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明朝廷正在整頓內部,積極備戰,北麵的滿清朝廷,也同樣沒有絲毫懈怠。
且說,滿清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特別是如今多爾袞篡權,皇太極的死忠和他並不是一條心。隻不過,當前多爾袞攜著入關成功的巨大聲威,又極大加強了麾下兩白旗的實力,兩黃旗的人還敢怒不敢言罷了。
不隻是皇太極的死忠,順治皇帝福臨一派,便是阿濟格和多鐸兩個如日中天的親王,對於多爾袞,也不過是表麵上服從罷了。
隻要一有機會,或許他們的臉會變得比誰都要快。
但兩人如今都吃過敗仗,阿濟格在陝北被李過和高一功利用地形,周旋了數月,損失頗大,不過在之後追擊李自成殘部的過程中屢戰屢勝,挽迴了麵子。
而多鐸則是在“潼關大戰”中擊潰了李自成,取得大勝,還迫使其放棄陝西,南逃湖廣。但問題是,淮河邊上的大戰,五萬南征大軍損失了近兩萬,其中八旗兵的損失比阿濟格在陝北還要大。
兩人也因此被多爾袞功過相抵了,並沒能憑借戰功掩蓋過多爾袞指揮山海關大戰,把李自成打出北京的聲望。
不過,清軍內部雖然有矛盾,但經過了皇太極那麽多年的製度建設,早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政體了。
在原本的曆史上,就算是多爾袞意外身亡,阿濟格迴京奪權,也不過是最終失敗,死了一批親兵侍衛而已。
換言之,比起南明小朝廷在原本曆史上的各種大軍火並,內耗,清軍在這方麵堪稱“完美”。
討論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上層的爭權奪利並不影響到下層的生死,如此就能保證權力交接時期,不會產生過度的內耗了。特別是在角逐天下的時候,這至關重要。
在這一點上,擁有幾千年政治智慧可以學習的那些所謂文官士大夫們,甚至遠不如滿清這些專營打仗的所謂“野蠻人”。
當然,現如今的滿清,可沒有心思內鬥,多鐸沒能攻下江南,多爾袞便無法真正解決大軍的補給和供養的問題。
雖然在擊敗大順軍的過程中,清軍也獲得了李自成在北京拷餉的部分財富,同時還把原本已經被順軍賣了一遍的明廷宗室藩王的府宅田地,又收迴來賣了一遍。
但這樣還遠遠不夠,或者說並不是長久之計。清軍收編了幾十萬明軍降兵,還有八旗要供養,僅僅依靠北方這些飽受災荒戰亂困擾的省份,這兩年或許還能支撐得過去,但更長的時間,就得依靠加稅了。
“南邊的尼堪,必須要繼續打。”攝政王王府內,多爾袞倒是直截了當:“不過,得使點巧勁,打他個措手不及。”
“措手不及?”多鐸扭頭看了一眼阿濟格,對方也是一臉迷茫,緊接著問道:“如何措手不及?”
“那個明國太子,手段可不小,不是那麽能好對付的,一般的計倆,可對付不了他。”多鐸冷笑了一聲,提醒道。
“多鐸,你該不會是被那明國太子嚇破膽了吧,在我大清的鐵騎麵前,有什麽尼堪是不好對付的?”阿濟格冷嘲熱諷道。
他自從在追擊的過程中打了順軍幾次潰敗之後,便頗有些不可一世了,平日裏的行為也愈發囂張跋扈。
不過,多鐸卻沒有與他計較,作為幾兄弟中年紀最小的,多鐸十分陰猾,並不像阿濟格這般,乖張跋扈,無法無天。
多爾袞見狀,也不調節一番,反而是順著阿濟格的話說了下去,兩人的爭鬥是他樂意看到的:
“阿濟格說的沒錯,在我大清鐵騎的麵前,這些尼堪算不得什麽。不過......我大清八旗,披甲畢竟不過十萬,若是損失過重,必然動搖國本,凡事還是要小心一些。”
多爾袞說罷,見兩個兄弟一時都不說話了,便接著說道:“既然明廷還是有一戰的能力的,那咱們就不能再等他們準備好,再南征了。”
“嗬,難不成那些尼堪還能蠢到就此放鬆,不再備戰?”阿濟格露出了戲謔的表情。
“原本或許會,但是有那個明國太子在,或許不會了。但若是咱們主動議和,告訴他們不會再打了呢?”多爾袞忽然問道。
阿濟格和多鐸聞言,都不由得有些驚訝,這倒是他們沒有想到的——假議和!
“可那些尼堪會信嗎?特別是有那個明國太子在。”多鐸想了想,他倒不是覺得這個辦法不可行,而是在思考如何把它做得更像一些,以此欺詐明廷的皇帝和官員。
畢竟,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等人都想不到朱慈烺和他的皇帝老爹崇禎,如今已然是就差最後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了。
張獻忠,李自成,還有所謂的左良玉,崇禎這些人,他們都可以通過投降過來的明廷官員,將領知道。但是朱慈烺,無論對誰,都是一個陌生的,無法估計的,難以預料的人。
口口
“這幾日我已經問過了洪承疇,唐通這些明廷舊官將了,如今四川還有張獻忠,湖廣又有順軍殘部,左良玉也不聽南京的節製,南京的明廷很需要喘口氣,整頓內部。”
多爾袞頓了頓,然後轉過身去,又繼續說道:“這次議和,若是明廷同意自然是好,但就算他們不同意,我們隻要把消息給放出去了,那南邊必然要有一番龍爭虎鬥。”
多鐸和阿濟格聽罷,也都同時點了點頭,這一點,倒是他們都同意的。
關內的局勢他們也都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多爾袞話裏的意思,他們也能明白。若是大清咄咄逼人,這些漢人或許為了抵擋大清的進攻,會暫時放下舊仇。
但如果大清沒有更進一步,不管和明廷有沒有繼續議和,所謂的西軍,順軍,恐怕都會和明廷翻臉,若是如此,到時大清便能坐收漁翁之利了。
甚至於說,就算這些漢人尼堪不翻臉,警惕也會薄弱許多,朝堂之上的爭鬥,也少不了,總歸是能夠讓明廷自我消耗一番的
“此話倒是有理,以那些尼堪大臣的作風,或許明廷中少不了一番爭鬥。”多鐸啞然失笑道。
雖然入關不過一年多,但是北京朝堂上,那些漢人大臣們的爭鬥,卻已經是爆發了多次,每一次都是那些不值一提的無端小事,給多爾袞都給整不會了。
不過,多爾袞可不是崇禎,也不會慣著這些文臣,更不會給他們實際影響朝局的能力,單單是貶官罷職,便已經處理了好幾個。
遇上崇禎這種少年皇帝,一輩子都被忽悠,又沒有決斷的皇帝,那些文官們自然是春風得意,可是麵對滿清的親王,就不到他們以死證名的時候了。
身份證-五六37四三陸七伍
畢竟,多爾袞是真的會讓他們死的,而且還會禍及家族。明廷的那一套,在滿清這裏絲毫沒有效用。
多爾袞,多鐸,阿濟格隨即又商討了一番,敲定了一些假議和的細節和關鍵之處,以及借著這個名頭,裁撤綠營軍的事情。
畢竟,無論是“假議和”還是“真打仗”,最終都是需要大筆軍餉來支撐的,而幾十萬明廷邊軍真正能戰的兵馬,不過十幾萬,清廷必然不會吃這個啞巴虧。
整頓綠營軍,將其作為第二次南征的前鋒主力,用這些漢人來對付漢人,然後滿洲兵壓陣,才是清廷想要看到的結果。
當然,那些被裁撤的士兵,清廷也還是要養的,不然就是自掘墳墓了。隻不過他們的作用就不是用於正麵戰場了,而是鎮壓百姓。
多爾袞對於自己還是很了解的,他很清楚自己一剝削起來,整個北方都會抗爭不斷。所以,這些遍布各處的衛戍軍,就異常重要了。
說到底,打仗最終還是錢的問題,而錢,要不從別人那裏搶,要不從自己人這裏搶,清廷解決財政困境,也沒有什麽好辦法,就是換著法子去征稅。
當然,清廷有八旗做後盾,不會像崇禎皇帝一樣,明明知道有層層盤剝,但卻依舊無可奈何,隻能一直拖欠著軍隊的軍餉,看著將領擁兵自重。
貪汙可以,吃空餉也不可能得以解決,但問題是,把事情給辦了。多爾袞可不管你百姓的死活,所以他才要養那麽多軍隊。
而這,就是崇禎一朝始終無法解決的問題了。就算,崇禎也同樣不管百姓的死活。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與此同時,隨著朱慈烺打勝了“淮河一戰”,原本曆史上多爾袞的各種殘酷政策也沒有完全實施,甚至就是割辮子,如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畢竟,要是把整個北方都逼反了,那他就是自尋死路了。
但是,雖然有一些事情可以放緩,卻有的事情,是無論什麽情況下,都必須要做的——“跑馬圈地”。
滿清統治的基礎是八旗,而八旗入關之後,關外的土地基本上都廢棄了,幾十萬八旗人口,還有更多的漢人包衣,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土地來安置的。
但原本曆史上那種肆無忌憚的跑馬圈地,滿洲貴族的燒殺搶掠,倒是沒有大規模發生,北方漢人麵臨的壓榨和剝削,因為南麵的勝利,得到了減緩。
且說,滿清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特別是如今多爾袞篡權,皇太極的死忠和他並不是一條心。隻不過,當前多爾袞攜著入關成功的巨大聲威,又極大加強了麾下兩白旗的實力,兩黃旗的人還敢怒不敢言罷了。
不隻是皇太極的死忠,順治皇帝福臨一派,便是阿濟格和多鐸兩個如日中天的親王,對於多爾袞,也不過是表麵上服從罷了。
隻要一有機會,或許他們的臉會變得比誰都要快。
但兩人如今都吃過敗仗,阿濟格在陝北被李過和高一功利用地形,周旋了數月,損失頗大,不過在之後追擊李自成殘部的過程中屢戰屢勝,挽迴了麵子。
而多鐸則是在“潼關大戰”中擊潰了李自成,取得大勝,還迫使其放棄陝西,南逃湖廣。但問題是,淮河邊上的大戰,五萬南征大軍損失了近兩萬,其中八旗兵的損失比阿濟格在陝北還要大。
兩人也因此被多爾袞功過相抵了,並沒能憑借戰功掩蓋過多爾袞指揮山海關大戰,把李自成打出北京的聲望。
不過,清軍內部雖然有矛盾,但經過了皇太極那麽多年的製度建設,早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政體了。
在原本的曆史上,就算是多爾袞意外身亡,阿濟格迴京奪權,也不過是最終失敗,死了一批親兵侍衛而已。
換言之,比起南明小朝廷在原本曆史上的各種大軍火並,內耗,清軍在這方麵堪稱“完美”。
討論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上層的爭權奪利並不影響到下層的生死,如此就能保證權力交接時期,不會產生過度的內耗了。特別是在角逐天下的時候,這至關重要。
在這一點上,擁有幾千年政治智慧可以學習的那些所謂文官士大夫們,甚至遠不如滿清這些專營打仗的所謂“野蠻人”。
當然,現如今的滿清,可沒有心思內鬥,多鐸沒能攻下江南,多爾袞便無法真正解決大軍的補給和供養的問題。
雖然在擊敗大順軍的過程中,清軍也獲得了李自成在北京拷餉的部分財富,同時還把原本已經被順軍賣了一遍的明廷宗室藩王的府宅田地,又收迴來賣了一遍。
但這樣還遠遠不夠,或者說並不是長久之計。清軍收編了幾十萬明軍降兵,還有八旗要供養,僅僅依靠北方這些飽受災荒戰亂困擾的省份,這兩年或許還能支撐得過去,但更長的時間,就得依靠加稅了。
“南邊的尼堪,必須要繼續打。”攝政王王府內,多爾袞倒是直截了當:“不過,得使點巧勁,打他個措手不及。”
“措手不及?”多鐸扭頭看了一眼阿濟格,對方也是一臉迷茫,緊接著問道:“如何措手不及?”
“那個明國太子,手段可不小,不是那麽能好對付的,一般的計倆,可對付不了他。”多鐸冷笑了一聲,提醒道。
“多鐸,你該不會是被那明國太子嚇破膽了吧,在我大清的鐵騎麵前,有什麽尼堪是不好對付的?”阿濟格冷嘲熱諷道。
他自從在追擊的過程中打了順軍幾次潰敗之後,便頗有些不可一世了,平日裏的行為也愈發囂張跋扈。
不過,多鐸卻沒有與他計較,作為幾兄弟中年紀最小的,多鐸十分陰猾,並不像阿濟格這般,乖張跋扈,無法無天。
多爾袞見狀,也不調節一番,反而是順著阿濟格的話說了下去,兩人的爭鬥是他樂意看到的:
“阿濟格說的沒錯,在我大清鐵騎的麵前,這些尼堪算不得什麽。不過......我大清八旗,披甲畢竟不過十萬,若是損失過重,必然動搖國本,凡事還是要小心一些。”
多爾袞說罷,見兩個兄弟一時都不說話了,便接著說道:“既然明廷還是有一戰的能力的,那咱們就不能再等他們準備好,再南征了。”
“嗬,難不成那些尼堪還能蠢到就此放鬆,不再備戰?”阿濟格露出了戲謔的表情。
“原本或許會,但是有那個明國太子在,或許不會了。但若是咱們主動議和,告訴他們不會再打了呢?”多爾袞忽然問道。
阿濟格和多鐸聞言,都不由得有些驚訝,這倒是他們沒有想到的——假議和!
“可那些尼堪會信嗎?特別是有那個明國太子在。”多鐸想了想,他倒不是覺得這個辦法不可行,而是在思考如何把它做得更像一些,以此欺詐明廷的皇帝和官員。
畢竟,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等人都想不到朱慈烺和他的皇帝老爹崇禎,如今已然是就差最後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了。
張獻忠,李自成,還有所謂的左良玉,崇禎這些人,他們都可以通過投降過來的明廷官員,將領知道。但是朱慈烺,無論對誰,都是一個陌生的,無法估計的,難以預料的人。
口口
“這幾日我已經問過了洪承疇,唐通這些明廷舊官將了,如今四川還有張獻忠,湖廣又有順軍殘部,左良玉也不聽南京的節製,南京的明廷很需要喘口氣,整頓內部。”
多爾袞頓了頓,然後轉過身去,又繼續說道:“這次議和,若是明廷同意自然是好,但就算他們不同意,我們隻要把消息給放出去了,那南邊必然要有一番龍爭虎鬥。”
多鐸和阿濟格聽罷,也都同時點了點頭,這一點,倒是他們都同意的。
關內的局勢他們也都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多爾袞話裏的意思,他們也能明白。若是大清咄咄逼人,這些漢人或許為了抵擋大清的進攻,會暫時放下舊仇。
但如果大清沒有更進一步,不管和明廷有沒有繼續議和,所謂的西軍,順軍,恐怕都會和明廷翻臉,若是如此,到時大清便能坐收漁翁之利了。
甚至於說,就算這些漢人尼堪不翻臉,警惕也會薄弱許多,朝堂之上的爭鬥,也少不了,總歸是能夠讓明廷自我消耗一番的
“此話倒是有理,以那些尼堪大臣的作風,或許明廷中少不了一番爭鬥。”多鐸啞然失笑道。
雖然入關不過一年多,但是北京朝堂上,那些漢人大臣們的爭鬥,卻已經是爆發了多次,每一次都是那些不值一提的無端小事,給多爾袞都給整不會了。
不過,多爾袞可不是崇禎,也不會慣著這些文臣,更不會給他們實際影響朝局的能力,單單是貶官罷職,便已經處理了好幾個。
遇上崇禎這種少年皇帝,一輩子都被忽悠,又沒有決斷的皇帝,那些文官們自然是春風得意,可是麵對滿清的親王,就不到他們以死證名的時候了。
身份證-五六37四三陸七伍
畢竟,多爾袞是真的會讓他們死的,而且還會禍及家族。明廷的那一套,在滿清這裏絲毫沒有效用。
多爾袞,多鐸,阿濟格隨即又商討了一番,敲定了一些假議和的細節和關鍵之處,以及借著這個名頭,裁撤綠營軍的事情。
畢竟,無論是“假議和”還是“真打仗”,最終都是需要大筆軍餉來支撐的,而幾十萬明廷邊軍真正能戰的兵馬,不過十幾萬,清廷必然不會吃這個啞巴虧。
整頓綠營軍,將其作為第二次南征的前鋒主力,用這些漢人來對付漢人,然後滿洲兵壓陣,才是清廷想要看到的結果。
當然,那些被裁撤的士兵,清廷也還是要養的,不然就是自掘墳墓了。隻不過他們的作用就不是用於正麵戰場了,而是鎮壓百姓。
多爾袞對於自己還是很了解的,他很清楚自己一剝削起來,整個北方都會抗爭不斷。所以,這些遍布各處的衛戍軍,就異常重要了。
說到底,打仗最終還是錢的問題,而錢,要不從別人那裏搶,要不從自己人這裏搶,清廷解決財政困境,也沒有什麽好辦法,就是換著法子去征稅。
當然,清廷有八旗做後盾,不會像崇禎皇帝一樣,明明知道有層層盤剝,但卻依舊無可奈何,隻能一直拖欠著軍隊的軍餉,看著將領擁兵自重。
貪汙可以,吃空餉也不可能得以解決,但問題是,把事情給辦了。多爾袞可不管你百姓的死活,所以他才要養那麽多軍隊。
而這,就是崇禎一朝始終無法解決的問題了。就算,崇禎也同樣不管百姓的死活。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與此同時,隨著朱慈烺打勝了“淮河一戰”,原本曆史上多爾袞的各種殘酷政策也沒有完全實施,甚至就是割辮子,如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畢竟,要是把整個北方都逼反了,那他就是自尋死路了。
但是,雖然有一些事情可以放緩,卻有的事情,是無論什麽情況下,都必須要做的——“跑馬圈地”。
滿清統治的基礎是八旗,而八旗入關之後,關外的土地基本上都廢棄了,幾十萬八旗人口,還有更多的漢人包衣,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土地來安置的。
但原本曆史上那種肆無忌憚的跑馬圈地,滿洲貴族的燒殺搶掠,倒是沒有大規模發生,北方漢人麵臨的壓榨和剝削,因為南麵的勝利,得到了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