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人接連被誅殺,這場損耗西蜀無邊國力的大戰,算是落下了帷幕。
而整個大趙為之付出的,不過是數千的斥候將士,近萬人的大軍罷了。
戰後,為了不被諸多俘虜拖累,主將秦川在卸除了西蜀大軍身上所有的裝備之後,便將他們趕到了邙山的深處,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了。
想來,以邙山的惡劣環境,以及山林間的毒物猛獸數目,這些人想要活著返迴西蜀,恐怕連十之一二,都不會有吧!
南燕戰場
這一次的南燕,可謂是出動了近乎於帝國一半的戰力,整整十五萬大軍,由其燕王姬丹親自率領,兵指趙國南境之地。
不得不說,禦駕親征,確實可以讓整個南燕大軍,戰意盎然。
縱然是南境主帥張守仁率領八萬大軍迎戰,卻也被打的節節敗退,一度退迴了郡城之地。
要不是後麵南越的態度曖昧,從而讓一邊的楚峰連帶晉陽鐵騎給空缺了出來,恐怕南燕的全麵進攻,都要展開了。
至於為何明明南帥坐鎮,卻被打成了這個樣子,張守仁是極為委屈的。
南境大軍和其他三境邊軍不同,南境之中,是沒有一流巔峰武夫坐鎮的。
張守仁儒將出身,縱然是多年征戰,如今,也才不過一流上的境界,他此前的征戰,更多的,都是以謀略和計謀,以大勢戰勝對手。
可是,這一次,那南燕王為了一舉拿下趙國南境,近乎於調動了整個南燕的精銳和高手。
於是乎,連同燕王自身在內,南燕大軍中,竟然有了兩位一流巔峰高手,數位一流上武夫。
南燕本就處於荒涼之地,將士們悍勇無雙,加之戰力的加持,正麵對戰,南軍將士根本就抵擋不住。
至於南帥張守仁的計謀算計,在麵對這些悍勇的莽夫之時,也近乎於淪為了虛妄,人家根本就不給你玩這個。
“一力降十會”,南燕這一次,就是憑借強大的戰力,將南軍將士壓製的死死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南燕戰場,才成為了整個南境之戰中,最為艱難的戰局,哪怕是由張守仁親自坐鎮,南燕大軍也是數度攻到了郡城之下。
若非是這些年間,晉王趙鈺為大趙邊城,盡數更換了裝備,恐怕就連郡城之地,都有可能不保了呢?
而這種情況,隨著南越的退軍,有了空前的改善。
晉陽鐵騎的可怕,世所共知,縱然是南燕王這樣的一流巔峰武夫,也為之忌憚不已。
為了不至於在進攻趙國的時候,被晉陽鐵騎圍堵,南燕王不得不退迴邊境,開始在邊境駐防了起來。
當然了,駐防之地,自然是攻打下來的趙國南境之地了。
對於南燕的有恃無恐,楚峰一開始是準備聯合南越,兵伐南燕,給南燕的十五萬大軍,一個痛徹心扉的教訓的。
奈何,就在他整備大軍的時候,卻突然收到了長史地澤大人的密令,沒有辦法,楚峰隻好放下一切,馳援殿下。
而南燕戰場的戰局,也開始有了空前的變化。
本來嘛,張守仁親率八萬大軍,多日征戰,折損了三萬有餘,除了依托城池,根本無力和南燕十多萬大軍對戰。
但南越投靠之後,南越戰場的三萬南軍,就空出來了,一下子,張守仁的麾下,再次聚攏了八萬大軍。
再加上南燕大軍的左側,還有數萬南越大軍坐鎮,三方戰場,一度形成了難得的平衡狀態。
這一日,南燕王剛剛在侍女的服侍下起身,就聽到了東齊戰敗的消息,這突然的噩耗,可謂是將他這個一流巔峰武夫,都給嚇了一大跳。
說實話,一開始他是不願意相信的,直到再三確認,才最終確定了這個消息。
不得不說,南燕王這貨真的是很光棍的。
在確認東齊戰敗之後,他便再也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率領麾下大軍,撤離趙國領土,準備退迴南燕之地了。
此前有東齊作為老大哥,和趙國對戰,從而牽連了趙國的諸多精兵強將,武道高手,要知道,他南燕雖然不算是大國,但他好歹也是一國君主,對於齊趙之戰的規模,他還是有所了解的。
那邊的大戰,連宗師都出現了數位之多,就更別說偽宗師,一流巔峰武夫了。
是,他乃是一流巔峰武夫,戰場上的王者,可問題是,這樣的王者,人家趙國缺嗎?
哪怕是他出身南燕,悍勇無雙,但人家趙國多啊!
如今,東齊戰敗,趙國隻需要派遣數位高手,馳援南境,他南燕此前的優勢,就會一朝盡喪。
以那張守仁的性子,他不把整個南燕給毀了,又如何對得起這些時日,他收到的憋屈呢?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麵對強勢歸來的趙國,此刻不跑,更待何時呢?
然而,南燕王想的是沒錯,但他卻忘了一個可怕的事情。
那就是晉陽鐵騎可是一人雙馬的重騎兵啊!
他們的速度,是超越大部分的軍隊的。
就在南燕王率領大軍,退入南燕之地的時候,就被馳援而來的晉陽鐵騎給堵住了。
看著前方那宛若黑色鋼鐵長城的大軍,南燕王第一次有了恐慌之感。
盡管此刻的晉陽鐵騎就隻有四萬大軍,但四萬重騎兵的可怕,也無疑是淩駕一切的。
就好比此刻,縱然是南燕王麾下,依舊有著十三萬的南燕勇士,但麵對晉陽鐵騎,他們根本就不敢正麵迎戰。
而就在此刻,南帥張守仁率領麾下八萬南軍,堵在了趙燕邊境之地,截斷了南燕王的退守趙國之路。
另一邊,南越大軍,也在戰王的帶領下,出現在了燕越邊境之地。
至此,南燕王連同他麾下的十三萬大軍,徹底成為了甕中之鱉,再也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三方大軍合圍,將南燕大軍死死的圍困了起來,期間,南燕王和大將軍想要憑借自身的戰力,衝出一個缺口,但卻被軍中出現的高手,給硬生生捶了迴去。
哪怕是此前一個一流巔峰高手都沒有的南軍,此刻竟然也有了兩位巔峰武夫坐鎮,更為關鍵的是,麵對這樣的同境高手,他們兩人還打不過。
至於衝擊南越戰陣,他們要是能夠打得過戰王,這些年間,早就依靠南燕的強大,把南越之地給滅了,還至於讓南越苟延殘喘到如今嗎?
而整個大趙為之付出的,不過是數千的斥候將士,近萬人的大軍罷了。
戰後,為了不被諸多俘虜拖累,主將秦川在卸除了西蜀大軍身上所有的裝備之後,便將他們趕到了邙山的深處,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了。
想來,以邙山的惡劣環境,以及山林間的毒物猛獸數目,這些人想要活著返迴西蜀,恐怕連十之一二,都不會有吧!
南燕戰場
這一次的南燕,可謂是出動了近乎於帝國一半的戰力,整整十五萬大軍,由其燕王姬丹親自率領,兵指趙國南境之地。
不得不說,禦駕親征,確實可以讓整個南燕大軍,戰意盎然。
縱然是南境主帥張守仁率領八萬大軍迎戰,卻也被打的節節敗退,一度退迴了郡城之地。
要不是後麵南越的態度曖昧,從而讓一邊的楚峰連帶晉陽鐵騎給空缺了出來,恐怕南燕的全麵進攻,都要展開了。
至於為何明明南帥坐鎮,卻被打成了這個樣子,張守仁是極為委屈的。
南境大軍和其他三境邊軍不同,南境之中,是沒有一流巔峰武夫坐鎮的。
張守仁儒將出身,縱然是多年征戰,如今,也才不過一流上的境界,他此前的征戰,更多的,都是以謀略和計謀,以大勢戰勝對手。
可是,這一次,那南燕王為了一舉拿下趙國南境,近乎於調動了整個南燕的精銳和高手。
於是乎,連同燕王自身在內,南燕大軍中,竟然有了兩位一流巔峰高手,數位一流上武夫。
南燕本就處於荒涼之地,將士們悍勇無雙,加之戰力的加持,正麵對戰,南軍將士根本就抵擋不住。
至於南帥張守仁的計謀算計,在麵對這些悍勇的莽夫之時,也近乎於淪為了虛妄,人家根本就不給你玩這個。
“一力降十會”,南燕這一次,就是憑借強大的戰力,將南軍將士壓製的死死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南燕戰場,才成為了整個南境之戰中,最為艱難的戰局,哪怕是由張守仁親自坐鎮,南燕大軍也是數度攻到了郡城之下。
若非是這些年間,晉王趙鈺為大趙邊城,盡數更換了裝備,恐怕就連郡城之地,都有可能不保了呢?
而這種情況,隨著南越的退軍,有了空前的改善。
晉陽鐵騎的可怕,世所共知,縱然是南燕王這樣的一流巔峰武夫,也為之忌憚不已。
為了不至於在進攻趙國的時候,被晉陽鐵騎圍堵,南燕王不得不退迴邊境,開始在邊境駐防了起來。
當然了,駐防之地,自然是攻打下來的趙國南境之地了。
對於南燕的有恃無恐,楚峰一開始是準備聯合南越,兵伐南燕,給南燕的十五萬大軍,一個痛徹心扉的教訓的。
奈何,就在他整備大軍的時候,卻突然收到了長史地澤大人的密令,沒有辦法,楚峰隻好放下一切,馳援殿下。
而南燕戰場的戰局,也開始有了空前的變化。
本來嘛,張守仁親率八萬大軍,多日征戰,折損了三萬有餘,除了依托城池,根本無力和南燕十多萬大軍對戰。
但南越投靠之後,南越戰場的三萬南軍,就空出來了,一下子,張守仁的麾下,再次聚攏了八萬大軍。
再加上南燕大軍的左側,還有數萬南越大軍坐鎮,三方戰場,一度形成了難得的平衡狀態。
這一日,南燕王剛剛在侍女的服侍下起身,就聽到了東齊戰敗的消息,這突然的噩耗,可謂是將他這個一流巔峰武夫,都給嚇了一大跳。
說實話,一開始他是不願意相信的,直到再三確認,才最終確定了這個消息。
不得不說,南燕王這貨真的是很光棍的。
在確認東齊戰敗之後,他便再也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率領麾下大軍,撤離趙國領土,準備退迴南燕之地了。
此前有東齊作為老大哥,和趙國對戰,從而牽連了趙國的諸多精兵強將,武道高手,要知道,他南燕雖然不算是大國,但他好歹也是一國君主,對於齊趙之戰的規模,他還是有所了解的。
那邊的大戰,連宗師都出現了數位之多,就更別說偽宗師,一流巔峰武夫了。
是,他乃是一流巔峰武夫,戰場上的王者,可問題是,這樣的王者,人家趙國缺嗎?
哪怕是他出身南燕,悍勇無雙,但人家趙國多啊!
如今,東齊戰敗,趙國隻需要派遣數位高手,馳援南境,他南燕此前的優勢,就會一朝盡喪。
以那張守仁的性子,他不把整個南燕給毀了,又如何對得起這些時日,他收到的憋屈呢?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麵對強勢歸來的趙國,此刻不跑,更待何時呢?
然而,南燕王想的是沒錯,但他卻忘了一個可怕的事情。
那就是晉陽鐵騎可是一人雙馬的重騎兵啊!
他們的速度,是超越大部分的軍隊的。
就在南燕王率領大軍,退入南燕之地的時候,就被馳援而來的晉陽鐵騎給堵住了。
看著前方那宛若黑色鋼鐵長城的大軍,南燕王第一次有了恐慌之感。
盡管此刻的晉陽鐵騎就隻有四萬大軍,但四萬重騎兵的可怕,也無疑是淩駕一切的。
就好比此刻,縱然是南燕王麾下,依舊有著十三萬的南燕勇士,但麵對晉陽鐵騎,他們根本就不敢正麵迎戰。
而就在此刻,南帥張守仁率領麾下八萬南軍,堵在了趙燕邊境之地,截斷了南燕王的退守趙國之路。
另一邊,南越大軍,也在戰王的帶領下,出現在了燕越邊境之地。
至此,南燕王連同他麾下的十三萬大軍,徹底成為了甕中之鱉,再也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三方大軍合圍,將南燕大軍死死的圍困了起來,期間,南燕王和大將軍想要憑借自身的戰力,衝出一個缺口,但卻被軍中出現的高手,給硬生生捶了迴去。
哪怕是此前一個一流巔峰高手都沒有的南軍,此刻竟然也有了兩位巔峰武夫坐鎮,更為關鍵的是,麵對這樣的同境高手,他們兩人還打不過。
至於衝擊南越戰陣,他們要是能夠打得過戰王,這些年間,早就依靠南燕的強大,把南越之地給滅了,還至於讓南越苟延殘喘到如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