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心境的轉變
正德,胡鬧出了大帝之姿 作者:半老夫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磊與劉盛林二人都若有所思,齊磊是坐地戶,投靠太子是為了謀取進身之階,有多少是真心認同太子的新政還不好說。
劉盛林卻是朱厚燳在東宮的內宦中挑選出來的,自從朱厚燳入住東宮就一直在管著東宮的賬目,是東宮的老賬房。
雖是內臣,但是對於朱厚燳提出的新政概念,劉盛林是領悟最快的,這樣的人才為何在另一個時空沒有展露頭角,與朱厚燳喜好武事,不喜政事有關。
要說華夏幾千年來沒有人知道製度明確化的好處,那絕對是胡說八道。
甚至大多數有識之士都知道規章製度製定的越精細越好,可是為何傳承了幾千年,卻無法進行推廣。
其實這就是一個明擺的道理,製定典章者的目的是為了約束庶民,因此對庶民的約束事無巨細。
而規章製度卻是約束他們自己,哪有人願意捆住自己的手腳,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曆代以來皇權掌握者都知道監督的重要性,卻並沒有利用好這個監督製度。
或者說皇家也不願意將製度執行的嚴格,畢竟皇家也不希望對自己的約束太大。
劉盛林就是這樣的明白人,對於朱厚燳要幹什麽,也是洞若燭火。
雖然他不明白太子殿下為何這麽幹,若是將從上到下的製度都建立起來,就是太子殿下也會受到極大的約束。
但是不妨礙劉盛林認真執行太子殿下的命令,他是個認死理的人,隻要是他認為對的事,就會奮力去做。
因為這個脾氣,使他一身本事卻隻能在東宮做個書辦,整日與賬目為伍。
偏生朱厚燳有了後世記憶之後,深知隻有實學發展國家才能強大,劉盛林這樣的實學人才就自然進入了朱厚燳的視線。
三天後,朱厚燳正在京西公路的工地上指揮民工修築路基。
劉盛林找到朱厚燳,給朱厚燳拿出了幾頁寫滿字的紙,上麵用蠅頭小楷寫滿了如何規範糧倉的征稅的製度
朱厚燳看過之後,就發現劉盛林各方麵都規定的非常詳細,唯獨漏下了獎懲製度。
不由得對這個看起來有些木訥的中年內侍刮目相看,原來這老東西也不是一點兒情商也沒有,還知道給領導挑毛病的機會。
朱厚燳可不相信劉盛林忘記了獎懲製度,這分明是將賞功罰過的權力留給他這個太子殿下。
“老劉!你很不錯,不過這獎懲製度怎麽沒有寫?”
“是奴婢的疏忽,奴婢謝小爺點撥。”
“行了,甭跟小爺我來這一套,小爺看重的是你的辦事能力,不要學劉瑾那條老狗,隻會在小爺我這溜須拍馬。”
“奴婢哪敢與劉老公相提並論!”
“行了!你與他的立身之本就不同,沒有可比性,給小爺我好好幹,說不定咱大明的內書堂還有可能出個外朝官。”
劉盛林心中一動,立刻意識到太子殿下的話裏有話,不過對於太子殿下心中的設想他也不敢過多猜測,真若自己一個閹人做了外朝官,那還不讓外朝那些文官彈劾死。
“奴婢就是個廢人,不敢有這種奢望!”這話劉盛林打死都不敢接。
朱厚燳也不跟他廢話,揮揮手將劉盛林打發走。
日後他想要將新政推行全國,內侍宦官就是一大助力,這些人雖然貪婪,但是隻要監督做的好,能夠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視。
打發走劉盛林,朱厚燳的目光轉迴到工地上,眼下各個村子的秋收納稅都陸續完成,已經有不少百姓迴到工地上幹活。
一天三十文銅錢,雖然不管飯,但是大明的百姓比後世的百姓要吃苦的多,老百姓都是天不亮就起來,在家裏吃口飯。
然後帶上兩個雜糧餅子,葫蘆裏灌上一葫蘆清水,中午餓了就著清水將兩個雜糧餅子一吃,一頓飯便解決了。
三十文銅錢在富貴人家算不得什麽,在普通百姓眼中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至少能在集市上扯上幾尺粗布,給自家的渾家做個襖子,將渾家那胸前露肉的襖子換掉。
百姓們按照朱厚燳的要求,按照修建城牆的標準築牢公路的路基,保證能夠經得住大雨的衝刷。
同時公路兩旁還要規劃好排水的水道,以及道路兩旁留下種植行道樹的空間。
這是大明第一條標準化程度最高的公路,朱厚燳是按照樣板來建設,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
即使工期長一些,花費高一些哪怕是後來收不迴成本,朱厚燳都不後悔。
等到這一條公路修完,朱厚燳能夠培養出一支專業的築路隊伍,那就是最大的收獲。
未來大明的道路建設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明需要大量的人力來完成溝通大明各地的道路建設。
指望大明現有的人力肯定無法滿足,想要獲得足夠的人力來完成道路的基礎建設,就必須將目光對準那些不服王化的地區。
征服當地的同時,也能為大明帶來大量的勞工,同時還能減少當地的土著人口,給大明百姓移民留下空間。
想要完成這些夢想,糧食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沒有糧食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這也是朱厚燳在西山推行的第一個新政就是‘攤丁入畝’,國家的手中必須掌握足夠多的糧食用於穩定百姓的生活。
可是想要將這條新政推行下去,就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武力做支撐。
皇家一樣需要盟友,朱厚燳選擇了與勳貴結盟,這就是朱厚燳為何非要費心費力地將這些紈絝們捏在一起,丟在軍營中訓練,同時還強拉著他們參與自己經營的煤礦生意。
當他們在與太子殿下的生意中獲利後,而且這利益遠超他們盤剝莊戶那點兒租子更加豐厚時。
他們就成新的利益獲得者,自然會心甘情願地站在太子這邊。
想著這些勾心鬥角的事情,朱厚燳心裏就莫名的心煩,自己最想做的還是帶著金戈鐵馬馳騁在疆場之上,卻要操心這些破事。
可是不操心又怎麽辦,總不能明知道這樣下去會死還無動於衷吧。
劉盛林卻是朱厚燳在東宮的內宦中挑選出來的,自從朱厚燳入住東宮就一直在管著東宮的賬目,是東宮的老賬房。
雖是內臣,但是對於朱厚燳提出的新政概念,劉盛林是領悟最快的,這樣的人才為何在另一個時空沒有展露頭角,與朱厚燳喜好武事,不喜政事有關。
要說華夏幾千年來沒有人知道製度明確化的好處,那絕對是胡說八道。
甚至大多數有識之士都知道規章製度製定的越精細越好,可是為何傳承了幾千年,卻無法進行推廣。
其實這就是一個明擺的道理,製定典章者的目的是為了約束庶民,因此對庶民的約束事無巨細。
而規章製度卻是約束他們自己,哪有人願意捆住自己的手腳,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曆代以來皇權掌握者都知道監督的重要性,卻並沒有利用好這個監督製度。
或者說皇家也不願意將製度執行的嚴格,畢竟皇家也不希望對自己的約束太大。
劉盛林就是這樣的明白人,對於朱厚燳要幹什麽,也是洞若燭火。
雖然他不明白太子殿下為何這麽幹,若是將從上到下的製度都建立起來,就是太子殿下也會受到極大的約束。
但是不妨礙劉盛林認真執行太子殿下的命令,他是個認死理的人,隻要是他認為對的事,就會奮力去做。
因為這個脾氣,使他一身本事卻隻能在東宮做個書辦,整日與賬目為伍。
偏生朱厚燳有了後世記憶之後,深知隻有實學發展國家才能強大,劉盛林這樣的實學人才就自然進入了朱厚燳的視線。
三天後,朱厚燳正在京西公路的工地上指揮民工修築路基。
劉盛林找到朱厚燳,給朱厚燳拿出了幾頁寫滿字的紙,上麵用蠅頭小楷寫滿了如何規範糧倉的征稅的製度
朱厚燳看過之後,就發現劉盛林各方麵都規定的非常詳細,唯獨漏下了獎懲製度。
不由得對這個看起來有些木訥的中年內侍刮目相看,原來這老東西也不是一點兒情商也沒有,還知道給領導挑毛病的機會。
朱厚燳可不相信劉盛林忘記了獎懲製度,這分明是將賞功罰過的權力留給他這個太子殿下。
“老劉!你很不錯,不過這獎懲製度怎麽沒有寫?”
“是奴婢的疏忽,奴婢謝小爺點撥。”
“行了,甭跟小爺我來這一套,小爺看重的是你的辦事能力,不要學劉瑾那條老狗,隻會在小爺我這溜須拍馬。”
“奴婢哪敢與劉老公相提並論!”
“行了!你與他的立身之本就不同,沒有可比性,給小爺我好好幹,說不定咱大明的內書堂還有可能出個外朝官。”
劉盛林心中一動,立刻意識到太子殿下的話裏有話,不過對於太子殿下心中的設想他也不敢過多猜測,真若自己一個閹人做了外朝官,那還不讓外朝那些文官彈劾死。
“奴婢就是個廢人,不敢有這種奢望!”這話劉盛林打死都不敢接。
朱厚燳也不跟他廢話,揮揮手將劉盛林打發走。
日後他想要將新政推行全國,內侍宦官就是一大助力,這些人雖然貪婪,但是隻要監督做的好,能夠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視。
打發走劉盛林,朱厚燳的目光轉迴到工地上,眼下各個村子的秋收納稅都陸續完成,已經有不少百姓迴到工地上幹活。
一天三十文銅錢,雖然不管飯,但是大明的百姓比後世的百姓要吃苦的多,老百姓都是天不亮就起來,在家裏吃口飯。
然後帶上兩個雜糧餅子,葫蘆裏灌上一葫蘆清水,中午餓了就著清水將兩個雜糧餅子一吃,一頓飯便解決了。
三十文銅錢在富貴人家算不得什麽,在普通百姓眼中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至少能在集市上扯上幾尺粗布,給自家的渾家做個襖子,將渾家那胸前露肉的襖子換掉。
百姓們按照朱厚燳的要求,按照修建城牆的標準築牢公路的路基,保證能夠經得住大雨的衝刷。
同時公路兩旁還要規劃好排水的水道,以及道路兩旁留下種植行道樹的空間。
這是大明第一條標準化程度最高的公路,朱厚燳是按照樣板來建設,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
即使工期長一些,花費高一些哪怕是後來收不迴成本,朱厚燳都不後悔。
等到這一條公路修完,朱厚燳能夠培養出一支專業的築路隊伍,那就是最大的收獲。
未來大明的道路建設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明需要大量的人力來完成溝通大明各地的道路建設。
指望大明現有的人力肯定無法滿足,想要獲得足夠的人力來完成道路的基礎建設,就必須將目光對準那些不服王化的地區。
征服當地的同時,也能為大明帶來大量的勞工,同時還能減少當地的土著人口,給大明百姓移民留下空間。
想要完成這些夢想,糧食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沒有糧食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這也是朱厚燳在西山推行的第一個新政就是‘攤丁入畝’,國家的手中必須掌握足夠多的糧食用於穩定百姓的生活。
可是想要將這條新政推行下去,就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武力做支撐。
皇家一樣需要盟友,朱厚燳選擇了與勳貴結盟,這就是朱厚燳為何非要費心費力地將這些紈絝們捏在一起,丟在軍營中訓練,同時還強拉著他們參與自己經營的煤礦生意。
當他們在與太子殿下的生意中獲利後,而且這利益遠超他們盤剝莊戶那點兒租子更加豐厚時。
他們就成新的利益獲得者,自然會心甘情願地站在太子這邊。
想著這些勾心鬥角的事情,朱厚燳心裏就莫名的心煩,自己最想做的還是帶著金戈鐵馬馳騁在疆場之上,卻要操心這些破事。
可是不操心又怎麽辦,總不能明知道這樣下去會死還無動於衷吧。