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陛下隻給了下官一年時間,應天府周圍的屯堡必須迅速建立,否則便是最後的那點雜糧和蔬菜都種不成了。好幾十萬百姓,難不成還能讓他們修大半年的路,明年再開始種地嗎?永平府和河間府情況要複雜一些,下官還有理由可以緩緩,但應天府的情況,大人你也是知道的。”
劉宗周對著前來巡查,順便給他透風的李邦華大倒苦水:“而且,屯堡建立之後,周邊的工坊也會迅速落成,為大軍生產軍備棉服。這個時候再任由這些人不顧大局,四處鬧事,別說工坊了,便是提供兵源的屯堡,恐怕最終也是半途而廢。”
這個時期的大明好多地方流行永佃製,田底權和田麵權分離,除了土地的所有人和耕種的佃戶之外,很多地方還有一層中間商。大明如今要趁著之前清軍大破壞之際,在北方這些地方全麵分田地,建立屯堡,從而鞏固北方防線,但無疑是從那些地主和中間商身上挖肉。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宗周,此事本官隻是來提醒一下你,並不是來給你施壓的。”李邦華雖然並不是此事的主管官員,但他主管整個北直隸省,那些當初逃入城中的大戶,或者死於清軍手中的那些大戶們的遠房親戚,在劉宗周這裏碰壁之後,便轉而到李邦華這裏“討公道”了。
“這些人的狀,已經告到了本官這裏,本官雖然可以暫時壓一壓,但他們大多沾親帶故,恐怕最終也壓不得,若沒有雷霆手段,遲早會鬧到陛下那裏去。”
李邦華也算是個文武雙全的大才,他十幾年前在中央和地方任上的時候,便以剛正清廉,關心民間疾苦,鏟除地方豪強勢力而著稱,還平定了左良玉的作亂,使得地方百姓安居樂業。
作為一個在中央和地方都任職過,政務經驗豐富的官場老手,他對那些鄉紳大戶的手段不要太熟悉了。但因為朱慈烺要求他安撫這些人,他如今一改前態,並沒有表現得十分強勢,還收了不少銀子,這是劉宗周以為他此來是為了施壓的原因。
“這裏麵有許多根本就是胡攪蠻纏,想要訛詐錢財土地的。戰局一起,到處一片混亂,許多人連地契都沒有,甚至不少租主,看著地主全家死絕了,就敢來冒名頂替,甚至還有的,稍微沾點親,帶點故,就要來繼承田產了。”
劉宗周也是越說越氣,這些土地在朱慈烺看來是肥肉,可以趁機收歸國有,用來養軍。在這些人看來,也同樣如此,隻是他們是要趁機占了,用來繼續收組。而為了爭奪這些利益,許多人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還想聯合起來逼迫劉宗周和李邦華就範。
隻能說,明代的地方鄉紳豪強,便是到了這個時候,也依舊十分囂張。他們總是以為無論誰當皇帝,都得靠他們。不僅僅是李邦華他們敢爭,便是原本曆史上的清廷,他們也依舊敢漏稅,為此在原本的曆史上,江南還爆發過多起稅案。
而無數事實證明,在利益麵前,講道理是不可能的,想要完成變革,隻能采取流血的手段。隻有清廷和農民軍那樣,舉起了手中的刀,這些將稅賦和徭役全都推給百姓,癱瘓了國家基本動員力的地主鄉紳們,才有可能認清事實,屈服認輸。
“陛下說過了,若是有地契的,可以證明土地所有權的,咱們可以用掛靠的形式給他們登記,每年的收獲屯戶五成,扣完兩成田稅之後,剩下的便是他們的,但隻有極少人接受了這一點,其他人都想著恢複原樣,甚至還有的想要繼續免稅。”
“哼,他們想得美。”李邦華冷笑一聲,然後又若有所思道:“陛下此番在北直隸試驗此法,也是為了將來在河南等中原腹地可以推廣吧,甚至是將來興複了塞北,也未嚐不可在一些地方推廣。如此一來,田地糧食就是真正掌握在咱們的手裏了。”
劉宗周點了點頭:“陛下便是這個意思,這也是局勢所迫的權宜之計,隻有大家各退一步,事情才有有解決的辦法。”
“所以,本官今日來,便是要和宗周你說清楚,這些人已經開始給本官塞銀子了,怕是不打算妥協的,至少在咱們動真格之前,是不可能會妥協的。”李邦華說著,身子微微前傾,看著劉宗周語氣無比自然道:
“本官畢竟不是主管此事的官員,但此事若是宗周需要幫忙,本官大可找個罪名,將他們一網打盡,對付這些家夥,就不怕找不出正當的罪名來。
但此事自然是不能亂來的,否則陛下的威望便會受損,將來宗周到了河南,山東這些被戰亂影響巨大的地方主持屯堡,恐怕也會受到影響,那些地方鄉紳聽到了風聲,恐怕就很難再取信他們了。所以,若是真的要做,咱們就得好好配合,做得合情合理,名正言順,讓人挑不出毛病了。”
劉宗周看著李邦華說出這些話的時候,麵色自如,就好像是在問他一會到哪裏吃飯一般,心中對這個麵色和善的上官,儒雅隨和的前輩不由得生出了幾分忌憚。剛剛對方說到雷霆手段的時候,他還沒有十分在意,但如今看來,根本不是在開玩笑。
“做,必須要做。但不能一網打盡,那些想要趁機來占便宜的,咱們一個都不能放過,至於那些原本就有地契的,警告一番,知難而退便是了。若是真的有冥頑不靈的,那就怪不得咱們了。”
在朱慈烺而培養出自己的文官係統之前,許多事情還不能做得太絕,這是他和劉宗周特別叮囑過的,否則劉宗周也不會如此縮手縮腳。
而劉宗周和李邦華一樣,都是大明體係之下,極少數的,那些一心為民的讀書人。隻不過,比起已經七十多歲的李邦華,七十出頭的劉宗周,年紀雖然差不多,但還不夠老辣。
而進入十月之後,應天府,河間府,永平府三地的屯堡陸續建成,殘酷戰爭之後的荒土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此同時,河南,山東二省也有不少地方建立起了第一批屯堡,因為戰爭產生的流民和從南直隸,江西等地遷移來的百姓得到了安置。
在劉宗周和李邦華的聯手打擊下,那些在新明高層並無根基,也根本得不到最高權力支持的鄉紳在一番鬧騰之後,迅速落敗。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到死也不明白,朱慈烺一開始的縱容其實隻是為了引蛇出洞,然後一網打盡。
要知道,鄉紳階級之所以強大,便是因為科舉考試形成的龐大關係網,他們能夠通過師生,血緣,同鄉,甚至是同年,從下到上完成勾結,利用禦史監察製度,影響中央的地方官員任命,甚至是掌握國家的輿論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實現對普通百姓的欺壓。
但在新明這裏,他們原本依靠的那些關係都不存在,在沒有門路的情況下,塞銀子也是不好使的,甚至送的越多,死的越快。
新明在中興的過程中隻是部分吸收了部分舊官員,朱慈烺暫時還不用擔心全方位欺上瞞下的情況在自己治下發生,但他也必須要著手培養自己體係的官員,否則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而劉宗周和李邦華兩人,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原本就不牢固的鄉紳聯盟在強有力的打擊之下,迅速分化成了兩派,那些想要渾水摸魚,趁機占地的,幾乎被一網打盡,而還保留著地契的,除了幾個帶頭滋事的典型之外,基本上都得到了從輕發落,甚至是既往不咎。
朱慈烺不僅要實現自己占田的目的,也要強化新明的政治信用,所以他得一邊拿著刀,一邊講規矩,講道理。單單靠武力,是解決不了所謂問題的。但若是有規矩在,又有武力支撐,那些想要繼續在體係中生存下去的人,自然就知道該如何選擇。
新明並非不給他們生存的機會,隻是很多利益要吐出來,而作為交換,這些擁有一定學識和能力的鄉紳,在地租的收入之外,作為補償,也將會在商業上獲得機會。朱慈烺需要把他們打散之後,納入體係。
不過,相比起應天府,河間府,永平府三城屯堡的幾乎全麵覆蓋,河南和山東兩省都隻是以沒收的清廷官員進入之後占據的土地和戰亂破壞產生的荒地為主,這部分土地大概有二十幾萬頃頃,分散在山東和河南二省的各處。
山東和河南二省的流民,南直隸遷移來的百姓,以及屯堡附近,自願,或者是被迫自願加入屯堡的自耕農,加起來接近二百多萬,基本上都按照一戶四十到五十畝地,五百戶為一小屯,兩千戶為一大屯的方式,形成了近千個屯堡,散落到了山東和河南二省的各處。
隨著屯堡的落成,除了農業生產和修路,修水利,修城牆挖壕溝的徭役之外,農兵體係也正在迅速形成,無數繳獲和淘汰下來的軍備發到了這些壯丁的手中,他們將成為新明在地方的威懾力量,確保之後全麵鋪開的土地改革能夠順利進行。
與此同時,第一批的這些屯堡也將會被打造成為典型,發揮著示範性的作用。相比起原本的堡寨宗族,在耕牛農具等生產工具更合理分配,統一的水利設施建設,以及田租徭役負擔更輕的情況下,朱慈烺有信心屯堡將會對底層的百姓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除此之外,包括今後的商社經營,工坊招工,以及針對青壯年和十三歲以上孩童的掃盲運動,甚至就是當兵,屯堡體係裏的人將會比屯堡體係之外的人更有優勢。
這些新的經濟活動,不僅可以使得原有的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百姓的收入增加,同時也在消解原本的宗族關係,使得地方上的這些土皇帝失去原本賴以存在的根基,直至徹底消失。
各個地區廣泛存在的宗族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地方百姓的利益,以宗族的形式抱團取暖,能有效對抗官府和土匪盜賊。但宗族的族長和長老們,掌握了宗族內部的生產資料和大多數土地,也侵害著大多數普通族人的利益,甚至和官府勾結在一起,禍害鄉裏。
如今,朱慈烺以屯堡的形式組織基層,又以農兵武裝百姓,將原本族長長老們控製的生產資料變成了屯堡屯戶們共同所有,由屯長和各總甲統一調配,並加以監察,那些原本被族長長老們占據的利益,一部分會變成稅收,進入國庫,武裝軍隊,另一部分則會成為屯戶們的口糧。
與此同時,在擁有了足夠多的資源之後,屯堡體係之上,還會成立農業研究機構,不斷總結農業生產經驗,實驗和推廣新的生產工具,革新種植技術,推進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這是更為關鍵,也更為長遠的一步。
而在小農體係下,這樣的進步是很難自發出現的,便是出現了,推廣也會十分緩慢。但生產力的進步才是解決糧食問題的根本。
不過,由於河南和山東二省的土地幾乎都是沒收而來的,原本屬於地主的那份田租被以賦稅減免的形式,返迴到了屯戶的手中,這就使得便是一戶隻有五十畝地,在征收稅賦之後,就算不是風調雨順,收獲極大可能也能滿足屯戶的溫飽。
但屯戶們若是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和其他的資格,就必須得參加農兵訓練,徭役,甚至是入伍當兵。朱慈烺正是打算通過這樣的分配手段,將整個屯堡體係的人力物力資源充分運用起來,以實現強大軍力,恢複武德的目的。
與此同時,河南和山東的各類武器工坊,由商社投資和控製,一開始主要供應軍隊和屯堡的紡織工坊,陶瓷工坊,卷煙工坊也迅速落成。這些工坊的管理方式都遠超過同時代的其他同類工坊,並引入了簡單分工和標準化的理念,以及相對應的激勵機製。
新明在基本的生產技術上確實難以迅速進步,但是基本的管理創新卻是可以很快落地的,隻要搭建好舞台,暢通晉升渠道,自然就會有適應這個新舞台的人才不斷脫穎而出。
要知道,很多人都隻是缺少一個平台曆練和發展自己的才華,直接就被埋沒了。而這些這個時代的人才,比起後世的人並不缺智慧和天賦,他們隻要有這個機會,便能憑著自己的才幹,進一步促進工坊的管理發展和技術革新。
朱慈烺並不需要取得多麽偉大的,創造性的進步,他隻需要往前再邁一步,用力再推一把,投入資源,等待時間的消化,十七世紀的許多技術和管理方法都能得到革新和發展。這些革新和發展所形成的優勢,對付同時代的西方強國,已經足夠了。
而這些屬於民政的事務,自然也是新明的大臣李邦華和戶部的倪元璐在主管和協調。他們依舊是新明文官體係的一把手,同時兼管著屯堡農兵等工作。
換言之,這個新明大臣不僅僅要負責第一批屯堡的建設,同時也要處理地方堡寨宗族,鄉紳大戶的稅收。商業的發展,工坊的設立,他也同樣會過問。那些分管各事務的官員,其實都算是在他的手下。
當然,管理海上貿易的張名振,自然不在李邦華和倪元璐的管轄範圍之內,最新入局的張名振,更是另外一支新的力量,這確保了在將來新明的體係裏麵,沒有任何一方是可以獨大的。軍權掌握在朱慈烺自己的手裏,財權和人事權則是被分割成了三份。
如今,張名振已經上任。鄭成功在得知是張名振接任他原本期待的位置之後,立馬就變得安分守己了起來,原本安插在海貿各部門的“自己人”,很快就被他以“市舶司”人手不足為名調走了。
張名振也確實沒辜負他的期望,一上台就以整頓“貪墨浪費,人浮於事”為由,先要求各部門自查了一番,然後便是要“厲行節約,裁撤冗員,精簡機構”,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換掉和架空了第一批鄭成功留下來的中層管理者,並以建言獻策,集思廣益為名,開始拉攏吸收那些要投靠的。
等這些下馬威和拉攏分化結束之後,他便借著要預備組建“海貿商社”的由頭,開始在新部門安插自己的心腹上台,並通過錢糧預算的削減,架空了一些找不出毛病精簡和調整,但並不怎麽聽話的部門,而省下的這些錢糧,又補充到了新成立的,相同職能,但是名字不同的部門之中......
這幾板斧下來之後,整個鄭氏控製的大部分海上貿易體係,基本上就完成了整頓和換血,張名振也開始掌控整個海貿體係,至於鄭成功依舊存在的影響,隨著海外貿易的更上一層樓,他相信也會快就會消退。
而重組之後的鄭氏和各省商幫海上貿易集團,隨著聖旨的頒布,將會正式在新明政權中獲得新生,朱慈烺將通過軍隊“退伍金”入股,朱慈烺和軍中幾個主要利益集團作為股權代表團的方式,將一部分貿易利潤以分紅的方式,返迴軍隊。但最關鍵的,還是這個商業貿易巨無霸對大明“國債”的購買。
劉宗周對著前來巡查,順便給他透風的李邦華大倒苦水:“而且,屯堡建立之後,周邊的工坊也會迅速落成,為大軍生產軍備棉服。這個時候再任由這些人不顧大局,四處鬧事,別說工坊了,便是提供兵源的屯堡,恐怕最終也是半途而廢。”
這個時期的大明好多地方流行永佃製,田底權和田麵權分離,除了土地的所有人和耕種的佃戶之外,很多地方還有一層中間商。大明如今要趁著之前清軍大破壞之際,在北方這些地方全麵分田地,建立屯堡,從而鞏固北方防線,但無疑是從那些地主和中間商身上挖肉。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宗周,此事本官隻是來提醒一下你,並不是來給你施壓的。”李邦華雖然並不是此事的主管官員,但他主管整個北直隸省,那些當初逃入城中的大戶,或者死於清軍手中的那些大戶們的遠房親戚,在劉宗周這裏碰壁之後,便轉而到李邦華這裏“討公道”了。
“這些人的狀,已經告到了本官這裏,本官雖然可以暫時壓一壓,但他們大多沾親帶故,恐怕最終也壓不得,若沒有雷霆手段,遲早會鬧到陛下那裏去。”
李邦華也算是個文武雙全的大才,他十幾年前在中央和地方任上的時候,便以剛正清廉,關心民間疾苦,鏟除地方豪強勢力而著稱,還平定了左良玉的作亂,使得地方百姓安居樂業。
作為一個在中央和地方都任職過,政務經驗豐富的官場老手,他對那些鄉紳大戶的手段不要太熟悉了。但因為朱慈烺要求他安撫這些人,他如今一改前態,並沒有表現得十分強勢,還收了不少銀子,這是劉宗周以為他此來是為了施壓的原因。
“這裏麵有許多根本就是胡攪蠻纏,想要訛詐錢財土地的。戰局一起,到處一片混亂,許多人連地契都沒有,甚至不少租主,看著地主全家死絕了,就敢來冒名頂替,甚至還有的,稍微沾點親,帶點故,就要來繼承田產了。”
劉宗周也是越說越氣,這些土地在朱慈烺看來是肥肉,可以趁機收歸國有,用來養軍。在這些人看來,也同樣如此,隻是他們是要趁機占了,用來繼續收組。而為了爭奪這些利益,許多人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還想聯合起來逼迫劉宗周和李邦華就範。
隻能說,明代的地方鄉紳豪強,便是到了這個時候,也依舊十分囂張。他們總是以為無論誰當皇帝,都得靠他們。不僅僅是李邦華他們敢爭,便是原本曆史上的清廷,他們也依舊敢漏稅,為此在原本的曆史上,江南還爆發過多起稅案。
而無數事實證明,在利益麵前,講道理是不可能的,想要完成變革,隻能采取流血的手段。隻有清廷和農民軍那樣,舉起了手中的刀,這些將稅賦和徭役全都推給百姓,癱瘓了國家基本動員力的地主鄉紳們,才有可能認清事實,屈服認輸。
“陛下說過了,若是有地契的,可以證明土地所有權的,咱們可以用掛靠的形式給他們登記,每年的收獲屯戶五成,扣完兩成田稅之後,剩下的便是他們的,但隻有極少人接受了這一點,其他人都想著恢複原樣,甚至還有的想要繼續免稅。”
“哼,他們想得美。”李邦華冷笑一聲,然後又若有所思道:“陛下此番在北直隸試驗此法,也是為了將來在河南等中原腹地可以推廣吧,甚至是將來興複了塞北,也未嚐不可在一些地方推廣。如此一來,田地糧食就是真正掌握在咱們的手裏了。”
劉宗周點了點頭:“陛下便是這個意思,這也是局勢所迫的權宜之計,隻有大家各退一步,事情才有有解決的辦法。”
“所以,本官今日來,便是要和宗周你說清楚,這些人已經開始給本官塞銀子了,怕是不打算妥協的,至少在咱們動真格之前,是不可能會妥協的。”李邦華說著,身子微微前傾,看著劉宗周語氣無比自然道:
“本官畢竟不是主管此事的官員,但此事若是宗周需要幫忙,本官大可找個罪名,將他們一網打盡,對付這些家夥,就不怕找不出正當的罪名來。
但此事自然是不能亂來的,否則陛下的威望便會受損,將來宗周到了河南,山東這些被戰亂影響巨大的地方主持屯堡,恐怕也會受到影響,那些地方鄉紳聽到了風聲,恐怕就很難再取信他們了。所以,若是真的要做,咱們就得好好配合,做得合情合理,名正言順,讓人挑不出毛病了。”
劉宗周看著李邦華說出這些話的時候,麵色自如,就好像是在問他一會到哪裏吃飯一般,心中對這個麵色和善的上官,儒雅隨和的前輩不由得生出了幾分忌憚。剛剛對方說到雷霆手段的時候,他還沒有十分在意,但如今看來,根本不是在開玩笑。
“做,必須要做。但不能一網打盡,那些想要趁機來占便宜的,咱們一個都不能放過,至於那些原本就有地契的,警告一番,知難而退便是了。若是真的有冥頑不靈的,那就怪不得咱們了。”
在朱慈烺而培養出自己的文官係統之前,許多事情還不能做得太絕,這是他和劉宗周特別叮囑過的,否則劉宗周也不會如此縮手縮腳。
而劉宗周和李邦華一樣,都是大明體係之下,極少數的,那些一心為民的讀書人。隻不過,比起已經七十多歲的李邦華,七十出頭的劉宗周,年紀雖然差不多,但還不夠老辣。
而進入十月之後,應天府,河間府,永平府三地的屯堡陸續建成,殘酷戰爭之後的荒土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此同時,河南,山東二省也有不少地方建立起了第一批屯堡,因為戰爭產生的流民和從南直隸,江西等地遷移來的百姓得到了安置。
在劉宗周和李邦華的聯手打擊下,那些在新明高層並無根基,也根本得不到最高權力支持的鄉紳在一番鬧騰之後,迅速落敗。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到死也不明白,朱慈烺一開始的縱容其實隻是為了引蛇出洞,然後一網打盡。
要知道,鄉紳階級之所以強大,便是因為科舉考試形成的龐大關係網,他們能夠通過師生,血緣,同鄉,甚至是同年,從下到上完成勾結,利用禦史監察製度,影響中央的地方官員任命,甚至是掌握國家的輿論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實現對普通百姓的欺壓。
但在新明這裏,他們原本依靠的那些關係都不存在,在沒有門路的情況下,塞銀子也是不好使的,甚至送的越多,死的越快。
新明在中興的過程中隻是部分吸收了部分舊官員,朱慈烺暫時還不用擔心全方位欺上瞞下的情況在自己治下發生,但他也必須要著手培養自己體係的官員,否則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而劉宗周和李邦華兩人,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原本就不牢固的鄉紳聯盟在強有力的打擊之下,迅速分化成了兩派,那些想要渾水摸魚,趁機占地的,幾乎被一網打盡,而還保留著地契的,除了幾個帶頭滋事的典型之外,基本上都得到了從輕發落,甚至是既往不咎。
朱慈烺不僅要實現自己占田的目的,也要強化新明的政治信用,所以他得一邊拿著刀,一邊講規矩,講道理。單單靠武力,是解決不了所謂問題的。但若是有規矩在,又有武力支撐,那些想要繼續在體係中生存下去的人,自然就知道該如何選擇。
新明並非不給他們生存的機會,隻是很多利益要吐出來,而作為交換,這些擁有一定學識和能力的鄉紳,在地租的收入之外,作為補償,也將會在商業上獲得機會。朱慈烺需要把他們打散之後,納入體係。
不過,相比起應天府,河間府,永平府三城屯堡的幾乎全麵覆蓋,河南和山東兩省都隻是以沒收的清廷官員進入之後占據的土地和戰亂破壞產生的荒地為主,這部分土地大概有二十幾萬頃頃,分散在山東和河南二省的各處。
山東和河南二省的流民,南直隸遷移來的百姓,以及屯堡附近,自願,或者是被迫自願加入屯堡的自耕農,加起來接近二百多萬,基本上都按照一戶四十到五十畝地,五百戶為一小屯,兩千戶為一大屯的方式,形成了近千個屯堡,散落到了山東和河南二省的各處。
隨著屯堡的落成,除了農業生產和修路,修水利,修城牆挖壕溝的徭役之外,農兵體係也正在迅速形成,無數繳獲和淘汰下來的軍備發到了這些壯丁的手中,他們將成為新明在地方的威懾力量,確保之後全麵鋪開的土地改革能夠順利進行。
與此同時,第一批的這些屯堡也將會被打造成為典型,發揮著示範性的作用。相比起原本的堡寨宗族,在耕牛農具等生產工具更合理分配,統一的水利設施建設,以及田租徭役負擔更輕的情況下,朱慈烺有信心屯堡將會對底層的百姓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除此之外,包括今後的商社經營,工坊招工,以及針對青壯年和十三歲以上孩童的掃盲運動,甚至就是當兵,屯堡體係裏的人將會比屯堡體係之外的人更有優勢。
這些新的經濟活動,不僅可以使得原有的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百姓的收入增加,同時也在消解原本的宗族關係,使得地方上的這些土皇帝失去原本賴以存在的根基,直至徹底消失。
各個地區廣泛存在的宗族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地方百姓的利益,以宗族的形式抱團取暖,能有效對抗官府和土匪盜賊。但宗族的族長和長老們,掌握了宗族內部的生產資料和大多數土地,也侵害著大多數普通族人的利益,甚至和官府勾結在一起,禍害鄉裏。
如今,朱慈烺以屯堡的形式組織基層,又以農兵武裝百姓,將原本族長長老們控製的生產資料變成了屯堡屯戶們共同所有,由屯長和各總甲統一調配,並加以監察,那些原本被族長長老們占據的利益,一部分會變成稅收,進入國庫,武裝軍隊,另一部分則會成為屯戶們的口糧。
與此同時,在擁有了足夠多的資源之後,屯堡體係之上,還會成立農業研究機構,不斷總結農業生產經驗,實驗和推廣新的生產工具,革新種植技術,推進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這是更為關鍵,也更為長遠的一步。
而在小農體係下,這樣的進步是很難自發出現的,便是出現了,推廣也會十分緩慢。但生產力的進步才是解決糧食問題的根本。
不過,由於河南和山東二省的土地幾乎都是沒收而來的,原本屬於地主的那份田租被以賦稅減免的形式,返迴到了屯戶的手中,這就使得便是一戶隻有五十畝地,在征收稅賦之後,就算不是風調雨順,收獲極大可能也能滿足屯戶的溫飽。
但屯戶們若是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和其他的資格,就必須得參加農兵訓練,徭役,甚至是入伍當兵。朱慈烺正是打算通過這樣的分配手段,將整個屯堡體係的人力物力資源充分運用起來,以實現強大軍力,恢複武德的目的。
與此同時,河南和山東的各類武器工坊,由商社投資和控製,一開始主要供應軍隊和屯堡的紡織工坊,陶瓷工坊,卷煙工坊也迅速落成。這些工坊的管理方式都遠超過同時代的其他同類工坊,並引入了簡單分工和標準化的理念,以及相對應的激勵機製。
新明在基本的生產技術上確實難以迅速進步,但是基本的管理創新卻是可以很快落地的,隻要搭建好舞台,暢通晉升渠道,自然就會有適應這個新舞台的人才不斷脫穎而出。
要知道,很多人都隻是缺少一個平台曆練和發展自己的才華,直接就被埋沒了。而這些這個時代的人才,比起後世的人並不缺智慧和天賦,他們隻要有這個機會,便能憑著自己的才幹,進一步促進工坊的管理發展和技術革新。
朱慈烺並不需要取得多麽偉大的,創造性的進步,他隻需要往前再邁一步,用力再推一把,投入資源,等待時間的消化,十七世紀的許多技術和管理方法都能得到革新和發展。這些革新和發展所形成的優勢,對付同時代的西方強國,已經足夠了。
而這些屬於民政的事務,自然也是新明的大臣李邦華和戶部的倪元璐在主管和協調。他們依舊是新明文官體係的一把手,同時兼管著屯堡農兵等工作。
換言之,這個新明大臣不僅僅要負責第一批屯堡的建設,同時也要處理地方堡寨宗族,鄉紳大戶的稅收。商業的發展,工坊的設立,他也同樣會過問。那些分管各事務的官員,其實都算是在他的手下。
當然,管理海上貿易的張名振,自然不在李邦華和倪元璐的管轄範圍之內,最新入局的張名振,更是另外一支新的力量,這確保了在將來新明的體係裏麵,沒有任何一方是可以獨大的。軍權掌握在朱慈烺自己的手裏,財權和人事權則是被分割成了三份。
如今,張名振已經上任。鄭成功在得知是張名振接任他原本期待的位置之後,立馬就變得安分守己了起來,原本安插在海貿各部門的“自己人”,很快就被他以“市舶司”人手不足為名調走了。
張名振也確實沒辜負他的期望,一上台就以整頓“貪墨浪費,人浮於事”為由,先要求各部門自查了一番,然後便是要“厲行節約,裁撤冗員,精簡機構”,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換掉和架空了第一批鄭成功留下來的中層管理者,並以建言獻策,集思廣益為名,開始拉攏吸收那些要投靠的。
等這些下馬威和拉攏分化結束之後,他便借著要預備組建“海貿商社”的由頭,開始在新部門安插自己的心腹上台,並通過錢糧預算的削減,架空了一些找不出毛病精簡和調整,但並不怎麽聽話的部門,而省下的這些錢糧,又補充到了新成立的,相同職能,但是名字不同的部門之中......
這幾板斧下來之後,整個鄭氏控製的大部分海上貿易體係,基本上就完成了整頓和換血,張名振也開始掌控整個海貿體係,至於鄭成功依舊存在的影響,隨著海外貿易的更上一層樓,他相信也會快就會消退。
而重組之後的鄭氏和各省商幫海上貿易集團,隨著聖旨的頒布,將會正式在新明政權中獲得新生,朱慈烺將通過軍隊“退伍金”入股,朱慈烺和軍中幾個主要利益集團作為股權代表團的方式,將一部分貿易利潤以分紅的方式,返迴軍隊。但最關鍵的,還是這個商業貿易巨無霸對大明“國債”的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