配。諸葛亮為增加鹽賦收入,開鑿許多新井,使得鹽井作業不僅在成都附近展開,還擴大到巴東地區。
因為季漢劉備、諸葛亮等對井鹽的重視,使得季漢的製鹽工業相當發達,僅在成都附近,常年從事製鹽的灶丁高達兩三萬人之多。
薑維和趙廣,此時一同前往鹽府考察。
在去鹽府的路上,薑維道:“三十年前,我剛歸國,隨你父親到各地考察。三十年後,他的兒子又跟隨我,這說明什麽?”
趙廣道:“這說明雖然已經過去三十年,但是一代代人對於複興國家之決心,從未改變。”
薑維道:“是啊,你我今日去鹽府,就是為複興國家而努力。蜀鹽,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如今有數萬人在從事這項工作。生產出來的好鹽,可以銷售天下,可以富強國家。”
趙廣道:“正如將軍所言。”
當他們來到鹽府外,見到了出來迎接的司鹽校尉。
司鹽校尉道:“大將軍,趙將軍,歡迎。”
薑維道:“走,直接去鹽井看看。”於是他們沒有進入鹽府府中,而是直奔不遠處的一片鹽井地。
當他們走到一處,薑維對司鹽校尉道:“你看這個鹽井,使用三十多年了吧,我記得丞相在時就有它。”
司鹽校尉道:“這正是丞相在時開鑿的鹽井,像這樣的鹽井這裏前後鑿出十四個,皆稱之為諸葛鹽井。”
薑維看著附近,果然附近有十餘個大小不同,但風格頗似的鹽井,迴頭樂道:“真好,這樣可以多開采井鹽,增加國家收入。但這個鹽價不能輕易改變,不能為了牟利而增加百姓負擔。”
司鹽校尉道:“大將軍請放心,鹽價製定非常嚴格,沒有國家之令,無人敢輕易改變。”
薑維聽後點了點頭。
趙廣從旁邊取下一些鹽,試吃一口,道:“大將軍,味道很好,你試試。”
薑維走到那邊,試吃後對司鹽校尉道:“還可以,一定保證質量。”
司鹽校尉道:“遵令!大將軍請放心,保證質量和增加產出都是按國家要求嚴格執行的。”
薑維看著皇宮方向,感歎起來,道“可惜了,這次沒帶主簿李令伯,該讓他記錄一下這裏的情況。”
趙廣向前一步,道:“李主簿今日在東宮陪太子讀書,所以未來。不過末將能做主簿之事,也能作記錄。”
薑維驚喜,道:“好啊,既然你想表現一下,那我就給你機會,你隨司鹽校尉一起記錄,把去年每月生產情況匯總,抄寫下來,保證準確,然後交於我。”
趙廣道:“諾!”
迴到鹽府,趙廣與司鹽校尉開始整理去年的生產情況,抄寫入卷。
稍晚,忙完工作後,薑維準備離開,剛欲走,隻見有人走來,道:“大將軍!”
薑維一看,道:“來忠將軍。”
來忠道:“大將軍,你看我帶來什麽了。”來忠命人推來一車,車裏放著整車的物品,眾人走近一看,是軍屯鍋魁。
軍屯鍋魁,當年諸葛亮命令薑維在繁縣屯軍,薑維在那裏休養屯田、牧馬練軍。為了幫國家解決軍糧問題,薑維和當地百姓一同研製出一種新式軍糧,取名軍屯鍋魁。
薑維拿到一塊,看了眼,道:“怎麽和以前的有些區別。”
來忠道:“這是改良後的,以前的隻能存放不超過兩個月,現在改良後可以最多存放六個月。”
薑維大驚,道:“六個月!”
來忠道:“是的,它不僅存放時間長,而且味道鮮美,大將軍可以試試。”
於是薑維吃了一口,瞬間大讚道:“外酥而內軟,細嫩不油膩。這種軍屯鍋魁的品質很好啊,質量不錯,將來可以推廣全軍!”
來忠激動道:“諾!”
薑維叫趙廣、司鹽校尉、鹽府的其他官員、灶丁都過來吃軍屯鍋魁。
眾人分吃起來,皆稱讚美味。
薑維道:“近日,傅僉訓練羽林軍,李密輔佐太子,柳隱、向充九裏堤務農,蔣斌、王含打造軍械,趙廣與我考察鹽業,來忠改良軍屯鍋魁。諸將都在為振興國力、軍力而奮鬥。如今敵強我弱,每一個人不斷努力,臥薪嚐膽,發憤圖強,那麽總有一天,一定能改變命運,興盛國家,統一天下。”
來忠道:“大將軍說得對,我等各盡其職,必須努力奮鬥,才能不負國恩,不負人生啊。”
此時趙廣已吃完一個,對薑維道:“大將軍,我可以再吃一個嗎?”
薑維笑著道:“你與我工作整日,非常辛苦,我是看在眼裏,同意你多吃一個。剩下的就全留給鹽府,司鹽校尉負責分配。”
趙廣、司鹽校尉皆道:“遵令!”趙廣道後從車中又拿出一個開吃。
薑維治國,意在恢複國力,為將來的大戰事做準備。那麽薑維這樣做,真的有效果嗎,朝堂之上又會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統人口複興艱難。
將軍傅僉,負責教導羽林軍。
羽林軍,是前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初置,之前叫建章營騎,後為羽林。人數有數千人,號稱八千羽林。
今日,傅僉來到羽林軍右部營,這是一支騎兵部隊,有千名軍士,督將是李球。
李球,李恢侄子。李恢,字德昂,益州建寧郡俞元人,最初為建寧郡督郵,劉備入蜀後拜為功曹書佐,建國後任庲降都督,隨諸葛亮平定南中,立下戰功,拜安漢將軍,漢興亭侯,領建寧太守。李球從士卒做起,至景耀年升為羽林右部督。
此時軍營點將台,見台下千人整齊站立,傅僉訓話道:“諸位可知‘羽林’二字含義嗎?羽林就是國之羽翼,如林之盛。宿衛皇宮,包圍天子,是羽林將士的職責。全營將士除了馬上訓練,更要加強馬下訓練,特別是加強無兵刃之格鬥訓練。就算在沒有馬沒有刀的情況下,徒手也能與敵一戰。隻有這樣,羽林軍才是強大的,才能在將來不辱使命,殺敵報國!”
他道後,李球道:“諸位,傅將軍擅於衝鋒與格鬥,在曆次北伐中手刃幾十員敵將,能力可謂非常強悍。下麵我命令,右部營所有軍士全部參加格鬥訓練!”於是羽林軍士開始編隊,兩兩一組,開始訓練。
見全營開練,李球對旁邊傅僉道:“傅將軍,你認為若是我把這支軍隊拉上前線,可否與敵一戰!”
傅僉觀察一陣,道:“目前還不行!”
李球疑惑,道:“為何不行?”
傅僉走下台階時,道:“第一,這些人是天子的親兵,不能輕易離開京城。第二,很多人是白毦後代,但戰鬥力比不上前代,目前來看,還算不上精銳。所以,將這樣一支戰鬥力還顯得不足的軍隊拉上去和敵人較量,非常危險,稍有不慎或遭遇覆滅,所以必須加強能力,等能力加強三倍之後,方可一戰。”
傅僉口中所說白毦,是劉備親手組建的一支特種兵,取名白毦。諸葛亮曾讚曰:‘先帝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當部分江州兵以廣益之。’到季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諸葛亮準備北伐,於是從江州抽調軍士擴建白毦兵,而時任白毦兵統將為陳到。諸葛亮去世後,白毦兵被分為幾部,一部分留在永安,由永安都督陳到節製。一部迴到成都,宿衛京城,編入羽林軍。到幾十年後的如今,初代白毦兵逐漸退出,職位由他們後代中之較優秀者代替。
李球也知羽林軍戰鬥力不足,道:“是啊,傅將軍言之有理,我軍還需增加三倍甚至十倍的力量,才可以殲滅敵軍。”
傅僉站在操練場,笑道:“那我的格鬥能力是不是比你要強個三倍、十倍啊,不如一起練練。”
李球道:“好啊,練練就練練,你我皆是名將之後不能盡逞嘴舌功夫,看看誰才是真厲害。”
於是二人站在一處,也開練起來。
此時軍營,一片熱血澎湃。
沒一會兒,李球被傅僉按倒在地,怎麽使勁掙紮也起不來。
傅僉樂道:“怎麽樣,是不是三倍差距。”
李球不服道:“這次是我大意,再來!”於是傅僉鬆手,放他起來。可沒想到李球這貨玩陰的,趁機踢了他一腳。
傅僉氣憤道:“你這廝玩陰毒的,看我怎麽收拾你。”兩人即又扭打在一起。
今日東宮。
大將軍主簿李密,因為如今缺少軍務,又因之前的太子洗馬蜀郡人高玩年紀太大,經常請病假,於是他申請兼任太子洗馬,薑維與太子劉璿即同意。以大將軍主簿輔佐太子,也能看出薑維對太子的特別關照。
太子宮宮殿中,劉璿道:“令伯,汝家裏還有什麽人?”
李密道:“稟殿下,家父在我出生六個月去世,四歲母親改嫁,如今我家中隻有一祖母。”
劉璿道:“這樣啊,那祖母現在身體如何?”
李密道:“托殿下之福,還好。”
劉璿笑了笑,道:“這哪裏是托吾之福,應該是托汝這個好孫兒呢。”劉璿放下手中的書卷,繼續道:“汝祖母需要飯菜、湯藥等皆可以告訴吾,吾命宮中之人送去。”
李密拜謝道:“謝殿下厚愛,我是接替高玩來服侍殿下的,不是來給殿下添麻煩的,且家中生活物品充足,祖母也健康,無須國家另外幫助。”
劉璿點了點頭,道:“那好吧,若有問題可以直接來找吾。對了,有一事吾想詢問一下汝的意見。”
李密道:“請殿下明示。”
劉璿道:“吾少時練就騎射,精通騎術,一天能射十頭野獸。所以吾一直都想跟大將軍一起北伐,可總是找不到機會,汝認為吾可以上前線嗎?”
李密認真想了想,道:“殿下,在下認為你不宜上前線。”
劉璿疑惑道:“為何不宜?”
李密道:“一來魏國已平定內亂,天下未變,今年沒有北伐的計劃。二來殿下是國家儲君,天下之重,關乎社稷。三來殿下才學兼備,坐鎮東宮更適宜更得天下人願。”
劉璿頗為無奈,道:“看來所有人都是這麽認為的,隻是吾不甘心啊。沒有建功立業,整天待在這皇宮中,太悶了。”
李密道:“我相信,殿下一定會有自己建功立業的那天。”
劉璿站起來,道:“走,一起去後院走走。”
李密也站起來,道:“臣遵令!”於是二人去往東宮後院。
今日九裏堤。
九裏堤,位於成都西北郊,是丞相諸葛亮主持修建的防洪水利工程,當時堤壩長度約九裏,故得名九裏堤。九裏堤不僅解決了成都西北郊郫江(又名柏條河)泛濫成災的問題,更能引水蓄水用於農田灌溉,使得周圍農田綠油,年年莊稼豐收,使這裏成為一片富庶之地。據說最早的時候諸葛亮隻打算修三裏堤壩,但是擋不住江水,所修堤壩全被衝毀,諸葛亮急了,於是四處尋訪治河的能人。一天,他在途中看見一位白胡子老頭在河灘上跟幾個小兒壘沙石堆玩耍,就奇怪地走上前去,剛走攏卻不見老頭和小兒的身影,隻剩下壘起的一條長形沙石堆,上麵留下有“三、三、三”的字樣。諸葛亮圍著沙石堆看了半天,忽然眼睛一亮,恍然大悟道:“這不是郫江的地形圖嗎?‘三、三、三’不正是修堤的方案嗎?”他趕緊迴去重新進行大堤設計,又親自挑選幾千精壯軍士來到郫江,很快修起一條長九裏、寬九尺、高九尺的防洪大堤。到了當年秋天,洪水來襲,九裏堤壩安然無恙,於是大功告成。九裏堤即成為離成都最近的防洪水利工程。
將軍柳隱與數百名軍士,此時正在九裏堤堤邊農田務農。
隻見他查看莊稼健康程度,對左右道:“戰時為兵,平時為農,這才能給國家與百姓減輕負擔。都看看這些農物有沒有蟲害,盡早發現,盡早解決。”
“諾!”左右皆道,於是各自分開檢查蟲害問題。
柳隱看著這片莊稼,不禁感慨道:“好懷念丞相,修了這九裏提,豐美了這連綿數十裏農田。丞相說成都是天府之土,也可以說是他親手創造的,堪稱偉大。”
這時有人走來,道:“柳將軍,你在感歎什麽?”
柳隱往那邊一看,道:“向將軍。”原來走來之人是向充。
向充走到他身前,道:“將軍怎麽親自下地幹活了。”
柳隱笑道:“軍民本一家,我一直如此。你看這一片農田如何?”
向充向前一看,道:“好一片富饒之地啊!”
柳隱道:“是啊,這裏生產的糧食,按比例一部分留給百姓,一部分充實國庫,可謂兩全其美。”
向充道:“非戰時,多分一些給百姓,這樣才能做到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柳隱道:“是的,一起去堤壩處看看。”
二人走到九裏堤堤壩處的蓄水池前,看著池水,向充道:“這裏一片好水,可否養魚。”
柳隱又樂了,道:“一看你就不了解九裏堤,這裏不僅有農田,更有活魚。這池中已經養了好多年魚了,裏麵至少有數千數萬條呢,等下次大軍出征,把魚打撈出來,做成魚幹,給每位軍士都分點。”
向充開心道:“好啊,這個主意不錯,柳將軍真是人才啊。”兩人皆笑了。
今日車官城。
車官城,位於成都南郊蜀江(外江)附近,是後漢、季漢兩代,成都地區最重要的軍工場。
車官城築有城牆,城中設有多座軍營城壘。各軍營負責刨木、打鐵、造車、打造兵器、鎧甲等工作。以前諸葛丞相府西曹掾蒲元在成都時常在這裏工作,而如今他的軍刀製作法依然在這裏使用。
蔣斌和王含,薑維把二人從錦官城調到車官城任職。
一間軍營中,蔣斌拿起一把打造好的軍刀,道:“蜀江好水,百煉成鋼,你看這把如何?”
王含接過軍刀,小試鋒芒,讚道:“好刀!快刀!神刀!大讚啊!我軍要是有幾萬把這種刀,何愁魏賊不滅啊!”王含道後把軍刀放迴原處。
蔣斌道:“軍刀隻是其中一種兵刃,我軍作戰需多兵種多兵器配合作戰,可不能全靠軍刀啊。”
王含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一起去看連弩。”
二人走到製作連弩的工匠旁,停下腳步,王含道:“老師傅,現在製作連弩的原料夠用嗎?”
工匠道:“迴將軍話,現存原料可以打造約一千五百張連弩和五十萬發箭矢。”
王含點了點頭,道:“不僅要保證數量,還要保證精良。隻要有好的連弩,在戰場上,大軍才能減少流血,更多殺敵呢。”
工匠道:“在下一定盡力。”
蔣斌道:“我會上報朝廷再搞些原料來,大將軍說了,我軍這次一共要打造五千張連弩和五百萬發箭矢。”
工匠道:“明白了,原料充足就可以做到,謝謝將軍的支持。”
當兩人走遠後,王含略有疑惑道:“五千張連弩,五百萬發箭矢,這數量可不少,真能搞到那麽多原料?”
蔣斌肯定道:“當然了,你看南中,巴東,巴西,都是物產豐富之地,生鐵和木頭從來不缺,一切皆事在人為,有什麽不可以。”
王含笑道:“那還真行啊,我與你一起上報此事,一同置辦。”
蔣斌道:“好啊,與你同行,我求之不得。”
二人繼續在車官城檢查各項工作。
今日鹽府。
劉備入蜀後,設置‘鹽府’衙門,任命南陽人王連為司鹽校尉,負責鹽鐵的經營調度,獲利甚多,有效增加了財政收入。季漢的鹽井有官辦、私辦兩種。官營者,歸鹽官直接管理。民營者,其產品也一律由鹽官統一調撥銷售,所得鹽利酌情分配。諸葛亮為增加鹽賦收入,開鑿許多新井,使得鹽井作業不僅在成都附近展開,還擴大到巴東地區。
因為季漢劉備、諸葛亮等對井鹽的重視,使得季漢的製鹽工業相當發達,僅在成都附近,常年從事製鹽的灶丁高達兩三萬人之多。
薑維和趙廣,此時一同前往鹽府考察。
在去鹽府的路上,薑維道:“三十年前,我剛歸國,隨你父親到各地考察。三十年後,他的兒子又跟隨我,這說明什麽?”
趙廣道:“這說明雖然已經過去三十年,但是一代代人對於複興國家之決心,從未改變。”
薑維道:“是啊,你我今日去鹽府,就是為複興國家而努力。蜀鹽,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如今有數萬人在從事這項工作。生產出來的好鹽,可以銷售天下,可以富強國家。”
趙廣道:“正如將軍所言。”
當他們來到鹽府外,見到了出來迎接的司鹽校尉。
司鹽校尉道:“大將軍,趙將軍,歡迎。”
薑維道:“走,直接去鹽井看看。”於是他們沒有進入鹽府府中,而是直奔不遠處的一片鹽井地。
當他們走到一處,薑維對司鹽校尉道:“你看這個鹽井,使用三十多年了吧,我記得丞相在時就有它。”
司鹽校尉道:“這正是丞相在時開鑿的鹽井,像這樣的鹽井這裏前後鑿出十四個,皆稱之為諸葛鹽井。”
薑維看著附近,果然附近有十餘個大小不同,但風格頗似的鹽井,迴頭樂道:“真好,這樣可以多開采井鹽,增加國家收入。但這個鹽價不能輕易改變,不能為了牟利而增加百姓負擔。”
司鹽校尉道:“大將軍請放心,鹽價製定非常嚴格,沒有國家之令,無人敢輕易改變。”
薑維聽後點了點頭。
趙廣從旁邊取下一些鹽,試吃一口,道:“大將軍,味道很好,你試試。”
薑維走到那邊,試吃後對司鹽校尉道:“還可以,一定保證質量。”
司鹽校尉道:“遵令!大將軍請放心,保證質量和增加產出都是按國家要求嚴格執行的。”
薑維看著皇宮方向,感歎起來,道“可惜了,這次沒帶主簿李令伯,該讓他記錄一下這裏的情況。”
趙廣向前一步,道:“李主簿今日在東宮陪太子讀書,所以未來。不過末將能做主簿之事,也能作記錄。”
薑維驚喜,道:“好啊,既然你想表現一下,那我就給你機會,你隨司鹽校尉一起記錄,把去年每月生產情況匯總,抄寫下來,保證準確,然後交於我。”
趙廣道:“諾!”
迴到鹽府,趙廣與司鹽校尉開始整理去年的生產情況,抄寫入卷。
稍晚,忙完工作後,薑維準備離開,剛欲走,隻見有人走來,道:“大將軍!”
薑維一看,道:“來忠將軍。”
來忠道:“大將軍,你看我帶來什麽了。”來忠命人推來一車,車裏放著整車的物品,眾人走近一看,是軍屯鍋魁。
軍屯鍋魁,當年諸葛亮命令薑維在繁縣屯軍,薑維在那裏休養屯田、牧馬練軍。為了幫國家解決軍糧問題,薑維和當地百姓一同研製出一種新式軍糧,取名軍屯鍋魁。
薑維拿到一塊,看了眼,道:“怎麽和以前的有些區別。”
來忠道:“這是改良後的,以前的隻能存放不超過兩個月,現在改良後可以最多存放六個月。”
薑維大驚,道:“六個月!”
來忠道:“是的,它不僅存放時間長,而且味道鮮美,大將軍可以試試。”
於是薑維吃了一口,瞬間大讚道:“外酥而內軟,細嫩不油膩。這種軍屯鍋魁的品質很好啊,質量不錯,將來可以推廣全軍!”
來忠激動道:“諾!”
薑維叫趙廣、司鹽校尉、鹽府的其他官員、灶丁都過來吃軍屯鍋魁。
眾人分吃起來,皆稱讚美味。
薑維道:“近日,傅僉訓練羽林軍,李密輔佐太子,柳隱、向充九裏堤務農,蔣斌、王含打造軍械,趙廣與我考察鹽業,來忠改良軍屯鍋魁。諸將都在為振興國力、軍力而奮鬥。如今敵強我弱,每一個人不斷努力,臥薪嚐膽,發憤圖強,那麽總有一天,一定能改變命運,興盛國家,統一天下。”
來忠道:“大將軍說得對,我等各盡其職,必須努力奮鬥,才能不負國恩,不負人生啊。”
此時趙廣已吃完一個,對薑維道:“大將軍,我可以再吃一個嗎?”
薑維笑著道:“你與我工作整日,非常辛苦,我是看在眼裏,同意你多吃一個。剩下的就全留給鹽府,司鹽校尉負責分配。”
趙廣、司鹽校尉皆道:“遵令!”趙廣道後從車中又拿出一個開吃。
薑維治國,意在恢複國力,為將來的大戰事做準備。那麽薑維這樣做,真的有效果嗎,朝堂之上又會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統人口複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